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加升降散(李士懋经验方)

来源: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一首:“僵蚕二两,姜黄、蝉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治肿项大头病、虾蟆病。大人服一丸,小儿减半,蜜水调服,立愈。”

杨粟山于《伤寒温疫条辨》云:“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量服法,名为赔赈散,予更其名曰升降散。”“炼蜜丸又名太极丸。”改后之升降散为: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一钱,广姜黄去皮三钱,川大黄生四钱合研匀。病轻者分四次服,最重者分两次服。黄酒两盅,蜜一两,调匀冷服。杨氏将其列为治温15方之总方。

李士懋老师在临床应用中用升降散,恒加豆豉10g,栀子7g,连翘15g,薄荷4g,助其清透之力,名之曰新加升降散。

组成:僵蚕9g,蝉蜕4g,姜黄6g,大黄3g,豆豉10g,栀子7g,连翘15g,薄荷4g。功用:清透郁热。

方解:温病的本质是郁热。“火郁发之”,务使郁伏于里之热邪透达于外而解,这就是治温病三字诀中的“透”。升降散以僵蚕为君,辛咸性平,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善能升清散火,祛风除湿,清热解郁,为阳中之阳。蝉蜕为臣,甘咸性寒,升浮宣透,可清热解表,宣毒透达,为阳中之阳。二药皆升而不霸,无助热化燥、逼汗伤阴之弊。僵蚕、蝉蜕,二药皆升浮宣透,故可透达郁热。

温病初起之表证,皆是热郁阳遏不达所致,故温病初起,僵蚕、蝉蜕即可用之。若热邪深陷气分、乃至血分,其热邪闭郁的程度更重,虽已无表证,亦当透达郁热。僵蚕、蝉蜕,功在疏透郁热,非为表证之专设,故杨氏治温15方中皆用之,充分体现了透邪外达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这一学术见解。温病本质是郁热。热邪被郁关键在于气机郁滞,郁热外出之路不畅。欲使郁热得以透达于外而解,必须展布气机。姜黄气辛味苦性寒,善能行气活血解郁。气机畅达,热乃透发。大黄苦寒降泄,清热泻火,通腑逐瘀,擅降浊阴,推陈致新。温病乃里有郁热,故用大黄以清热泻火,使里热下趋而解。僵蚕、蝉蜕透热;姜黄行气血而调畅气机,以利热邪外达;大黄降泄,使热下趋。四药性味虽然各异,但都是集中解决郁热这一主要矛盾。加栀子、豆豉,乃受叶天士治风温诸案之启发。

上焦心肺所居,上焦气机畅达,则郁伏之热可透达于外而解;若气机窒塞,则逼热入营,出现逆传心包。所以,解决好气分郁热至为关键。栀子豉汤,辛开苦降,宣泄胸膈郁热之主方。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已露热淫心营之端倪;胸中窒,乃气机窒塞不通。此时若不辛以开郁,宣畅气机,必逼热入营,出现神昏谵语或狂躁。所以升降散加栀子豉汤,增其宣泄郁热之力重用连翘者,受张锡纯之启发。

张氏称连翘“升浮宣散,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治外感风热,用至一两必能出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连翘清热解毒,入心经且散热结,升浮宣散,透热外达。少加薄荷者,取其辛凉宣散,辛以解郁,疏风热而外达。

主治:郁热引起的各种疾病。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因湿遏热郁者,加茵陈、滑石、佩兰、菖蒲等;

温邪袭肺者,加豆豉、栀子、连翘、薄荷、牛蒡子等;

情志拂逆致热郁者,加玫瑰花、代代花、绿萼梅、川楝子等;

瘀血致郁者,加赤芍、丹皮、桃仁、红花、紫草等;

痰浊蕴阻而热郁者,加瓜蒌、川贝母、黛蛤散、杏仁、竹沥等;

食积中阻热郁者,加三仙、鸡内金、炒枳壳、焦槟榔等;

阳明腑实热瘀者,加芒硝、枳实;

郁热重者,加石膏、知母、黄芩等;

热郁津伤者,加芦根、天花粉、石斛等;

气血两燔者,加石膏、知母、黄芩、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等;

热郁兼气虚者,加西洋参、生黄芪、山药等;

肝经郁热上扰者,加桑叶、菊花、苦丁茶、胆草、栀子、石决明等。

验案举要:案一:风热外感。马某,男,5岁。1995年1月29日初诊。

上午开始发冷,傍晚体温39.5℃,须臾再测,复升至39.7℃。手足凉、无汗、头痛、恶心、流涕,舌略红,苔白,脉沉而躁数。两代单传,举家惊惶,急欲住院,又届春节,亦颇踌躇。余告勿虞,不必住院,及时服药即可。因其脉虽沉数,但躁急未甚,中有和缓之象,料不至有大变。

予新加升降散加减:僵蚕8g,蝉蜕3g,姜黄5g,川军4g,豆豉10g,焦栀子6g,连翘12g,薄荷5g,竹叶4g。2剂。嘱4小时服1剂。温覆,避风寒。

翌晨再诊,服2剂后,已通身见汗,身热渐降,肢端转温。后半夜汗出不断,今晨身热已退,脉亦趋静,已思食。因脉未全静,余热未清,嘱把所剩1剂服完。次日已外出玩耍,一如往昔。

按:外感发热,乃常见病证。时值春节前,乍立春,尚凛寒。因舌见红,脉躁数,里之郁热已盛,故断为风热,而不泥于时令诊为风寒。体温虽高,且继续攀升,但脉躁数之中尚有和缓之象,可料知热不致亢极而骤变。果药后通身汗出而愈。此种病证,脉之躁数程度,对判断病情轻重转归,有着重要意义。躁数而亢急者,邪热必重,即时暂时体温尚不甚高,半日许可迅速升高,甚至可生骤变而喘急、惊搐、昏谵、肢厥。若虽躁数,中有从容和缓之象,即使一时体温尚高,尚不足虑,此易愈。

案二: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火热内郁)。刘某,男,11岁。1993年5月12日初诊。

5日前患腮腺炎,右颊部肿大,高热不退。已住院3日,体温仍40.5℃。昨晚出现惊惕、谵语、神识昏昧。父母与余相识,异常焦急,恳请往院诊视。碍于情急,姑以探视身份赴医院诊治。脉沉数躁急,舌绛红苔薄黄而干。大便二日未解,睾丸无肿大。此少阳郁热内传心包。

予新加升降散加减:僵蚕9g,蝉蜕3g,姜黄5g,大黄4g,豆豉10g,焦栀子7g,黄芩8g,连翘12g,薄荷5g,马勃1.5g,板蓝根10g,青蒿12g,2剂神清热退,颐肿渐消。

按:此为热郁气分,少阳枢机不利,郁热不得透达,逼热内陷心营,而见谵语、神识昏昧。

新加升降散加味,升清降浊,透达气分郁热。气机畅通,郁热自可透达于外而解。王孟英曰:“凡视温证,必察胸脘。如拒按者,必先开泄。”“虽舌绛神昏,但胸下拒按,即不可率投凉润,必参以辛开之品,始有效也。”柳宝诒亦云:“凡遇此等重症,第一为热邪寻出路。”邪虽入营,亦必求其透转。透转之关键,在于气机之畅达,故以升降散疏瀹气机,透发郁伏之热邪,而不率用凉开之安宫、紫雪。注意事项:凡郁热者,不论外感内伤、内外儿妇各科,皆可以此方化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士懋先生应用升降散的经验 李士懋先生对凡有郁热者,不论外感内伤,内外儿妇各科皆用之,现综述如下:
赵绍琴、李士懋等诸家医案讲透一个升降散
升降散:蒲辅周和赵绍琴两代大医都赞誉的方子
升降散临床应用验案
升降散为冶温、郁热之总方
(中医杂谈)从气机再解升降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