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泽厚先生说“山水画是中国人的宗教”浅谈
userphoto

2022.07.05 浙江

关注
李泽厚先生曾说,中国人对山水、对山水画的感觉,就是中国人的宗教。
可为宗教者,必直指生命的终极关怀。
李泽厚先生如是说,不光单指中国山水画作为历史长河中曾出现的某类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供人欣赏。
而更多的,是就中国山水与人的关系,中国人独特的情感寄托方式与体味环中的生命关怀过程而言的。即以自然规律、历史文化脉络的客观事实为教。以天人关系、个人经历的强烈主观情感为宗。
山水画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人物画像背景中剥离出来,虽是隋唐以后的事,但却是依托于山水与人之间关系的思想脉络,而在艺术创作上的集中凸显。
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讲,我们谈山水画,是以中国人对山水的感觉为内在依托的。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以太山为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野老不至,鱼鸟共乐…自胜之道”等等,凡此各家,或比德或缘道或任性自适或明理畅怀,可以说对山水感觉的不断变迁与沉淀是将山水这一主题推向艺术性的内在生命力。
也意味着山水画这一艺术形式从一开始展露之初就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建立在雄浑的中华文化思想脉络基础之上。  这一思想脉络让一代代中国人懂得欣赏自然,生活在自然,敬畏自然。
历史上不乏服务于宗教的绘画,而山水画作为“艺术宗教”对象本身,没有神、灵、超人与极乐世界、神话故事,更没有天赋人权的使命与荣誉。中国山水画是对现世的把握,是对生命的归纳总结。想要在山水中有所得,在山水画中有所悟,不耽于欣赏与形式的理解,还要有真切的自我批判精神。
正如司马迁主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山水画正是“人本思想”“通变思想”精神下,充满着生命关怀高度的复杂艺术语言、情感语言。如果宗教绘画是叙事,那么艺术宗教便是诗歌。
一幅山水画,既有渔、樵、耕、读、旅人的劳作美、生活美,山水为象征意义的图腾美,又要溯源先贤在山水中的精神表现,与自我在山水中的体悟。在直觉感知中,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在现世的真诚中营造想象空间,从而在艺术乌托邦中寻求重写意的人本精神境界与慰藉。这写意的遐想时空,反而具有比写实更真实的力量!
亘古不变的是关系。而蕴藉其中的情愫,虽世殊事异,却汇聚成一股绵绵洪流,伴随着这片大地的王朝更迭兴盛不衰。相较于宏大的叙事性以及笔墨技法,宋元山水画大家往往更注重画理的通畅与表达的真挚,故能不甜俗,不作态。

朴素情感下的恬淡冲旷往往是山水画之所以成为信仰的动人之处。因为动人,故能生生不息。

温骧先生作品欣赏:

▲皖南风情图  68x138cm  2022年

▲春染山林 68x138cm  2022年

▲富春江上  68x138cm  2022年

▲面壁悟苍生 68x138cm   2022年

▲江山入画图  68x138cm  2022年

▲天云雾雨  68x138cm  2022年

▲清晨中的皖南  68x138cm  2022年

▲闽北山区有圣贤  68x136cm  2022年

▲池州山区绿意浓  68x138cm  2022年

▲山野翠悠然自乐中  68x136cm  2022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献礼建国70周年】当代最具投资收藏价值的书画名家—李泽勋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浅谈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陈海风山水画作品集(一)
傅抱石之子——傅二石山水画
禅境山水画家迟佳宏 心如大海无边际 广植净莲养身心
贾又福一一我爱龚半千(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