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未来发展的绊脚石

中国未来发展的绊脚石----美育

美育是创新的基石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蔡元培先生在一百年前就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并在当时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他认为美具有超越性与普遍性,只有美,才能让中国人摆脱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的纠缠。以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为代表的中外美育理论及实践,对于人生终极意义和自由精神的追求等美育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已是一种世界的主流思潮。当中国发展到今天,工业化社会初中期的时候,全民美育问题成为的当务之急,对它的重视程度的多寡会影响到中国未来2050年的发展。美育不仅是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的心灵,即帮助人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人们美的情操和形成美的人格,它可以使人从平庸走向高雅,并且整体影响全民的素质。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教育应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其中心育应包括智育、德育、美育3个方面。他说:“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真善美不仅相互区分,而且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智育、德育和美育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建国后,我国的文盲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德育和美育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大数据调查发现中国人在6075岁的人群中,几乎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没有过美育的经历,在4560岁的人群中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没有经历美育教育,在2545岁的人群中百分之四十五的人没有经历美育教育。在此我们暂且不论这些美育教育之质量,以及我们目前在中小学美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美育是以培养人的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人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是18世纪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第一次提出来的,他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美育应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美育通常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所谓狭义美育,其定义专指艺术教育;在广义而言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美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升华人的心性,陶冶情操。音乐之旋律、美术的色彩均可以教化、激发人的想象和精神的崇高,使人不断超越低俗,远离平庸。美育对人性和个体人的心性升华,以及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体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言,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新的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新经济中技术知识的秘密来自我们整合视觉艺术、音乐、文学与科学的能力,整合成新的专业,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准备。美育可以鼓励人们进行想象,用和平的方式对创造美和幸福的社会,以及富有创造性的个人生活方式提出方案并进行实践,养成建设美丽地球的实践能力,逐步具备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挑战的能力。美育促使人们提高创造性的思考能力,形成让所有人都感到幸福的审美意识,获得创造产品,建设社会的创造技能以及构建和平世界的想象力。

 

  美育与和谐社会

全民美育是中国创建和谐社会、进行社会精神文明的关键问题,美育直指人的感性素质,感性与民族的核心文化价值有关,缺失相应的感性素质,人们将很难体会到生活的幸福感,对生活的美感追求也就缺失,中国社会发展出现的环境破坏、城市建设混乱乃至工业产品设计薄弱等各方面的问题,深层原因都与不重视感性素质的培养有关。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是美育的用武之地。也就是说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能使人达到精神文明的高级的境界。孔子对其弟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 之后凋也。”这就是在实施美育。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有从培养“备真善美之三德”的“完全之人物”的高度来认识美育的根本宗旨,才能充分尊重美育的规律,从而正确地施行美以及和谐。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主要因素。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美育站有着特殊的重要位置和作用。和谐社会的重要维度是人对美和艺术的追求程度,审美的高低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文化态度,人类社会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与自身的,只有不断提高人的审美修养,才能更好提高人的审美创造能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建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美育可以培养人们以更高尚的审美态度对待自然与社会,促进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起到重要的精神作用。美育是通过自然美和艺术美打动人的感情,使人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使人的感性力量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的教育。美育是按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和行为,是人自身和谐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有其独特功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大有可为。 全民美育在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美育不仅在完善人格、启迪智慧方面有特殊作用,而且在构建美好心灵的层面上也显现出自身的超越价值。人只有懂得自然美、人文美,才能深层次地爱美,才能努力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其中美育则是这个系统工程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美育是指全面提高个性的感情水平,使其与人的生理机制、思维机制整合为良好的功能状态。和谐社会是一个需要社会主体——“人”之内在和谐美的社会,人的和谐主要是人格的和谐与心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超越了物质局限的审美的人。只有人成为审美的人,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牢固的基础。美育的直接效应在于塑造和谐的人,美育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净化人的情感,摆脱人的本能欲望,超越利害关系,提升人生境界实现的。美育通过塑造和谐的人,沟通人们的心灵,美育还通过培育人与自然的亲情,重建人与自然的原初统一,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美育与创新思维

 

美育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民族的未来。艺术的核心概念就是创造,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而创新精神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必不可缺的能力和素质。艺术教育的本身就蕴涵着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艺术教育中拿音乐教育举例:不论是欣赏音乐还是表现音乐.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素质、生活经历和审美、经验。对一个音乐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在这一心理过程中包含着创造性的思维。音乐教育如果离开了它,将失去音乐艺术的灵魂和魅力。我们要善于引导人们创造性的学习艺术:拓展人们艺术的想象力;激发人们积极主动的思考。大胆的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鼓励人们进行自我的艺术创造,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艺术创造贯穿在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它不断地推动世界文明与社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创造力的产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体现。对于全民美育来说,在校学习的学生的思维转变与发展的萌芽时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够为国家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成年人的美育再教育,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特别是作为艺术教育之一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精神性与感性兼具的抽象活动,但是需要人们用理智来了解并认识它。如果美术教育的方法不正确,一味地遵守教条,只知道传授技法,就会使这种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物质变成毫无趣味的东西,因此,现代的美术教育应当是一种全新的艺术教育,并且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

中国需要较高层次的艺术家更需要能将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转换为生产力、美化生活环境的艺术设计人才和从事审美教育的师资,在我们把美术教学定位在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上的时候应该大力倡导美术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更新。物理学家劳厄有一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

 

 美育与生产力

 

现代人过于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实际上,对美育的忽视程度绝对不亚于德育。人们不重视美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对美育的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美育的经济功能缺乏深刻的认识,应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现代社会,经济功利主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相当广泛。这种影响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就是教育的经济价值显现出来,科技教育和智力开发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由于人们缺乏对美育的经济功能的认识,因此,忽视美育便成了顺理成章之事。美育对社会生产力的积极作用,既体现在作为生产力实体构成要素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方面,也体现在作为生产力附着构成要素的科学技术方面。现代人过于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实际上,对美育的忽视程度绝对不亚于德育。

在“后工业时代”,美学与艺术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加以实现的。首先,是制造直接用于审美欣赏的精神产品。艺术作为直接用于审美欣赏的精神产品,并不始于今日,而是古已有之。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里,由于广大的劳动者既没有足够的剩余时间来进行精神享受,也没有足够的文化素养去进行艺术追求,更没有足够的资讯手段来获得审美资源。于是,在古代社会里,审美和艺术活动基本上属于少数有闲阶层的事情,且与宗教和政治紧密相连,它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活动而非商业行为。无论是在奴隶时代,还是在封建时代,贵族阶级都曾拥有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艺术作品,但这些作品很少进入流通领域,以商品的形式来实现其普遍的社会价值。只有到了工业社会、尤其是后工业社会以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广大民众在必要的劳动之外获得了较多的金钱时间,从而有条件进行审美和艺术活动。由于劳动的科技化要求,使得广大民众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从而能够进行审美和艺术活动。

人们不重视美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美育的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美育的经济功能缺乏深刻的认识,应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人的劳动能力是由他的体力和智力组成的。人的体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体育,但并非与美育毫不相关。人的劳动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又是一个相对确定的量,具有相同劳动能力的人,其劳动能力的发挥程度可能大不相同。人的劳动能力是用于善的目的还是用于恶的目的,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挥得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道德素质的高低。美育作为完美人格的最基本的建构手段,能够以美得善并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陶冶人的美好心灵,促使人的道德素质获得全面而充分的提高。因此,美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人的劳动能力充分发挥并运用于造福人类的劳动之中。

 

 美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梁启超先生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的一大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重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 美育对科技进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培养科学活动主体的能力和品格,推动科技进步。科学创造是科学活动主体能力和品格的统一。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创造性的劳动态度,旺盛的求知欲望、严格的自我要求,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勉和坚持 等一系列良好的个性品格也在科学创造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由于美育是人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完善的有效手段,因此,它对于个体科学能力和个性品格的培育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其二,通过培养科学活动主体的审美感受力和使他们掌握美的规律,促进科学的发展,进而推动技术的更新。科学活动以揭示真实世界的图景为目的,大自然的美,包括对称、和谐、壮丽等必然会体现在科学体系之中,从而使科学理论这种抽象的精神产品本身呈现出对称、和谐、协调等而成为美。

1851年,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了万国博览会,由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趣味低下,导致了英国的工艺改良运动。随之,德国和西欧各国也相继开展了这一运动。在这一运动中,英国著名艺术史家、批评家罗斯金起了先驱和号手的作用。他曾以“劳动者的艺术教育”为题发表过演讲。他指出现代社会堕落的根本原因是人的审美趣味的堕落。因此,要改变社会风气,就必须培养人民对艺术的爱好与趣味。他认为:“只有真挚或忠实的情操,才能产生出真正是美的艺术品。而只有接近真正的艺术品,才能有美的陶冶,所以高尚的情操就包含在追求美的陶冶之中,只有真正是美的作品,才能对人的精神活力和情感上的喜悦发生有益的影响”。

科学活动主体必须懂得科学美和一般美,掌握美的规律,具有良好的审美欣赏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是一个优秀的科学活动主体的必备素养。这便决定了仅仅重视科学教育是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审美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促进科学的发展,就必须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重视美育特别是科学美的教育。

 

 美育与经济的关系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在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产品质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如何通过“设计”使产品合乎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但真正合乎当代人需求,因而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的设计,又是一种与艺术紧密结合起来的艺术设计。数字化社会和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根本不同点是,工业社会的产品价值仅包含原材料的价值和体力劳动的价值,而信息社会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的价值,主要以先进知识在消费产品和新型服务中体现的比例衡量。而在这个大众媒介、远程通信和电子技术服务和其他消费者信息普及,整个社会从一种“硬件形式”转变为一种“软件形式”的时代,人们要求的服务已经与过去有了“质”的变化。由于人的声音、形象、思想、行动等,全都可以加以数字化处理,随时加以储蓄、输送、复制、再造,人自身的秘密正越来越多的被揭示出来,人的个性和自身的尊严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有一种强烈的“失去控制”的感觉,因而在思想上和生活中急迫地要求一种可靠的“秩序感”,从而使意在创造秩序的“设计”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的心目中,“设计”已经成为其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缺少的东西,只有创造“秩序”的设计,才能担保个人生活的幸福,这不仅是物质生活,更是重要的精神生活,也只有这种设计,才能引导人类顺利走向未来。

德国美学家朗格则进一步将美术教育与国家的经济联系起来,将一个国家、民族的艺术素质视为商业竞争的重要因素。德国的美术史论家、德国艺术教育运动的先驱利希德 沃克也指出:“我们如要在经济竞争上凌驾于他国,我们工业的将来,必须视此代国民有否施行认真的美术教育的决心,以及能否实施认真的美术教育。我们过去仅注意美术家的培养,以为因此可以在世界市场中得到优越的地位,然而今日才知这是偏见! 其实国家经济的活力,依托在国民的文化状态上,只有注意消费者的教育,才可希望有工业的独立和活力。” 著名英国美术批评家赫伯·里德还发表过文章分析美术与产业的关系。英国的产业意匠协会也设立了有关美术教育委员会,研究国民美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问题。美国早期学校美术教育与商业、工业或19世纪中期新英格兰的社会目标有关。美国商业领导人目击了英国人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业设计标准,以便在趣味、风格和审美上满足欧洲商人后,认识到了普及美术教育的意义。

由于大众传媒的出现,使得广大民众可以借助便捷的资讯手段来获取审美和艺术资源,从而便于进行审美和艺术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审美和艺术活动才真正从皇室贵族的殿堂中走了出来,成为广大民众消费的对象。而在一个消费决定生产的商品经济时代里,审美与艺术虽然仍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但其最为重要的是商品属性,换言之就是能否为商家带来足够的经济回报。美育的提高不仅对于艺术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物质生产活动意义也十分重大。在当代,它直接关系到产业能否按照美的规律去设计、去生产的问题。美的规律就是形式的规律,是形式如何赏心悦目的规律。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就是赋予实用物品以赏心悦目的形式的生产。如果没有对美的形式的审美感知力,就不可能在生产工作实践中按照美的规律生产。

艺术作为人类的一大社会行为,其性质从来就是审美与实用共存共荣的。文字的创造中就显示出实用与审美的内涵,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审美价值完全附属于实用的性质中,青铜器雄浑的造型也完全是为了祭祀和 等级的需要,漆器和丝织品的出现也显然是以实用为目的,至于在建筑、生活等实用美术中,审美与实用的关系更是体现的很完美。中国的美术史是这样,世界美术史也是如此。在希腊文明中,艺术与科学是姊妹关系,是人类对自然和人自身的一种伟大探索。而文艺复兴中高高飘扬的也还是科学与艺术的大旗,在作为文艺复兴顶峰的达·芬奇身上,这种精神表现的更为辉煌,与其说达· 芬奇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还不如说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欧洲工业革命中,艺术家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作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发祥地的包豪斯学校更是将美术与科学和生产方式的进步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了欧洲现代工业文明的大跨步飞跃。

 

 美育关系到民族发展的未来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美育的修养。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审美教育上的差距却为国人所忽视,这对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美育对和谐社会发展、艺术发展的重要性,对美的感知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教育极度欠缺的实际状况,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否则20年或30年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将会丧失。美育在当代最根本的是承担着培养一代学会并具有审美生存的新人,他们将真正肩负着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新时期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美育承担了人文精神升华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当代的教育理念中,即便“美”与“德智体劳”并提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美育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并未被看作个体和社会不可或缺的事物,导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美育的可有可无乃至名存实亡,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提倡使得艺术教育获得一定程度的重视,但美育对于社会、民族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根本性作用尚未得到完全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民美育的滞后所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在战火废墟上重建,发展速度依然在世界名列前茅,并不是日耳曼人种多么优秀,而是其整体的国民素质很高。人的整体素质是制约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是影响社会进步第一位的要素。其中全民美育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著名经济学社会学家克拉克认为,十九世纪美国工业总产值之所以能超过英国高速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由于获益于美术教育,因为各产业部门工人的熟练技艺与当初在校的美术训练有着直接的联系。从上世纪30年代初起,德国包豪斯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给美国的中学美术教育输入了新的血液。一些来自包豪斯的教师带来的观念对美术教学课程计划的影响日渐增强。这些影响包括对艺术中技术因素的兴趣、对设计元素的关心、对材料的实验态度,并促进人们越来越关心对艺术的多种感觉方式,激发人们将审美态度与环境相结合。其具体结果是摄影术和照片的运用增多,材料的运用更广泛,而且建筑也被接受为美术教学计划的一个固定内容,这些对后来的美国的整体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要求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作品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还要求日常接触的产品处处有美的因素。技术美学在当代的崛起,艺术设计的日益受到重视,正说明了当今时代的这一潮流。所以,发展人的感知和想象力,不仅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人的审美能力的普遍提高,可以使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在审美活动中,在陶冶性情、完善人格的过程中,人可以和周围的世界、周围的人们建立起美好、和谐的关系。这种美好、和谐的关系渗入到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经济等关系中,改变着社会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而美好和谐的社会关系、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塑造着人类个体的精神、情操、个性。在这种循环过程中,整个社会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在美育中获得的激情与正确的审美观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影响。激情使人们执著地投入自己的事业,而正确的审美观可以保证人们对美的追求不出偏差。从而能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这个角度看,美育绝不仅仅是少数教育家、美学家的事业,而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事业;也不仅仅是社会的某一具体的教育方式,而是人类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认为: 美育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必须将美育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并予以高度重视,成立独立的组织机构来推进和实施全民美育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你记住:美术教育,不等于美育!
“低美感社会”是必经之路,美育应从推广生活美学开始
时评|艺术进中考家长担忧啥
审美取向与美育教育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儿童美育的问题,实际出在成人身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