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学:耳 针
第六节  耳    针
耳针,是在耳郭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进行刺激,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且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历代医学文献也有介绍用针、灸、熨、按摩、耳道塞药、吹药等方法刺激耳郭以防治疾病和以望、触耳郭诊断疾病的记载。为耳针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提供了实验依据。近年来我国加强了耳穴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制定了《耳穴名称与部位的国家标准方案》。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1.耳与经络的关系
2.耳与脏腑的关系
心:“寄见于耳,荣华于耳”(《千金方》)
肾:“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证治准绳》)
肺:“肺主声,令耳闻声”(《难经·四十难》)
肝:“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素问·脏器法时论》)
脾:“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素问·玉机真脏论》)
二、耳郭表面解剖
分为二轮三脚四间窝,二屏三切四分一。见表5-25和图5-14。
表5-25  耳郭表面解剖
名  称
部  位
二轮
耳轮
耳郭卷曲的游离部分
对耳轮
与耳轮相对呈"Y"字型的隆起部,由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和对耳下脚三部分组成
二屏
耳屏
耳郭前方呈瓣状的隆起
对耳屏
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二根
上耳根(对耳轮体)
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分
下耳根(耳轮尾)
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
续表
名称
部位
三个切迹
屏上切迹
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
屏间切迹
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轮屏切迹
对耳轮与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三个脚
耳轮脚
耳轮深入耳甲的部分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
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
四个凹窝
三角窝
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
耳轮与对耳轮之问的凹沟
耳甲艇
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耳甲腔
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四个一
一个耳轮结节
耳轮后上部的膨大部分
一个外耳道口
耳甲腔前方的孔窍
一个耳背沟(耳甲)
部分耳轮和对耳轮、对耳屏、耳屏及外耳门之间的凹窝。由耳甲艇、耳甲腔两部分组成
一个耳垂
耳郭下部无软骨的部分
图5-14  耳郭表面解剖
三、耳穴的分布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区域,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有已定的规律,根据形如胚胎的耳穴分布图看到:
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耳垂
与上肢相对应的耳穴→耳舟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内脏相应的耳穴→耳甲
四、耳穴的部位和主治
耳郭上有91个穴位,部位和主治见表5-26和图5-15。
表5-26  耳穴的部位和主治
耳轮穴位
分  区
穴名
部位
主  治
分12个区,耳轮脚为1区;耳轮脚切迹到对耳轮下脚上缘之间自上而下分为2、3、4区;对耳轮下脚上缘到对耳轮上脚前缘为5区;对耳轮上脚前缘到耳尖为6区;耳尖到耳轮结节上缘为7区;耳轮结节上缘到耳轮结节下缘为8区;耳轮结节下缘到轮垂切迹之间自上而下分为9、10、11、12区
耳中
在耳轮脚处,即耳轮1区
呃逆、荨麻疹、皮肤瘙痒、小儿遗尿症、咯血
直肠
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2区
便秘、腹揭、脱肛、痔疮
尿道
在直肠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3区
尿频、尿急、屎痛、尿潴留
外生殖器
在对耳轮下脚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4区
睾丸炎、附睾炎、外阴瘙痒
肛门
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5区
痔疾、肛裂
耳尖
在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郾耳轮6、7区交界处
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
结节
在耳轮结节处,即耳轮8区
头晕、头痛、高血压
轮1
在耳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9区
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轮2
在轮1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0区
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轮3
在轮2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1区
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轮4
在轮3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2区
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耳舟穴位
分6个区,将耳舟分为6等分,自上而下依次为1、2、3、4、5、6区
在耳舟上方处,即耳舟1区
甲沟炎、手指疼痛和麻木
在指区的下方处,即耳舟2区
腕部疼痛
风溪
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2区交界处
荨麻疹、皮肤囊痒、过敏性鼻炎
在腕区的下方处,即耳舟3区
胧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
在肘区的下方处,即耳舟4、5区
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
锁骨
在肩区的下方处,即耳舟6区
肩关节周围炎
续表
耳轮
穴位
部位
主治
分为13区,对耳轮上脚分为3等分,下1/3为5区,中1/3为4区;将上1/3分为2等分,下l/2为3区;再将上1/2升为2等分,后l/2为2区,前l/2为1区
对耳轮下脚分为3等分,中、前2/3为6区,后1/3为7区.对耳轮体从对耳轮上下脚升叉处至轮屏切迹分为5等分,再沿对耳轮耳甲缘将对耳轮体分为前1/4和后3/4两部分,前上2/5为8区,后上2/5为9区,前中2/5为10区,后中2/5为11区,前下1/5为12区,后下1/5为13区
在对轮上脚前上部,即对耳轮1区
足跟痛
在耳央下方的对耳轮上脚后上部,即对耳轮2区
甲沟炎、趾部疼痛
在趾、跟区下方处,即对耳轮3区
鼻关节扭伤
在对耳靶上脚中1/3处,即对耳轮4区
膝关节肿痛
在对耳轮上脚下1/3处,即对耳转5区
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
在对耳艳下脚的前2/3趾,即对耳轮6区
坐骨神经痛
交感
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
胃肠痉挛、心绞痛、胆较痛,输尿管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在肘耳轮下脚的后l/3处,即对耳轮7区
坐骨神经痛、臀筋膜炎
在对耳轮体前部上2/5处,即对耳轮8区
腹痛,腹胀,腹泻,急性腰扭伤
腰骶椎
在腹区后方,即对耳轮9区
腰骶部疼痛
在对耳轮体前部中2/5处;口对耳轮10区
胸胁疼痛、胸闷、乳腺炎
胸椎
在胸区后方,即对耳轮11区
胸胁疼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
在对耳轮体前部下1/5处、即对耳轮12区
落枕,颈项肿痛
颈椎
在颈区后方,即对耳轮13区
落枕、颈椎综台征
三角窝穴位
分5区.将三角高由耳轮内缘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为3等分,中1/3为3区,再将前1/3分为3等分,上1/3为1区,中、下2/3为2区;再将后1/3分为2等分,上1/2为4区,下1/2为5区
角窝上
在三角窝1/3的上部,即三角窝l区
高血压
内生殖器
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即三角窝2区
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官出血,遗精、早泄
角窝中
在三角窝中1/3处,即三角窝3医
哮喘
神门
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
失眠、多梦,痛证、戒断综合征
盆腔
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即三角窝5区
盆腔炎、附件炎
续表
耳屏
穴位
分  区
穴名
部  位
主  治
分4区,耳屏外侧面分为2等分,上部为l区,下部为2区,将耳屏内侧面分为2等分,上部为3区,下部为4区
上屏
在耳屏外侧面上1/2处,即耳屏1区
咽炎、鼻炎
下屏
在耳屏手要外侧面下1/2处,即耳屏2区
鼻炎、鼻塞
外耳
在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即耳屏1区上缘处
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
屏尖
在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即耳屏1区后缘处
发热、牙痛
外鼻
在耳屏外侧面中部,即耳屏1、2区之间
鼻前庭炎、鼻炎
肾上腺
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
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间日疟、链霉素中毒性眩晕
咽喉
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即耳屏3区
声音嘶哑、咽喉炎、扁桃体炎
内鼻
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
鼻炎、副鼻窦炎、鼻衄
屏间前
在屏间切迹前方耳屏最下部,即耳屏5区
口腔炎、上颌炎、鼻咽炎
对耳屏穴位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即对耳屏l区
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屏间后
在屏间切迹后方对耳屏前下部,即对耳屏1区下缘处
额窦炎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即对耳屏2区
偏头痛
分为4区,将对耳屏尖及对耳屏尖至轮屏切迹连线之中点,分别向耳垂上线作两条垂线,将对耳屏外饲面及其后部分成3区,前为1区、中为2区,后为3区。对耳屏内侧面为4区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即对耳屏3区
头痛、头晕、哮喘,癫痫,神经衰弱
皮质下
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
痛证、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
对屏尖
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磺,即对耳屏1、2、4区交点处
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睾丸炎、附皋炎
缘中
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即对耳屏2、3、4区交点处
遗尿、内耳眩晕症、尿崩症、功能性子官出血
脑干
在轮屏切迹处,即对耳屏3、4区之间
后头痛、眩晕、假性近视
续表
耳甲
穴位
分  区
穴名
部  位
主  治
分为18个区,在耳轮的内缘上,设耳轮脚切迹至对耳轮下脚间中、上1/3交界处为A点;在耳甲内,由耳轮脚消失处向后作一水平线与对耳轮耳甲缘相交,设交点为D点,设耳轮脚消失处至D点连线的中、后1/3交界处为B点;设外耳道口后缘上1/4与下3/4交界处为C点;从A点向B点作一条与对耳轮耳甲艇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从B点向C点作一条与耳轮脚下缘弧度大体相仿的曲线
将BC线前殷与耳轮脚下缘问分成3等分,前1/3、中
1/3、后1/3分别为1、2、3区.ABC线前方耳轮脚消失处为4区。将AB线前段与耳轮脚上缘及部分耳轮内缘间分成3等分,后1/3为5区,中1/3为6区、前1/3为7区.将对耳轮下脚下缘前、中1/3交界处与A点连线,该线前方的耳甲艇部为8区.将AB线前段与对耳轮下脚下缘间8区以后的部分分为2等分,前1/2为9区,后1/2为10区.在AB线后段上方的耳甲艇部,将10区后缘与BD线之间分成2等分,上1/2为11区,下1/2为12区。由轮屏切迹至B点作连线,该线后方、BD线下方的耳甲腔部为13区.以耳甲腔中央为圆心,圈心与BC线间距离的l/2为半径作圈,该圆形区域为15区.过15区最高点及最低点分别向外耳门后壁作两条切线,切线间为16区.15、16区周围为14区.将外耳门的最低点与对耳屏耳甲缘中点相连,再将该线以下的耳甲腔部分分为2等分,上1/2为17区,下1/2为18区
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即耳甲l区
面瘫、口腔炎、胆囊炎、胆石症、戒断综合征
食道
在耳轮角下方中1/3处,即耳甲2区
食道炎、食道痉挛
贲门
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即耳甲3区
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
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
胃痉挛、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后1/3处,即耳甲5区
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幽门痉挛
小肠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处,即耳甲6区
消化不良、腹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大肠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即耳甲7区
腹泻、便秘、咳嗽、瘦疮
阑尾
在小肠区与大肠区之问,即耳甲6、7区交界处
单纯性阑尾炎、腹泻
艇角
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前部,即耳甲8区
前列腺炎、尿道炎
膀胱
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即耳甲9区
膀胱炎、遣尿症、尿潴留、腰痛、坐骨神经痛、后头痛
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
腰痛、耳呜、神经衰弱、肾盂肾炎、哮喘、遗尿症、月经不调、遣精、早泄
输尿管
在肾区与膀肮区之间,即耳甲9、10区交界处
输尿管结石绞痛
胰胆
在耳甲艇的后上部,即耳甲
11区
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偏头痛、带状疱疹、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急性胰腺炎
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
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征、月经不诃、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假性近视、单纯性青光眼
艇中
在小肠区与肾区之间,即耳甲6、10区交界处
腹痛、度胀、胆道蛔虫症、腮腺炎
在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耳甲13区
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
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
心动过建、心律不齐、心鲛赡、无脉症、神经衰弱、瘴病、口舌生疮
气管
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即耳
甲16区
哮喘、支气管炎
在心、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14区
咳嗡、胸闷、声音嘶哑、癌疮、皮肤瘙痒、荨麻疹、扁平疣、便秘、戒断综合征
三焦
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
区之间,即耳甲17区
便秘、度胀、上肢外侧疼痛
内分泌
在耳屏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
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癌疮、间日疟
续表
分区
穴名
部位
主治
耳垂穴位
分为9区,耳垂上线至耳垂下缘最低点之间作两条等距离平行线,于上平行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将耳垂分9区,上部,由前到后依攻为1、2、3区;中部由前到后依度为4、5、6区;下部由前到后依次为7、8、9区
在耳垂正面前上部,即耳垂l区
牙痛、牙周炎、低血压
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即耳垂2区
舌炎,口腔炎
在耳垂正面后上部,即耳垂3区
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垂前
在耳垂正面前中部,卸耳垂4区
神经衰弱、牙痛
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区
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近视
内耳
在耳垂正面后中部,印耳垂6区
内耳眩晕症,耳鸣、听力减退
面颊
在耳垂正面跟区上与内耳区之间,即耳垂5、6区变界处
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扁平疣,面肌痉挛、腮腺炎
扁桃体
在耳垂正面下部,即耳垂7、8、9区
扁桃体炎,咽炎
耳背穴位
分为5区,分别过对耳转上下脚分叉处耳背对应点和轮屏切迹耳背对应点作两条水平县,将耳背分为3部,上部为1区,下部为5区,再将中部分为3等分,内1/3为2区,中1/3为3医,外1/3为4区
耳背心
在耳背上部,即耳背1区
心悸,失赋,寥萝
耳背肺
在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
咳喘,皮肤瘙痒
耳背脾
在耳背中央部,即耳背3区
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耳背肝
在耳背中外部,即耳背4医
胆囊炎、胆石症、胁痛
耳背肾
在耳背下部,即耳背五区
头痛、头晕、神经衰弱
耳背沟
在对耳轮掏和对耳轮上、下脚沟处
高血压病、皮肤瘙痒
耳根穴位
上耳根
在耳根最上处
鼻衄
耳迷根
在耳轮脚后构的耳根处
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
下耳根
在耳根最下处
鼻塞、心动过速、腹痛、腹泻、低血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图5-15  耳穴分布
五、耳穴的临床应用
1.耳穴的适应证
(1)各种疼痛性病证  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性疼痛等。
(2)各种炎症性病证和传染病  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菌痢、疟疾等。
(3)功能紊乱性疾病  眩晕、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病等。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口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绝经期综合征等。
(6)其他  催乳、催产,预防和治疗输血、输液反应,还有戒烟、美容、戒毒等作用。
2.选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选穴  当机体患病时,在耳郭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口
(2)按脏腑辨证选穴  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穴。
(3)按经络辨证选穴  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选取穴位,如牙痛取“大肠”穴。
(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  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西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穴时应考虑其功能。
(5)按临床经验选穴  临床实践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外生殖器”穴可治疗腰腿痛。
耳穴的操作方法见表5-27.
表5-27  耳穴的操作方法
概念
具体方法
适应证
定穴和消毒
诊断明确后,用探棒或耳穴探测仪将所测得的敏感点或耳穴作为针刺点
行针剌之前耳穴必须严格消毒。先用2.5%碘酒消毒,再用75%的乙醇脱碘,待乙醇干后施术
毫针法
是利用毫针刺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体位和进针
一般采用坐位,如年老体弱、病重晓精神紧张者采用卧位。针具选用16~30号粗细的0.3~0.5寸长的不锈钢针。进针时,医者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既可以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以减轻针朝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针,在刺激点针刺即可,用快速插入的速刺法或慢慢捻入的慢刺法进针也可。刺入深度应视患者耳郭局部的厚薄灵活掌握,一般刺入皮肤2~3分,达软骨后毫针站立不摇晃为准。刺入耳穴后,如局部感应强烈,患者症状往往有即刻减轻感;如局部无针感,应调整针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刺激强度和手法依病情、体质、证型、耐受度等综合考虑
一般疾病的治疗
留针和出针
留针时间一般约15~30分钟。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针时间适当延长,儿童、年老者不宜多留.留针期间为提高疗效,可每隔10分钟运针1次.出针是一次治疗的结束动作,医者左手托住耳郭,右手迅速将毫针垂直拔出,再用消线干棉球压迫针眼,以免出血
续表
概念
具体方法
适应证
电针法
是毫针法与脉冲电流村激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针刺获得针感后,接上电针机两个极,具体操作参照电针法.电针器旋扭要慢慢旋动,逐步调至所需刺激量,切忌突然增强刺激,以防发生意外。通电时间一般以10~20分钟为宜
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内脏痉挛、哮喘诸证
埋针法
是将皮内针埋入耳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使用时,左手固定常规消毒后的耳郭,右乎用镊子夹住皮内针柄,轻轻刺人所选耳穴,再用胶布固定.一般埋息侧耳郭,必要时埋双耳,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留针3~5日,5次为1疗程
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起到持续捌激、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目的
压丸法
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
临床现多用王不留行籽和磁珠,应用时将王不留行籽贴或磁珠附在0.6cmX0.6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刺激强度以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老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证宜用强刺激法
此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穴位注射法
用徽量药物注入耳穴,通过注射针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协同调整机体功能,促进疾病恢复,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般使用结核菌素注射器配26号针头,依病情吸取选用的药物,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注射器剌入耳穴的皮内或皮下,行常规皮试操作,缓缓推人0. 1~0. 3ml药物,使皮肤成小皮丘,耳郭有痛、胀、红、热等反应,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轻轻压迫针孔,隔日1次
3.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因耳郭暴露在外,表面凹凸不平,结构特殊,针刺前必须严格消毒,有伤面和炎症部位禁针。针刺后如针孔发红、肿胀,应及时涂2.5%碘酒,防止化脓性软骨膜炎的发生。
(2)对扭伤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宜适当活动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
(3)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应禁针。
(4)息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不宜行强刺激法。
(5)耳针治疗时亦应注意防止发生晕针,万一发生应及时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耳穴(针)技术临床应用(精华)
耳穴的分区【分布规律耳郭表面解剖】
最全耳诊及耳穴详解(收藏版)
耳穴详解(视频)
学中医 做神医 你也行!-九牧林医家-搜狐博客
耳穴详解(真人耳穴图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