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德镇百年——瓷雕艺术的发展

瓷雕艺术是陶瓷脱离实用器造型,往艺术陈列器发展的产物。受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影响较深,在制作工艺也同传统容器类陶瓷有明显区别。

景德镇早期的瓷塑艺术见于南宋湖田窑,后经明清两代的不断发展而渐趋成熟,形成了艳丽华贵、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早年曾拜德化瓷名人张进奎为师的艺人游长子深得何派的技艺精华(明代的福建德化窑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白瓷雕塑异军突起,影响深远)。游长子生活在清末民初,姓游名林字泽长号长子,人称“游长子”。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湾边人。早年师从德化瓷塑艺术大师张进奎,得其真传。辛亥革命后到景德镇谋生,寄居福建会馆。清末民国初来到景德镇定居后,把何派造型技艺与景德镇的技法相结合,对景德镇瓷塑艺术产生了明显影响。

随着新彩的兴起与广泛采用,景德镇的堆、塑、捏、镂技法又有了新的发展。民国初期,景德镇著名的艺人还有曾龙升、徐顺元、蔡寿生、杨梅生和蔡金台等。曾龙升创作的《孙中山》塑像在1932年入选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徐顺元是镂雕代表人物,创作作品《龙舟》、《花筛》等,融镂雕、捏塑于一体,成为景德镇陶瓷雕塑一绝。

《龙舟》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坚持与工农相结合的方针,雕塑系师生和泥塑家张景佑泥人张)先后两次来景德镇体验生活,进行创作交流,与艺人结合创作了《工农联盟》、《光荣参军》、《刘胡兰》、《采茶舞》等,并曾入选世界青年联欢节展出。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先后为景德镇培养输送了一批批新型艺术人才,成为瓷塑艺术队伍的骨干力量。瓷塑名家曾龙升、曾山东父子的《站云观音》、《木兰从军》、《西游记》等作品,充分体现了重彩精工、艳丽华贵的风格。

曾山东 《吉祥》

20世纪70年代以来,景德镇的人物瓷塑更加注重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与工艺材质的综合运用。康家钟的《胖娃娃》,斗彩装饰清新雅致。姚永康的《自喻》等珐翠釉瓷塑,更强化了造型豪放。周国桢的动物雕塑特别注重形象特征与表现形式的联系,并充分发挥材质返朴自然的特点,独具风格。刘远长的《达摩面壁》从汉代陶俑中汲取精华,以减法及釉质装饰,力求题材与形式的协调统一。当代景德镇传统的镂雕、捏塑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如唐自强的《六鹤同春》、涂金水的《洛神赋》、杨苏明的《菊》等,都体现出精湛的技艺和中国传统的宫廷艺术风格。

《洛神赋》

中国陶瓷雕塑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与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息息相关,与民间文艺、民间工艺—泥塑、石雕、砖刻、木雕等一脉相承,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题材内容,都是中国传统思想、传统文化的直接反映,因此,深深地印上了“华夏”的印记,并以其强烈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地方特色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创新、前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品雅集带您走进陶瓷雕塑艺术(下)——近现代及新中国瓷雕
夏学兵 | 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雕塑风格谱系简述
浅谈景德镇“何派”瓷雕艺术传人游长子
“瓷圣”何朝宗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一)
瓷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