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心雕龙》注译 杨重建

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

 

【目录】

卷一  原道第一      征圣第二      宗经第三      正纬第四      辨骚第五

卷二  明诗第六      乐府第七      诠赋第八      颂赞第九      祝盟第十

卷三  铭箴第十一    诔碑第十二    哀吊第十三    杂文第十四    谐隐第十五

卷四  史传第十六    诸子第十七    论说第十八    诏策第十九    檄移第二十

卷五  封禅第二十一  章表第二十二  奏启第二十三  议对第二十四  书记第二十五

卷六  神思第二十六  体性第二十七  风骨第二十八  通变第二十九  定势第三十

卷七  情采第三十一  熔裁第三十二  声律第三十三  章句第三十四  丽辞第三十五

卷八  比兴第三十六  夸饰第三十七  事类第三十八  练字第三十九  隐秀第四十

卷九  指瑕第四十一  养气第四十二  附会第四十三  总术第四十四  时序第四十五

卷十  物色第四十六  才略第四十七  知音第四十八  程器第四十九  序志第五十

《文心雕龙》注译

杨重建

《原道》

1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昊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叙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辑《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宅玄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题解】

原道:推原天下文章皆本于自然之道。

【原文】

文之为德也大矣1,与天地并生者何哉2?夫玄黄色杂3,方圆体分4,日月叠璧5,以垂丽天之象6;山川焕绮7,以铺理地之形8:此盖道之文也9。仰观吐曜10,俯察含章11,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12。惟人参之,性灵所钟13,是谓三才14。为五行之秀15,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16。傍及万品17,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18,虎豹以炳蔚凝姿19。云霞雕色20,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21,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22,调如竽瑟;泉石激韵23,和若球锽24:故形立则章成矣25,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26,郁然有采27,有心之器28,其无文欤? 

【注释】

   1德:行道而有得于心。《易》“君子进德修业”。2天地:相对而言,指宇宙万有。自然之结果,非人力所能为者曰天;古人视之为万物之主宰。3玄黄:天地。《易》“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杂:五彩相合。4方圆:相对而言。方,物之形体正直者曰方,人之性行正直者亦曰方。凡不露圭角者皆曰圆。体:形状。《易》“故神无方而易无体”。5叠璧:重叠的璧玉。璧,古玉器,扁平,圆形,中空。6垂:上对下之词曰垂,如垂念,垂示。丽:附也。《易》“日月丽乎天”。7山川:犹言山河。焕:光明;有光彩。《论语》“焕乎其有文章”。绮:美丽。8铺:陈列,布置,展示。成语“铺锦列绣”。理地之形: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地理现象有条有理。9道:自然之道。文:汇集众彩以成锦绣。10曜:日光;照耀;日、月、星皆称曜。11章:条理。12两仪:天地。《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13性灵:犹言灵性。性之本体,天然灵秀者也。钟:聚。《左传》“天钟美于是”。14三才:天、地、人为三才。15五行:水、火、金、木、土,分行四时,各有其德。古代认为这是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元素。16自然:天然。《老子》“道法自然”。科学上亦谓天生之物曰自然物,谓不假人力之改造。17万品:犹言万物。喻事物之多者曰万,如万物、万变、万有。18藻绘:喻文采。《梁书·刘勰传》“案辔文雅之场,而环络藻绘之府。”瑞:祥瑞。谓天欲赐之福,先示以兆,若符信。19炳蔚:文采鲜明华美。炳,著明。《易》“其文炳也”。蔚,繁盛,文深密貌。《易》“其文蔚也”。20雕:刻画。如雕镌;雕砌。21贲(bì):饰;光明貌。22林籁:林木发出的声音,犹自然之天籁。籁,凡空虚所发之声皆曰籁,如天籁、地籁。结:互相联合。响:发出声音。23泉石激韵:泉石冲激而产生的自然的韵律。激,冲。(潘岳诗)“惊湍激岩阿”。24球:玉磬。锽:本指乐声,或亦用如乐器之义。25形:形象。章: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达”。成,就也。成功也。《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诗经》“遹求厥宁,遹观厥成。”26无识之物:没有知识的物类。识,知也,见而能辨别之谓识。《诗》“不识不知”。27郁:(草木)茂盛。28有心之器:言万物之灵的人类。心,此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器:器物。《易》“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译文】

为文之道实在是关系重大啊!它是和天地同时产生的,何以如此呢?天地之间万象纷呈、五彩缤纷,宇宙间不同的物类、不同的形状各成其类,日月更迭、循环往复就像两块重叠的璧玉,垂示着天空美丽的景象;山川河流美轮美奂、铺锦列绣,展示出大地壮丽的景观:这不就是大自然的文采吗。人们仰视太空,看日、月、星、辰焕发的光彩,俯察大地,看河流、山川呈现的自然美章,世间万物各有所属,天地即由此而产生了。在这些生命中唯有人类能彻悟此理并参与其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乃天地间灵气聚合而成,与天地合称三才。他们凝聚着五行的灵秀之气,是美好的自然环境所孕育而成的万物之灵,确实可以体现宇宙的精神,这个体现宇宙精神的人心一经产生,表情达意的语言也因此而成立,有了语言之后,又产生了表达语言的文章,这是自然的道理。天地万有,无论是动物或植物,它们都有各自的文采。譬如龙凤以其美丽的文采呈现祥瑞,虎豹以其鲜明华美的文彩构成威武的雄姿。云霞烂漫、五光十色,胜过画师的生花妙笔;草木装点着大地的明丽,更无须织锦匠人的巧夺天工。这哪里需要外在的装饰,都是大自然本身具有的啊。至于林间那天籁一般的韵律,恰似竽瑟的奏鸣;那石上悦耳美妙的泉声,有如和谐的钟磬:因此,凡是具有形象的事物必能形成其自然的文采,自然的音响可以产生出动听的乐章。就连这些没有意识的草木、泉石尚且能呈现丰富的文采,体现宇宙精神、具备天地之心、拥有智慧、被誉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难道就不应该富有文采吗? 

【原文】

人文之元1,肇自太极2。幽赞神明3,《易》象惟先4。庖牺画其始5,仲尼翼其终6。而《乾》、《坤》两位7,独制《文言》8。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9,《洛书》韫乎九畴10,玉版金镂之实11,丹文绿牒之华12,谁其尸之13?亦神理而已14。  

【注释】

   1人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元:始。2肇:开始。太极:天地未分以前曰太极。《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3幽:深远。赞:明,陈说;古文体之一。神明:指神。《尚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亦指人类秉承之宇宙精神。《黄帝内经·素问》“以转神明”。(《尚书》:经名,尚,上也,以其为上古典、谟、训、诰之文,故曰《尚书》,实世界最古之史也,秦火亡失,汉初济南伏生口授晁错二十八篇,号为今文《尚书》,后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于壁中得竹简《尚书》,皆科斗文,号为古文《尚书》,合以今文,省其烦复,多三十一篇,故今《尚书》共有五十九篇。有汉孔安国传,孔颖达疏,共二十卷,即今注疏本。《素问》:医学书之最古者,记黄帝与岐伯问答之语。)4《易》:经名,古卜筮之书,有《连山》、《归藏》、《周易》,谓之三易,今但存《周易》,即《易经》。象:即象辞,亦称象传。《易传》(即《十易》)的两篇。用以解释卦名、卦义和爻辞。《易传》作者认为《易经》中的卦和爻都是一种象,而象则模拟客观事物现象,并包含着一定的吉、凶、休、咎的内容。5庖牺:伏羲。传说中古帝名,风姓,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称太昊。教民佃渔畜牧,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始画八卦,造书契。都陈,在位一百十五年,传十五世,凡一千二百六十年。6仲尼:孔子,儒家之祖,周春秋时鲁人,名丘,字仲尼。初仕于鲁,为司寇,摄行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流四方,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以传先王之旧,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夏四月乙丑,年七十三。翼:《十翼》。孔子赞《易》之文,旧以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为《十翼》。7《乾》、《坤》:《易经》的第一和第二个卦位,乾卦取天为象,坤卦取地为象,揭示天地万有发展变化的规律。8独制《文言》:指《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和坤卦单独制作了“文言”阐释卦象的内容。刘勰认为是对《乾》、《坤》二卦的文饰。9《河图》:传说伏羲氏王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其文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10《洛书》:传说大禹治水,理龟负文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畴。其文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而五居中。九畴:《尚书·洪范》“天乃赐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按)洪范九畴,谓治天下之大法,其类有九。相传禹治水功成,神龟负书出于洛,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11玉版:古代贵重书籍。镂:雕刻。12丹文绿牒(dié):《尚书中候握河纪》中说,黄帝时黄河出图,洛水出书,是“赤文绿字”。牒,竹简。绿牒,绿图。《河图》字绿色,故云。《淮南子》“至德之世,河出绿图。”黄帝,古帝名,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国于有熊,故亦曰有熊氏。时蚩尤暴虐天下,兼并诸侯,帝与战于涿鹿之野,擒蚩尤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命苍颉为史,始制六书,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命隶首定数,而律度量衡以成,命伶伦定律吕,而始有五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于是始有医药方法,人得以尽年。凡宫室器用衣服货币之制,皆始于此,在位百年而崩。13尸:主。《诗》“谁其尸之”。14神理:宇宙精神,自然之理。这个词除本篇用过三次外,《正纬》、《明诗》、《情采》、《丽辞》诸篇也曾用过。刘勰的用意与其主张的“自然之道”有关。刘勰认为自然之道比较深奥,只有体现宇宙精神、具备天地之心、拥有智慧、被誉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才能掌握,所以称之为神理。

【译文】

人类文化的起源,开始于太古时代,而深入阐扬这个彰显自然精神的作品,是从《易经》的象辞开始的。伏羲氏画八卦以象日月之明,是揭示万物的开端,孔子作《十翼》最终阐明《易经》的精义。而《十翼》中只有《乾》、《坤》两个卦位是单独制作“文言”加以阐释的。由此可知,言论也须文饰,语言的华章是本乎天地之心而产生的。至于传说中伏羲氏王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河图》孕育揭示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八卦;“理龟负文列于背”,《洛书》蕴含了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它们有“玉版金镂”般的充实厚重,“丹文绿牒”似的精彩亮丽,这些事物的发生,究竟是谁主宰的呢?追根溯源,不过是彰显宇宙精神,昭明自然之理而已。

【原文】

自鸟迹代绳1,文字始炳2,炎、昊遗事3,纪在《三坟》4,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5,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6,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7,亦垂敷奏之风8。夏后氏兴9,业峻鸿绩10,九叙惟歌11,勋德弥缛12。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13,英华日新14。文王患忧15,繇辞炳曜16,符采复隐17,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18,振其徽烈19,剬《诗》辑《颂》20,斧藻群言21。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22,必金声而玉振23。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24,席珍流而万世响25,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26。

【注释】

   1鸟迹代绳:古篆体如鸟迹者称鸟籀。《文心雕龙·练字篇》“夫爻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仓颉》者,李斯之所辑,而鸟籀之遗体也。”上古未有文字时,结绳以记事。《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2炳:显著;光明。3炎:炎帝,姜姓,称神农氏,代伏羲氏为帝。造耒耜以教耕,尝百草以为药,日中为市,以兴商贾,传八世五百年。昊(hào):太昊伏羲。4《三坟》:书名。《左传》“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尚书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5唐虞:陶唐氏与有虞氏,皆以揖让有天下,自古称为盛世。6元首载歌:《尚书·益稷》“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载,成。歌,传为大舜与股肱联唱所作的歌。元首指君,股肱指臣。7益:伯益。虞舜之臣,《尚书·舜典》“帝曰:益,汝作朕虞。”佐禹治水有功,孟子益烈山泽而焚之是也,禹崩,以天下授益,益辟居箕山之阳。稷(jì):后稷。谟:议谋,犹言计策。《尚书·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8敷奏:陈进。《尚书·舜典》“敷奏以言”。9夏后氏:禹治水有功受舜禅,国号夏,亦称夏后氏。10业:功烈。如帝业、相业。峻:大。《大学》“克明峻德”。鸿:大。绩:功业,事业。《尚书·尧典》“庶绩咸熙”。11九叙惟歌: 治理天下的九项措施,在推行时要大力宣传。《尚书·大禹谟》“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12勋德:马融《忠经序》“皇上含庖轩之姿,韫勋华之德。”勋华,谓尧舜。《尚书·尧典》“帝尧曰放勋”。《尚书·舜典》“帝舜曰重华”。合称之为勋华。弥:益,更加。《论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缛:繁采饰,喻多姿多彩。13雅颂:《诗序》“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礼》“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董仲舒文)“教化之情不得,雅颂之乐不成。”后因以为盛世之乐。14英华:喻草木之美者。(扬雄赋)“英华沈浮”。日新:日日自新。《易》“日新之谓德盛”。《大学》“汤之盤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5文王:周武王父,名昌。本为殷之诸侯,其后武王有天下,乃追尊为文王。当纣之时,国于岐山之下,施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之。患忧:指周文王为崇侯虎所谗,纣囚之于羑(yǒu)里。16繇(zhòu)辞:卦兆的占辞称繇。相传是周文王被囚于羑里时所作。炳:著名。《易》“其文炳也”。曜:同耀。照耀。17符采:玉文。(左思赋)“符采彪炳”。这里借指作品的文采。复隐:指含蓄地表达丰富的内容。复,反复,重复。回转而反复。《诗》“顾我复我”。隐,藏而不露。《文心雕龙·隐秀》“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隐以复意为工。……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18公旦:周公名旦,相武王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定制度礼乐,制冠、婚、丧、祭之仪,天下大治。谥元。19振:振兴,发扬。徽:美,善。烈:功业。20剬(duān):裁制也;整敕貌。古“制”字。辑:辑录。《颂》:指《周颂》。周初宗庙之乐歌,大序谓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盖颂与容古字通用,故序以此言之,凡三十一篇,多周公所定。21斧藻:修饰。群言:朋辈的言论著作。22熔钧:陶冶,引申为化育裁成之义。《六经》:《诗》、《书》、《易》、《春秋》、《礼》、《乐》六种儒家经典。23金声玉振:《孟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言孔子之德,犹作乐之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合众音以成之也。这是以音乐上集众音之大成,来比喻孔子能集一切圣贤之大成。24 木铎(duó)启而千里应:木铎,指铎铃,金口木舌,施政教时,振之以警众。《礼》“振木铎于朝,天子之政也。”《论语》“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安国注曰:“木铎施政教时所振也。言天将命孔子制作法度以号令於天下。”《易·系辞上》“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25席珍:《礼记·儒行》载孔子的话“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意为儒者朝夕勤学等待有人垂问,从容席上,有珍贵的道德学问来供别人请教。席:席位。这里指施教者的讲席。26耳目:见闻。

【译文】

自从我们的祖先以书契代替结绳记事以来,文字的功用才大为显著。神农、伏羲时代留下来的事迹,都记载在《三坟》之中,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那些文章的音节文采已不能追述了。到了陶唐氏与有虞氏时期,其作品与文采真是辉煌灿烂,开始兴盛起来。大舜作歌,以吟咏的方式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伯益和后稷的议谋,也下开陈进章奏的风气。夏朝兴起之后,大禹治水建立的功劳和完成的事业崇高而伟大,治理天下的九项措施得以弘扬与推广。尧舜造福百姓的功德更加彰显了他们的辉煌。到了商周时期,文章进一步发展,文采之盛往往胜过其本质,《诗经》中《雅》、《颂》记载的内容,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品层出不穷,就像草木之美者,日日自新。文王被纣囚于羑里,“罹患怀忧”潜心推演,《易经》卦兆的占辞方得以显著,就像美玉的文理,文采蕴藉而含蓄隽永,其精粹的文辞言美而义奥,厚重而幽远。再加上周公旦多才多艺,惩恶扬善、天下大治,建立了丰功伟绩,他裁制《诗经》,辑录《周颂》,对各种作品进行修改润色。到孔子出现,他集往圣之大成,其卓越的才华独步天下,并超越了先哲,他整理《六经》,就像作乐之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合众音而成。刻画人物的性格,组织好生动适宜的词汇,如同施政时响起铎铃声,其教化作用可以感召千里之外的人们,他德音宣流,就像从容讲席的圣人,有珍贵的道德学问来供别人请教,音容笑貌、磊落风范影响后代。他传达自然的伟大精神,同时也晓谕天下百姓,扩大他们的见闻,启发他们的智慧。

【原文】

   爰自风姓1,暨于孔氏,玄圣创典2,素王述训3,莫不原道心以敷章4,研神理而设教5,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6,观天文以极变7,察人文以成化8;然后能经纬区宇9,弥纶彝宪10,发挥事业,彪炳辞义11。故知道沿圣以垂文12,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13”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注释】

1风姓:伏羲的姓。2玄圣:孔子。《后汉书》“故先命玄圣,使缀学立制,宏亮洪业。”(注)春秋演孔图曰:孔子母征在梦,感黑帝而生,故曰玄圣。3素王:《庄子》“玄圣素王之道”。《史记》“素王九主之事”。(注)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质素,故称素王。上皇,三皇之最先者,指伏羲。后世亦称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位的人为素王。《家语》“齐太史子舆见孔子,退曰,天将欲素王之乎。”述:遵循。《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凡终人之事,纂人之言,皆曰述。4原:本;推原。凡事物所由起者皆曰原本;亦谓推原其所由来。道心:体现自然精神的大道之心。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亦悟道之心。(李端诗)“夜静猿声证道心”。 “道心”二字全书用到三次,意全同。5设教:设施教化。《易》“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6问数乎蓍(shī)龟:即以卦象占吉凶。数,指定命。如气数、劫数、天数。蓍龟,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甲。7天文: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8人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9经纬:物之有秩序而整齐者。《左传》“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引申为治理。区宇:疆域。10弥纶:《易》“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弥如弥缝之弥,指联合;纶如经纶之纶,指条理。彝宪:常法。11彪炳:光彩焕发的样子。(左思赋)“符采彪炳”。12沿:循。垂:流传。13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语出《易·系辞上》,意为:足以鼓动天下百姓振作的在于言辞的精义。辞,指辞说,言之成文者曰辞。《易》“修辞立其诚”。

【译文】

从伏羲到孔子,无论是圣人创立典章还是遵循先皇遗训,无一不是本乎自然的精神来敷陈文章,穷究神明之理以设施教化。效法于《河图》、《洛书》,用卦象占吉凶,仰观日、月、星、辰在宇宙间的分布运行以究明各种变化,俯察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以完成教化。然后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把治理天下的常法也梳理得有条不紊,从而发展各项事业,使文辞义理得以充分彰显其教化的功能。由此可知,自然之道是遵循圣人的教诲而垂教万世、传承不朽的文章,圣贤之道亦必须凭藉文章的教化作用来弘扬自然的伟大精神,如此通达无碍、川流不息,成为人们每日必须的精神财富而永不枯竭。《易·系辞》上说:“足以鼓动天下人心的在于言辞的精义”。言辞之所以能发挥鼓动天下人心的作用,就因为它能体现自然之道的缘故啊。

【原文】

赞曰1:道心惟微2,神理设教。光宅玄圣3,炳耀仁孝4。

龙图献体5,龟书呈貌6。天文斯观,民胥以效7

【注释】

   1赞:《文心雕龙·颂赞》“赞者,明也,助也。……扬言以明事,嗟叹以助辞。……约文以总录。”《易》“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又文体之一,如言传赞、像赞。《文心雕龙》各篇都有“赞”,用以总括全篇大意。2道心惟微:《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于中而应于外者也。指其发于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于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3光宅:《书序》“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按:光宅天下,即《尧典》所云“光被四表,假于上下”也。其后用为据居之义,如阮籍文:“光宅曲阜”。(左思赋)“一六合而光宅”皆是。4仁孝:泛指古代圣贤提出的伦理道德。仁,指人所以为人之理,爱人无私者谓之仁。仁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孝,善事父母曰孝。5龙图:谓龙马所负之图。《竹书纪年》“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6龟书:即洛书。《水经注》“黄帝东巡河过洛,备坛沈璧,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赤文篆字。”7胥(xū):全,都。

【译文】

总之:大道之心是自然而微妙的,本乎宇宙精神、遵循自然之理而设施教化。它光被天下泽及孔圣,使仁爱忠孝的伦理道德得以发扬光大。传说中“龙马负图出于河”,《河图》孕育揭示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八卦;“理龟负文列于背”,《洛书》蕴含了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仰观俯察,穷究神明之理以完成教化,因此天下百姓都纷纷遵循、效法、为之万世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经典读物解读:《文心雕龙》原道第一
《文心雕龙——原道第一》作者:刘勰
文心雕龙释义
《文心雕龙》卷1原道诗解1心生言立言立文明声发文生形立章成,
《周易》对《文心雕龙》“原道”论的影响
书法习作,文心雕龙。(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