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识《太平经》2:意况大旨

1.题解

经名“太平”,是何涵义?

对此,《太平经》中有多处作出了解释,其中比较详尽的一处是这么说的:

'太’者,大也;大者,天也。天能覆育万物,其功最大。

'平’者,地也。地平,然能养育万物。

'经’者,常也。

天以日月五星为经,地以岳渎山川为经,天地失常道,即万物悉受灾。

帝王上法皇天,下法后地,中法经纬星辰岳渎,育养万物,故曰大顺之道

《太平经》甲部卷一

(《太平经钞》癸部)

简单来说,“太”比照的是天,“平”比照的是地,天有覆育万物之功,地有养育万物之效,天地依常道运行,不可须臾偏离,否则万物都会受灾。

帝王治理天下,必须上法天,下效地,顺阴阳之法,守道而行,方能达致和谐公正安宁的太平世界。

2.成书背景

学界普遍认为,《太平经》170卷成书于东汉中晚期。

其时,国家朝政趋于腐败,外戚宦官干政,土地兼并严重,贫富悬殊对立,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外族侵扰边境,人民饱受苦难,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变四起。

《太平经》中对这一历史背景也屡有描述——

“帝王其治不和,水旱无常,盗贼数起……民皆上呼天”;

“臣秉君权,女子专家,兵革暴起,奸邪成党,谄谀日兴,政令日废,君道不行”;

“人民云乱,皆失其居处,老弱负荷,夭死者半”;

“五星失度,兵革横行,夷狄内侵,自虏反叛”;

……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势下,除了统治阶级,知识阶层和一般民众也面临着如何救世或自救的问题。

《太平经》的问世并传布,就是为了救治当时危乱灾异的东汉社会,解承负,致太平。

经中明确表示要将此书献给“有德之君”,“上为皇天陈道德,下为山川别度数,中为帝王设法度”,向世人尤其是东汉“火君”传授一套“承天之心,顺地之意”的“大真道法”。

3.卷目编排

《太平经》原书按十天干分为10部,每部各17卷,共170卷,包含经文366篇。

这样的结构编排是有讲究的!

经中对此解释说——

10:十乃天干之数,五行之根,“从天下地八方,十而备”,故分全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部

100:“一以成十,百而备也”,十乘十得百,百为满数;天生物,也是“春响百日”而万物俱生,故取“百”。

7:取“七”,是因为按古建除家说,北斗星斗柄依次旋转“七”位的指向,恰好是建除十二神(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由“建”到“破”,又由“破”到“建”,“阴阳建破,以七往来,还复其故。随天斗所指以明事,故斗有七星,以明阴阳之终始”。

因此,《太平经》定为170卷,“象天地为数,应阴阳为法,顺四时五行以为行,不敢失铢分也”。

366:全经共包括经文366篇,这个数字显然是按照全年天数来设定的。

可见,《太平经》的文本编排是建立在古代数术学基础之上的。

据学者估计,《太平经》原书的总字数不会少于70万字,比儒家整套“十三经”(近65万字)的字数还多。

王明先生综合利用有关文献,广征博引编成的《太平经合校》一书,也有38万字。

4.内容构成

《太平经》经文共366篇,从篇目来看,绝大部分为“法”“诀”“戒(诫)”

:侧重阐述太平学的原理、准则、基本主张、重要举措、行事规范等,如“合阴阳顺道法”、“兴善止恶法”。

:主要对太平学中的诸多事项、各种问题作出裁决,给出定论,使之符合“真道正术”,如“解承负诀”、“起土出书诀”。

戒(诫):主要就修道的重大事项,以及世人的恶行劣迹发出警告,指点迷津,如“守一入室知神戒”、“贪财色灾及胞中诫”。

此外,还有“文”“图”“敕”“记”“难”“集”以及不缀文体字样的专篇经文

今本《太平经》还包含有7幅图画,分别是:己部的三幅长轴式专题画《乘云驾龙图》、《东壁图》和《西壁图》;己部的一幅特写式插图;庚部《虚无无为自然图道毕成诫》文中所配的三幅图示。

庚部还载有四篇复文,共计两千多个字符。

这些复文是以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新的复形文字,似篆非篆,属于道教符箓性质的秘文。

按《太平经复文序》的说法,这四篇复文在唐初便被道门视为“皇天金阙后圣太平帝君”(老子化身之一)创制的“太平本文”,东汉于吉正是据此推演成170卷的《太平经》。

5.三种文体

据史学家熊德基先生的研究,今存《正统道藏》五十七卷《太平经》残本,其文体形式、风格极不统一,大体上可分成三类,即:散文体、对话体和问答体

散文体:以叙述形式行文,文中常有如《老子》等书的四言韵语,出现“真人”、“大神”、“天君”之语,但没有“天师”。

对话体:系“真人”、“大神”或“神人”、“天君”相互间的对话,亦没有出现“天师”。每篇开始,多用“唯”字,风格与散文体相近。

问答体:即“真人纯”与“天师”间的问答,每篇都是有开场、有结尾的完整文字,常以“唯唯”二字结尾,没有出现“天君”的称谓。

之所以一本书中会同时存在三种文体,学者们普遍认为,是不同作者作于不同时期的结果。

熊德基先生认为,“散文体”和“对话体”部分属于《太平经》最初的“本文”,符合所谓“宫崇所献神书”的内容,是于吉、宫崇等方士所作;“问答体”部分则出自襄楷之手。

6.书写装帧

据《后汉书·襄楷传》载:“(《太平经》)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

缥白素:指《太平经》的经文是写在青白色的缣帛上。

朱介:经文以红色栏线分行。

青首:青色的题签。

朱目:经中作“丹目”,用红色书写标题。

之所以主要用青、红二色,经中解释说:“青者,生仁而有心;赤者太阳,天之正色也。吾道太阳,仁政之道,不欲伤害也”。

“青首”与“丹目”的组合,“乃丹青之信也”,寓意君主具有仁者之心,施行仁政之道。

写本材料缣帛是青白色,界格行线红色,书首标志青色,经目红色——这样的书写和装帧设计无疑非常考究,也相当精美,无怪乎《太平经》又被人们称为“清领书”、“青箓书”。

7.思想主旨

关于《太平经》的内容主旨,史书和道书中多有提及——

《后汉书·襄楷传》说:“(《太平经》)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亦有兴国广嗣之术。其文易晓,参同经典。”“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

东晋葛洪《神仙传》说:“书多论阴阳、否泰、灾眚之事,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云治国者用之,可以长生,此其旨也。”

南朝梁孟安排《道教义枢》云:“太平者,此经以三一为宗,老君所说。”

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云:“(《太平经》)皆以修身养性,保精爱神,内则治身长生,外则治国太平,消灾治疾,无不验之者。”

……

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在《读〈太平经〉书所见》一文中,对《太平经》的内容主旨作了如下概括:

其文平铺直叙,反复解释,不多引书卷(以《易经》《老》《庄》为主),不多用典故(皆老子事迹),文极朴质,不尚浮华,故襄楷言'其文易晓’也。

又其书推尊图谶,所言颇合于纬书。其畅谈灾异占卜,与汉代儒家相似,故襄楷谓其'参同经典’也。

其旨以为天地万物受之元气元气即虚无、无为之自然。阴阳之交感,五行之配合,俱顺乎自然。

全书据汉代最流行之天人感应学说,以早夭为神罚,谓灾害为天谏。人之行事,不当逆天,须事事顺乎阴阳五行之理。

又屡言太平气将至,大德之君将出,神人因以下降。其所陈多治国之道。谓人君当法天,行仁道,无为而治。

汤用彤《读〈太平经〉书所见》

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则将《太平经》的思想要点总结为:

第一,神秘的气化学说

第二,三名同心的调和论;

第三,阴阳五行的灾异说;

第四,天人相通的神仙系统;

第五,“承负”说与学道之方。

许多学者都认为,《太平经》虽然内容庞杂,但其核心理念可以归结为:“解承负,致太平”

围绕着这一核心,《太平经》在道教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了一整套思想理论——从宇宙论到神学体系,以及具体落地的“治身”与“治国”两方面的内容:治身长生(成神仙)和治国太平(致太平)。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对《太平经》进行快速通读。

需要指出的是,既然是速读,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是观其大略。

《太平经》文辞古奥,经义难解,受学力所限,我们的解读难免出现偏差甚至谬误,望读者不吝赐教。

建议对道教文化和《太平经》感兴趣的小伙伴: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去读原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太平经钞丙部卷之三
《太平经》 ●乙部不分卷(一十八至三十四)(3)
受命于天,下教此道:《太平经》是道教一切理义的总纲领!
《太平经》合阴阳顺道法
天道承负 吉人成善——《感应篇》是如何进行功过考核的
易学定义与象数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