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匠奴到匠心,明朝御器厂(御窑厂)的改革

洪武二年帝下诏: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这,与宣布“不征之国”为同一年。

应该不是偶然的巧合,不征之国与朝贡有关,陶瓷是朝贡贸易“厚往薄来”中沉甸甸的分量,朱元璋心里有杆秤。他对景德镇不只熟悉,而且亲切。

曾经有近半个世纪,学界对明代御窑厂的设置时间颇有争议,一说洪武二年(1369),根据清乾隆七年《浮梁县志 卷七·建置,景德镇厂署条》;一说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1402),根据明代王宗沐《江西大志》卷七《陶书》(明万历二十五年木刻本)。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的权威性《中国陶瓷史》亦偏向后说。

御窑厂新址

直到1999年9月方有定论。那是御窑厂遗址东麓修建台阶时,刘新园率领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人员在5米深处发现了许多建筑瓷,如浮雕方胜纹瓷砖、白瓷水管等;同时,还发现洪武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大盘残片。特别有意思的是出土中有一块尺把长的瓷瓦,上用黑褐色铁料书有46字题记:“寿字三号 人匠王士名 浇釉凡道名 风火方南 作头潘成 甲首吴昌秀监工浮梁县丞赵万初 监造提举周成 下连都”铭,烧制瓦片的工匠、监造官员昭然其上。其中,“浮梁县丞赵万初”在浮梁县志中有记载,咸阳人,恰恰是洪武早期的县丞。于是,洪武二年说成定论。这很重要,反映出明太祖对瓷业的重视和急迫之心。

开国之初,还有战事,买马置军火要钱;大明王朝急需大量铜材用于铸币,而铜材紧缺,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凡祭器皆用瓷”。百年前的元世祖忽必烈就是这样做的。朱元璋不会不知道,忽必烈匆匆设立浮梁磁局为的是给他带来真金白银!元代浮梁磁局并无固定窑口,镇窑和湖田窑都曾烧制过元官瓷。而朱元璋看中的是珠山。据《浮梁县志》载:“珠山,在景德之中独起一峰,高数十仞,绵亘数里,峰峦遥列,俯视四境。”环绕珠山的群峰如同五龙争抢这颗明珠,于是,祥瑞的龙珠阁方圆五里地便为明皇家御器厂。南临珠山路,北接斗富弄,东止东门头,西止东司岭。明初御器厂的规模是宏大的。洪武窑有大龙缸窑、青窑、色窑、风火窑、匣窑等20余座。官匠凡300余名,有23作334名工匠。

龙珠阁

斗转星移。新中国成立后,旧址成了景德镇市政府所在地,明清御窑厂地面遗物已荡然无存,只有市政府大院南门的一口古水井,还静静地滋润着这方土地这方人。21世纪初,景德镇市政府搬离,一片被还原的明清御窑厂已见规模,恢宏壮观。

景德镇市政府旧址

洪武时期御器厂管理体制,大致承袭元浮梁磁局的管理系统,由朝廷命官、太监和地方吏三方组成监管,也依旧是匠籍制度,将元官窑中执役的工匠编入“匠籍”,但是,对在籍匠人的态度和待遇却有了实质性的变化,至少,民族歧视有所改变。元时,人分四等,一等蒙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北方汉人,四等南方汉人。而明廷的匠籍废除了元代对匠人的工奴制度,推行的是轮班制和住坐制。轮班和住坐,仍是一种劳役制。

《中国陶瓷史》中有:所谓轮班制,即规定工匠每3年只须为官做工1次,每次不超过3个月,其余时间官府不再派差。所谓住坐制,即规定工匠每月只须为官府做10天,其余时间则由工匠自己支配。不过如此优惠的待遇似乎难以让今人相信,想必其中还有种种奥妙,但是,果真如此的话,无疑使瓷匠们获得了时空和心灵上的自由。《明会典·卷一八九·官匠·二》中确实记载“轮班各匠无工可造,听令自行趁作”。

总之,这些或世代相传的瓷匠,或从民间招募而来的高手,不再是前朝匠奴,其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从洪武到永宣、成化时期匠人制瓷态度中可见一斑,那种对瓷的精益求精、创造革新、你追我赶、心仪绝品极品的精神,透视出瓷匠们执着沉静中的自信,热烈激越中的自重,这就叫匠心,以瓷为生命者才有的匠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主要收获及相关问题
景德镇御窑厂
江西省景德镇市十大旅游景点
景德镇史话
【视觉】三天让你爱上景德镇
景德镇“十大瓷厂”的最后遗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