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说汉字:听

 

《说文:“聽,聆也。”“聆,聽也。”可见许慎认为“聽”与“聆”是同义词,能够互训。其实二者是有差别的。“听”是一般的听,如《荀子·劝学:“耳不能两听而聪。”这是说:耳朵不能同时听两个方面而都听得很清楚。而“聆”字则是细听,比如段玉裁纠正许慎的说法:“聆者,听之知微者也。”很正确。谢灵运《登池上楼》:“倾耳聆波澜。”这里的“聆”字即为“细听”的意思。

 

请注意:古代本来就有一个“听”字,应读作yǐn。“听然”,是张口而笑的样子,如司马相如《子虚赋》:“无是公听然而笑。”这是说无是公这个人张口而笑的样子。至于在什么地方才能读yǐn,什么地方应该读tīng,这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甲骨文、金文的听是会意字,从耳从口,表示口有所言,以耳得之为声,其得声之动作为听,《合集》8669:“方无聽。” (即没有听到方国的情况)《说文》小篆所从之悳为叠加声符。《说文》:“聽,聆也。”段玉裁注:“听者,耳有所得也。《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听而后从,引申为听从、接受。《诗·大雅·荡》:“曾是莫听,大命以倾。”由聆听又引申为考察、治理,即听取情况而进行裁断,治理。《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荀子·王霸》:“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杨倞注:“听,治也。要取百事之治考其得失也。”又引申为等候。《周礼·地官·大司徒》:“正岁,令于教官曰:各共尔职,修乃事,以听王命。”贾公彦疏:“听,待也。”聽、聲、聖三字同源(参见“聖”字条)。聽现简化为从口、斤声之“听”。从口、斤声之“听”见于《说文》,本义为笑的样子。《说文·口部》:“听,笑皃。从口、斤声。”现代汉语中,“听”之本义已废,专表听义。(秦晓华)


——李学勤《字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个“口”是什么字,一般人只想到3个,第4个认识你能想到吗
细说汉字:道听途说——说“听”(聽)
解密汉字:“听”字有口,“闻”字有耳,是不是咱们祖先搞错了?
阴阳五行与汉字——启
汉字趣谈: 聽(107)
这些最神奇的汉字,你认识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