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0年8月,吉林市已拥有电力驱动的“绿色公交”车

有长辈经常和我提起,数十年前,一位在南方某省会城市生活的友人到访吉林市,在街道上看到行驶的无轨电车后大为惊讶,言说他只在上海看到过这种电车,而他所生活的城市当时竟还没有开通。外地朋友的赞许让这位长辈颇为自豪,因为早在1960年那个盛夏,吉林市的公交部门就已经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开通了无轨电车。在随后的岁月中,尽管存在着一些瑕疵,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绿色能源驱动的公共交通设备,无轨电车堪称“现代化交通”的标志之一,为吉林市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特殊印记。

时光回溯到数十年前,经过五十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吉林市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现代化“化工城”。大量巨型重工业企业的建设,让吉林市城市规模快速膨胀,市区人口在十年间增长三倍以上。为满足市民正常出行对公共交通的客观要求,当时的吉林市政府一方面着力改善既有城市交通条件,另一方面也高屋建瓴,以发展的眼光对城市交通进行新布局。早在1959年时,时任市委第一书记的刘慈恺同志就在党代会上,提出建成无轨电车交通线的计划,随后又专门成立了筹建委员会。1960年4月,吉林市无轨电车筹建工作正式开始,并很快筹集了两百多万元的建设资金。

经过几个月的前期准备,1960年7月,吉林市第一条无轨电车线——吉林站至江北国营饭店的无轨电车线建设工程正式开工。据相关史料记载,这条电车线在建设过程中,许多单位不仅主动提供设备和材料、为施工加工各种部件,还先后派出上万人参加义务劳动。当时的《松花江日报》(《江城日报》曾用名)在新闻报道中写道:“无轨电车的建设工程,像一张特别的通行证,它到哪里,哪里就为它开绿灯”。

1960年8月18日下午,吉林市第一条无轨电车线通车典礼,在站前广场隆重举行,市委书记兼市长刘慈恺等同志冒雨参加了通车仪式,在喧天锣鼓、鞭炮声声中,由历桂云、杨永和驾驶的两辆浅蓝色无轨电车,搭载着吉林市党政领导和人民代表,穿过缤纷彩旗,乘群众的欢呼声浪,缓缓经过铁路局宅、松江影院、造纸厂、火电、土城子、向终点国营饭店驶去。这条拥有7个站点的公交线路,即4路公交线。

尽管早在1914年时,上海就开通了无轨电车,可直到1960年时,拥有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城市,除吉林市以外,只有上海、天津、沈阳、北京等18座城市。无轨电车仍是六十年代神州大地的一件新生事物,而吉林市与南京、广州、太原、青岛、大连、长春、本溪同年开通无轨电车,算是当时城建水平领先的城市之一。
4路无轨电车开通后,1961年9月30日,吉林市又建成开通了2路无轨电车公交线。2路线设吉林站、铁路局宅、松江影院、造纸厂、哈达湾、和平街、和平广场等7站。1963年哈达湾街穿过吉林大街与中兴街贯通,2路电车线便不再取道松江影院南侧,而是直接由铁路配件厂西门拐入哈达湾街,放弃了松江影院站点,改设了“山头站”(哈道口2号楼南侧)。

1963年10月1日,第三条无轨电车线——3路线也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条公交线由吉林站始发,经过江城剧场、东市场、南马路、宾馆,终到江南公园,共6站,线路长3.5公里。1972年11月到1974年7月,3路与4路一度实行联运,即由江南公园直达江北国营饭店。1975年江南大桥拓宽后,3路线又增设了体育场、五一幼儿园等站点,以二高中为终点。

1966年12月1日,为方便铁合金厂、炭素厂职工出行,公交公司还曾开辟由通江街,经七一住宅、四中、松江影院、山头、造纸厂、哈达湾、和平街、和平街副站,终到和平广场的14路无轨电车公交线。然而由于这条公交线使用的是2路和4路的电车线路,客观上增加了这两条公交线的负荷,在运营一段时间后,于1967年8月30日停运。

吉林市无轨电车建设虽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但随后虽有改扩建,但布局基本未变。直到世纪之交,吉林市2,3,4路公交车线路一直都是无轨电车运营。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吉林市路窄车多导致的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由于吉林市运行的无轨电车缺少辅助动力源,路线固定、灵活性差,一旦发生接触网事故,易造成一定程度的交通瘫痪。因而,曾被当作城市交通现代化标志之一的无轨电车,竟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一大瓶颈。迎合当时国内许多城市“消除城市蜘蛛网”的潮流,吉林市也开始了“去无轨电车运动”。

1999年秋季开始,吉林市开始无轨电车线路拆除工作。2路、3路无轨电车最先拆除。当时红色的工程车沿着公交线进行人工作业,切断架线钢索,许多市民对此记忆犹新。2001年3月,4路无轨电车正式停运,在吉林市城市公交体系运行了四十多年的无轨电车正式成为历史。

从1980年开始,我长期居住在哈道口铁宅,每天上学放学,那些甩着两条“大辫子”(集电杆)的无轨电车(俗称摩电车)在我脑海中烙刻下深刻的印记。记得当时,由于特殊情况,集电杆有时会从线缆上脱落,电车失电急停,司机下车“搭杆”时,常会引起孩子们围观,并品评这个司机的“手把儿”与别个司机有无高下。而冬季上放学时,昏暗的天色里,悄然驶过的摩电车车顶,集电杆与电线摩擦,突现耀眼的电弧光和咝啦啦的声响,划破寒冷灰白的静谧街道,常会引得孩子们注目观看,并浮想联翩。

对生于七十年代的我而言,虽然没有感受其初现吉林市时的荣光,但无数次搭乘,无数次擦肩而过,无数次共同经历曾经的生活,2路、3路、4路无轨电车,皆是回忆过往时,无法漠视的特殊痕迹……

了解更多吉林市交通方面的历史变迁,请点击下方链接阅读:

吉林往事:人民公交七十年

吉林纪事:细数近现代吉林城的那些陆地人力交通工具

刘慈恺为电车通车剪彩,取自《吉林市公共交通公司志》

1960年时已建成和规划建设的电车线路,取自《吉林市公共交通公司志》

铰链式无轨电车驶出吉林站

2路无轨电车

3路无轨电车

4路无轨电车

吉林大桥上的3路无轨电车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波首条无轨电车今起运营 你不得不知道的10件事
寻找城市的记忆-电车的记忆
城市,是轮子滚出来的(下)
回忆那些年我坐过的“辫子车”!
一道不可少的城市移动风景线
老上海公交(一)【50P】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