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师嫠簋铭文,86,其

铭文的第86个字是其,名副其实的其。

其字在铭文第十列的最后一个位置

其字的演变

其字是个象形字,象古时簸箕形,本义是用以筛选谷物颗粒的工具。其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以后,加竹字头造新字箕。金文在下面加上丌字形,表示簸箕常被放在台子上。

《说文解字》:“其,簸也。从竹、

,象形,下其丌[qí]也。
,古文箕省。其,籀文箕。”意思是:“其,就是箕簸。象形字,下部是箕脚丌。
 ,古文的写法是箕省略竹。其,就是籀文的箕。”大体上是正确的。

箕和箩在古代可能是同一个物件,箕的开口朝上,箩的开口朝下,箕编织得相对紧密一些,箩编织得稀疏一些,罗后来发展为罗网之类的工具。箕和箩最早不一定是用竹子编织的,后来这个技术传到南方后,才大量出现了竹编的箕和箩,到后来造新字的时候都加上竹字头,成为形声字。

箕和箩大概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容器,是原始人类除了石器之外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箕和箩是用树枝、竹枝或者藤条编织的,没有保留下来。

人类懂得烧制陶器以后,最早要模仿的容器大概就是箕和箩,有些陶器的模坯甚至就采用箕或箩,把黏土直接涂覆在箕或箩上再烧制,这一类的陶器不坚实,也没有发现遗物,不过我们在保留下来的一些早期陶器上见到箕纹或者箩纹。

关于箕子和箕子朝鲜:

  1.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贵族,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其封地为箕(今山西太谷县东北),故称箕子,他与微子、比干齐名,史称殷末三贤。

  2. 成书于西汉初年的《尚书大传》记载:“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

  3. 相传箕子到朝鲜后便建筑房屋、开垦农田、养蚕织布、烧陶编竹,还施用八种简单的法律,来防止和解决人们的争执。并把故国的文化传播开来,把围棋传向四面八方。

  4. 当周武王知道箕子远避东方时,便派人到朝鲜封箕子做朝鲜的国君,并邀请箕子回乡探望。后来箕子从朝鲜回到国都,前来朝见周天子,在途经殷商故都遗址时,见到原来的宫室残破不堪,有些地方种上了庄稼。心甚伤之,作《麦秀歌》,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这里的狡童可能指纣王,意为你那时不听我劝,如今落得这般天地。朝歌殷民听见,皆动容流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州博物馆中,竟藏有不少陶器制作的小蘑菇,而用途竟很特殊
365天,365个字,读字感悟(第九十三天)
流佚海外的中国青铜器|第三辑|觚&爵&斝&角等
师嫠簋铭文,47,今
人类,文明曾倒退多次?
分享:鲁国陶器铭文拓本89品【珍藏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