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谷六小丁凡: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方法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能有一个这样的机会,通过云端和大家沟通、交流。我是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副校长丁凡,之前一直主抓教学工作,今年主管德育教育工作。跟之前的专家比,我没有那么强大的专业背景,我本身是法学专业的,半路出家当了老师,一干就是15年,一直在一线教学岗位,所以我有的,更多的是实际操作的经验和看到的无数事实。今天,我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老师,一个就是家长。我们家有一个8岁的男孩,正在上三年级,和很多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一样,面临着下笔难、写作难的小困扰。那么今天,我想如果能在两个身份之间转化着,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话题,应给能够引发大家对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思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这句话给了我们两点提示,一是阅读、写作不分家,二是语文学习的目的是养成阅读习惯。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自信,一个爱看书的孩子,语文成绩不会差。再想远一点,一个语文不差的孩子,在将来的中高考中,是能有一定的优势的。这话怎么说呢,一方面,中高考语文分值还是很大的,另一方面,语文学习轻松的前提下,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化这些难啃的骨头上。毕竟,孩子的精力有限,无法做到均衡用力,有的放矢能实现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当然,这话说的有一些功利了,但是作为家长,这不正是大家心里想要的吗?

那么回到正题,怎么才能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呢?有一个成语,叫分门别类,个人觉得,阅读培养就要分成两门两类来谈。两门,其实是年龄划分,一个是学龄前,一个是学龄后,两类是按需求划分,一个是现在不阅读的,想让他阅读,一个是已经爱看书的,想让他有收获。接下来,我们就分门别类地浅聊一下:

屏幕前,应该有学龄前的孩子的家长,也有刚上入学孩子的家长。我们先聊学龄前和学龄后的孩子,如何培养阅读习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是我们做任何教育实践之前,都必须承认的事实。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有的孩子就是懂事早,有的孩子天生专注力强,有的孩子打死坐不住……其实,这在教育人看来,就是事实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所以,这里我们没办法给学龄前后划一个明确的年龄节点。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发育状况,调整时间和方法。

但是,我们可以归结为,在孩子没有识字之前,家长以读绘本给孩子听,作为阅读启蒙的方法之一。个人建议,只要孩子能够坐的住,可以尽量早一点开始绘本阅读的启蒙。

我家孩子为例,我们家是个男孩,语言能力发育得比较快,我猜可能是胎教的关系,动作发育比较慢,15个月才会走路。在孩子的阅读培养上,他9个多月能坐稳了,他的玩具里,就多了各种书,随便他去翻。2岁多,我就给他读幼儿绘本,《刷牙》《洗手》《过生日》等等,这一类绘本,往往整面的插图,每一面插图上都有一句很短的话。我会用手指着字,慢慢读给他听,每天都会读,一套书反复读。到了上幼儿园,就开始读《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一类的绘本,这一类绘本每一页的句子稍微多了一点点,也是用手指着字读给他听。当故事反复读,读了很多遍,孩子听熟了,就会背了,往往我说上句,他就能接下句,我也会要求,他用手指着字背,虽然这些字,他并不认识。

这时,我们读绘本的目的,是给孩子输入一种思维习惯,就是“看书”“读书”是一种日常,像做游戏、喝水、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心理学中,有一个说法,叫动力定型,也就是形成条件反射。相信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的一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学龄前,因为接触到的必学知识压力较小,是很适合让阅读成为习惯的,一旦形成了习惯,那么阅读就会成为孩子的基因,这样的孩子,不爱阅读是不可能的。

家长给孩子读绘本、读故事在操作里,一定要注意到两个细节,一是这个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可早不可太晚;二是家长要用手指指读,引导孩子的目光随手指而动。温馨提示,家长们的心态要平和,这一阶段的阅读的目的是建模,而不是识字。但是,在建模过程中,识字是自然发生的,一旦孩子有了识字的欲望,问:妈妈,这个字读什么?的时候,就千万不要放过。我个人比较赞同,上学前孩子要有一定的识字量。这个是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也是符合小学入学学习要求的,绝不与零起点教学相违背。这一方面,家长们如果还想具体了解,可以在稍后的互动环节交流。

随着孩子年龄长大,入学后,家长指读绘本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因为目前市面上的儿童绘本,大都以行为习惯、性格打造为框架,属于常识教育。而学龄后的孩子,他们已经进入少年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幼儿绘本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孩子需要“考试”这一事实。所以,这一阶段的阅读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识字,一个是引发思考。学龄后的孩子,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孩子,阅读就变成了学习的必经之路。这一阶段,读什么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要能主动读。最新版本的部编教材,语文课本对学生识字量的要求是很高的,同时数学课本和其他学科的课本中,也存在大量的生字,需要孩子们认读,有了幼儿时期阅读积累的孩子,肯定是要快人一步的。那么,如果在幼儿时期没有进行阅读积累的孩子,到了这一阶段怎么办呢?这时候,家庭氛围就很重要了。如果孩子幼儿时期没有养成阅读像行为习惯,那么此时,爸爸妈妈就要牺牲一下,人为地创造阅读环境。晚饭后、周末阳光午后等等空余时间,爸爸妈妈不妨拿出一本书,自己看。现在的孩子,早已习惯爸爸妈妈手拿手机,如果此时爸爸妈妈拿着一本书,势必引起孩子的兴趣,这时,就可以选择一本适合孩子的书,让孩子自己看。还有的,可以更直接一点,比如睡前,直接规定“睡前阅读15分钟”是家庭制度,晚上稍微早一点点上床,点着合适的灯光,给孩子一本书,爸爸妈妈捧着自己的书,让阅读成为睡前的必修课。这样,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就顺其自然了。

其实什么叫习惯,就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学龄后,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必要环节,是我们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手段。

刚开始的时候,如果孩子不愿意或者不会独立看书,家长可以采用“亲子阅读”的方式,引导孩子阅读,比如拿到故事,妈妈和孩子,一人一句朗读。前段时间,我家孩子看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原版,原版里全是老天津埠的方言表述,小孩子刚读的时候,会觉得有点生涩,我就和他共读,我读一段,他读一段,有了妈妈的陪伴,他不觉得这本书难读了,反而觉得很有趣,读过几篇之后,他习惯了作者的这种表达,就能自己读了。有一些文章或故事,我会先读一遍,把孩子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再让孩子自己读,提高阅读效率。所以,这一阶段,家长的陪伴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手段。

这里要说一个小细节,我有一个从孩子5岁多坚持到现在的习惯,每天要求孩子用喜马拉雅录一段有声朗读。我家孩子,每天都会有一项固定的妈妈布置的作业,读一本书上的几页故事,先自己读2遍,再用喜马拉雅的APP录一遍,到现在已经积攒了800多个小故事了。低龄或小学低年级阶段,阅读的主要形式,还是朗读出声。语言学习的四大板块,听说读写,前面三项都是有声的。声音能够帮助孩子刺激大脑,加强对字词的记忆和语感的培养,所以,我强烈建议,孩子在进入4年级之前的阅读,主要以有声为主。

正常情况下,一年级学完拼音以后,孩子们独立阅读一些童话、小故事是不成问题了。只是要注意,小学低年级,专注阅读的时间,能够达到15分钟,就属于合格了,不强求孩子一口气看几个小时不歇气。

其实,进入小学后,可能还有一个问题,困惑着大家,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那就是孩子不识字,不识字是阅读的障碍之一。试想,一个不认识字的孩子,怎么能阅读呢?更别谈阅读习惯培养。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解决识字的问题,拼音是用来辅助识字的,不能代替汉字,汉字才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精髓,拼音只是现代产物。所以,家长们不要过于依赖拼音。有一本书叫《汉字是画出来的》,里面很有意思地讲到了,很多汉字是怎样从象形文字转变成现代简化字到。汉字变成图画,不仅仅是记住字形,更重要的是理解字义。我们家孩子小时候就是用这本书启蒙的,他总会问我,为什么这个字长这个样子。比如,他会问,一岁的岁,和山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是山加夕。昨天他写作业,有一个要写的词语:胳膊,他问我膊字怎么写,我说你会写拼搏的博吗?他说会,我就告诉他了,提手旁换成月字旁就行了。孩子当时就问起来,为什么是月字旁呢?跟月亮有关系吗?我会告诉他,你看我们的肝、肺、肠、胃、脑、腿、脚……都有月字旁,这个月字旁在古代其实是肉转变来的,又叫月肉旁。举这个小例子,就是想和大家交流,孩子们认字,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之前确实需要家长引导,指望着孩子自己读拼音去认字,是不可能的。拼音学的好的孩子,会只看拼音,学的不好,根本拼不出来,不如多进行亲子阅读,手指指读,来让孩子多识字。

另外呀,现在的语文书、数学书等各种教材上其实是有很多汉字的,那些“和大人一起读”之类的,都是很好的识字途径,大家只管带着孩子读就好,多读几遍,孩子自然就认识字了。这比单独教认字的效率高很多。毕竟字离不开词,词离不开句,句离不开篇,在实际语句中识字,比单独认字的效果好很多。

鼓励孩子认字,在孩子认字不多的情况下,陪孩子指读文字,一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二能帮孩子多识字,为自主阅读打下基础。

小学阶段到了中高年级,家长再陪“读”,就完全没有必要了,陪了也是没多多大作用的,基本可以归结为无用功了。那到了中高年级,孩子怎么培养阅读习惯呢?

那就要说说两类:一个是现在不阅读的,想让他阅读,一个是已经爱看书的,想让他有收获。

低年级的时候,不阅读的,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刚才我们说了,一是塑造家庭阅读氛围,二是提高识字量培养孩子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习惯。

那么到了中高年级,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就要采用一些非常手段了。一是了解孩子对哪方面比较感兴趣,有的孩子对天文、地理、科技、数码、插画等感兴趣,那家长就要去找相关的书,给孩子看,从他的兴趣点入手。我以前有个学生,小时候对古生物很有兴趣,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地大博物馆看恐龙化石。于是他妈妈利用孩子的这个兴趣点,每周会去图书馆给他找关于古生物方面的儿童书籍,随着孩子阅读的深入,孩子逐渐有了自己想看的书目,每周就会列书单,妈妈就去给孩子找书。孩子在看书的时候,爸爸妈妈绝对不去打扰他,吃饭也就喊一声,孩子来吃就吃,不来吃就算了。这一点上,我也是同样的观点,孩子是饿不着的。这个孩子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当然,我们不是说,他喜欢阅读,就考上了清华,只是说,这个孩子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专注的学习习惯,而且通过阅读,他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逻辑能力,对收获学习成果有了帮助。所以,对到了中高年级,还没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来说,找到兴趣点逐步引导,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还有一种孩子,就是不看书,往往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太好,家长又很迫切地觉得,不看书不行。那么这样的孩子怎么去培养阅读习惯呢?说实话,这样的孩子培养阅读习惯好难,但不是没有方法,只是需要坚持的时间更久一些。中高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了,尤其现在是信息社会,孩子接收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很多孩子觉得阅读费时费力,不愿意阅读。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先引导孩子去看电影,比如小说《海底两万里》,就有同名电影。完全不愿意看书的孩子,可以先看电影,电影的情节足够吸引他之后,再鼓励孩子去看书,告诉孩子,你会在书里面找到一些更精彩的情节。类似于这样的小说改变成的电影,比较符合原著的,内容能够被大多数小学中高年级孩子接受的,还有《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夏洛的网》《哈利波特》……还有一些纪录片,也很适合做阅读引导,比如央视的《故宫100》每一集只有几分钟,看了以后,很容易引起孩子想要了解故宫相关历史的欲望,这时候,就给孩子创造了阅读渴望期,引导孩子阅读,将不是难事。类似的纪录片,还有《河西走廊》《数学的故事》《斗转星移》等等。

我们通过激发视觉兴趣,进而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对于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在践行这个方法的过程中,有两个细节要注意,一是家长最好陪着孩子看影片,因为在观影过程中,中高年级的孩子会有思维的火花需要释放,这时的家长可以适时参与到孩子的思维过程中来,一方面引导思考,激发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二是,爸爸妈妈们不要太功利,孩子们从不阅读,到养成阅读习惯,尤其对中高年级的大孩子来说,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只要孩子愿意拿起书,我们就要鼓励。而且家长也要一起拿起书,这个细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于那些已经爱看书的孩子,作为家长也不能停留在放心放任的角度,我们得思考,如何让他通过阅读有所收获。作为老师,我经常能听到一些四五年级的家长,甚至六年级的家长向我抱怨,为什么我家孩子看了那么多书,还是不会写作文,理解能力还是很差呢?还有的说,我家孩子明明很爱看书,为什么成绩还是不好呢?首先要说的一点是,爱看书,和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回事,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了爱看书,但是,爱看书不是良好阅读习惯的全部。说简单点,就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不会骑车的人,看了千百遍别人骑车,就一定会骑车了吗?一个不会游泳的人,看了千百遍奥运冠军游泳,应该还是不会游泳吧。所以啊,看了很多书的孩子,真的不一定会写作文,更不能说,看了很多书的孩子,成绩一定好,这其中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但是,有一点我们要相信,书看得越多,孩子的理解能力越强,孩子的专注能力越强,孩子的同感能力越强。那么如何让一个已经有看书习惯的孩子,增强阅读收获呢,这里就要进一步定义一个概念,爱看书不等同于阅读习惯好。影响阅读习惯的因素很多,比如看什么书,怎么看。喜欢看书,是一个好的开始,对于喜欢看书的孩子,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有空的时间写读书笔记。还记得很多7080后的家长当学生的时候,会喜欢抄歌词,那时候初中高中语文老师会建议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引用歌词或名人名言。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要想引用得贴切,首先就要会背,还得理解。其实,这就很好地诠释了阅读的过程,看--理解进而内化,最后会运用。如果孩子有空余的时间,抄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甚至有时候能写一两句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再好不过的阅读习惯了。有的孩子,边看书,喜欢边在书上圈圈点点,家长们千万不要制止,更不要说:看你在书上乱画个啥?类似这样话。要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本就是阅读的好习惯。只是,我们要注意,圈点勾画不是乱涂乱画,我们要能用成年人的智慧去分辨,孩子是在胡闹、瞎掰,还是真的觉得这些句子很有趣,想圈出来。

现在孩子们的时间很紧张,很难有这样的空闲时间,我们还可以退而求其次,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我们家孩子之前在看《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的时候,就问我,为什么古代很多文明都消失了,但是中国古代的文明都继承下来了。其实,孩子的这个问题本身是存在片面理解的,但是,孩子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有了思考,于是,我和他一起找答案,用他听得懂的话分析给他听。后来,他就说:妈妈,既然中国人这么厉害,我想看一下中国历史。于是,我给他推荐了《上下五千年》这本大家都知道的书。所以,对于本身就有阅读兴趣的孩子,喜欢读书的孩子,引导他们做笔记,边读边思考,才是这类孩子所需要的阅读好习惯。孩子们一旦有积累,有思考,也就掌握了学习的两大法宝,一是量的积累,二是逻辑能力,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写不好作文,怎么会成绩不好呢?

对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还有一点也是大家关心的,就是孩子能看什么书?网上、语文教材上其实有很多推荐,什么小学生必读,快乐读书吧推荐,几年级推荐书目,等等。作为家长,我们是没有分辨能力的,往往受一切为了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思想的影响,一股脑儿全买回来,发现孩子不爱看,或者搁在书柜上落灰时,就会痛心疾首地说:给你买了那么多书你不看,每天不知道要干啥。其实,这都是我们忽视了孩子的个性需求。

推荐的书目好不好呢?好!能不能看呢?能!是不是必须看呢?不是。是不是只能看这些呢?更不是。那孩子看什么呢?对于根本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来说,他爱看什么就看什么,只要他能捧着书,看上几眼,就是胜利。他本来就不爱看书,你还强迫他看一些他没兴趣的书,如同嚼蜡一般,哪个孩子会看?对于不识字的孩子,没有什么比漫画书更好的读物了。《三毛流浪记》《父与子》都很好啊。随着识字的增加,还可以选取里面有对话框的漫画,一点点引导嘛。对于已经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只读那些推荐书目,是绝对不行的。往往语文书上推荐的书,都是文学类书籍,极具人文性。如果只读这类书籍,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会受影响。所以,我们还要鼓励孩子增加一些科学类书籍的阅读,中间可以用两者兼顾的书籍过渡,比如《昆虫记》《大国重器》之类,这类书籍既有人文性,又兼具科技性。作为老师,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在中高考中,语文学科是一个门槛作用,语文能拿高分,就表示能够离最高目标更近,但是能够在同一档次中拉开差距的往往是理科,比如数学、物理等。所以,在小学阶段,引导孩子多读一些科学、科技类的书籍,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是很有帮助的。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对各位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是否有帮助。其实,尊重个体差异,是我们所有教育手段的前提。我今天分门别类的阐述,也是依据这个原则。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需求不同,根本不同年龄、不同时间、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引导手段,加强亲子陪伴,创造家庭阅读环境,建设书香家庭,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在学校,相信所有老师都会努力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但是我们的教育始终应该是5+2模式,所以,当孩子们回归家庭后,作为家长也一定要多一些科学地陪伴,多一些长效的陪伴。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一蹴而就。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爱的力量,我们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这成为他今后披荆斩棘,闯荡社会的能力和素养。谢谢大家。

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大的成功,孩子教育失败是家庭最大的失败!新父母在线视频号家长直播课!提前预约观看——



新父母在线三大核心理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爸爸胜过好校长,好家庭胜过好学校!

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学校是家庭,最好的学区房是自家的书房!

每天三个半小时,家长孩子更优秀:亲子共读半小时、亲子运动半小时、亲子交流半小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我爱我家 同悦书香”亲子阅读
教了30年的语文老师才会告诉你的小学学习真相,小学时家长一定要抓
动漫绘本可以陪孩子走多远?
2年级小学生1年读300万字?大数据告诉你读书究竟有多重要
培养儿童阅读力岂止是赢在“大语文”时代,还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 4月书单
一个优秀的孩子从这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