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


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
通气功能检查
换气功能检查
小气道功能检查
血气分析和酸碱测定
重点难点
掌握
肺功能检查的目的,通气功能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的指标及临床意义。
熟悉
小气道功能的检查方法及酸碱平衡失调的判断;
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的参考值及影响因素。
了解
换气功能检查内容及临床应用;
血气分析测定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

通气功能检查
一、肺  容  积
1.潮气容积(VT)  潮气容积是指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和呼出的气量。
2.补呼气容积(ERV) 补呼气容积是指平静呼气末再尽最大力量呼气所呼出的气量。
3.补吸气容积(IRV) 补吸气容积是指平静吸气末再尽最大力量吸气所吸入的气量。
4.深吸气量(IC)  深吸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尽最大力量吸气所吸入的最大气量。
5.肺活量(VC) 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缓慢而又完全呼出的最大气量。
6.功能残气量(FRC) 功能残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所含气量。
7.残气量(RV) 残气量是指最大呼气末肺内所含气量。
8.肺总量(TLC)肺总量是指最大限度吸气后肺内所含气量,即肺活量加残气量。
肺容量及其组成
正常肺活量描图
二、通 气 功 能
(一)肺通气量
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
2.最大自主通气量(MVV)  指在1分钟内以最大的呼吸幅度和最快的呼吸频率呼吸所得的通气量。
临床意义:(1)MVV降低
         (2)作为通气储备能力考核指标:
              通气储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每分钟静息通气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100%
(二)用力肺活量
Ø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Ø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0)是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后,开始呼气第1秒钟内的呼出气量
ØFEV1.0/FVC%(一秒率)
Ø临床意义  用力肺活量是测定呼吸道有无阻力的重要指标。
  (三)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MMF)是根据用力肺活量曲线而计算得出用力呼出25%~75%的平均流量。
  (四)肺泡通气量
         进入肺泡中气体,若无相应肺泡毛细血管血流与之进行气体交流,会产生无效腔效应,称肺泡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加肺泡无效腔称生理无效腔(VD )。
  (五)临床应用
     1.通气功能的判断           
      通气量储备能力用通气储量%来表示,95%为正常,低于86%提示通气储备不佳,低于70%提示通气功能严重损害。
肺功能不全分级

VC或MVV实测值/预计值%

FEV1.0/ FVC%

基本正常

>80

>70

轻度减退

80~71

70~61

显著减退

70~51

60~41

严重减退

50~21

≤40

呼吸衰竭

≤20

(五)临床应用

 1.通气功能的判断           

通气功能障碍分级

FEV1.0/FVC%

MVV

VC

气速指数

RV

TLC

阻塞性

↓↓

↓↓

正常或↓

<1.0< span="">

正常或↑

限制性

正常或↑

↓或正常

↓↓

>1.0

正常或↓

混合性

=1.0

不定

不定

2.阻塞性肺气肿的判断

  RV/TLC(%)

    平均肺泡氮浓度(%)

  无肺气肿

    ≤35

       2.47

  轻度肺气肿

    36~45

       4.43

  中度肺气肿

    46~55

       6.15

  重度肺气肿

    ≥56

       8.40

3.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判断及药物疗效的判断
Ø可通过支气管舒张试验来判断有无可逆性及药物疗效
Ø测定方法  测定前病人24小时停用支气管舒张药,再行常规肺功能测定。当结果提示FEV1.0或FEV1.0/FVC%降低时,给病人吸入沙丁胺醇0.2mg后15~20分钟,重复测定FEV1.0与FEV1.0/FVC%,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通气改善率来进行判断
 
3.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判断及药物疗效的判断
(1)结果判断:改善率>15%,判定为阳性。
               15%~24%轻度可逆,25%~40%为中度可逆,>40%为高度可逆。
               支气管哮喘病人改善率至少应达12%以上,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或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改善率不明显。
(2)注意事项:FEV1.0只有当其绝对值增加200ml,FEV1.0改善率超过12%才能认为气道可逆。
4.最大呼气流量(PEF)
   正常值一般<20%,≥20%对支气管哮喘诊断有意义。
5.支气管激发试验   测定气道反应性的一种方法。
Ø该试验是用某种刺激,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再行肺功能检查,依据检查结果的相关指标判定支气管狭窄的程度,借以判定气道反应性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协助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换气功能检查

换气功能检查
(一)气体分布
(二)通气/血流比值 (
/
在静息状态下,健康成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约4L,血流量(Q)约5L,
/
比值为0.8。
   临床意义
 
/
比值失调是肺部疾病产生缺氧的主要原因
(三)肺泡弥散功能
Ø以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DL)作为判定指标
Ø临床意义
l男性大于女性,青年人大于老年人
l弥散量如小于正常预计值的80%,则提示有弥散功能障碍
l弥散量降低,常见于肺间质纤维化、石棉肺、肺气肿、肺结核、气胸、肺部感染、肺水肿、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贫血等
l弥散量增加可见于红细胞增多症、肺出血等

小气道功能检查
小气道功能检查
(一)闭合容积(CV)
        原称闭合气量,是指平静呼气至残气位时,肺下垂部小气道开始闭合时所能继续呼出的气体量;而小气道开始闭合时肺内留存的气体量则称为闭合总量(CC),CC=CV+RV。
(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
(三)频率依赖性肺顺应性
       肺顺应性分为静态顺应性(Cstat)和动态顺应性(Cdyn)。肺动态顺应性分为正常呼吸频率(20次/分)和快速呼吸频率(约60次/分)两种,后者又称为频率依赖性顺应性(FDC),它比前者更敏感。    
小气道功能检查
闭合气量曲线

血气分析和酸碱测定
一、血气分析的指标
(一)动脉血氧分压(PaO2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缺氧(hypoxia)和缺氧的程度。
2.判断有无呼吸衰竭   Ⅰ型是指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mmHg, PaCO2降低或正常)。
                     Ⅱ型是指缺氧伴有CO2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
(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1.P(A-a)O2增大伴有PaO2降低
       提示肺本身受累所致氧合障碍,主要见于:①右向左分流或肺血管病变使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致静脉血掺杂;②弥漫性间质性肺病、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所致的弥散障碍;③
/
比例严重失调,如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肺栓塞。
       2.P(A-a)O2增大无PaO2降低
      见于肺泡通气量明显增加,而大气压、吸入气氧浓度与机体耗氧量不变时。
(三)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SaO2可作为判断机体是否缺氧的一个指标,但是反映缺氧并不敏感。
(四)混合静脉血氧分压
常作为判断组织缺氧程度的一个指标。
(五)动脉血氧含量
CaO2是反映动脉血携氧量的综合性指标。
(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判断呼吸衰竭类型与程度的指标
ØⅠ型呼吸衰竭  PaCO2正常或略降低
ØⅡ型呼吸衰竭  PaCO2必须>50mmHg(6.67kPa)
Ø肺性脑病时 ,PaCO2一般应>70mmHg(9.33kPa)
2.判断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指标
ØPaCO2>45mmHg(6.0kPa)提示呼吸性酸中毒
ØPaCO2<35mmHg(4.7kPa)提示呼吸性碱中毒
3.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调的代偿反应
(七)pH
ØpH<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存在酸血症;
ØpH>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有碱血症;
ØpH正常可有三种情况:无酸碱失衡、代偿性酸碱失衡、混合性酸碱失衡。
(八)标准碳酸氢盐(SB)
Ø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ØSB一般不受呼吸的影响
(九)实际碳酸氢盐(AB)
  1.AB同样反映酸碱平衡中的代谢性因素,受呼吸因素的影响。
  2.AB增高可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经肾脏代偿时的反映。
   AB降低可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经肾脏代偿的结果。
  3.AB与SB的差数,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HCO3-影响的程度。
(十)缓冲碱(BB)
  1.反映机体对酸碱平衡失调时总的缓冲能力,不受呼吸因素、CO2改变的影响。
  2.BB减少提示代谢性酸中毒,BB增加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十一)剩余碱(BE)
   只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十二)血浆CO2含量
(十三)阴离子间隙(AG)
  1.高AG代谢性酸中毒  产酸过多(乳酸酸中毒、尿毒症、酮症酸中毒)。
  2.正常AG代谢性酸中毒(高氯型酸中毒)  HCO3-减少(如腹泻),酸排泄衰竭(如肾小管酸中毒)或过多使用含氯的酸(如盐酸精氨酸)。
  3.判断三重酸碱失衡中AG增大的代谢性酸中毒。
酸碱平衡失调常用指标

指标

正常值

临床意义

pH

7.35~7.45

正常范围内属于正常或代偿

<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

PaO2

95~100mmHg

<60mmhg为呼吸衰竭< span="">

PaCO2

35~45mmHg

Ⅱ型呼吸衰竭时>50mmHg;

肺性脑病时,一般应>70mmHg

AB

22~27mmol/L

反映代谢性因素但受呼吸因素影响

呼吸性酸中毒AB>SB,呼吸性碱中毒AB<SB

SB

22~27mmol/L

代谢性酸中毒AB=SB<正常值

代谢性碱中毒AB=SB>正常值

BE

0±2.3mmol/L

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正值为代谢性碱中毒,负值为代谢性酸中毒

BB

45~55mmol/L

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减少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增加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T-CO2

25.2mmol/L

反映HCO3-的含量,受呼吸因素影响

AG

8~16mmol/L

用于判断单纯代谢性酸中毒及三重酸碱平衡失调中代谢性酸中毒情况,分为高AG和正常AG代谢性酸中毒

二、酸碱平衡失调类型及血气特点

(一)单纯性酸碱平衡失调

(二)二重酸碱失衡特征

(三)三重酸碱失衡
  1.呼吸性酸中毒合并高AG型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Ø  血气变化特点为
       PaCO2升高,AB、SB、BB增加,BE正值加大,[Cl-]降低,AG增高,pH多下降。
  2.呼吸性碱中毒合并高AG型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Ø   血气特点为
        PaCO2下降,AB、SB、BB增加,AG升高,pH多下降。
三、酸碱平衡失调的判断方法
(一)酸碱平衡诊断卡
·西加德-安德森(Siggaard-Andersen)酸碱卡
查阅此卡时先将临床实测血气结果pH、PaCO2值分别与图中pH、PaCO2值相对应,然后依据实测HCO3-值与图中相应HCO3-值范围来判断是单纯性酸碱失调或混合性酸碱失调。
(二)临床应用动脉血气判断酸碱失调的步骤
  1.根据pH判断酸中毒或碱中毒。
  2.查找原发因素确定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3.通过确定代偿情况明确是否为单纯性或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
  4.根据AG值判断代谢性酸中毒情况。
1.根据pH判断酸中毒或碱中毒
ØpH正常不存在酸碱平衡失调或存在代偿性的酸碱平衡失调
ØpH>7.45说明存在碱中毒
ØpH<7.35说明存在酸中毒< span="">
Ø单纯看pH不能明确是否存在代偿性酸碱平衡失调,也不能明确原发因素为代谢性还是呼吸性因素
2.查找原发因素确定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Ø(1)代谢性因素:原发性HCO3-增多或减少。
Ø(2)呼吸性因素:原发性H2CO3增多或减少。

原发因素

常见原因

代谢性碱中毒

低氯或低钾等

代谢性酸中毒

产酸增多(乳酸、酮体)、排酸障碍(肾脏疾病)及失碱增多(腹泻)等

呼吸性碱中毒

过度通气(癔症、颅脑损伤)等

呼吸性酸中毒

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胸廓畸形、呼吸肌麻痹、异物阻塞等

3.通过确定代偿情况明确是否为单纯性或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
Ø单纯性酸碱紊乱时,[HCO3-]/ [H2CO3]其中一个因素确定为原发性因素后,另一个因素即为继发性代偿性反应。
Ø代偿规律:①代偿方向
                 ②代偿时间
                 ③代偿预计值
                 ④代偿极限
代偿方向
一般与原发因素改变方向一致,即一个变量增高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增高以保证pH在正常范围。
如  HCO3- ↓(原发性)     可为单纯性代谢性酸中毒
     H2CO3 ↓(继发性)
而  HCO3- ↑(原发性)     H2CO3的改变与HCO3- 相反,非代偿
     H2CO3 ↓(原发性)
②代偿时间
代谢性酸碱失调:
呼吸性完全代偿需要12~24小时。
呼吸性酸碱失调:
代谢性完全代偿,急性者最短需要数分钟,慢性者需3~5天。
③代偿预计值;
④代偿极限

代偿情况

原发性改变

继发性改变

未代偿

HCO3-

H2CO3 无变化

完全代偿

HCO3- ↓↓

H2CO3 ↓↓

部分代偿

HCO3- ↓↓

H2CO3

超过代偿极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础】详解“血气分析”每个医生必会!!!
新生儿血气分析及判定
2016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冲刺试题及答案13
呼吸机相关酸碱平衡紊乱及对策
呼吸系统丨慢性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判断困难吗?只要掌握三步法,一切都容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