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岁孩子学炒菜,家长别笑:模仿敏感期到了,应规避这个误区

这是锦宝日记的第71篇文章

文|锦妈

图|网络

孩子三岁了,最近特别喜欢模仿,不管我们做什么,他都要掺和一下,不让他弄他就会很生气。比如:

我扫地,他赶紧拿着笤帚扫起来;

我把盆里的水倒掉,他也跟着把盆口捏着;

我洗袜子,他也要洗袜子。

我炒菜,他要掌勺。(油刚下锅的时候,不让他弄的,只帮忙后期翻炒。)

当然,印象最深刻的也是炒菜了,他两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对厨房的锅碗瓢盆感兴趣,于是我就给他搬个小板凳,我做饭的时候让他远一点的看着,看他把锅铲抢过去炒菜的样子,真是像极了我。

这次回老家了,家人见到此举,都被逗乐了,总是忍不住的夸他,说他炒菜有模有样,甚至还会说,“你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呢!”

其实不然,大人做啥,孩子跟着做啥,这不过是孩子的模仿敏感期到了而已,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罢了。

“模仿”是指孩子重复原型所显示的行为,表明儿童的心智已经发展到领悟和掌握某行为背后的能力的时候了。他不断的模仿大人的行为,然后将此动作重复出来,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

J.凯根说:“对于儿童,模仿可以是一种获得愉快、力量、财富或别的渴望目标的自我意识的尝试。”

但是,看不懂孩子行为的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会还要尝试,“碍手碍脚”的,从而阻止孩子。

这个阻止的过程恰恰破坏了儿童敏感期的正常发展,从而妨碍儿童智能和认知的发展,智能发展的阻碍必然会伴随相应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这都是成人后大脑平庸的一个早期的现象。——孙瑞雪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的某些模仿行为我们接受不了,怎么办?

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我记忆犹新,老家养了一群鸡,门口难免会有很多的鸡臭臭,我担心孩子跑来跑去的踩到了,于是宝爸就去收拾,孩子看见了也跟着去收拾,却把鸡臭臭弄得到处都是。

然后,我就生气的说了句:“家里养了这么多鸡,地面脏的都没法走路了”。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以为我在说他,撇着嘴都快哭了。

事后,我觉得我不该当着孩子的面那样说,是我对事物的偏见影响了他。因为臭臭在人们印象中,就是脏脏的、应该远离的东西,所以我也不想让他碰这些。

可是对孩子来说,这不过是一次很普通的模仿而已,也许在他眼里,收拾鸡臭臭和扫地根本就没什么区别。

我想起了《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里面的故事,一只小鼹鼠顶着嗯嗯到处找真凶,我们在感受到了快乐的同时,也认识了其他动物的嗯嗯。

为什么我就不能如此客观公正的去对待这件事呢?于是,我找到他,大大方方的告诉他这是鸡臭臭。

在孩子正处于模仿敏感期的时候,相信很多家长都会碰到一些自己接受不了或者无法理解的行为,比如有的孩子会穿妈妈的高跟鞋,涂口红等。

当我们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要尽量抛开自己固有的执念和偏见,以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给孩子们讲,这是我们最应该规避的一个误区。

模仿敏感期到了,家长还应规避以下几个误区:

01、不要阻止,给予他模仿的机会

记得有天晚上泡奶粉的时候,宝宝从床上站起来要自己泡,爸爸说:“不行,你不会,你太小了”,事实上,我已经让宝宝尝试过好几次了,宝宝也很稳当。爸爸这样说,不过是觉得孩子速度慢,又怕把奶粉撒了或者把奶瓶摔了,仅此而已。

家长出于各种担心,也没错,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你越是不让他弄,他越是要弄,倘若我们可以站在儿童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多一点耐心与包容,让孩子试一试也未尝不可。

02、模仿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纠正

孩子爸喊“爸”的时候,宝宝也跟着喊“爸”;孩子爸喊“妈”的时候,宝宝也跟着喊“妈”......

这个时候,我会及时告诉他这种辈分关系,爸爸的爸爸是你的爷爷,所以你要喊爷爷,爸爸的妈妈是你的奶奶,所以你要喊奶奶。

03、安全挂嘴边,不能模仿的要及时说

之前有一个小朋友模仿动画片里的内容,自己撑着伞从6楼“飞”了下来;去年一个14岁的孩子模仿易拉罐爆米花,结果让人惋惜,尽管这些案例是少数,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

我们不能时时刻刻守在孩子身边,所以,当我们看到不合适的动画片内容时,或者书上某些行为不可取的时候,或者生活中类似情况时,我们要及时告诉孩子,不能随意模仿。

也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安全常识,让他自己内心有个判断。

孩子处于模仿敏感期的时候,家长可以这样做:

01、家长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而他们模仿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好的不好的都会模仿,并最终成为父母们的样子。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妈妈总会说那句:“你就跟你爸一个样儿。”

孩子在七岁前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者。父母就是他们观察和模仿的对象,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心领神会,并最终通过模仿和学习,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鲁道夫·斯坦纳

研究数据表明: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情,只占其行为的20%;而按照父母的行为做事情,则占到其行为的80%。

所以,身教大于言传,父母要严格律己,更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

02、尝试模仿孩子

父母模仿孩子这一点特别有趣,我有的时候就会模仿孩子的行为,比如,模仿他揉眼睛,模仿他走路的样子,总会把他逗得咯咯笑,事实上,这也是表扬孩子和认可孩子的一种方式。

03、当孩子模仿不成功的时候,适当鼓励

孩子年龄尚小,所以孩子也不可能完全成功的模仿家长的行为,当他反复模仿也不能成功的时候,内心其实是很焦虑的。

我家3岁的孩子要把水舀到壶里,但一次总是搞不了多少,爸爸在边上一催,他就很着急了,我们完全可以伸手同孩子一起把这个动作完成,此时,孩子的内心是愉悦的。

我也会经常使用以下几句话来肯定孩子的行为:

①、WOW,宝宝长大了,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事了,真是得力的小帮手。

②、在模仿行为结束的时候,我会适当的竖起大拇指说一句“好样的”。

③、经常对孩子说声谢谢,让他觉得自己也是有价值的。

慢慢的,孩子会越来越稳当,越来越自信。

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玛丽亚·蒙台梭利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阶段,尽管有些时候我也会有点烦,有点担心,但是我更明白,孩子需要成长,就会本能的去探索很多新鲜的事物。

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让孩子多尝试,让他们顺利的度过模仿敏感期这一阶段,而不是一味的阻止。

我能给父母的最好的建议就是:

一、让孩子去做,模仿没有对错;

二、尽量放慢自己的动作,满足儿童模仿的需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使孩子平稳地度过这一时期。——孙瑞雪

你们的孩子在模仿敏感期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欢迎大家留言,一起讨论。


我是锦宝日记,专注宝宝健康成长和妈妈自我提升,喜欢的一起关注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鱼爸|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便会狠狠教育他!
爱撒谎的孩子背后其实都有着这种父母!
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家长能动嘴就别动手,否则别怪孩子记恨一辈子
“陌生人”非洪水猛兽,理清边界、误区,让“陌生人”不再陌生
给他一盏灯
盘点早恋9大信号 如何预防孩子早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