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哪来的“惠惕周”和“朱尊彝”?

近读《朴学思潮》一书,发现了不少人名差错,这里试举两例:

 

(一)在第二个争论的过程中,汉学刻意设置门户壁垒,主张以考据为正统,以三惠(惠惕周、惠士奇、惠栋)为表率……(总序第16页)

 

所谓“三惠”,是指清朝三位姓惠的著名经学家,他们为祖孙三代,即惠周惕、惠士奇和惠栋。本书不仅两次将“惠周惕”颠倒成“惠惕周”(另一处在正文第4页),而且还有一处误成了“惠周扬”(第11页)。作为一部学术专著,实在是不应该的。

 

(二)(康熙)用非常规的手段加紧笼络,一次就招抚了朱尊彝、汤斌、潘耒、毛奇龄等143人。(第67页)

 

凡是学过清代学术史的人,恐怕都应当知道康熙年间有位著名的学者叫朱彝尊,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及《曝书亭集》等。他所编选的《词综》也曾广泛流传,深得士林的好评,怎么能把他的名字颠倒成“朱尊彝”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彝尊詩《逢周侍郎二首》
隶书五言联 清 朱彝尊
《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義考》清-朱彝尊
清代写隶书者众多,朱彝尊在81岁写的隶书...
朱彝尊《楝亭集序》
朱彝尊议方孝孺冤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