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名画欣赏与解析(15)

柯罗

柯罗(1796~1875),法国19 世纪中期最著名的风景画家。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时装店主家庭。26岁才开始学画,曾师米夏隆和贝尔坦两位画家学习绘画,不过他真正的老师一直是大自然。他重视写生,主张向大自然学习,发展出一种包含浓厚人情味的淡雅、诗意的画风。代表作风景画有《林中仙女》、《纳尔尼桥》、《疾风》、《达芙莱镇》等,人物画有《戴珍珠的少女》、《蓝衣妇女》等。

入选画作:

《孟特枫丹的回忆》

尺寸:64 × 88cm

类别:布面油画

收藏:法国,巴黎,卢浮宫

柯罗代表作《孟特枫丹的回忆》,融合了自然风景的关键元素,营造出完美和谐的图景。优雅的大树、波澜不惊的广阔的水面,安静的人物形象沐浴在柔和、弥漫的微光中。以高度的宁静感,浓缩了抒情与诗意的世界,具有梦幻的浪漫主义内涵。

整个画面上,湖光山色被描绘得朦胧清幽而又细腻,采用的色调和谐恬淡,一切都处在银灰色的调子中。右边的树木枝繁叶茂,占据了超过四分之三的画面;左边主要是正在采摘树上鲜菌以及地上野花的妇女和孩子们,这使整个画面都充满了生气和情趣。作品暗部的处理突破了传统的浓重的黑暗色调,别具匠心地运用了有梦幻色彩的紫灰色。这一切都使画面显得更加优雅而富有韵律,如一首梦幻曲,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孟特枫丹的回忆》是柯罗晚年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杰作,画面美丽的像一首抒情诗,具有优美典雅的浪漫主义色彩。画中描绘的孟特枫丹位于巴黎北部的桑利斯镇附近,景色十分美丽,是画家早年经常去散步和写生的地方。这幅画就是画家对孟特枫丹优美风景的回忆之作。画面在一个清晨的湖边展开。薄雾正在渐渐隐去,天地万物好像刚刚从睡梦中醒来,远处的湖面在薄雾中显得朦朦胧胧的。湖中的小山和小山在水中的倒影隐隐约约地掩映在湖水深处,缥缈、美丽,就如同我们常说的蓬莱仙境一样。画面近处,右边有一棵分出了许多树枝的高大树木,它的枝丫微微向左倾斜,遮天蔽日地占去了大半个画面。树上正开着毛茸茸的美丽花朵,仿佛一碰就会四散飞去。清晨的阳光透过大树茂密的枝叶照射过来,在树上露水的映射下闪闪发光。湖边的野草地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美丽无比。与大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画面左边一棵上端干枯了的小树。在大树的挤压下,它也自然地向左边倾斜,下面的树身上开出了许多花。一个身穿红色裙子的年轻妈妈正站在小树下伸手采摘树上的花朵,她的两个孩子站在树下,一个伸手指着小树上的花,好像急于想得到花朵一样,又仿佛在告诉妈妈要采摘那朵更好;她另外一个戴着红帽子的孩子正蹲在地上采摘树根的野花,十分专注的样子。整个画面清新、自然、典雅,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抒情意味,让人禁不住浮想联翩,如痴如醉。画面上的景物安排错落有致,极为巧妙。远处的山水都在背景的深处,起到了烘托和点缀的作用。大树的树根在画面的右端,而整个枝丫却铺天盖地占据了大部分画面,把远处的山水更是遮挡在朦胧的意境中,而显然比例失调的小树在三个人物的搭配下,微妙地达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平衡。采花人的出现,更是为美丽的风景增添了诗意的浪漫主义气息。柯罗是一个师从自然、从不盲从而又兼容并蓄的画家,他的时代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潮流的兴起衰落以及印象主义的兴起,但他自始至终都保持者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向一切有益的绘画理念、技法学习,但更尊重自然,并用各种手法、技巧去表达自己心目中的自然,走自己的路。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不要仿效别人,仿效的人总是要落在后面⋯⋯你必须朴实无华地、按照自己的情趣去描绘大自然,丝毫不要受到古代大师或者当代画家的影响。只有这样,你才能画出具有真实感情的作品⋯⋯遵循自己的信念⋯⋯千万别做其他画家的应声虫。'其实,这段话对所有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来说,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惠斯勒

惠斯勒(1834~1903),美国著名画家。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父亲是美军少校、铁路工程师。曾在俄国帝国美术学院学习,1849 年父亲病逝后,同母亲回到美国,并考入西点军校,但后来被除名。1855 年到巴黎学习绘画,深受德加和库尔贝影响,他的作品沉稳而优雅。代表作有《在钢琴旁》、《白衣女郎》、《蓝色与金色的夜曲:落下的火箭》以及《灰与黑的协奏曲:画家母亲肖像》等。

入选画作:

《灰与黑的排列:艺术家母亲》

尺寸:144 × 163cm

类别:布面油画

收藏: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惠斯勒认为:「艺术的任务,是揭示观察事物表象之下的东西。」《灰与黑的排列:艺术家母亲》,在离散和重叠的轴线系列里,组织呈现了简化、分析性的研究。画面提供了视觉对位法的某种形式,线条的棱角支配了画面,惠斯勒的侧影与支配性的图像风格形成共鸣,提供了视觉形式的对照。画作预言了50年后才开始的几何抽象风格。

该画虽然着重探索的是色彩的绝妙变化,形式的装饰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意境美,但画家在探索艺术形式的同时,并未放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表现,画面上人物性格的刻画堪称入木三分。作者以满腔热忱与崇敬之情塑造了一个严肃虔敬、质朴无华的典型的美国母亲的形象,具有感人至深的魅力。该画称得上是19世纪最伟大的肖像画之一。

惠斯勒虽然受到了印象派画风的深刻影响,但他一直保持着自我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绘画艺术的独特理解。因而他的绘画风格与当时欧洲兴起的印象派风格并不一致。他早期的'交响曲'系列作品始终贯穿着通过画面色彩的和谐来表达音乐旋律美的创作意图。正如当时有人描述他的客厅所写的那样:'一进屋就被他客厅的黄色墙壁迷住了,这黄色从墙壁根慢慢升到天花板,令人觉得像坐在六月的温暖美丽的夕阳里。沿着窗子,放了纯蓝色和纯白色的陶器,里面插着摇曳多姿的绿色植物。'他对和谐色彩的偏爱也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构成了他绘画上最突出的艺术特色。《灰与黑的协奏曲:画家母亲肖像》是画家的一幅重要作品,也是一幅极能代表画家绘画风格的作品。画面被大面积的黑色和灰色所占据。母亲坐在房间的椅子上,神态安详、面容慈爱,脖子上围着白色的纱巾,手上拿着白色的手绢,身上黑色的衣裙把整个椅子都遮盖了。大面积的墙壁和地板都是纯粹的灰色,与母亲的黑色衣裙和黑色的窗帘、椅子形成了和谐的对照。窗帘上的白色小花朵,星星点点的,仿佛是跳动的音符。灰色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画框,画上白色的背景与画面上另外几处的白色形成了呼应,如同黑色和灰色的交响曲中突然升起的白色音符,对比鲜明、强烈,使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情趣,也淡化了画面上黑、灰两种颜色的过分单调。整个画中,窗帘和上面的小花、地板、衣裙、墙壁、画框⋯⋯等事物本身的意义已经退居到次要的位置,好像都被画家安排成了不同的音节,随着颜色的增强和层次的变化,发出从低音到中音再到高音缓缓升起的优美音乐。在黑、灰两种主要颜色的对撞中,又泛起层层和谐的白色音符,而到了最明亮的画框,仿佛达到了最高音。这幅画从造型、构图、形式统统服从于对色彩和谐的追求以及音乐旋律美的衬托。从而营造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神秘色彩的氛围,流畅的色彩和音乐的旋律美在这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幅出色的作品深受当时年轻艺术家的赞赏,也获得了巴黎沙龙评委的认可,1876 年,惠斯勒凭借它赢得了生平第一枚绘画奖章。他的声名也由此大播,受到了很多人的热烈赞许和诚挚邀请。惠斯勒出于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决定将这幅获奖作品献给祖国。可是,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馆长收到这幅画后,竟勃然大怒,谩骂惠斯勒算不上是画家,并吩咐将它退寄回巴黎,画家的尴尬和无奈可想而知。最后,法国诗人马拉美等人联名上书,才有法国政府出面买下了这幅名作,这也算是这幅名作的传奇经历了。惠斯勒的艺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欣赏习惯的,这从他后期与著名艺术评论家罗斯金打的维权官司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来。可是到了后来,他终于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1892 年,他的作品回顾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长期生活的英国和法国也都给予了他极大的荣誉,美国更是把他视为地道的美国画家,是美利坚民族的骄傲。

该画虽然着重探索的是色彩的绝妙变化,形式的装饰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意境美,但画家在探索艺术形式的同时,并未放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表现,画面上人物性格的刻画堪称入木三分。作者以满腔热忱与崇敬之情塑造了一个严肃虔敬、质朴无华的典型的美国母亲的形象,具有感人至深的魅力。该画称得上是19世纪最伟大的肖像画之一。

克劳德·莫奈

莫奈(1840~1926),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杰出的印象派代表画家,出生于巴黎。早年曾分别跟随画家布丹和格莱尔学习绘画,后来与雷诺阿、西斯莱、巴齐耶等交往密切,并经常一起到巴比松的枫丹白露森林写生。1872 年创作《日出·印象》,采用原色主义、色调分割等方法,表现出强烈的光色变化,标志着印象主义的产生。晚年创作了大量和睡莲有关的作品。他的代表作还有《莫奈在船上作画》、《河畔》、《垂柳》、《睡莲》等。

入选画作:

《日出·印象》

尺寸:48 × 63cm

类别:布面油画

收藏:法国,巴黎,马尔莫丹艺术陈列室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莫奈1862年入巴黎格莱尔画室学习,与雷诺阿、西斯莱成为同学。由于不满学院派枯燥死板的教学法,莫奈一年后离开了画室。1865 年至1870 年是莫奈艺术创作的早期。这时,他已经开始使用印象主义画派特有的碎笔技巧作画,并努力探索着真实地表现大自然的方法,特别是描绘瞬间的感觉印象和那些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为了描绘大自然的真实光影效果,莫奈用轻快跳跃的画笔,捕捉晨雾中起伏的流水在光线折射下所产生的丰富色彩。它传达出海天一色的混融气氛,创造了一种视觉上的微妙的震动感。

'印象主义'与'巴洛克'一样,最初带有贬义色彩,是评论家对莫奈等人的创新倾向的讥讽和嘲弄。1874 年,莫奈在'无名画家展览会'上展出《日出·印象》这幅作品,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人嘲笑画家是把颜料装在管子里吹上去,随便涂抹一下,签上名了事。评论家勒鲁瓦对这幅画评价道:'印象?这幅画应该会有什么印象?⋯⋯技法如此随意、轻率,连糊墙花纸也比这幅海景来的精美。'这样的评论,引起了支持者和反对者长期的论战,也把这幅画炒得越来越响。后来,也就约定俗成地把这种绘画风格称为是'印象主义'。《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当时法国的第二港口勒尔弗尔港日出时刹那间的景象。一轮红日从布满浓雾的水面上冉冉升起,晨光照射着海面,动荡的海水泛起粼粼波光。早起的小船在逆光的水波中荡漾,远处的海港在水雾交织中模糊不清,一切都处在朦胧和缥缈的变化中。在画面上,天空、水面、船只、远处的港湾在太阳的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在这里光线成了真正的主角,所有的一切都在它的主导下瞬息万变。这幅画与以前的绘画相比是截然不同的。画面上没有明确的形体和结构,只有跳跃的色彩和光线,真实物体只是画面上模糊的印象。全部画面是画家对日出时,一切景物在光线的照射下瞬息的把握。这确实是与传统彻底决裂的,因为传统的观念认为物体是有固定颜色的,它们在光线的照射下只有明暗的区别,不会出现色彩的游离和变化,可是在这幅画中,莫奈表现出的正是在光线照射下,各种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中所呈现出的色彩斑斓和变化的特征以及明暗的效果。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印象主义绘画所重视的不再是物体的本身,而是以物体为媒介,反映色彩的强烈变化,奉光线为老师,以色彩的摇曳多姿为绘画宗旨。这也难怪最初人们无法接受这些没有章法,仿佛是胡乱涂抹的东西,因为它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是空前的,没有参照的。印象派与传统彻底决裂的'离经叛道'注定了他们最初的尴尬和无奈。以莫奈为首的印象派画家,长期处于穷困潦倒的生活境遇中,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并且长期在外面对着日光绘画,也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正如莫奈本人说的那样:'这是很糟糕的事,光一变,色彩也随之变化。一种颜色往往只能持续一秒钟,至少不会超过三四分钟。这样,我只能在三四分钟内画完它,一旦错过,我只好停止工作。这是多么令人受罪的活啊!'可是在艺术的探索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创作了大量的印象主义作品。晚年创作了大型组画《睡莲》,是艺术家最后的巨作,也是他最著名的油画。以莫奈为首的印象派所开创的印象主义画风,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近代的绘画艺术,在世界绘画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 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家就借用此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为'印象主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

《睡莲组图》

作者用20多年的时间养睡莲、画睡莲,让全世界都跟着他为这种植物着迷。他的《睡莲》系列画作一直是收藏家追捧的精品。

《睡莲》

莫奈晚年的系列油画《睡莲》共250幅,主要描绘吉维尼花园中,变化莫测的水面之上,反映着天空和池塘的岸边,以及倒影之上盛开的缤纷睡莲。「池里的精灵浮现在我眼前,我举起了调色板。」画中竭尽全力描绘水中睡莲映照下的自然华彩,成为世上色彩绘出的最奇妙和富丽堂皇的织锦缎。画中内在的美兼备造型和理想,如同色彩交织而成的音乐和诗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名画C
印象莫奈的时光映迹
当莫奈“遇见”德彪西 / 安静是一种修养
印象派大师莫奈怎样画画,不全是对景写生,3种方式了解色彩秘密
莫奈作品赏析
印象主义画家莫奈对光与色的表现与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