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150,福泉古寺和0002号古银杏

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上海县东南境设南汇县,县城所在地称城厢,1934年南汇县实行保甲制,声称“有惠于南汇”,于是改名惠南镇。

南汇老城为江南少有的方城之一,《惠南镇志》记载:城周长4公里,从今天的地图看,东西1公里,南北900米,似乎周长不到4公里,但也很接近。

南汇方城始筑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东南西北分别设观海、迎就、听潮、拱极四门,四城门在护城河上设有吊桥;另设东西两座水关,东为静海,西称通济。

我由西水关桥进入镇内,以前应当叫通济关

后来从西门桥离开,原来应该有听潮门。


惠南镇城内街道呈十字形,十字街口往东、西、南、北之街,现称为东门大街、西门大街、南门大街、北门大街,福泉古寺座落于原南门(迎就门)东北隅。

《惠南镇志 . 宗教信仰》有“福泉古寺”条:

福泉寺,元至正二年(1342年)始建......

福泉古寺,始建于六百多年前,位于文体路,原名祖师弄,山门右后方即编号0002的古银杏树

福泉寺于同治元年(1862年)遭匪毁,仅存古钟,训导杨骧倡议集资重建。解放前寺内原有比丘尼多人,后陆续还俗。目前这座寺院是1997年开始陆续重建的。1862年,太平军李秀成部占领了上海外围,包括南汇。

因为空间有限,天王殿、观音殿、钟鼓楼建在同一座三层楼内。天王殿供奉大肚弥勒,四大天王的脚下踩了很多的妖魔鬼怪,北方多闻天王的手中托了一个宝塔,应该是卧银鼠。

韦陀菩萨的金刚杵撑地,面向......应该是面向大雄宝殿内的佛陀,但本寺韦陀面对的是厨房。

天王殿后门的三洲感应”,指韦陀护持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而北俱芦洲福报大,一切享受自在,并不需要菩萨护持。

天王殿后面正对的厨房,里面的帮工讲崇明(启海)话


厨房东侧是简易的大雄宝殿,想来本寺僧侣、住持的远景目标是修建一座庄严宏伟的正殿。

大雄宝殿内供佛陀坐像(可能是梵音深远相),胁持迦叶、阿难

正殿东厢是玉佛殿,有玉质卧佛,曲线婀娜,后立三世佛(或三身佛)。


本寺初名甘霖院,因殿后有福泉井早于寺开凿,故改名福泉寺。

《惠南镇志》

谭其骧先生《上海市大陆部分的海陆变迁和开发过程》一文提到:

......在现在地图上,月浦、老宝山距海甚近,惠南距海较远,但其成陆年代则应该是月浦在前,老宝山次之,惠南最近。

......老宝山在月浦、下砂一线之东约七公里半,按当时平均伸展率计算,其成陆约当在十一世纪中叶......惠南镇又在十一世纪中叶海岸线之东约六公里。镇东的里护塘(即内捍海塘、大护塘、老护塘),始建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所以惠南以及同在里护塘一线上的川沙县城、大团和奉城等地,其成陆约当在十二世纪七十年代稍前。


从上图可以看出,早期的南汇嘴正位于惠南镇处,这一带都是从东海中新淤涨的土地,泉水大概是没有的,但深井经沙子过滤,将咸水淡化是很有可能的。原先要依靠降雨获得“甘霖”,毕竟有限,终于从深井中获得甜(淡)水,可得稳定的供应,因此改名“福泉”。也说明更名之时,岸线已经大幅东移(至外护塘处)。

1975年,南汇县建体育馆时占去大块寺地。

我在寺内寺外转了一圈,没有看到古井。


原寺内有明隆庆五年(1571年)铸造的青铜大钟。1981年,南汇建古钟园,特设钟亭,将大钟置于亭内。

惠南镇志

古钟园一角,该园位于原南门西北隅,与福泉古寺轴向对称的位置

2007年,南汇区人民政府同意古钟回归福泉寺......并复制古钟重置于钟亭内。

古钟碑文

这件事办得漂亮!现古钟悬置于福泉寺天王殿三楼的钟鼓楼内,初一、十五对外开放。

隆庆是明穆宗朱载垕年号,隆庆五年是1571年


寺南有宋淳佑年间(1241~1252年)植的银杏树1株。现该树树围5人合抱,高约16.70米,树冠覆盖面约50平方米,生长良好。

惠南镇志

这是一棵雌树,被称为上海市的树后

按《镇志》所载,福泉寺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年(1342年),寺南古银杏是宋淳佑年间(1241~1252年)所植,不知有什么依据?即便如此,树龄(至1986年)也不到750年,园林部门是怎么判定其为千年古树的呢?

前引谭其骧先生的论文,提到“......惠南以及同在里护塘一线上的川沙县城、大团和奉城等地,其成陆约当在十二世纪七十年代稍前。”这个说法后来得到修正。

张修桂先生《上海浦东地区成陆过程辨析》一文提到:“两宋时期中国东部海面有一个相对上升时期......上海东部地区则因长江泥沙补充堆积,岸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今里护塘一线,遗留下一条沙带,今惠南、大团一线尚有沙带残存。此线以西,今有不少宋代遗址、遗物出土......则里护塘一线海岸,当形成于1000年前的北宋初年。”

史籍记载,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年),华亭县令通州人吴及“在华亭缘海筑堤百余里”,张修桂认为这道海堤即《绍熙云间志》记录的“旧瀚海塘”。明成化九年(1473年),巡抚毕亨在旧塘基础上重新修筑一条海塘,《弘治上海志》称其为“下沙捍海塘”,也就是今川沙、惠南、大团一线的里护塘。

显然,吴县令修筑瀚海塘是“以策县境之安全”,保一方平安,说明当时沿海岸线一带已有人居住、生产。在这样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竣工后,传统上会修筑庙宇,护佑或者镇妖。南汇嘴处会修筑什么样的庙宇呢?

海神庙!

或许是黄歇,或许是霍去病、霍光,或许是彭越,一定有一位被百姓信任的古代良将名臣在此看护一方。

于是再植下两棵银杏树,距今千年。

随着时光流逝,海岸线向东南发展,远离里护塘一线,海神庙乏人照看,渐渐倾圮,其中的一棵雄银杏也死去。至元末,有僧侣前来,在海神庙基址上修筑甘霖院,后挖得一井,有甜水涌出,改名为福泉寺。

又过去数百年,福泉寺屡建屡毁,终至彻底消失,唯余古钟与古树,古钟被移至别处,古树独立路侧。文革后,信众们再得允许,就在古树边上重建寺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南汇----福泉古寺 
浦東(南匯)惠南鎮——古鐘園【圖文】
惠南镇·古钟园
上海南汇福泉寺——四朝古树、二代洪钟、一井福泉
上海南汇:福泉寺
游览惠南镇古钟园和福泉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