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尚书》注译《冏命》

《冏命》

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作《冏命》。

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嗣先人宅丕后,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下民若,万邦咸休。

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群仆侍御之臣,懋乃后德,交修不逮。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仆臣正,厥后克正;仆臣谀,厥后自圣。后德惟臣,不德惟臣。尔无昵于憸人,充耳目之官,迪上以非先王之典。非人其吉,惟货其吉。若时,瘝厥官。惟尔大弗克厥辟,惟予汝辜!

王曰:“呜呼,钦哉!永弼乃后于彝宪。”

【题解】

《冏命》:《尚书·周书》篇名。冏(jiǒng),人名,伯冏,周穆王之贤臣。穆王命为太仆正,作《冏命》以告其辅弼之义。命,教令也,大曰命,小曰令。如言诰命。

《史记·周本纪》“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王道衰微,穆王闵文武之道缺,乃命伯冏申诫太仆国之政,作《冏命》。复宁。”

【书序】

    穆王命伯冏1,为周太仆正2,作《冏命》。

【注释】

1.穆王:周穆王,姬满。康王孙,昭王子,恭王父。

2.太仆:官名,《周礼》夏官之属,秦汉因之,为九卿之一,掌舆马及畜牧之事。北齐曰太仆寺,有卿、少卿各一人。清光绪间改革官制并入陆军部。正:官品有正从,上者为正,次者为从。如正一品、从一品。

【译文】

周穆王任命伯冏,作周朝的太仆长官,史叙其事,作《冏命》。

【原文】

    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1,嗣先人宅丕后2,怵惕惟厉3。中夜以兴4,思免厥愆5。昔在文、武6,聪明齐圣7,小大之臣,咸怀忠良8。其侍御仆从9,罔匪正人10,以旦夕承弼厥辟11。出入起居,罔有不钦12;发号施令,罔有不臧13。下民祗若14,万邦咸休15

【注释】

    1.惟予弗克于德:穆王自谦之辞,谓自己不能勤于德政也。弗,不也。克,能也。德,行道而有得于心也,此谓德政。

    2.嗣:继也,续也。凡有统系而继承之者皆曰嗣。守,护也,视也。如俗言看守、保守。《易》“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先人:谓先代之帝王也。宅丕后:居显赫之君位。宅,居也。丕,大也。言地位之显赫。《尚书·君牙》“丕显哉,文王谟。”后,君也。

    3.怵惕(chù tì):警惧也。《孟子》“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恐也。惕,敬也,惧也。厉:危也。《易》“夕惕若厉”。

    4.中夜以兴:谓夜不能寐,夜半而起也。兴,起也。

    5.思:念也。《孟子》“思与乡人处,如衣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免:去也。厥:其也 愆(qiān:过也,罪也。《尚书·大禹谟》“帝德罔愆”。

    6.昔:古也,对乎今而言也。《礼》“必则古昔称先生”。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周开国之君也。

    7.聪明:本意为耳聪目明。聪明一词尚有哲学意义,指一个人在除去了心灵染污之后的睿智与明达,是智慧的流露。《尚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齐圣:与圣人同也。齐,同也,并也。《楚辞》“与日月兮齐光”。圣,修养人格造乎至极之地谓之圣。(圣人:指人格最高者之称,如文王、周公、孔子等,皆称圣人。)

    8.咸:皆也。怀:思念也。《论语》“君子怀德”。忠良:中正之义。

    9.其侍御仆从:谓侍御之官及其仆从者。侍御,侍奉统治者,谓君王之近臣也。侍,凡卑幼陪从尊长曰侍。御,统治也。《尚书·大禹谟》“御众以宽”。此为统治者之称。仆从,旧时指跟随在身旁的仆人,现比喻跟随别人,自己不能做主的人或集体。如言仆从国家。

    10.罔匪正人:无不是秉正道而行的贤人。正人,为贤者之谓。循正道而行者也。

    11.以旦夕承弼厥辟:以赤子之心旦夕侍奉辅弼其君也。承,奉也。弼,辅也。《尚书·皋陶谟》“谟明弼谐”。厥,其也。辟,君也。

    12.起居:言人之饮食寝兴也。罔:无也。钦:敬也。

    13.发号施令:谓宣布政令也。臧(zāng):善也。

    14.下民:下国之民也。诸侯之国谓下国。祗(zhī):敬也。若:顺也。《尚书·说命上》“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15.万邦:犹言万国。邦,国也。《尚书·周官》“庶政惟和,万国咸宁”。咸:皆也。休:美善也,庆也。《尚书·太甲中》“万世无疆之休”。

【译文】

穆王顺言道:“伯冏,因为我不能够勤于德政,继承先王之业居于显赫的君位,而有警惧危急之心。(以至于)夜半而起,思考着如何才能免除自己的过失。从前在文王、武王的时候,他们聪明睿智如同圣人一样,臣工们无论职务大小,都怀有忠良之心。君王身边的侍御之臣以及仆从,无不是秉正道而行的贤人,他们以赤子之心早晚侍奉辅弼着君王。君王出入起居,没有不敬的行为;君王宣布政令,没有不善的言论。小国之民敬顺他们的天子,天下万邦都相安于德政之美。

【原文】

    惟予一人无良1,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2,匡其不及3,绳愆纠谬4,格其非心5,俾克绍先烈6。今予命汝作大正7,正于群仆侍御之臣8,懋乃后德9,交修不逮10。慎简乃僚11,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12,其惟吉士13 

【注释】

    1.予一人:古者称天子为一人,天子自称曰“予一人”。《尚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白虎通》“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无良:穆王自谦之辞,谓己无圣人(先王)之善也。良,善也,贤也。《尚书·益稷》“股肱良哉”。

    2.实:诚也。言其实而不虚也。如言实在、实情。赖:恃也,藉也。《尚书·大禹谟》“万世永赖”。左右前后:谓辅弼之臣也。左右,辅翼之义。与“佐佑”同。《诗》“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有位之士:有职位之贤士也。位,所也,谓其所处之地也。如方位、爵位。《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此学问之极功,圣人之能事。)

    3.匡其不及:辅助我完成自己力所不及之事也。匡,辅助也。《汉书》“以匡朕之不逮”。

    4.绳:纠人之失也。愆:过也,罪也。纠谬:矫正其过也。纠绳即此意。纠,举也。今亦谓参劾曰纠。谬,差误也。《汉书》“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5.格其非心:匡正君心之非也。格,正也。《孟子》“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6.俾:使也。克:能也。绍:继也。《尚书·盘庚上》“绍复先王之大业”。先烈:先王之业也。烈,业也。

    7.大正:太仆正也。

    8.正:正其不正也。

    9.懋:盛大之意。《尚书·大禹谟》“予懋乃德”。乃:尔、汝之称。后:君也。德:行道而有得于心。此谓施德政也。

    10.交修不逮:谓同心同德治理国家,完成我力所不及之事。交,彼此相合也。《易》“上下交而其同志也”。修,整治也;整治之使之尽善也。如言修德、修业。不逮,不及也。逮,及也。《论语》“耻躬之不逮也”。

    11.慎:谨也。谓谨慎不苟也。《尚书·益稷》“慎乃在位”。简:选也,分别也。《尚书·多士》“夏迪简在王庭,有服在百僚。”乃僚:你的僚属官员。僚,官僚也。

    12.无:不也。以:用也。巧言令色:漂亮的言辞,伪善的面孔。形容用巧言媚态来迷惑、讨好他人。巧言,文饰无质之言也。《诗》“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尚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巧言令色,鲜矣仁。”令色,伪善的面孔。便辟:《论语》“友便辟”。[朱注]“便辟,谓习于威仪而不直。”侧媚:为僻侧之事以求爱于人也“。

    13.吉士:善士也。《尚书·立政》“庶常吉士”。《诗》“吉士诱之”。自明以来,亦称庶吉士为吉士。

【译文】

我这个天子没有先王之善,实在是凭藉身边辅佐我的贤良之士,帮助我完成自己力所不及的事业,矫正我的过失,以(赤子之心)匡正君心之非,使我能够继承先祖之业。如今,我任命您为太仆长官,以纠正仆从及侍御之臣的过误,为了使君王的德政兴隆,大家要同心同德治理国家,完成我力所不及的事业。您要谨慎不苟地选拔属僚,不可使用巧言令色和习于威仪而不直以及为僻侧之事以求爱于人的下僚,只能任用那些善良的正直之士。

【原文】

仆臣正,厥后克正1;仆臣谀,厥后自圣2。后德惟臣3,不德惟臣。尔无昵于憸人4,充耳目之官5,迪上以非先王之典6。非人其吉7,惟货其吉8。若时9,瘝厥官10。惟尔大弗克厥辟11,惟予汝辜12

    王曰:“呜呼,钦哉!永弼乃后于彝宪13 

【注释】

1.正:直而不曲也。《尚书·说命上》“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厥:其也。后:君也。克:能也。

2.谀():谄也。言人之善而不实也。《史记》“先生何言之谀也”。自圣:自以为圣明也。

3.后德惟臣:言人君之有德,皆惟其臣下有德也。

4.昵():与“暱”同,亲近也。《尚书·泰誓中》“昵比罪人”。(昵比:昵近朋比也。)憸(xiān)人:憸佞之人,谓利口小人也。《尚书·立政》“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

5.充:当也。任其职事,谓之充当。耳目之官:旧称御史为耳目官。言其为天子之耳目也。

    6.迪上以非先王之典:诱导君上以诋毁先王之成法也。迪,开导也。《尚书·太甲上》“启迪后人”。此引申为诱导之意。上,古称皇帝曰上。《史记》有《君上本纪》。卑者对于尊者皆称上。如上司、上官。奴仆等称主人亦曰上。非,訾(诋毁)也。《孝经》“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典,经也,法也,常也。《尚书·舜典》“慎徽五典”。

7.非人其吉:不是以人的本质来衡量其是否为善良之士,非,不是也。《孟子》“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吉,吉士也。《尚书·立政》“庶常吉士”。《诗》“吉士诱之”。

8.惟货其吉:惟以货财的多少来衡量其是否为善良之士。货,财也。《尚书·洪范》“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物之可以易财者皆曰货。《易》“聚天下之货”。

9.若时:如果是这样的话。即放纵上述行为,任用趋炎附势、见利忘义的利口小人。时,是也。

10.瘝(guān):旷也。(旷:空缺也。《孟子》“旷安宅而弗居”。)厥:其也。官:职也,指官位。

11.惟尔大弗克祗厥辟:您如果妄自尊大,不能够以诚敬之心善待君上。弗,不也。克,能也。祗,敬也。厥,其也。辟,君也。

12.惟予汝辜:我会为此降罪于您。辜,罪也。《尚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

13.钦:敬也。

14.永:久远也。《尚书·大禹谟》“万世永赖”。弼:辅也。乃:尔、汝之称。后,君也。彝宪:常法也。彝,常也。《尚书·洪范》“彝伦攸叙”。

【译文】

仆臣若能够直而不曲,他的君主就能够正直;仆臣若言人之善而不实,他的君主就会自以为是妄称圣德。君王有德,皆因为其臣下有德,君王无德,皆因为其臣下无德。您不可亲近利口小人,使其充当御史,为耳目之官,以诱导君上(欺师灭祖)诋毁先王成法。不是以人的本质来衡量其是否为善良之士,而是以货财的多少来衡量其是否为善良之士。如果放纵这样的行为,(任用趋炎附势、见利忘义的利口小人,)还不如使官职暂时空缺。您如果妄自尊大,不能够以诚敬之心善待君上,我会因此降罪于您!

穆王说:“啊 ,恪尽职守,尽心竭力地干吧!永远辅助您的君王(践行德政)以先王的恒常之法治理国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尚书详解卷四十六
尚书·第四卷·周书·三十篇(9-16)
六经与史学思想(二)
《尚书》: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早期理论总结(下)
张文江 :《尚书*说命》析义
《子革对灵王》古文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