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尚书》注译《太甲中》

《太甲中》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后,后来其苏。’王懋乃德,视乃厥祖,无时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

【原文】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1,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2,作书曰:“民非后3,罔克胥匡以生4;后非民,罔以辟四方5。皇天眷佑有商6,俾嗣王克终厥德7,实万世无疆之休8

【注释】

1.三祀(sì):太甲三年,祀,年也。十有二月朔:十二月初一。朔(shuò):日月相会曰朔,约在阴历每月初一日前后,故谓初一日为朔日。

2.冕(miǎn)服:皇冠、衮服。冕,大夫以上冠也。古黃帝初作冕。《徐曰》“冕,上加之也。长六寸,前狭圆,上广方,朱绿涂之,前后邃延。斿,其前垂珠也,俯仰逶迤,如水之流。纩紞,黃色也,以黃绵缀冕两旁,下系玉瑱,又谓之珥,细长而锐若笔头,以属耳中,无作聪明,虛己以待人之意。冕之言俛也,后仰前俯,主于恭也。”《礼·玉藻》“诸侯裨冕以朝”。《礼器》“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此以文为贵也。”服,衣服也。古者天子之礼服曰衮。《周礼》“享先王则衮冕”。(衮服:古之礼服也。天子大裘冕,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绘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于裳。衮冕九章;自山龙以下鷩冕,七章;华虫以下,毳冕五章;藻火以下,希冕三章;粉米以下元冕一章。惟裳刺黻而已。见《礼书通故》。)奉:敬以持之;侍奉也。嗣王:继位之王。归:还也。亳:亳都。

3.民:人民。《诗》“厥初生民”。非:与“无”通。后:君也。

4.罔:无也。克:能也 。胥(xū):助也,辅也。《管子》“与人相胥”。匡:救也。生:谓生息,养之资之也。

5.辟:与“闢”通,拓也。《诗》“日辟国百里”。四方:天下也。“辟四方”犹言开疆拓土、开天辟地也。

6.皇天:大天也。皇,大也。眷佑:眷顾、佑助也。眷,顾也,回视也。《诗》“眷言顾之”。佑,助也。《尚书·汤诰》“上天孚佑下民”。《尚书·君牙》“启佑我后人”。有:语助也。

7.俾:使。嗣王:太甲。克:能也。厥:其也。德:言德政也。

8.实:诚也,言其实而不虚也。如言实在、实情。万世:永世也,千秋万代。无疆:无界限,无穷无尽也。《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疆,界也。《易》“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休:美善也,庆也。

【译文】

太甲三年十二月初一这一天,伊尹为太甲准备好皇冠衮服,侍奉他回到亳都,并写书信告诉他:“老百姓如果没有了君主,就不能得到救助以休养生息;君主如果没有了百姓,就不能开疆拓土而拥有天下。上天眷顾并佑助我们的国家,使继位之君能够最终完成其德政大业,这实在是千秋万代都值得庆幸的无穷无尽之美德啊!”

【原文】

王拜手稽首曰1“予小子不明于德2,自厎不类3。欲败度4,纵败礼5,以速戾于厥躬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7。既往背师保之训8,弗克于厥初9,尚赖匡救之德10,图惟厥终11

【注释】

1.拜手稽(qǐ)首:古礼。拜:拜手。先以两手下拱至地,乃以头顿至手。头不至地而至手,故曰拜手。又谓之空首。稽qǐ)首:至敬之礼。稽,拜首至地。《尚书·洛诰》“周公拜手稽首”。

2.予小子:古者天子自称曰“予小子”。周公亦自称“予小子旦”,皆对于先王而言。后世平人亦有自称小子以示谦者。不明于德:不清明于德政也。

3.自厎(zhǐ)不类:太甲言自己一定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另类。厎,定也。《尚书·》“朕言惠,可厎行。”不类,非类也。言不合时宜也。《晋书》“抗明威以慑不类”。

4.欲:贪欲,嗜欲也。败度:败坏法度。败,毁也,坏也。《尚书·大禹谟》“反道败德”。度,法制也。如法度、制度。谓有程式限制而与人以比较量度也。

5.纵:恣也,放也。礼:履也。谓因人所践履,定其法式,大而冠、婚、丧、祭,小而视、听、言、动,皆有节文也。《荀子》“学也者,礼法也。”

6.速:迅疾也。戾(lì):至也;罪也。《诗》“鸢飞戾天”。《左传》“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厥:其也。躬:身也。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迅速地降罪至于其身。

7.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àn):言天灾可避,自作之祸不可逃也。孽,恶也。如言作孽、造孽。逭:逃避。

8.既往:已往。背:违反。师保:古教辅嗣王之人。(国师、帝王师也。)训:教诲。

9.弗克于厥初:没能有一个好的开始。皆因德性缺失,善政不施也。

10.尚:庶几,希望之辞。赖:恃也,藉也。《尚书·大禹谟》“万世永赖”。匡救:救正之也。匡,正也,《论语》“一匡天下”。德:德行,美德也。

11.图:谋也,度也,计议也。《尚书·太甲上》“惟怀永图”。厥:其也。终:结局。谓终于德政也。《尚书·太甲上》“克终允德”。

【译文】

太甲对伊尹施至敬之理,说道:“我这个君王不能用清明的政治来施行德政,自己一定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个人的贪欲破坏了制度,恣意放纵则败坏了礼法,以至于上天迅速地降罪于自身。天灾可以逃避,自作灾祸则无法逃避。过去自己违反了国师的教诲,因德性缺失,善政不施,所以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希望能够凭藉德高望重的您,来匡正我的过失,谋划如何才能够布施德政,最终达到垂拱而治的目的。”

【原文】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1,允德协于下2,惟明后3。先王子惠困穷4,民服厥命5,罔有不悦6。并其有邦厥邻7,乃曰‘徯我后8,后来其苏9’王懋乃德10,视乃厥祖11,无时豫怠12。奉先思孝13,接下思恭14。视远惟明,听德惟聪15。朕承王之休无斁16

【注释】

1.修厥身:修身,古《大学》之条目,由格致诚正之功,为践形尽性之事者也。义本此也。修,整治之以求尽善。如修德、修业、修养。(修养:谓学问上精密之功夫。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

2.允:用也。德:行道而有得于心也。此言行德政也。协于下:谓“协和万邦”。协,合也,和也。下,谓下国也。诸侯之国称“下国”。

3.明后:明君也。后,君也。

4.先王:成汤。子:人君爱养百姓曰子。《中庸》“子庶民”。惠:恩也;仁爱也。《尚书·蔡仲之命》“惟惠之怀”。《论语》“其养民也惠”。困穷:生计将绝也。《尚书·大禹谟》“四海困穷”。

5.服:服从也。《孟子》“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者也。”厥:其也。命:使也,使人为事谓之命。《左传》“民不堪命”。

6.罔:无也。悦:服也;乐也。《诗》“我心则悦”。

7.有邦:友邦也。有,亲爱之意,古与“友”通。《诗》“亦莫我有”。厥:及也。邻:连界之国称邻。《尚书·蔡仲之命》“睦乃四邻”。

8.徯:待也。后:君也。

9.后来其苏:言君来则人民得更生也。苏,更生也。

10.王懋(mào)乃德:犹言“王乃懋德”,言王德政之盛也。《尚书·毕命》“惟公懋德”。懋,盛大之意。《尚书·大禹谟》“予懋乃德”。 德:指德政;德能。

11.视:效也。祖:先祖。

12.时:是也。豫怠:贪于安乐而懈怠。豫,安乐也。《诗》“逸豫无期”。

13.奉:敬以持之;侍奉。先:先君也。《左传》“修先君之好”。思:虑也;念也。以心绎理为思。《论语》“学而不思则罔”。孝:善事父母曰孝;对于先祖亦称孝;居丧亦曰孝。故丧服亦曰孝服。《诗》“孝孙有庆”。

14.接下:扶助臣下;扶助下国之民也。《礼》“接下承弣”。接,持也,承也。恭:肃也,敬也,谓敬之发于外者也。《尚书·洪范》“貌曰恭”。

15.视远惟明,听德惟聪:要远播德政,就必须视听无碍,政治清明。明:清明。听:用耳之感觉曰听。德:德政。聪:言耳官感觉敏锐。《尚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晢,聪作谋,睿作圣。

16.朕:我也。承:受也。休:谓“休休”,有容也。《尚书·秦誓》“其心休休焉”。无斁(yì):无厌也。谓精忠报国而无悔也。斁,厌也。《诗》“服之无斁”。

【译文】

伊尹对太甲施至敬之礼,说道:“能够修养自身,用德政谐和天下万邦的君主,就堪称明君。先王成汤爱养百姓、拯救四海生计将绝的难民,天下的老百姓都服从他的统治,人们无不欢天喜地。连同我们的友邦和邻国在内,百姓都说‘等待自己的君主,明君到来之后,老百姓皆能够休养生息。’我王欲施盛德之政,必须效法于先王,不可贪于安乐而懈怠。秉持德政之念,以修先君之好,居忧思过、居安思危,扶助臣民要出于恭敬之心。要远播德政,就必须视听无碍、政治清明。我接受大王您的大度和宽容,精忠报国而无怨无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尚书.商书.太甲中》诗解君民德通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商书》太甲
五经(2)《尚书》
尚书全解卷十六
《尚書》(清華簡)
慎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