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之谦不用方笔写魏碑,却雄强恣肆,为何?
赵之谦笔法探究
赵之谦是当时碑学代表书家之一,其楷书多取法魏碑,雄强浑厚、化古创新,重在对魏碑笔意的揣摩。可以看到,笔画并没有太多斩钉截铁的方笔,却依然能让人感觉到浓烈的魏碑气息。作品在结体上重心上提,上密下疏,左右出锋的笔画尽量舒展开,给人以大气开张气象,不拘小节,有端庄、雍容之感。如作品中“成”、“于”二字,上端收紧,“成”字的撇捺笔画和“于”字的钩画均尽量放开。
雄强与秀美相结合的用笔在赵之谦的楷书中是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起笔方式贯穿于整幅作品之中。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起笔方式,唐楷的书写当中虽也如此,但表现出来的效果却是截然不同的。这里更多的是将逆锋的动作在空中完成,落在纸上的是铿锵有力的露锋之笔。行笔过程中,从容稳健的运笔、大胆的铺毫和侧锋的运用,使得笔画浑厚多姿、悠游婉转。出锋的笔画笔笔到位,不慌不忙,典雅精致,充分体现出书家超群的笔墨驾驭能力和对魏碑用笔深刻独到的见解。
转折处的交代,多用塌肩的方式处理,每到转折之处,提笔用力往右下方一顿,形成粗壮的三角形折角,继而折笔向下,轻松自然,厚重而又灵动。这种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需书家对笔墨有着极强的把控能力。在墨法的掌控上,枯墨与飞白很少出现,多以饱墨为之,书家通过对行笔速度和提按的调节来表现笔画的轻重关系,起落得当,一笔一划,娓娓道来。观其书,似乎让人有种聆听书家悠然倾述的感受,也让观赏者领略到高超的技法和自由的心境。密不容针,宽可走马,成为其作品真实的写照。
今人学碑的思考
当下写碑之人数量不在少数,可在质量上,对书法艺术,尤其是对碑学本质的把握上,实际上是呈退化趋势的。提及当代写碑的高手,孙伯翔、王学仲二位先生则当首推。方正、灵活、率意、不计工拙的用笔,作品呈现出来的气势恢宏,不得不令人佩服。但孙先生的行书作品中融入的魏碑笔意,则稍显做作。再如北京李松先生,魏碑写得也很好,但魏碑骨子里的那种雄强气息稍弱,且书写趋于程式化,千字一面。纵观每年的“国字号”展览,从作品数量上来看,行草书占了主流,其次是隶书,再者就是楷书。而楷书书体的作品中,唐楷的比例不到三成,绝大多数都是写碑一路的。再看看这些写碑一路的作品,几乎都逃不出过度夸张的结体变形、扭曲的线条、刀刻斧凿的痕迹等几种伎俩。写碑贵有书卷气,这些都不是魏碑带给我们的最本质的启发,曲解了魏碑的本质,写出的作品自然谈不上气韵生动。
分析北魏时期魏碑作品,又从清人和今人写碑的情况进行研究,对我们重新认识魏碑及把握魏碑书写的特质有了更为清晰和正确的认识。笔者以为,今人研习魏碑作品,归纳起来主要受“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影响。“内因”指魏碑作品所处的时代特征、地域差异、书家个人的书写水平和书写情境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书家所追求的审美取向和艺术风格各有不同,这对研习魏碑至关重要。“外因”则指魏碑作品的刊刻水平、保存情况、印刷水平等。
自然古拙的魏碑字形给了书家创作极大的想象空间,古朴浑厚、大气开张、表现力极强的线条也给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更能吸引观赏者的眼球。这也满足一些人另辟蹊径、标新立异的审美追求。不少人过分地低估了魏碑书体本身的技法含量,误以为写得像魏碑就一定是魏碑了,书写时用程式化、机械化的简单技法加以操作,这样一来,不免失去魏碑书体本质的美感。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只能得形质,却少了魏碑本该有的“金石气”和书法艺术的书卷气,显得机械呆板、匠气十足。北碑是楷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书法风格各异,仪态万千。只有深入地了解北碑,弄清楚北碑发展的来龙去脉,抓住北碑艺术的本质美,勤于思考,借鉴前人,去伪存真,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北碑的方法。一切随波逐流、盲目跟风,只会失去自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少年书法 | 赵之谦临《杨大眼造像记》
当代魏楷的创作和研究为什么要看孙伯翔和李松?
历代楷书名家作品大全,经典收藏
魏碑10大类,你在写哪类
一日一帖----杨守敬评《中岳嵩高灵庙碑》
碑刻墨迹与敦煌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