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闵行 | 一男开24个空壳公司 骗上亿贷款

  【新民网讯】一个人控制24个空壳公司,虚构这些公司间的购销合同,进而骗取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38岁的福建人林某利用这样的方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骗取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超过1.11亿元的贷款。

  今天,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将以骗取贷款罪对林某及其同案犯提起公诉,同时闵行检察院对其他3起骗取贷款案集中公诉,总金额达1.29亿元。

  1.12亿元贷款仅还60万

  2011年7月27日,上海科林贸易有限公司向闵行某小额贷款公司申请借款600万元,期限自2011年7月27日至2012年5月11日。为此,科林贸易公司提供与上海广元石材有限公司标的1579万余元的购销合同,上海某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及林某作为担保。借款用途说明为采购材料。

  然而,直到2012年6月科林公司仅偿还了60万元本金,从2012年4月21日起未支付利息。小额贷款公司经查发现,作为担保人的林某是科林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同时所贷款项并没采购建材,而是用于投资普陀某房产项目。据此,小额贷款公司向闵行警方报案。

  实际上,早在半个月前,虹口警方也收到了另一小额贷款公司的报案。而这仅仅是林某骗取贷款的冰山一角。上述小额贷款公司事后才发现申请贷款的十几家公司都以购销大理石缺少资金为名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同时提供担保的公司都是一家公司,并且这些公司提供给小额贷款公司的购销合同都是一样的格式,合同上只有购销双方的公章,其他诸如联系人、联系电话、合同签订人都没有标明。

  闵行检察院证据显示,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林某通过其控制的上海科林贸易有限公司等24家公司及5名自然人身份,向上海闵行及虹口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共申请贷款34笔、1.12亿元,其中归还本金60万元。

  资金用于投资房产及矿产

  到案后,林某承认科林贸易等24家公司为其实际控制,这些公司的“名义”拥有者大多是林某的亲友、下属、同学。

  林某坦言,根据闵行小额贷款公司要求提供上下家的购销合同,为了做齐贷款手续,他手下人虚构了上述购销合同。“因为上述购销合同是虚构的,所以我方没有采购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提供,小额贷款公司根据购销合同而发放的贷款也不可能转到这些购销单位,而我是通过银行转账转到我控制的账户中用于实体投资及作为流动资金之用”,林某对于以上述24家公司及5名自然人身份申请贷款一事并不否认。

  但林某表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贷款做投资项目,而不是为了诈骗资金。林某坦言,申请贷款后,其先后投资了新疆清河县铁矿,蒙古国共计17个矿业及上海、安徽等房产收购项目。林某认为,贷款公司知晓自己贷款资金的真实用途。

  今日,闵行检察院将就林某涉嫌诈骗贷款案提起公诉,一并提起的还有另3件骗取贷款案件,涉及3个被告单位、6名被告人,总金额达到1.29亿元。闵行检察院金融检察科副科长徐清表示,随着今年央行银根收紧,向银行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增大,门槛较低、操作灵活、手续便捷的小额贷款公司正逐渐成为不法分子的新目标。此次集中公诉的四起骗取贷款案中小额贷款公司占了两起。徐清表示,小额贷款公司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风险程度较高,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在放贷环节的制度不严,对申请贷款者审核不严,放贷行为监管不力,使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钻。(据东方早报(博客,微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电子数据“开口说话”】
没技术没产品,这家“高科技”公司靠什么赚钱?|今晚九点半
小额贷款
晋中银行股东关联企业空壳公司贷款1.9亿,或用于股权出资
再现注销潮!批量注销43家“空壳”小贷公司
怡亚通(002183):怡亚通:关于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宇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提供担保的公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