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骑行湘北鄂南-15,鸡叫城

在百度地图上搜索鸡叫城遗址,出来的都是炸鸡店,所以先去鸡叫城村委会,位于余家牌坊的东北方向,距离10公里。

向东约5公里,到大路转向北,四处都是水和田,中间点缀着几间平房和一小片乔木树林。

一路上每隔一段距离,总会看到与水稻种植相关的合作社。由于水稻种植对水利设施的高度需求,造就了从微观到宏观的互动,包括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聚落与聚落之间的协作关系。对于稻作而言,适时地对水进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乡村景象,还是村落的组织管理方式,几千年来没什么本质的改变。‍‍‍‍

在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的协作关系中,对水资源的协调与争夺,最有可能萌生出从微观到宏观的社会权威,出现早期的社会复杂化,例如在一村之中出现长老,长老有权力裁定村中的大小事项;在数个聚落中形成聚落中心,以协调各聚落的用水问题,联合各个聚落进行大型水利设施的修建或修缮工程。‍‍‍‍

到谭家村口转向东,下一个路口再转向北,到一个水塘,这个水塘属于“被灌溉蛛网包围的鸡叫城”第三道壕沟外的一根蛛丝。过水塘后,到鸡叫城村委会门前。‍‍‍‍

村委会侧面的二层楼大概是给鸡叫城遗址专用的,看到一间房门上的牌子:鸡叫城遗址文物保护小组。今天村委会和文保小组里都没有人,找不到人给我指示遗址所在的位置,直接放飞无人机,让它为我寻找。‍‍

澧阳平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时代最早的华垱遗址位于澧阳平原西部的边缘,临澧丘陵地带的边缘;城头山则是西部接近岗地,东部面向盆地;鸡叫城位于整个澧阳平原的最中心,周围都没有山。鸡叫城东面还有很多以及,也有多个聚落点。这中间显然有个规律,随着时间发展,这些遗址由丘陵山地往平原地带移动。

鸡叫城是石家河文化时期澧阳平原的最后一个中心城址,面积15万平方米。城址周围共发现石家河时期的遗址30多个,而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遗址则仅有9~10个。城的作用是作为区域的中心,周围很多聚落以城为组织、交易和精神活动的中心。现在的卫星地图依然可以看出,鸡叫城周围有很大而且规整的灌溉系统。

2013年时,鸡叫城发掘的面积不大,但是收获的遗迹和遗物比较丰富,它有三道环壕,每一道环壕里都有水。目前可以确定鸡叫城最早是屈家岭文化时期修建的。湖南文物考古所的赵亚峰曾经数过,围绕着鸡叫城,第一次建城的时候周围有9个聚落;到石家河文化时期,也就是第二次建城的时候,附近的聚落一下子增加到30多个。时至今日,澧阳平原壕沟系统的水都是活水,都是和自然河道相通的。

无人机向东飞行几百米,随着500米高处的一片薄雾飘走,终于看到遗址区,依次是三道环壕,第二道环壕比较清晰,大体还保存完好,第一、第三道环壕的外形也都在,断断续续地有一些水塘,但没有连续的河道。

据说1970年代以前这个地方还通船的,从空中能清晰地看到第二道环壕的西北角出去有条河,叫长河堰,但看不清堰口是否存在,长河堰可以通澧水,从澧水可以通洞庭湖。

第一道环壕内就是鸡叫城遗址的中心区,从空中看有三个大棚,应该是考古现场。2013年的时候,赵亚峰告诉前来考察的师生:我们没有找到相关的稻田遗迹与河道系统,主要原因是目前在鸡叫城做的主要工作都是调查和试掘。如果我们做一个长期的发掘,就有可能进一步了解。看起来,现在已经开始长期的发掘了。

裴安平分析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中游的聚落群聚形态,他认为屈家岭文化时期是长江中游史前社会最为辉煌的发展阶段,聚落社会的组织多姿多彩,群聚形态变化又多又快。在之前的大溪文化时期,长江中游并存三个主要的文化区,即汉水以东的油子岭文化区、汉水以东及洞庭湖盆地中部的大溪文化区、鄂东南以及湘江中下游与洞庭湖南部的文化区。但屈家岭时期,这种现象一去不复返了,屈家岭文化的聚落遍布整个长江中游的大部分地区。不仅如此,江汉地区的先民还大举移民中原,占据了整个豫西南地区。

裴安平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贫富等级分化日趋激烈。

在湘西北的澧阳平原上,屈家岭时期聚落群体规模的变化特点突出,不仅个体数量继续增长,而且强势群体的聚落成员数量也明显较多。

大约从彭头山文化开始,各时期多数聚落群一般都只有2-3个聚落,少量的4-5个。屈家岭时期,就基本面而言,没有大的变化。但是个别聚落群却出现了意外,如鸡叫城所在的聚落群就明显与众不同。它不仅拥有8个同时期的聚落,超过了以往任何聚落群的组织规模,也是同时期城头山聚落群规模的2倍。此外,鸡叫城聚落群在空间上还有意围成一圈,显示出一种强化群体力量并与西部群团继续对抗的组织态势。

澧阳平原三面环山,唯东部向洞庭湖盆地敞开,境内西部整体高于东部,不易遭受水患,故长期以来西部聚落群团的发展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东部群团,其中著名的彭头山、胡家屋场遗址,以及城头山环濠聚落与城址都是当时当地长期发达的重要代表。

距今5000年以后,随着气候趋向干凉,地势低平的东部逐渐成为人们聚居的好场所。借此良机,鸡叫城及其整个群团迅速崛起。屈家岭中期早段以前,鸡叫城开挖了聚落环濠;屈家岭中期晚段,鸡叫城开始筑城,虽然规模与城头山基本持平,但其规模很大的聚落群组织却彰显了不甘示弱与积极防御。

面对鸡叫城初为环濠聚落,城头山人筑起了第三期新城作为应对。面对鸡叫城初为城址,城头山人一改每次筑城都挖新濠筑新城的模式,而是在原来的城墙上再加高加宽,形成第四期城墙,突出了誓与鸡叫城对抗到底的决心。

城头山遗址的四期城墙

到石家河文化早期,城头山却明显地彻底衰落了,一不筑城、二不挖濠,甚至连文化堆积亦明显稀薄。与此同时,鸡叫城生命力更显旺盛,除继续加高加宽城垣以外,还将原有的聚落群扩大升级成一体化的聚落群团,将原来整个东部的聚落群团也重新整合组织成了一体化向心结构的聚落集团。

于是,伴随着城头山的衰落,西部群团的所有聚落与聚落群全部沦为澧阳平原的二等公民,沦为被鸡叫城统治的对象。鸡叫城无形的权力范围也首次越过东部聚落集团有形的边界,一个以鸡叫城为核心,建立了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文明古国,就这样诞生在洞庭湖的西北岸。

收好无人机,往东边过去,路旁有几户人家,向一位大哥确认鸡叫城遗址是否在前面,得到大哥热情的肯定,他说你就向东一里路,碑就在路边上,遗址也在那儿。谢过大哥,我上车往前骑,大哥又叮嘱一句:那个棚子在你的右边!

向前四五百米,先看到右手边的大棚,减速下来,正好看到文保碑。鸡叫城遗址是2013年5月升级为国保,但中山大学的师生8月份来的时候看到的还是省文保碑。

文保碑旁现在只有一户人家,经过他家门口,可能是石家河时期城墙的位置,现在根本看不出来。从水稻田中间的小路往里走,遗址就在前面的小坡上,搭了三个大棚,长假期间考古工作暂停,队员都去休假了。

外面那个大棚里的发掘工作大概接近尾声了,各个探方的地层关系都已标明,探方底部好像也已清理干净,里面的两个大棚应该还没有发掘,地面全部用塑料薄膜覆盖着。

回到大棚里,下到探方里。以前见过几个考古遗址发掘现场,但都围得严严实实,不能接近,今天能在探方里自由地散步,机会难得,不过里面的东西是不敢碰的,唯恐破坏了遗址,无法复原5000年前的场景。

见惯了电子加工行业的自动化设备,以及精益化生产流程,看到地上随便放置的老式工具,有点惊讶。1921年,安特生主持发掘仰韶村的史前遗址,使用的工具大概就是这样的。难道一百年后,就没有多少进步吗?当年城头山古城被鸡叫城的主人击败,固步自封一定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澧县博物馆藏鸡叫城遗址的陶器

2013年,赵亚峰对郭立新教授说:其实我们发掘的时候也会有意地寻找水稻田,但是发掘的面积有限,要是发掘面积大,都会注意这方面,有时候看到静水环境中的水平相沉积,都会首先考虑是不是水稻田。现在能做出一个水稻田,那个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不知道现在发掘的面积是否足够大?他们是否发现了水稻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鸡叫城遗址——4700年前的史前城市
赵辉:史前社会研究的考古学个案
走进澧州 ‖ 远古澧州:以“澧”相待国之宝
震撼!澧阳平原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刷新长江中游文明进程
​澧阳平原的神秘“双城”......
4700年前完整木结构建筑基础出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