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共鸣 | 孩子不自信怎么办?专家教你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自信是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的优秀品质之一,有了自信的孩子确实在应对学业、人际交往、适应新环境等方面能够更自由、从容一些

而我们也常常发现,父母越是关注孩子的自信,越容易觉得我的孩子好像缺少这一部分。

经常会听到父母说,我的孩子很害羞,不愿意和人打招呼;我的孩子胆子小,上课不愿意举手;我的孩子有些退缩,不敢主动和小朋友玩儿;我的孩子害怕困难,不愿意做新尝试等等。

如果问父母,是不是目标太高,孩子难以达到呢?有的父母会说,其实我们要求不多,也不高的啊,做得不好我们也不会责怪。我们经常鼓励的啊,可每次越鼓励,他越不愿意做了,连尝试也不愿意。

那么当我们谈论自信的时候,不知道你头脑里闪现的自信的表现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人在你眼里是自信的。

因为我们之所以认为孩子不自信,可能是因为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你心里的预期,与你认为的那个自信的样子不相符,所以先看一下你眼里的自信是什么样的,你是否在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是否自信的。

今天,我们就让轩老师来来讲一讲【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此为系列心理课第十二课,以下文字均由轩鹤云老师提供。

轩鹤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沙盘游戏分析师、游戏治疗师、麦德弗学院专职咨询师。

有的爸爸妈妈会说:

我希望我的孩子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能够不怕生,能很快的融入新环境,能够自然地与小伙伴打交道;

我希望我的孩子在一些正式的场合,比如上课回答问题,演讲比赛、聚会的场合能够大方,开朗,自由表达,应对自如;

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学校里能够有很多朋友,与同伴融洽相处,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我希望孩子能够有自己的专长,比如会跳舞、会画画、会某种乐器,有自己一技之长,在某些场合表演,赢得赞赏;

我希望孩子成绩名列前茅,在某一方面远远超过别人,在班级、老师眼中有地位受瞩目的孩子等等。

父母认为有自己的专长、技能,在某一方面取得成果,能够大方、自由地表达自己,受到别人的赞赏、认可,是孩子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父母也会非常用心地抓住每一个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创造各种机会,给孩子以展现自我的舞台,每取得一次小的成功都是在帮助孩子对自己更有信心。

这些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当然是自信的表现之一,也是我们看得到的自信的外显的标志。我们也会经常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是否自信。

那是否是我会了别人不会的技能 ,我一定要比别人强,才有自信呢?

但我们也会看到:

有些时候,一次考试失败,会让一直成绩拔尖的孩子颓废消沉,一蹶不振;

一次比赛失利,会让孩子对自我否认和怀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我们也会看到中学时学习一向很好,踌躇满志,自信满满的孩子,进了大学后,遇到太多的高手,自己不再突出时,却一下子自信全无,失去了方向和目标,也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看到网上有一个视频,一位从北京某著名高校毕业的男孩子,读了法律、金融、新闻传播三个专业,拿到了硕士、博士学位,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样的人当然是优秀的,也应该是自信满满的。

可当他将要走向社会,选择职业时,却在参加某综艺节目中问前辈:你看,我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我可以做些什么?抛开参加节目的偶然性,就业期间的压力和迷茫。

我们仍然能看到,即便有了外在的一些光环、学历、证书,如果没有内在的自信品质,如果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知,仍然不能说他是自信的。

所以自信不仅有上面这些外显的,可见的标识,还有我们看不见,在每个人内心构建的对自我的认知

自信的内在品质包括:对自我清晰的认知,对自我的确定感 ;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在遭受挫折和失败时的复原能力;在别人不接纳自己时能够自我肯定、自我鼓励

所以自信是孩子对自身能否成功应对某特定情境的能力的评估,能否运用他所拥有的技能做些什么的能力。这是心理学上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孩子能清晰地知道他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他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自己的目标,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选择,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想法去行动,去应对。

自信不只是接受鲜花和掌声,而更重要的是能够应对失败。在别人不看好你,甚至否定,批评你的时候,你仍能自我接纳,自我肯定,自我激励。而不是随着别人的一句话。就是你说我行,我真的行,你说我行,你说了也不算,真正能决定我行不行的,只有我自己。

我们换一个角度说,自信是能够感知真实自我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只有在能够表达他真实的自己时,能够与自我真实的情绪、情感、想法、感受连接时,才是自信的。

来到咨询室的孩子,我们的一个目标是帮助他找到他自己。一个孩子在选择玩具时,一手拿了一辆小汽车,他来问我:轩老师,你觉得哪个车更适合我?我说:你喜欢什么样的车呢?最后我说,你来决定用哪个车来代表你比赛吧。

为什么他不知道哪个是自己喜欢的,哪个是自己想要的?是谁替代了他的想法呢?了解了他的家庭关系,成长经历才发现,爸爸妈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事业上也都小有成就,在自己的行业里也称得上是专家了。

思考问题很条理、很清晰,目标性很强。因为有了这么多的人生和工作经验,也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平时对孩子的指导比较多,会教给孩子怎样做是好的,对的,怎样做肯定不行。从小对他的要求比较多,在家里要求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而很少允许孩子表达他的想法、感受。之所以带孩子来咨询,也是父母觉得孩子不自信,不积极主动。

我们试想,一个孩子每天想的最多的是:

我怎么做才是父母需要的,我怎么做才是老师喜欢的,我怎么做才能让别人说我好, 我怎么做才能不犯错误,不被批评和指责。那么这个孩子大部分的精力和心理能量都用来揣测和满足别人的需要,遇到事情时就会犹豫不决,左右为难。

在做选择和判断时,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不是出于自己的判断,而是去想别人的标准,就会显得对事情没有把握,摇摆不定,看上去也就会是不自信的。

所以我们做爸爸妈妈的一定要相信,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我们养育孩子的目标是让他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所以早一天让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应对自己的生活,越有利于他对自己越来越自信。

自信是由这样外显品质和内在品质的总和,只有外在而没有内在的自信是不坚实的,外在的品质也可以增加自我效能感,促进内在品质的坚实。而内在品质的坚实孩子的自信才有了根基,不会为了获得别人的夸赞而去讨好别人,也不会因为没有别人的赞赏、批评而自我混乱,自我否定。

我们父母也不要因为孩子一时没有外在的自信的表现而就给孩子贴上不自信,内向、害羞的标签。有些孩子不擅于语言表达,而内心是坚定的,他很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就不能说他是不自信的。

我们每个人能够成为今天的自己,是由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而孩子的生物层面是由他先天的基因决定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父母的遗传,而一部分就是他天生的特质,他自己独一无二的部分。我们要认识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而每个性格特质都有其优势,我们要在了解孩子的优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

有些孩子是敏感慢热的,做事比较谨慎、小心,要等到很有把握才肯行动,但内心情感丰富,感受力强;有些孩子个性开朗、活泼好动,但容易紧张、焦虑。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父母要在了解孩子特质的情况下,接纳孩子,以适合孩子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一个脾气急躁的父母养育一个敏感慢热的孩子,就是很大的挑战。

我们要与孩子匹配,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我们,更不能因为我们的需要而轻易给孩子评判和贴标签。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敏感、慢热的孩子因为不愿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就说他胆小,不自信;也不要因为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因为不能安静而说他不听话,不乖。

接纳孩子的特质,让他感觉到他这样的表现很正常,没什么不好。我们大人接纳了,孩子才能接纳自己,而不是强求自己去做,做不好又很失败。

 

所以爸爸妈妈要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选择、决定,相信孩子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想法、行为,允许孩子表达需要,不要用自己的需要代替孩子的需要,允许孩子犯错,在错误中学习。孩子慢慢对自己有了掌控感,能清晰地认识自已,也会对自己越来越自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要一个积极乐观有主见的孩子吗?如果你想,先完成这几件事再说
孩子的情绪调整——教会孩子“消愁”
父母的回应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内在感觉 | 东燕美育小讲09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14件事!
如何肯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决定一个男人气场的,从来都不是长相,而是这三点特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