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谱》解读05

【原文】

    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1,济成厥美2,各有攸宜3

【注释】

1.工用:即功用。工,功也。《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

2.济成厥美:言子孙克承祖父之业也。《左传》“世济其美,不陨其名。”济,成也。厥美:此言书法之美。厥,其也。

3.攸:语助词。《尚书·洪范“彝伦攸叙”。宜:当也。

【译文】

虽然篆书、隶书、今草和章草,它们的功用变化很多,后代的子孙们能秉承前辈的书法事业,也各有其恰当的方法:

【解读】

关于汉字及书法

汉字

性质及作用

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只同汉语语音间接联系,具有超方言的性质。

2.汉字是世界上罕见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字,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以及一路领先的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主要靠汉字的记载流传下来并广为传播,因此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对我国和世界其它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以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存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汉字的形体(字体),是指文字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体态,也就是文字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书写外形,汉字的字体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发生过多次明显的变易,古今字体是不同的。汉字为象形字,它是由点、挑、横、竖、撇、捺、撅、钩等笔画构成,结构复杂,每个字有篆、隶、正、行、草等不同书体。同一书体还有多种不同的风格体式,

汉字字体的历史演变: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现行汉字的字体分印刷体和手写体,由于电脑制作技术的高科技化,通行的印刷体已包括除草书之外的所有的汉字字体。作为动感强烈、变幻莫测,具有丰富载情性且最能体现书法本质的草书,经过人们不断地探索、努力和传承,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书法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历了由篆而隶、楷、行、草的变革,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中国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的书法艺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那些或飘逸、或严谨、或矫若惊龙、或空灵淡雅的文字,见证并记录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及其发展。当我们目睹前贤的墨迹,扑入眼帘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篆隶真草,更让人久久回味的是魏晋风流、盛唐雍容、宋之放逸、明之美丽……徜徉墨海,如品美酒,或酣或醉,皆是化境。

书法艺术的发展同汉字的演变同步汉字的不同字体都可构成独立的完整的书法艺术体系,并有其不同的体裁风格及类别。

汉字的书法种类很多,较通行的概别有篆、隶、正、行、草等。

其中以正书的体裁样式最为丰富,其特征有四:⑴、笔画粗细饱满的程度,⑵、笔画起止和围转的形状,⑶、笔画之间的距离,⑷、结构的疏密程度。

正书的类型可分三类:1)、用笔方整,笔画瘦硬,结构疏朗。如欧体。2)、用笔圆润,笔画肥厚,结构茂密。如颜体。3)、用笔方圆兼使,笔画浓纤肥瘦皆备,结构疏朗茂密俱全。如钟体、王体、柳体、赵体。

【书论】

“上通篆分而知其源,中用隶意以厚其气,旁涉行草以得其变,下观诸碑以备其法,流观汉瓦晋砖而得其奇,浸而淫之,酿而酝之,神而明之。……精于篆者能竖,精于隶者能画,精于行草者能点。能使转熟极于汉隶及晋魏之碑者,体裁胎息必古。”(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原文】

    篆尚婉而通1,隶欲精而密2,草贵流而畅3,章务检而便4

【注释】

1.篆:后世称篆书,多指小篆,(小篆书体名,秦相李斯取籀文省改为之,亦谓之秦篆,以籀文为大篆,故又称此体为小篆。汉时篆书,即专指小篆而言,许慎《说文》之九千三百五十三文,皆小篆,今亦通称篆书。)婉:顺也。言圆转而不忤也。《左传》“春秋之称……婉而辨。”通:贯彻。《易》“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2.欲:将然之词。如欲雨,欲雪。精:粗之反。如精细。密:稠也。疏之对。《易》“密云不雨”。

3.流:流丽,活动圆美之谓。今评诗文及字者多用之。[苏轼诗]“端庄杂流丽”。畅:达,通畅。《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

4.章:章草。张怀瓘《书断》称“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盖所谓章草,正因《急就章》而名之。”务:专力也。《论语》“君子务本”。检:约束。

【译文】

    篆书尊崇圆转而一以贯之的笔法,隶书则欲写得精细而严密,今草贵在流丽与畅达,章草则务求检束与方便。

【解读】

古文意义相近,《说文解字》云:“篆,引书也。”“籀,读书也。”二字之本义悉谓绎思书中之旨趣,其义近。因此作为字体名称的“篆书”与“籀书”其实是一回事。

秦汉时期的篆书作品流传甚少,与其他各种字体相比,可谓凤毛麟角,即便如此,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品仍然表现了多种风格。因其变化,可分战国、秦和汉代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风格又分别以石鼓文、秦刻石和《祀三公山碑》为代表。

婉转流丽、畅达明快是篆书一以贯之的基本笔法。

隶书兴盛于汉代,汉代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共426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汉分西汉和东汉,两汉400馀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刘勰《文心雕龙·诔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汉代的碑碣文字多用隶书,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今天流传下来的百馀种汉碑,千姿百态,呈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竟秀的风貌。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后发展成为章草,其间行书与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性越来越小而逐渐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篆书显得别开生面。康有为曾说:“秦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

隶书的曲直转换非常多,故特别强调“精”与“密”,曲笔流线型的笔迹使字型更为绰约多姿,而直笔则更增添稳重劲利的成分。直线沉着刚硬,曲线流畅柔和,两者互为印衬。

草书原指比正式字体写得潦草一些的字体。篆书、隶书、楷书、通行时都有相应的草体。东汉以后,才有“草书”字体的名称。一般说“草书”,是“章草”、“今草”和“狂草”而言。流利畅达是草书的特点。“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流行于东汉章帝时,其特点是笔画带草意,有连笔,仍保留隶书的形迹(即波磔的笔法),字字独立,不相连属,布局匀称,书写比隶书简便迅速;“今草”则由章草演变而来,汉末时期,张芝把章草发展成上下字笔势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的新草体;“狂草”比今草更奔放,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唐代书法家张旭和怀素开创狂草新体。

【书论】

“吾志于古篆,殆三十年,见前人遗迹,美则美矣,惜其未有点画,但偏旁摹刻而已,缅想圣达论卦造书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崎之常,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眉发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随手万变,任心有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者矣。”(李阳冰《论篆》)

“知篆隶,则楷法能工。篆法森严,隶书奇宕,运用篆法,参合隶书,可谓端庄流丽矣。”(蒋骥《续书法论》)

“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气象。”(姚孟起《字学忆参》)

“学草书先写智永千文过庭《书谱》千百过,尽得其使转顿挫之法,形质具矣,然后求性情;笔力足矣,然后求变化;乃择张芝、索靖、皇象之章草。若王导之疏,王珣之韵,谢安之温,钟繇雪寒丙舍之雅,右军诸贤散势乡里苦熟奉橘之雄深,献之地黄奉对兰草之沈著,随性所近而临仿之,自有高情逸韵集于笔端,若欲复古,当写章草,史孝山出师颂至足学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邬彤尝谓怀素曰:‘草书古势多矣,惟太宗以献之书如凌冬枯树,寒寂劲硬,不置枝叶。’

张旭长史又尝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于此。’怀素不复应对,但连叫数十声,曰得之矣。

颜鲁公尝问怀素曰:‘夫草书于师授之外,师有自得之乎?’师曰:‘贫道观夏云多奇锋,辄尝师之,夏云因风而变化,乃无常势,又遇壁圻之路,一一自然。’颜公曰:‘噫!草圣之渊妙代不绝人,可谓闻所未闻之旨也。’”(见《广川书跋》)

“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焉。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身而名后世。”(韩愈《送高闲上人序》)

“草则纵心奔放,覆腕转蹙,悬管丛钩,柔毛外拓,右为外,左为内,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既如舞袖,挥拂而萦纡,又如垂藤樛盘而缭绕。蹙旋转锋,如藤猿过树,跃鱼透水,轻兵逐虞,烈火燎原,或气雄不可抑,或势逸不可止,纵狂逸放,不违笔意也。其始学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横毫侧管,则钝慢而多肉,竖笔直锋,则干枯而无骨。及其悟也,心动而平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粗而能锐,细而能壮,长者不为有馀,短者不为不足,思与神会,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矣。”(虞世南《笔髓》)

“汉为章草,草书之祖也。近世多尚行草,未始学真而先习草,如人未学立而欲走,盖可笑也。况章草之来,作于科斗籀篆,观其运笔圆转,用意深妙,焉有不通篆籀而能学草者哉。”(汪砢玉《珊瑚网》)

【原文】

    然后凛之以风神1,温之以妍润2,鼓之以枯劲3,和之以闲雅4,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5,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6。嗟乎,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7

【注释】

1.凛:寒,凄清。引申为高古清癯的书法意态。风神:犹言风采。《晋书·裴楷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时人谓之玉人。”风,谓风度。神,谓神采。

2.温:润泽之貌。《荀子》“然后温温然”。妍润:在这里比喻优美润泽的笔意。妍,美。润,滋也,益也。《易》“雨以润之”。

3.鼓:振动。《易》“鼓之舞之以尽神”。枯劲:比喻瘦硬的笔法。

4.和:顺也,谐也,不刚不柔谓之和。娴雅:文雅,言威仪适当。《史记》“从车骑雍容娴雅甚都”。

5.燥湿:言墨法枯、湿、浓、淡

6.俄倾:很短的时间。

7.讵:岂。奥:凡意蕴深密不易窥见者曰奥。如奥旨,奥义。

【译文】

然后以高迈的风神彰显意态,以润泽的笔意书写美妙,以瘦硬的笔法振奋激情,以闲雅雍容的笔情墨趣渲染和谐。所以书法可以表情达意,可以形象地反映喜怒哀乐。考查用墨枯、湿、浓、淡的不同变化,自古以来的标准都是一样的;体会从壮年到老年书法意境的差异,即使相隔百年也能在瞬间一目了然。是啊!不入书法的门径,怎能深刻理解书法的奥妙呢!

【解读】

人们常用风神、风格、风骨、气韵等词汇来论述书法的格调,而神韵之说似最为恰当。所谓神韵即风神气韵,指通过“运笔”,按一定的“结构”,在美化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书法作品所产生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及风格韵味。如钟体、王体、柳体、赵体等,它们的类型基本相同,但其体裁风格各异。欧体、颜体类型不同,体裁风格也不同。即有方圆、肥瘦、刚劲、遒媚、浑厚、瘦硬、峻整、飘逸等区别。对“神韵”的完整理解,当如孙过庭所言:“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这种境界是书者在“博究始终之理”后“如意所愿”而自然产生的。它是不拘绳墨,彰显个人精神的且具有独特风骨味的书法作品的灵魂。

“山谷论书,最重韵字,盖俗气未尽者,皆不足以言韵也,因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是则其去俗务尽也。”(黄山谷论书)

神韵是书法艺术的核心表现形式,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雅士利用书法来寄托自己的艺术理想,抒发思想感情,往往以不同的书法意境展示不同的个人风采和情感。而载情性又是产生书法意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书法的意境实际上也是书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境界,当书法家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之中,激发起强烈的感情波澜与创作冲动时,就会迸发出灵感的火花,笔随意转,物我皆忘,于是举世无双的不朽作品乃得以诞生。例如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与诸友雅集于兰亭,游目骋怀,感兴万端的特定环境中,任情命笔,而完成的一篇旷世佳作。这类例子,在中国书法史上屡见不鲜。如颜真卿的《祭侄稿》、《争座位帖》,杨凝式的《神仙起居帖》,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等,都是在特定环境中,情景交融的产物。可见环境和灵感亦是产生书法意境的客观因素。同时,书法还能体现书法家的个性与风格,与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无不有个性存乎其中。颜真卿为人刚正诚笃,忠义节烈,所以他的书法庄严刚健,雄阔凝重,“如正人君子,冠佩而立”;赵孟頫才华卓越,儒雅温文,所以他的书法流美妍媚,清润潇洒。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说:“颜鲁公的字就像颜鲁公,赵孟頫的字就像赵孟頫。”这就叫“字如其人”,“风格即人”。凡是优秀的书法作品,无不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同时也就表现出它不同凡响的艺术境界。在古往今来的众多书法作品中,就风格而言:有的飘逸,有的古拙,有的萧疏,有的朴茂,有的雄奇,有的秀雅,正是千姿百态的风格,才形成了奇变万端的意境。南朝·梁·萧衍在评论魏晋诸家书法时列举:钟繇书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蔡邕“骨气洞达”;韦诞“龙威虎振”;张芝“凭虚欲仙”;索靖“鸷鸟乍飞”……为我们描绘出魏晋书法家丰富多彩的精神面貌,也使我们感受到众多形象生动的艺术作品的无穷魅力。

在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里,津津乐道于书法韵味的,正是那些精通书理并深谙其中三昧的历代的大家们。“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艺概》)。书法作品的风格虽然因人而异,但点画用笔则有其自身的规律,古人尤其在意枯、湿、浓、淡的用墨方法,这决非仅为妍质之论,实为千古不易的经验之谈。“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不可不知也。”(姜夔《续书谱》)。书论与文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书者因“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孔子曰:“五十知命,七十从心。”当书家已“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时,则可一任天然,从心所欲不逾矩矣。

【书论】

“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墨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则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姜夔《续书谱》)

“书有情性,即筋力之属也。言乎形质,即标格之类是也。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奇为体,方正为用。真则端楷为本,作者不易速工。草则简纵居多,见者亦难便晓。不真不草,行书出焉。似真而兼乎草者,行真也,似草而兼乎真者,行草也。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方圆互成,正奇相济,偏有所著,即非中和。使楷与行真而偏,不拘钝即棱峭矣,行草与草而偏,不含蓄即放诞矣。不知正奇参用,斯可以权。权之谓者,称物平施,即中和也。”(项穆《书法雅言》)

“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矣。笔实则墨沈,笔飘则墨浮,凡墨色奕然出于纸上,莹然作紫碧色者,皆不足以言书,必黝然以黑,色平纸面,谛视之,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画内之墨,中边相等,而幽光若水纹,徐漾于波发之间,乃为得之。盖墨到处皆有笔,笔墨相称,笔锋著纸,水即下注,而笔力足以摄墨,不使旁溢,故墨精皆在纸内,不必真迹,即玩石本,亦可辨其墨法之得否耳,尝见有得笔法而不得墨法者矣,未有得墨法而不由于用笔者也。”(包世臣《艺舟双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欣赏第一章1
汉代的书写(二)
汉字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1)
汉字的发展及特点,不管以后在街边还是闲谈,基本上不会闹笑话了
书友必藏 | “汉字”与“书法”的发展历程你要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