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正书展(楷书篇)
userphoto

2023.07.26 浙江

关注

通过评审委员会、监审委员会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初评、复审、文字审读、复评、终评五轮严格评审,评出优秀、入展作品共计197 件,其中优秀作品30 件、入展作品167 件。本次展览分为三期推送,现将楷书部分列一个专项,将作品呈上给大家欣赏。

▲郎 超(成都)云林石谱序252cm×114cm创作手记:近两年对墓志铭比较感兴趣,众多作品风格各异,或端庄唯美,或险绝跌宕,特别是一些字形结构空间的强烈对比使我着迷,让我对书法空间关系的理解更深入一些。此作即是尝试。

▲刘 玉(成都)曾国藩诗《初入四川境喜晴》250cm×125cm创作手记:颜体楷书,自成一脉,取其厚重、古拙、雄浑,参以清人碑学审美风范,可得天趣。此作兼颜鲁公、钱南园笔意,随字结体,中堂整幅,以求正大气象。

▲李 刚(成都)杜甫诗《春夜喜雨》243cm×120cm创作手记:面对首届正书展,积极准备,确定杜甫的《春夜喜雨》诗。用笔上注意魏体和颜体的结合,注重线条流畅和沉实,求灵动又不失厚重,力避油滑,追求自然、畅快的书写感觉。一挥而就,不亦快哉!

▲程星琰(成都)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247cm×124cm创作手记:这件楷书主要是在字的大小、形式上做了一些变化,整体章法选择一个长卷形式的上下拼接,采取了一个横式的题签展示。书风则以颜真卿《自书告身帖》风格为创作底子,融入行草笔法,大小错落,追求字势灵动、一派天真。

▲李 伟(成都)李白诗《渡荆门送别》244cm×125cm创作手记:这件大字作品,用长锋羊毫,不拘泥于细节,注重线的圆厚和整体气势。入展是评委对我这一阶段书法学习的认可,也是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我要继续前行。

▲徐志远(成都)魏了翁《眉州新开环湖记》224cm×101cm创作手记:此次参加正书展的作品,书写风格选择了唐楷与魏碑的糅合,也是这两年我的探索;内容是老家前贤魏了翁的文章;纸张是专门找朋友微喷的仿清蜡笺。书写力求点画精到,整体雅致。

▲陈 立(成都)《山谷题跋》数则180cm×99cm创作手记:此次创作我刻意避免了以临帖方式创作。此件作品我尝试以褚遂良书风为基调,融入魏碑笔法书写,加强字与字间的对比关系,在书写速度上追求自然书写,避免描字画字,使整体显得更加活泼有趣。

▲龚小林(成都)赵熙文两篇249cm×100cm创作手记:看到本届正书展的征稿通知主旨是“出新意于法度”,便思考如何做一件有新意的作品。风格为魏碑楷书,纸品为红色间绿洒金蜡染纸,墨液为日本进口白墨汁,印泥为宝蓝色西泠印泥。整个画面呈点、线、面呼应,色调艳而不俗、高雅华贵。

▲刘雅清(成都)《山谷题跋》数则249cm×98cm创作手记:取法北魏墓志,纸张采用整张形式,作品的上部留白,只一个印章点缀,下部采用条屏形式,使其整体具有强烈纵深感,字形整体趋向于方形,墨色变化柔和,以期呈现一种清新古朴的效果。

▲朱淑林(成都)《山谷题跋》七则180cm×94cm‍创作手记:我的创作方向是以魏碑墓志为主,以《李璧墓志》之势态,参以古今名家结体。创作之初,本意想在六尺整中书写大块面小字,而后在单字上欲写出刀刻剑戟的碑刻感,又觉应加一些墨迹之柔和,不宜太过锋芒,最终成此拙作。

▲杨小明(成都)东坡文选抄137cm×54cm创作手记:本次正书展主题为“出新意于法度”。我习小楷数载,感到斜正、收放、聚散、俯仰等矛盾与协调之间的变化,在魏晋等古帖中寻其法又不囿于法,和而不同。当不断在法度之中、妙理之外体会小楷之妙。

▲游全刚(成都)节录薛瑄《游草堂记》171cm×87cm创作手记:近年尤喜何绍基书法,其引篆入行之笔意,笔法灵活,整体又正大古雅,耐人品味。为了追求楷书的含蓄内敛、清雅流畅,此件作品用笔含蓄少锋芒,结字收多放少,力求自然书写。但作品整体仍显稚嫩,书道悠远,吾当勉之!

▲陈朝英(成都)咏剑门蜀道诗词247cm×95cm创作手记:我的楷书作品以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为基调,参以北魏墓志雄浑大气的自由潇洒,让精致隽秀的用笔与结构的奇崛碰撞出新的火花。感谢评委对拙作的认同抬爱。

▲刘桂林(成都)节录《五杂俎》230cm×97cm创作手记:我的作品内容是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选取西河麻纸,正文中楷魏碑书风,营造出相对古朴的氛围。形式上,用整张书写,配合小楷题跋形成对比,达到丰富形式的作用。

▲唐金辉(成都)苏轼词赋三篇244cm×122cm创作手记:本次入展的楷书作品,书写内容是苏轼辞赋三篇;纸张选用枣红色、白色,形成对比;用笔以碑版笔意为主,整体力求厚重,细节力求灵动;坚持粗细、长短、虚实线比拼;字法力求大小、长扁、聚散、方圆等搭配。

▲刘 兴(成都)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233cm×92cm创作手记:在众多古代典籍中选择了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作为创作内容,纸张为淡蓝色三条屏八尺整张微喷纸,天头留出约五十厘米盖一枚大印。书写风格以唐楷为基,融入北魏墓志风格,用笔为中楷兼毫,墨汁选择“汉墨”超浓墨液稍兑水,以四厘米界格书写。重点强调字的大小、轻重和提按,做到自然流畅地书写。本次能够入展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鞭策与鼓励。书途漫漫,更须用功。

▲陈 领(成都)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150cm×82cm创作手记:此次创作的作品为褚为宗。初稿虽有动静相交、抒发性灵处,但总觉缺乏雄劲、犀利的风骨。在老师指导下,加入元倪墓志、元瑛墓志及元显儁墓志成分,临创结合,故收到较好效果。整幅作品前后书写不下数十遍,在不经意间创作的这幅作品,书写时自然洒脱,一气呵成,正应了“书法无意于佳乃佳”。

▲吴星利(成都)节录韩愈《争臣论》242cm×108cm创作手记:我对魏碑爱不释手。本次这件作品主要取法元氏墓志一类,转折处加了少许李壁墓志的感觉。我注重单字间、字与字间、列与列间的对比。力求让碑笔有了生命活力。

▲尹强龙(成都)赵弼《青城山隐者记》120cm×32cm创作手记:近两年来,习书主要以魏晋小楷为主,兼容明代小楷书风。此次入展作品取魏晋的广博与明代的灵动,力求出新意于法度。在创作内容上反复思量,最终选定了明代赵弼的《青城山隐者记》。

▲黄文泽(成都)节录《松雪斋题跋》236cm×75cm创作手记:该作拟北魏《张黑女墓志铭》笔意,并参唐大小欧体势、结构,以赵子昂《松雪斋题跋》为文本创作。将欧阳通重心低、张玄饱含隶意的特点相结合,其中融入三五草字以求打破刻板,丰富作品构成与呼应关系。

▲梁万松(成都)节录范成大《峨眉山行记》239cm×109cm创作手记:这次参加省书协正体展,我采用三条屏款式。平时创作常用的基础书体是小欧,这期间为了让字更活,笔势更连贯,加入张即之、智永楷书墨迹写法。作品完成后,发现有结字松散、用笔不简洁问题尚待解决。

▲陈 颖(成都)《朱子文录》数则135cm×34cm创作手记:内容选自《朱子文录》,通篇以小楷创作。魏晋小楷多具古拙天然之感,给人一种平和安宁之气。故而此作取法魏晋,并加入明人意趣,以期寻求适合己意的风格取向。

▲王 旭(成都)《东坡题跋》九则245cm×105cm创作手记:创作前,从形式、纸张、内容上我进行了充分考虑。为了更好表现墨色效果增加丰富性,我采用了磨墨书写。取法上以智永禅师为主,参以虞世南及赵孟頫笔意,在法度之上追求书写性表达并力求从容不迫。

▲李凯凯(成都)巴蜀风韵诗词三首240cm×57cm创作手记:我在楷书创作方面,主要以智永《千字文》为学习范本,后取法《韭花帖》。该作以《千字文》的体势端庄、雍容平和为主基调,参入《韭花帖》潇洒生动的用笔、善于移位的结字而成。以后我会在《韭花帖》上深入研究。

▲庄子千禧(成都)《山谷题跋》两则246cm×88cm创作手记:作品内容选取《山谷题跋》中记录苏黄交往中的趣闻轶事以及黄鲁直个人对东坡书法的理解的几篇。主要取法魏碑,结体尽力追求法度与天真的统一,用笔在自然的前提下传达朴拙之意味。

——未完待续——

请继续关注四海书法易术,将继续推送《隶书篇》《篆书篇》,希望能帮到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秀教师近作,附创作手记!
第十二届国展楷书创作手记
楷书四尺整张(以张玄墓志创作)
他专攻楷书50余年,深挖书写规律本质,“5步法”带你迈过楷书临创难关
12届国展创作手记|大字行书中堂(拼接)
入展宝典 | 十二届国展创作手记之周宇、沈洪军、杜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