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学,我们的孩子等不起

一直觉得有必要和家长们说说“错误”这一话题。

尝试—错误说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提出的关于人类学习的理论学说。

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试误,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所谓联结就是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学习的作用在于将与生俱来的原本联结或永久保存、或消除、或改变。

专家的论述往往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咱们暂不予以分析解读,只是围绕教育中的错误这一话题,和家长们谈三个观点。

王海玉,湖北武汉人,武汉市49中语文教研组长,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武汉市中语学会理事,青山区作协理事,湖北省高考阅卷题组长,武汉市首批“优秀备课组”(组长)。热爱格律诗词创作,已发表作品近千首,受到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楚天都市报、武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关注。2015年荣登武汉市民大讲堂。

1

让孩子在生活中大胆尝试错误。

 动笔前,我一直在纠结,是确定“错误”为话题,还是以“过错”,为话题,抑或是“罪过”。最后选择了“错误”。

一则,许多年前,我在光谷书城买过一本书《错误论》,从中受到过启发。

二则于学生而言,“错误”一词比较中性一点,听起来不算太刺耳,易于接受。

何为错误?三种解释:

 1,不正确,与客观实际不相符;

 2,不正确的认识、行为、动作等;

 3,错过、耽误。

我们不是专家,只是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不想在概念上绕太多弯子,费太多口舌。

还是从生活中的案例出发,说说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大胆尝试错误。

凡为人父为人母者,都听过一个育儿常识。

中国父母深怕摔坏了孩子,急急忙忙搀扶起来,心肝儿宝贝儿心疼不已。

某次散步,马路旁看到一位年轻母亲带着蹒跚学步的儿子走路,小孩走路像扭麻花似的,“步步惊心”。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因为刚下过雨,地上很不干净,小孩成了半个泥人。

看着戏剧性的一幕,我想见义勇为,又怕自讨没趣,最终只得作罢。

还有一个好友,不久前儿子媳妇怕他们孤独,关心他们,把孙子托付给他们照看一段时间。“老两口乐不可支”。

“孙子还小,要当心安全。譬如不要把打火机、开水瓶(热水器)、水果刀等危险品放在小孩们够得着的地方,避免受伤。”我善意地说。

  “没事,不就是受点小伤吗?再说也未必是坏事,至少他知道了哪些危险,哪些事做不得”。他不以为然,轻描淡写地说。

他说的没错。错误的悖反也许就是经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我们灌输的往往是千万不能出现错误,正确、成功永远是王道。

就此现象,我想对家长们说:

跌倒了,爬起来!

受伤了,记下来!

失败了,重头来!

人类是从动物世界中走出来的,在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的每一次进化,都是错误的玉成。

游戏是早期人类获取知识技能的唯一方式,游戏的过程也许就是不断重复错误的过程。任何一次成功,都离不开错误的反复重现。

正如那句名言 :失败是成功之母!

有一部获得世界大奖的励志动画片,形象地再现了海鸥如何教会孩子自我生存的全过程。

第一次从高高的巢穴里跳下来,就要在妈妈的指导下反复无数次,每一次都可能出现错误,并付出生命代价。

在漫长的寻觅食物的过程中又经过了陡峭的高不可攀的雪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都没有阻挡它前进的脚步。最终它到达了海边,成为了一只能自食其力的搏击海浪的海鸥。

可是,我们的孩子没有这么幸运,他们都在父母的教诲、呵护,在教师的传授、灌输下,根本不需要和错误遭遇,一切都是老师、父母代劳、作主。

他们不知道稻谷是怎么长大的;

他们不知道生活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他们不知道学习是痛苦的,且充满挫折乃至失败的;

他们不知道成长是漫长的曲折的要付出代价的。

 但是,我们必须让他们知道摔倒是一种怎样的痛;

让他们知道没有钱是一种怎样的无助;

让他们知道没有人做饭饿肚子的难受;

让他们知道考试失利的羞愧;

让他们自己起床,自己叠被,自己买早点,自己上学,自己问老师,自己处理纠纷,自己解决难题,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扫房间……

2

在学习中认识错误。

孩子们本职工作就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就是不断规避错误、辩识谬误,趋近真理的过程。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历经无数次失败才最终获得成功的。

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妇孺皆知,不必赘叙。就说咱们的北斗卫星也是无数科学家反复论证,反复实践,经过千百次与错误斗争,才得以翱翔太空,彻底打破美国在此方面的垄断局面。

学生学习往往是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听不懂、做错题亦属正常,无须大惊小怪。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

犯错是一种常态

犯同样的错是一个傻子

别为错误找借口

明朝沈君烈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学”。

古语又云:“学书纸费,学医人费”。

 由此可见,犯错是一种常态,甚至是必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对自然、人类社会的认识都必须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不断反复的过程,其中每次反复都是对错误的认识与修正。

学生接受一门学科或者一个章节知识,大凡从零点起步,循序渐进,最终学有所获。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效果既受知识本身难易程度的影响,又受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学习品质、学习力等制约。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接受新知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然而,家长对于孩子学习中的错误往往觉得难以想象、接受:

老师上课不都讲过了吗?

这么简单还不会做呀?

为什么张某某就能满分呢?

一定是上课又没有认真听讲!

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长期的责备,容易使孩子产生错误综合征,谈错误而色变。久而久之,孩子有可能被错误击垮,从而自卑,一蹶不振。

不经历错误,不知道求学之艰难;

不经历错误,就不能锻造一颗坚强的内心;

不经历错误,就不会珍惜成果;

不经历错误,就不会长大。

虽说“错误总是难免的”,可是人不能经常犯错误,特别不允许犯同样的错误。

错误尽管难免,但绝不提倡犯错误,尤其要明白:犯错需要付出代价!

我现在所带的班就有类似的学生。

有三五个同学再三再四批评他,就是不交作业;

有一个男孩,明知自己上课走心,但就是控制不住,屡教不改;

有少数人你让他答题时分条作答,他就是笼而统之;

关于户部不掌管工程建设,考了n次,但还是做错题 ……

“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跟斗”,吃一堑,长一智,这才是我们要提醒孩子们的。

别为错误找借口,多从自身找原因。期中考试刚结束,答题卡一发下来,有同学就大肆指责命题人员,这道题答案有问题,那道题出题不严密,就不从自身找原因。这样的人队伍还挺庞大。

只有不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才能在战场上牢牢把握主动权。常胜将军不是上天眷顾,也不是香烧的好,而是自觉承认错误,不怕掉面子。

总是为自己找借口,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就可能重蹈覆辙,屡败屡战,以致败得一败涂地,一蹶不振。

许多家长也和孩子们一样,每次大考以后,只关注分数、名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指看重结果,不关注过程;只看到优点,看不到缺点。

3

最后,谈谈在成长中如何反思错误。

古今中外有关错误反思的名言不少: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海涅

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     ——瓦茨

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免不了错误的。错误犹如一种引力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爱默生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社会经历,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即使不很成熟,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唯父母之命是听,也不再轻易被他人影响、左右,自以为是,自作主张。

冲动、偏执也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

一旦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就无法轻易改变,哪怕九头牛都拽不过来,所以作为家长特别要有耐心,有方法,努力引导反思,使之不断完善自己。

4

如何指导孩子反思错误呢?

第一,确立一套相对正确、健康的生活原则。

 错误与正确是相对而言的。在当前的多元思想、观念背景下,初高中生往往缺乏一定的生活准则,不明是非,不分善恶,混淆黑白,甚至以丑为美。

正如一个满脸污泥的人,倘若你不给他一面镜子,他是看不见也不信自己脸上有问题的。

早恋已经见怪不怪,且在年龄上呈下降趋势。就在今天,我就看见一对少男少女手牵手招摇过市,校服上赫然标注着所在学校名字。

这情景让我想到了18届,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在我上学的必经之路上,我每天都会看到一对热恋中的学生从我身旁经过。我不知道双方的父母是否察觉。

家长们最苦恼的是,在成人看来是错误至极的事,孩子们却不以为非。

 恋爱本是很美好的东西,本无可厚非。只是初高中生还没有到开花结果的最佳时期,身心俱不成熟,学业负担也繁重,属于不宜“恋爱群”。

可是,沉溺其中的孩子们被热恋冲昏了头脑,认识不到早恋的危害性。待到酿成苦果,则悔之晚矣。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所以父母要给他们立一面镜子,让他们明辨是非,分清主次,用理性控制冲动,尽量避免或者少犯错误。

第二,树立一个典范的成功范式。

 前些天,我主持召开了语文组青年教师座谈会,请了几位特级教师、名师和大家交流成长经验。

其中两位特级都谈到一个共同话题:榜样引领。化学特级教师彭维清老师回顾自己年轻的时候,非常佩服当时的指导老师——教导主任、特级教师、化学名师,于是下决心成为像他一样的名优教师。

经过三十几年奋斗,现在基本梦想成真。

他告诫年轻人,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努力学习,力争超越。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所谓反思,就是对照榜样找缺点,找问题。

 我也不只一次地给孩子们讲一个人的故事——杨震。

东汉时期,有个清官叫杨震。他在荆州做官的时候发现了才华横溢的王密,就推举他做了昌邑县令,当扬震东莱出任太守途经昌邑时,王密为答谢杨震以前对自己的举荐之恩,趁夜深人静怀揣10锭黄金到驿馆拜见杨震。

杨震对王密此举很是生气,毅然拒绝。王密四下瞅了瞅说:“夜黑人静,是不会有人知道的。”

杨震义正辞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有人知呢?”说完他生气地将黄金掷于地上。

这样清正廉洁的“道德模范”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只是我们熟视无睹罢了。对于高中生而言,良吏、廉吏并不陌生。从小励志成才、苦学成才的大有人在。为什么?

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所选材料均来自二十四史,涉猎人物大都是清正廉洁的典范。

遗憾的是,他们眼里只有题目、分数,没有人物、道德,所以,虽然深处其中,但终不闻其香。

如果说孩子们生活中时常需要镜子照一照,那么,学习中还需要一把尺子量一量。不只是量身高,更要量道德、品格。

第三,建立一套科学的道德标准。

首先和大家分享美国当代作家罗伯特·富尔格姆的一则短文《信条》,下边是我的信条:

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出自主日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堆中。下边就是我学到的东西。

有东西大家分享。

公平游戏。

不打人。

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

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

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便后冲洗。

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 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每天睡个午觉。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要承认奇迹。

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它们都会死去。我们也会。

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 。

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金规矩、爱和起码的卫生。生态学、政治学、平等观念以及健康的人生状态。

拿上边的任何一条,推衍到老练、通达的成年期中,实践于你的家庭生活,或者你的工作,或者你的社区,或者你的生活圈子,都行。

它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

想想这样一个世界,它将许愿给我们大家——整个的世界——每天下午三点钟都有小甜饼和牛奶,然后盖上我们的毯子睡一觉;或者,要是所有的政府都奉行这么个基本政策,交还它们捡到的东西和收拾好它们自己的一摊子。

这仍然是个忠告,不论你们年纪多大——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实话实说,《信条》还算不上道德标准,充其量就是前面所说的生活原则。

《弟子规》算不算呢?也不算,最多也只是行为准则。如果要说道德标准,那么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不折不扣的人生道德准则。

颇令人深思的是,我们的孩子连起码的生活原则、行为准则都没有,你让他对照什么反思?

我们有政治课,可是没有伦理道德课。前者用来考试,后者用来修身。如果要形成课程,估计尚需时日。

可是我们的孩子等不起,民族等不起!

错误不可避免,但可以少犯错误,最好别犯同样的低级的错误。

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分享出去,我们一起正确管教孩子,不姑息、不护短,让孩子更有未来。

新父母在线公益课堂预告
内容:《清北学霸的四大核心品质》
时间:11月27日(周三)20:00
主讲人:孤烟直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成这个习惯,让学习事半功倍!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怎么做?
17岁男孩:别让孩子犯错误后不敢回家,父母给孩子留条退路吧
批评孩子有技巧,做到这几点很关键
正确教育,让你的孩子更优秀
家长批评孩子的十大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