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学:针灸治疗-带下病
2018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高分导学
带  下  病
【概念】正常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无色、黏稠、无臭液体,其量不多。若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带下病。至于行经期间、经前和妊娠期带下稍有增多者,属正常生理现象。
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
【病因病机】
肾虚
肾阳虚
索禀肾虚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精关不固脾失健运,寒湿内盛,损伤任带
房劳多产
老年肾衰
久病伤肾
肾阴虚
素体阴虚
阴虚失守,任带不固
相火偏旺
湿热
经行产后,摄生不洁
湿热下注,伤及任带
久居湿地
手术损伤,湿邪入侵
膏粱厚味
湿邪内生
湿热毒乘虚入侵蕴蒸,伤及血络,秽液下流
肝郁乘脾
湿毒
不当手术,护理不慎
经行产后,衣物、用具不洁
痰湿
肥胖之人
脾虚湿盛,湿聚成痰,湿浊下注,损及任带
脾气素虚
过食肥甘
【辨证要点】
主症
阴道流出的黏稠液体增多
兼症
湿热下注
带下色黄,黏稠,如脓如涕,气秽臭,阴中瘙痒,小腹作痛,小便短赤,身热,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脾虚
带下色白或淡黄,无臭味,质黏稠,连绵不断,面色萎黄,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濡弱
肾虚
带下色白,量多,质清稀,绵绵不断.小腹寒凉,腰部酸痛,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固摄带脉,利湿化浊
主穴及方义
带脉
固摄带脉,调理经气
中极
清理下焦,利湿化浊
白环俞
助膀胱之气化,利下焦之湿邪
阴陵泉
健脾利湿止带
取经
以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配穴
湿热下注
水道、次髎
脾气虚
脾俞、足三里
肾虚
肾俞、照海
阴痒
蠡沟、太冲
带下色红
血海、三阴交
腰部酸痛
腰眼、小肠俞
纳少便溏
中脘、天枢
操作
带脉用平补平泻法。其余主穴用毫针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穴内生殖器、内分泌、膀胱、三焦。毫针刺,每次选2~3穴,中等刺激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穴位注射法
选穴参照剌灸法穴位。用5%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射0.5~1ml,每日1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肾经——让你一生幸福无比的经络
肾虚腰痛
第四单元 带下病 细目一概述
子淋的问诊
【遗精的针灸治疗】
傻瓜式脏腑温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