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心俱疲,小组作业成为攻占周末的巨头?

桂子先导

终于到了可以不受琐事打扰的假期

回想之前的学业时间

事务虽是自由安排

却每次都还是会占据周末的休息时间

每次的周末

看着别的同学娱乐放松

辗转奔波于各个小组作业中的同学们苦不堪言

由于平时大家空闲时间都不一致

只得将小组作业都堆到周末完成

每所大学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育方式,但小组作业一定是万千大学生都经历过的。每天在各社交平台上都可以看到大家对小组作业不同的评价。

那究竟小组作业是好是坏呢?

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的纷争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少部分同学表示在小组内能感受到不同思维的奇妙碰撞,产生一个人做事得不到的好点子,还能有机会结交到有趣的朋友。

而很多人一听到小组作业就头疼,就像不理解为什么武汉要满城种石楠花一样,疑惑为什么要实行小组作业制,认为小组作业消耗周期又长,又经常出现责任分散、一人揽一锅的不均衡情况,反倒是事倍功半了。

推广小组作业制原本是为了提高作业完成质量、培养团队协助精神,帮助与社会接轨的大学生们习得社会交流和融入团体的能力。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又往往变成了难度翻倍的个人作业,一加一大于二的预期变成了实际的一加一小于一。

既然出发点是好的,那究竟是哪里出了偏差呢?

其实大家讨厌的不是小组作业,而是小组作业完成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处理,有的人遇到了大部分都很上进的队友,积极努力的气氛便被带动起来了,而有的人不幸遇到了“搭便车”、没有责任心的消极队友,从此与优秀作业无缘。但这一切真的只是运气导致吗?

既然大部分人都在吐槽小组作业,那么那些被形容的心安理得享受成果的人还真不够分了。固然可能有少数真的极端的人,但实则大多数情况是缺乏沟通造成的,尤其是在公共课上的组队,大家都是第一次认识,谁也不了解谁,时间不统一、各自又有各自繁忙的事务,除了网络聊天室里的几句商讨便与陌生人无异,不过是想要几个学分,谁又会愿意为几个陌生人牺牲自己的时间呢?如果存在对每次的分组都有这种想法的同学,那他遇到的“拖后腿”队友的几率可能会更大。

都知道群体的氛围是很影响群体的办事能力的,而个体又是群体的组成成分,更何况大学里的小组人数还不多,其实你自己一个人的态度对群体氛围的影响是很大的。反感小组作业的同学在分组之前对小组作业就是不抱有希望的,被动地祈祷遇到几个大神队友自己不用再操心。但是又如何主动“净化”自己的团队氛围呢?桂公子稍后为你解答。

直接撤除小组作业制定是不现实的,因为个人作业也存在很多弊端需要小组形式的作业完成方式来弥补,更何况,根源上没有错误就不需要“革命”,“改革才是发展硬道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此。

早在2016年共青团中央报道这个问题的时候,部分学校就采取了部分解决措施,比如,老师会在布置小组作业的同时额外要求小组上交一份细致的分工表,或者实行“组长加分制”、“组长打分制”以提升组长的责任感和成员的参与度等等。

可见,学校的确有在认真对待此类问题。但是之所以至今还存在对小组作业的异议,是因为老师对制度的改革仅能从外部对问题进行改善,而更多的还是需要从小组内部解决。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

桂公子给大家提几点改善的建议:

1、提前明确分工,越早越好。每个阶段可进行不同的分工,当每个人有自己的一块分工任务时,茫然感定是会下降的,早期大家都还没有太多杂务负担的时候从中获得清晰的任务导向,成员们也会表现出更积极的状态。早早分工还有一个好处,每个人可安排的空闲时间不一样,别人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后便可根据他自己的时间进行安排,这会给人一种主动感和自由感,即便自己因其它繁忙事而烦心也不会将情绪发到小组成员的头上。

2、小组讨论时先一同对上次分配下的任务进行评估。这条建议是建立于上一条的基础上的,根据社会助长这一心理现象,同学们在知道自己的表现会被他人评估时,会将任务完成得更好(但是只针对简单任务,所以如果要采用这条,小组分工时要注意任务的难易程度)。

3. 主动在群体中活跃,营造舒适感。当代心理学研究显示,我们会对有归属感的群体(内群体)产生偏好,宽容性更高,更愿意为团队付出。同学们这个年龄其实都是喜欢与群体交流的,只是动力不足,容易望而却步,只要有一个人能时不时在群体活跃气氛,另外几个人也会逐渐配合起来,成员便更能产生归属感,更少有应付表面社交的心累感。别怕这一时的精力投入,它换来的是你小组作业的顺利进展。

4. 控制加入的组织社团数目。有的同学进了大学就加了很多个社团组织,但是精力又不够照顾每个部分,常常是舍弃课堂小组,毕竟社团组织是自己的兴趣在做动力,虽然他们也想每个都兼顾,但毕竟精力有限,结果就是将自己的劳累发泄于关系最疏远的课程小组成员上,导致恶性循环。公子建议在自己能保证应付得过来的基础上再去加入社团组织,否则影响了他人,也影响了你本该可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不偿失。

5. 领导者往往是改变团体氛围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领导者不能是尖酸刻薄但也不会是一直好好先生,公子建议小组的领导者也应有意注意自己的行为态度,有问题及时指出(当然言语必须不偏激、不针对个人),而不是为顾表面的和谐,忍着不说又背后指责,这样反而会破坏内在的和谐。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天生性格就不适合做领导”,但是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人性格和领导能力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与其用性格来逃避,不如以此锻炼自己的信心更为划算。

6. 理性思考,不要被带节奏。也许你的组员并没有那么“十恶不赦”,只是表现得不够优秀,或者别人有急事请假一两次讨论也可以接受,你本身并没有多在意这样的事。但是当你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吐槽和嫌弃自己的小组时,尤其是他们攻击的人与你的组员有着相似的特性,实际二者并无关联,但是群体(这里指吐槽小组作业的周围人)易情绪化的特点就会让,如果不带着理性先思考一下,很可能做出极端的判断。

桂公子认为:

个人作业有个人作业的好处,时间调节自由、发挥空间大、个人成就感高,但又因为具有观点片面、容易拖延、抄袭比例高、增加老师负担的缺点才出现了小组作业的作业形式来弥补。与其被动生着闷气不如主动改变环境,为自己创造阳光美好的大学生活。大家认为呢?公子在评论区等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

Avolio, B. J. , Walumbwa, F. O. , & Weber, T. J. . (2009). Leadership: current theories,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0(1), 421-449.

 Bon, G. L. (2002). 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by Gustav Le Bon. 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Rabbie, J. M. , & Horwitz, M. . (1969). Arousal of ingroup-outgroup bias by a chance win or lo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3(3), 269-277.

Zajonc, & R., B. . (1965). Social facilitation. Science, 149(3681), 269-274.

其余:知乎、豆丁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大学里,这件事比期末考试更让人感到无助……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探讨
生本教育
小组作业挺好的,就是有点作孽……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综述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