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家后人回顾聚盛铁工厂——近代吉林市铸造业和机修业领头羊

在吉林城由近代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除去东关地区以吉林机器局为代表的大型近代工业外,还有一些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起来的中小工厂,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其中位于顺城街上的聚盛铁工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这家工厂的发展历程不同寻常,因而在同业中一度拥有“近代吉林市铸造业和机修业领头羊”的美誉。

聚盛铁工厂最初叫聚盛兴铧炉。创办于1916年(民国五年)。位置在顺城街中段(北京路与鞍山街路口西北侧)。工厂创办人是黄文令(河北交河县人)。最初由黄文令、黄连山、黄义忠、刘万春及雇佣的劳金,以及招收的徒弟约10人组成。

铧炉冶炼的原料,主要靠收购当地的废铁。冶炼用的木炭是从桦甸购买的,焦炭是从泰山煤场、长春的仁和洋行购买的,用火车零担发来。设备是坐式铧炉。鼓风是用四个人以人工拉动风匣。每炉炼铁300—500斤。生产的产品主要有:铧子、大车川、车键、榔头、油锤、炉板、炉蓖子、香炉等。产品配发给城内的铁器铺、秤铺、大车铺、百货店等买卖零售。

聚盛兴实行股份制。黄文令3股,黄连山1股,黄义忠1股。利润按五股提成。工匠实施年薪,化铁,做模的有手艺工匠每年80元,徒弟每三年100元。柜上(指厂里)自办伙食。劳金,徒工都吃柜上的。

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铧炉设备也不断改进和更新。1923年,鼓风改成摇轮子风车(也叫风葫芦),风力大了,每天可化铁3000—4000斤,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在原有农具、车具、一般生活用具铸造加工之外,1932年,又从北平通县请来工匠,开始生产铁锅,从此结束了吉林城不能生产铁锅的历史。

1940年,黄文令之子黄廷辅加入聚盛兴,负责管账。1941年,吉林聚盛兴(30多人),福聚恒铧炉(10多人),兴顺铁工厂(10多人),德顺铁工厂(10人)合并,更名为聚盛农具铁工厂,有员工70余人。合并后,设备又有升级换代,建了一台立炉,每天可化铁3吨左右。又陆续增加4台旋床,2台钻床,使工厂的机修能力有所增强。

新工厂生产原料采购也与过往不同:生铁锭从鞍山购进,也收其他厂家的铁屑;焦炭则从通化进货,成本有了一些降低。新工厂生产的产品有炉材,铧子,铁锅,机修部件等。其中,铁锅年产万口,远销哈尔滨,五常等地;铧子年产4万多条,占吉林农村需求量的五分之四;机修部件,主要供应给市内的制材厂,火锯厂,面粉厂,火柴厂,粮油加工厂等。

吉林市解放后,工厂除生产传统产品外,为支援解放战争,还为四野军工部生产过六零炮。直到五十年代初期,这家工厂一直在吉林市的铸造、机修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56年,公私合营后厂名未变,仍叫聚盛铁工厂。1960年改为吉林市铸造厂。以后又改为冶金设备机械厂。1985年更名为吉林市变压器厂。1996年,市变压器厂的历史结束。

我的父亲黄廷辅(1920—1998)在解放后,是吉林市民主建国会副主委,市政协常委,省人大代表。曾担任过吉林市机械公司(后来的吉林市第一机械厂)经理、厂长等职。

回顾这段跨度达数十年的历史,可以了解到,聚盛铁工厂是我市民族工业的佼佼者,为我市铸造业和机修业的发展做出过特殊贡献。

坐者为黄文令,站者为黄廷辅

箭头指向为聚盛铁工厂大致位置

聚盛铁工厂附近近貌,图片取自互联网

本文为黄淑华女士(黄廷辅之女)授权发布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吉林最适合宜居的城市,是吉林境内第二大城市,具有独特自然景观
【走遍中国】吉林--吉林市(2)
震惊:把手机横过来,吉林市一定会让你尖叫!
吉林吉林市夜景
【吉林】吉林市朱雀山联
吉林春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