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床医学检验专业高级职称精品课-临床医学检验副主任/主任医师考试精品课-考试大纲|山河医学网

临床医学检验-重点案例精讲课一|山河医学网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重点案例精讲课二|山河医学网

临床医学检验-重点案例精讲课三|山河医学网

临床医学检验-重点案例精讲课四|山河医学网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重点案例精讲课五|山河医学网



临床基础检验考试大纲(副高,医师)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悉临床检验基础专业的基础理论,熟悉临床检验基础项目所涉及的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临床血液一般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体液(脑脊液、浆膜腔积液、关节腔积液、精液、前列腺液、阴道分泌物、痰液、羊水等)检验的专业理论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熟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临床实验室管理、检验仪器学、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

熟悉临床检验基础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如血液分析仪技术、尿液分析仪技术和体液检测的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毛细血管采血、静脉采血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应用;常用抗凝剂种类、抗凝原理和临床应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检测技术(数量、形态)、参考范围、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熟练掌握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检测参数、校准与性能评价、标准操作及注意事项;试剂的选择。

熟练掌握常用血栓与止血筛选试验的原理、方法学评价、参考范围、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2.熟练掌握尿液标本采集、保存的方法学评价;尿液理学、化学、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内容、参考范围、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试带检测原理、分析参数、标准操作、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熟悉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原理、检测参数。熟练掌握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时进行显微镜复查的标准。熟悉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的临床应用。

3.熟练掌握粪便采集与送检的方法学评价;理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内容;隐血试验的原理、方法学评价、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4.掌握体液检查标本采集与送检的特点、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掌握脑脊液检查适应证、禁忌证、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的内容、参考范围及临床应用;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

掌握浆膜腔积液化学、显微镜检查内容、参考范围及临床应用;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常见良、恶性浆膜腔积液检测特点。

熟悉关节腔积液显微镜检查特点、参考范围及临床应用。

熟悉精液化学、免疫学及显微镜检查内容、参考范围及临床应用。

熟悉前列腺液检查显微镜检查内容、参考范围与临床应用。

熟悉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病原学检查内容、参考范围及临床应用。

熟悉痰液显微镜检查特点及临床应用。

熟悉羊水胎儿成熟度检查;先天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内容及临床应用。

5.掌握临床检验基础分析前、中、后的质量管理。

6.熟悉临床检验基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要求。

7.掌握临床检验基础的结果分析与临床沟通的技能。

附:本专业检验项目

1.血液标本的采集与血涂片的制备。

2.红细胞检查。

3.白细胞检查。

4.血小板检查。

5.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6.血栓与止血一般检验。

7.尿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8.尿液理学和化学检查。

9.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

10.尿液有形成分仪器分析。

11.脑脊液检验。

12.浆膜腔积液检验。

13.粪便检验。

14.精液检查。

15.前列腺液检查。

16.阴道分泌物检查。

17.痰液检查。

18.羊水检查。

临床化学检验考试大纲(副高)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掌握有关临床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肝胆、心脏、肾脏、骨、内分泌及胃肠胰等疾病的病生理学,熟悉蛋白质、糖、脂蛋白代谢异常和水一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病因学与发病机制及其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悉相关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内科学、儿科学和传染病学等。

2.了解临床医学检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基础检验等。

3.熟悉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的理论,包括生理学、病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

4.掌握医学统计学、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

1.了解常见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诊断新进展,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2.熟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新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

1.结合临床病例正确分析检验结果。

2.了解血浆蛋白的功能及分类。掌握血浆蛋白质的测定、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的基本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3.熟悉血糖调节机制。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分型。掌握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4.熟悉血浆脂蛋白代谢的基本知识、高脂血症的分型及临床特点。掌握三酰甘油、胆固醇、载脂蛋白、脂蛋白(a)等的检测方法。

5.了解心脏疾病的类型及临床特点:掌握心肌损伤、心力衰竭的生物化学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应用。熟悉炎性标志物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6.了解肝胆疾病的类型及临床特点:掌握肝胆疾病相关的各类生化指标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掌握肝功能检查项目的选择原则与评价。

7.了解肾脏疾病的类型及临床特点:掌握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各项技术并掌握其临床应用。

8.了解常见内分泌疾病的类型:了解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技术并掌握其临床应用。

9.熟悉主要肿瘤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掌握各项肿瘤标志物测定的方法学。

10.熟悉治疗药物的基本概念及其检测技术,了解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常见药物的代谢特点。

11.熟悉胃肠功能的实验室检查技术:掌握胰腺炎实验室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

12.了解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实验室检查技术:熟悉血气分析的注意事项及各种酸碱平衡失调的判定。

13.熟悉自动生化分析的检查技术:如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类、结构;主要分析参数及其设置的原则;了解酶催化活性浓度的测定和代谢物浓度酶促法测定的基本理论等。

14.熟悉实验室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

附:本专业主要业务内容

1.糖代谢检查: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糖尿病的生物化学检测。

2.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与结构,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3.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心肌酶谱,心肌损伤的蛋白标志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如何应用心脏标志物。

4.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血清酶学检查、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检查、血清蛋白电泳的分析及蛋白质代谢的检查。

5.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常见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查,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远曲肾小管及近曲肾小管功能的检查,早期肾损伤的检查与监测,肾病实验室诊断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6.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下丘脑一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肾上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性激素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

7.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的分类,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范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

8.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及有关参数的应用,治疗药物监测依据,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的主要药物,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9.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胰腺外分泌功能的酶学检查,胃肠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10.体液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钾、钠、氯测定及方法学评价,血液气体的特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11.诊断酶学: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活性浓度的测定技术。

12.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与原理: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类型、性能及评价,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

1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控制物的种类及其应用,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室间质量评价的统计方法。

14.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常用临床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常用免疫分析技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技术,酶蛋白分离纯化技术。

临床免疫检验考试大纲(副主任医师)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掌握临床免疫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临床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医学检验相关专业的基本技术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悉内科学、传染病学、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相关知识。

2.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临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熟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如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仪器分析学和医学科研与实验设计等相关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

1.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收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如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免疫遗传学、免疫耐受、循证检验医学等检验医学进展与实践。

2.对相关学科,如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病理学等学科的近年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三、专业实践能力

1.了解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技术。

2.了解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

3.掌握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等免疫检测技术。

4.掌握免疫标记技术。

5.掌握免疫电泳技术并熟悉临床应用。

6.掌握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7.熟悉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如CK、Ig、自身抗体和HLA检测技术及应用。

8.熟悉免疫仪器的常规应用与保养。

9.熟悉流式细胞仪、化学发光等分析技术。

10.熟悉PCR、细胞培养、动物实验等技术。

附:本专业病种

1.自身免疫性疾病。

2.超敏反应性疾病。

3.免疫增殖性疾病。

4.免疫缺陷性疾病。

5.肿瘤及免疫。

6.移植免疫。

7.感染免疫。

掌握以上有关疾病的实验诊断技术。

熟练掌握以上有关疾病的免疫检测的应用原则,了解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

熟悉免疫学检测的质量控制。

主要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技术如下所述。

1.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2.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3.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4.免疫电泳技术。

5.放射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酶标记免疫技术。

6.生物素一亲和素免疫测定技术。

7.免疫组化和金标免疫技术。

8.免疫细胞的分离和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9.吞噬细胞检测及应用。

10.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测定及应用。

11.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和补体测定及应用。

1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和HLA检测及应用。

13.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

14.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

15.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

16.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7.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8.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9.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20.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21.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22.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

临床血液检验考试大纲(副高)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掌握造血系统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各类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熟练掌握血液病的各种实验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

2.熟悉血液学检查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掌握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熟悉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

(二)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血液系统的生理,掌握血液病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生化、临床血液免疫、血液遗传学等相关知识。

2.掌握血液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

3.掌握血液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测项目、原理和临床意义。

二、学科新进展

1.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如血液病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止血血栓相关疾病的分子基础的进展和新技术方法,及其在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熟悉血液学及相关学科新的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应用。

三、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血常规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原理和临床意义。

2.熟练掌握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及分化与发育规律,掌握各系、各阶段血细胞的正常与异常骨髓形态学特征;熟练掌握血细胞的化学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3.熟悉红细胞的结构、生理特征和功能、生化代谢特点;掌握各种贫血的基本特点和发病机制;熟练掌握各种贫血的实验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红细胞检查在贫血中的正确选择、应用评价。

4.熟练掌握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掌握白细胞病理性形态变化;熟悉白细胞功能检查的技术方法与临床意义。

5.熟练掌握各类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形态学分型及细胞化学鉴别技术方法;掌握白血病免疫分型,熟悉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6.熟练掌握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骨髓象分析与报告,掌握常见骨髓转移性肿瘤的细胞形态学特征。

7.熟练掌握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筛查及确诊实验原理和临床意义,掌握其实验诊断的技术方法。

8.掌握常见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抗凝和溶栓治疗监测指标的选择和临床应用。

9.熟悉血液分析仪和止血血栓分析仪的检测原理、程序设置、分析参数与应用。

10.熟悉临床血液学检查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掌握其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的程序;掌握生物安全知识;掌握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管理。

附:本专业疾病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

1.缺铁性贫血。

2.巨幼细胞性贫血。

3.再生障碍性贫血。

4.溶血性贫血。

5.白血病(不包括特殊类型白血病)。

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7.骨髓增殖性疾病。

8.淋巴瘤。

9.恶性组织细胞病。

10.反应性组织细胞病。

11.其他白细胞疾病。

1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3.血友病。

14.易栓症。

15.血液一般检查。

16.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17.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

18.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

19.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

20.血红蛋白分析及珠蛋白生成异常的检测。

2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检测。

22.骨髓细胞学检查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23.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24.血细胞免疫分型。

25.细胞遗传学分析。

26.白血病分子生物学检验。

27.白血病的疗效标准。

28.血管壁的检测。

29.血小板的检测。

30.凝血因子的测定。

31.纤维蛋白溶解检测。

32. DIC的实验室诊断。

33.抗栓治疗监测。

34.血栓形成的实验室检测。

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大纲(副主任医师)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掌握临床微生物专业的基础理论,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生理特性、遗传与变异、感染与免疫。熟悉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分类与命名等基本理论。

2.掌握微生物专业相关的仪器分析、免疫学、质量管理、医学统计学等专业技术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悉感染性疾病的相关临床知识。

2.熟悉临床药理学的相关知识。

3.了解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如细胞生物学。

二、学科新进展

1.熟悉新发现微生物及其所致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特点,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相关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和猪链球菌等。

2.了解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如蛋白质或核酸的检测芯片等;及时掌握美国CLSI/NCCLS颁布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指南。

3.熟悉新发现的细菌耐药机制及耐药菌检测方法的新进展。

4.了解微生物分类与命名的新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

1.微生物学基本检验技术试验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相关试剂的配制及应用。

(1)熟练掌握:

①细菌形态学检查;

②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③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④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⑤数码分类鉴定系统及自动化检测系统(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血培养系统)。

(2)掌握:

①分子生物学技术;

②动物实验;

③菌种的保存与管理;

④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2.熟练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见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鉴定分离技术、生化反应原理和结果及其他相关检验技术,对少见的微生物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3.熟练掌握各种细菌和真菌的药敏试验的原理、结果解释、影响因素。熟悉常见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其检测方法。熟悉联合药敏试验的适应证、结果类型。了解体液中抗菌药物浓度测定的适应证及方法。

4.熟练掌握各类临床标本的送检指征、采集和运送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不同标本的常见病原菌种类、临床意义、不同标本的实验室处理方法、检验流程、结果的报告方式及解释。

5.掌握室内质控、室间质控、质量控制失控的分析及处理。

6.熟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各项措施及规章制度。各种消毒灭菌的方法、原理、应用及效果监测。

7.熟悉各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本专业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处理工作。

8.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的特点。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菌、细菌的耐药趋势、当前临床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及对策。医院感染的监测内容。

9.对各种抗菌、抗病毒药物的分类、作用、副作用、药理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应有一定的了解。

附:本专业病种

1.菌血症。

2.细菌性脑膜炎。

3.流行性乙型脑炎。

4.真菌性脑膜炎。

5.外伤性创伤感染。

6.化脓性骨关节炎。

7.慢性骨髓炎。

8.上呼吸道感染。

9.肺炎。

10.支气管炎。

11.细菌性食物中毒。

12.感染性胃肠炎和腹泻。

13.胆道感染。

14.腹腔感染。

15.肾盂肾炎。

16.膀胱炎。

17.尿道炎。

18.前列腺炎。

19.梅毒。

20.细菌性、真菌性阴道病。

21.淋病。

22.脊髓灰质炎。

23.病毒性肝炎。

2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5.肾综合征出血热。

26.汉坦病毒肺综合症。

27.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附录

1.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础理论。

2.微生物基本检验技术。

(1)细菌形态学检查。

(2)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3)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4)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5)数码分类鉴定系统及自动化检测系统(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血培养系统)。

(6)分子生物学技术。

(7)动物实验。

(8)菌种的保存与管理。

(9)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3.常见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及检验技术:主要是球菌、肠杆菌科、弧菌科、非发酵菌、苛养菌及人兽共患病原菌、革兰阳性杆菌、分枝杆菌、厌氧菌、螺杆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L型、真菌、病毒概述、肝炎病毒、出血热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ARS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4.药敏试验。

5.各类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

6.质控。

7.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

8.消毒灭菌。

9.医院感染。

10.抗菌、抗病毒药物。

临床基础检验考试大纲(正高,医师)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掌握临床检验基础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临床检验基础项目所涉及的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临床血液一般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体液(脑脊液、浆膜腔积液、关节腔积液、精液、前列腺液、阴道分泌物、痰液、羊水等)检验的专业理论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临床实验室管理、检验仪器学、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如细胞生物学、临床流行病学等。

二、学科新进展

熟悉临床检验基础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如血液分析仪技术、尿液分析仪技术、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技术和体液检测的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毛细血管采血、静脉采血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应用;常用抗凝剂种类、抗凝原理和临床应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检测技术(数量、形态)、参考范围、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熟练掌握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检测参数、校准与性能评价、标准操作及注意事项;试剂的选择与评价。

熟练掌握常用血栓与止血筛选试验的原理、方法学评价、参考范围、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2.熟练掌握尿液标本采集、保存的方法学评价;尿液理学、化学,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内容、参考范围、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试带检测原理、分析参数、标准操作、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熟悉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原理、检测参数及临床应用。熟练掌握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时进行显微镜复查的标准。掌握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应用。

3.熟练掌握粪便采集与送检的方法学评价;理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内容;隐血试验的原理、方法学评价、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4.掌握体液检查标本采集与送检的特点、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掌握脑脊液检查适应证、禁忌证、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的内容、参考范围及临床应用;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

掌握浆膜腔积液化学、显微镜检查内容、参考范围及临床应用;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常见良、恶性浆膜腔积液检测特点。

熟悉关节腔积液显微镜检查特点、参考范围及临床应用。

掌握精液化学、免疫学及显微镜检查内容、参考范围及临床应用。

掌握前列腺液检查显微镜检查内容、参考范围与临床应用。

掌握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病原学检查内容、参考范围及临床应用。

熟悉痰液显微镜检查特点及临床应用。

熟悉羊水检查适应证;胎儿成熟度检查;先天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内容及临床应用。

5.熟练掌握临床检验基础分析前、中、后的质量管理。

6.掌握临床检验基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要求。

7.熟练掌握临床检验基础的结果分析与临床沟通的技能。

附:本专业检验项目

1.血液标本的采集与血液涂片的制备。

2.红细胞检查。

3.白细胞检查。

4.血小板检查。

5.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6.血栓与止血一般检验。

7.尿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8.尿液理学和化学检查。

9.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

10.尿液有形成分仪器分析。

11.脑脊液检验。

12.浆膜腔积液检验。

13.粪便检验。

14.精液检查。

15.前列腺液检查。

16.阴道分泌物检查。

17.痰液检查。

18.羊水检查。

临床化学检验考试大纲(正高)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有关临床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肝胆、心脏、肾脏、骨、内分泌及胃肠胰等疾病的病生理学,掌握蛋白质、糖、脂蛋白代谢异常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病因学与发病机制及其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悉相关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内科学、儿科学和传染病学等。

2.掌握临床医学检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基础检验等。

3.掌握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的理论,包括生理学、病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

4.掌握医学统计学、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

1.熟悉常见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诊断新进展,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2.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新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

1.结合临床病例正确分析检验结果。

2.了解血浆蛋白的功能及分类。掌握血浆蛋白质的测定、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的基本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3.熟悉血糖调节机制。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分型。掌握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4.掌握血浆脂蛋白代谢的基本知识、高脂血症的分型及临床特点。熟悉三酰甘油、胆固醇、载脂蛋白、脂蛋白(a)等检测的方法。

5.了解心脏疾病的类型及临床特点。掌握心肌损伤、心力衰竭的生物化学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应用。熟悉炎性标志物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6.了解肝胆疾病的类型及临床特点。掌握肝胆疾病相关的各类生化指标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掌握肝功能检查项目的选择原则与评价。

7.了解肾脏疾病的类型及临床特点。熟悉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各项技术并熟练掌握其临床应用。

8.了解常见内分泌疾病的类型。熟悉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技术并熟练掌握其临床应用。

9.掌握主要肿瘤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熟悉各项肿瘤标志物测定的方法学。

10.熟悉治疗药物的基本概念及其检测技术。了解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常见药物的代谢特点。

11.熟悉胃肠功能的实验室检查技术。掌握胰腺炎实验室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

12.了解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实验室检查技术。掌握血气分析的注意事项及各种酸碱平衡失调的判定。

13.熟悉自动生化分析的检查技术,如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类、结构;主要分析参数及其设置的原则;熟悉酶催化活性浓度的测定和代谢物浓度酶促法测定的基本理论等。

14.掌握实验室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

附:本专业主要业务内容

1.糖代谢检查: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糖尿病的生物化学检测。

2.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与结构,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3.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心肌酶谱,心肌损伤的蛋白标志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如何应用心脏标志物。

4.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血清酶学检查、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检查、血清蛋白电泳的分析及蛋白质代谢的检查。

5.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常见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查,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远曲肾小管及近曲肾小管功能的检查,早期肾损伤的检查与监测,肾病实验室诊断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6.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肾上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性激素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

7.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的分类,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范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

8.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及有关参数的应用,治疗药物监测依据,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的主要药物,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9.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胰腺外分泌功能的酶学检查,胃肠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10.体液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钾、钠、氯测定及方法学评价,血液气体的特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11.诊断酶学: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活性浓度的测定技术。

12.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与原理: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类型、性能及评价,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

1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控制物的种类及其应用,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室间质量评价的统计方法。

14.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常用临床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常用免疫分析技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技术,酶蛋白分离纯化技术。

临床免疫检验考试大纲(主任医师)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掌握临床免疫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临床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医学检验相关专业的基本技术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内科学、传染病学、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相关知识。

2.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临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熟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如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仪器分析学和医学科研与实验设计等相关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

1.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收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如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免疫遗传学、免疫耐受、循证检验医学等检验医学进展与实践。

2.对相关学科,如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病理学等学科的近年进展有较深的了解。

三、专业实践能力

1.了解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技术。

2.了解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

3.掌握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等免疫检测技术。

4.掌握免疫标记技术。

5.掌握免疫电泳技术并熟悉临床应用。

6.掌握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7.熟练掌握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如CK、Ig、自身抗体和HLA检测技术及应用。

8.熟悉免疫仪器的常规应用与保养。

9.熟悉流式细胞仪、化学发光等分析技术。

10.熟悉PCR、细胞培养、动物实验等技术。

附:本专业病种

1.自身免疫性疾病。

2.超敏反应性疾病。

3.免疫增殖性疾病。

4.免疫缺陷性疾病。

5.肿瘤及免疫。

6.移植免疫。

7.感染免疫。

掌握以上有关疾病的实验诊断技术。

熟练掌握以上有关疾病的免疫检测的应用原则,熟悉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

了解免疫学检测的质量控制。

主要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技术如下所述。

1.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2.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3.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4.免疫电泳技术。

5.放射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酶标记免疫技术。

6.生物素一亲和素免疫测定技术。

7.免疫组化和金标免疫技术。

8.免疫细胞的分离和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9.吞噬细胞检测及应用。

10.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测定及应用。

11.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和补体测定及应用。

1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和HLA检测及应用。

13.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

14.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

15.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

16.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7.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8.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9.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20.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21.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22.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

临床血液检验考试大纲(正高)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造血系统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各类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熟练掌握血液病的各种实验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

2.掌握血液学检查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掌握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掌握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血液系统的生理,熟练掌握血液病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生化、临床血液免疫、血液遗传学等相关知识。

2.熟练掌握血液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3.掌握血液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测项目、原理和临床意义。

二、学科新进展

1.熟练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如血液病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止血血栓相关疾病的分子基础的进展和新技术方法及其在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WHO分型标准。

2.掌握血液学及相关学科新的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应用。

三、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血常规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原理和临床意义。

2.熟练掌握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及分化与发育规律,熟练掌握各系、各阶段血细胞的正常与异常骨髓形态学特征;熟练掌握血细胞的化学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3.掌握红细胞的结构、生理特征和功能、生化代谢特点;熟练掌握各种贫血的基本特点和发病机制;熟练掌握各种贫血的实验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红细胞检查在贫血中的正确选择、应用评价。

4.熟练掌握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掌握白细胞病理性形态变化;熟悉白细胞功能检查的技术方法与临床意义。

5.熟练掌握各类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形态学分型及细胞化学鉴别技术方法;熟练掌握白血病免疫分型,熟悉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6.熟练掌握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骨髓象分析与报告,掌握常见骨髓转移性肿瘤的细胞形态学特征。

7.熟练掌握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筛查及确诊实验原理和临床意义,掌握其实验诊断的技术方法。

8.熟练掌握常见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熟练掌握抗凝和溶栓治疗监测指标的选择和临床应用。

9.熟悉血液分析仪和止血血栓分析仪的检测原理、程序设置、分析参数;掌握临床应用及临床咨询。

10.熟悉临床血液学检查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掌握其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的程序;掌握生物安全知识;熟练掌握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管理;熟悉各种临床血液学专业仪器的校准、常见故障的处理。

附:本专业疾病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

1.缺铁性贫血。

2.巨幼细胞性贫血。

3.再生障碍性贫血。

4.溶血性贫血。

5.白血病。

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7.骨髓增殖性疾病。

8.淋巴瘤。

9.恶性组织细胞病。

10.反应性组织细胞病。

11.其他白细胞疾病。

12.血小板减少症。

13.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

14.易栓症。

15.血液一般检查。

16.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17.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查检测。

18.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

19.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

20.血红蛋白分析及珠蛋白生成异常的检测。

2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检测。

22.骨髓细胞学检查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23.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24.血细胞免疫分型。

25.细胞遗传学分析。

26.白血病分子生物学检验。

27.白血病的疗效标准。

28.血管壁的检测。

29.血小板的检测。

30.凝血因子的测定。

31.纤维蛋白溶解检测。

32. DIC的实验室诊断。

33.抗栓治疗监测。

34.血栓形成的实验室检测。

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大纲(主任医师)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2.掌握微生物专业相关的仪器分析、免疫学、质量管理、医学统计学等专业技术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感染性疾病的相关临床知识。

2.掌握临床药理学的相关知识。

3.熟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如细胞生物学。

二、学科新进展

1.熟悉新发现微生物及其所致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特点,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相关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和猪链球菌等。

2.熟悉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如蛋白质或核酸的检测芯片等;及时掌握美国

CLSI/NCCLS颁布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指南。

3.熟悉新发现的细菌耐药机制及耐药菌检测方法的新进展。

4.了解微生物分类与命名的新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检验技术试验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相关试剂的配制及应用。

(1)细菌形态学检查。

(2)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3)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4)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5)分子生物学技术。

(6)数码分类鉴定系统及自动化检测系统(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血培养系统)。

(7)动物实验。

(8)菌种的保存与管理。

(9)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2.熟练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见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鉴定分离技术、生化反应原理和结果及其他相关检验技术,对少见的微生物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3.熟练掌握各种细菌和真菌的药敏试验的原理、结果解释、影响因素。掌握常见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其检测方法。熟悉联合药敏试验的适应证、结果类型。了解体液中抗菌药物浓度测定的适应证及方法。

4.熟练掌握各类临床标本的送检指征、采集和运送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不同标本的常见病原菌种类、临床意义、不同标本的实验室处理方法、检验流程、结果的报告方式及解释。

5.熟练掌握室内质控、室间质控、质量控制失控的分析及处理。

6.掌握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各项措施及规章制度。各种消毒灭菌的方法、原理、应用及效果监测。

7.掌握各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熟悉本专业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处理工作。对本专业的一些少见疾病应有一定的了解,能对其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8.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的特点。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菌、细菌的耐药趋势、当前临床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及对策。医院感染的监测内容。

9.对各种抗菌、抗病毒药物的分类、作用、副作用、药理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应有较深的了解。

附:本专业病种

1.菌血症。

2.细菌性脑膜炎。

3.流行性乙型脑炎。

4.真菌性脑膜炎。

5.外伤性创伤感染。

6.化脓性骨关节炎。

7.慢性骨髓炎。

8.上呼吸道感染。

9.肺炎。

10.支气管炎。

11.细菌性食物中毒。

12.感染性胃肠炎和腹泻。

13.胆道感染。

14.腹腔感染。

15.肾盂肾炎。

16.膀胱炎。

17.尿道炎。

18.前列腺炎。

19.梅毒。

20.细菌性、真菌性阴道病。

21.淋病。

22.脊髓灰质炎。

23.病毒性肝炎。

2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5.肾综合征出血热。

26.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27.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附录

1.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础理论。

2.微生物基本检验技术(1)细菌形态学检查。

(2)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3)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4)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5)数码分类鉴定系统及自动化检测系统(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血培养系统)。

(6)分子生物学技术。

(7)动物实验。

(8)菌种的保存与管理。

(9)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3.常见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及检验技术:主要是球菌、肠杆菌科、弧菌科、非发酵菌、苛养菌及人兽共患病原菌、革兰阳性杆菌、分枝杆菌、厌氧菌、螺杆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L型、真菌、病毒概述、肝炎病毒、出血热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ARS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4.药敏试验。

5.各类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

6.质控。

7.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

8.消毒灭菌。

9.医院感染。

10.抗菌、抗病毒药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疗机构32大类临床检验项目目录汇总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简介
【新书出版】参编的第二本教材出版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副高)[代码:039]高级职称考试大纲+考霸笔记
诊断学
甘肃医学院招生季丨院系介绍——走进临床医学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