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浚县李姓
在编辑浚县志建制沿革部分时,我和郑永立主编商议,打破黎阳一条轴线的记述方法,对浚县版图上旧有县级建制,如顿丘县、卫县、临河县、东黎县等,都作了探讨和记述。此后,我又专门对顿丘问题进行研究,撰写《诗经顿丘在浚县》一文。在编纂《根在浚县》时,马金章主编提出浚县李姓必须写。写浚县李姓绕不开顿丘,这个题目又交给了我。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07年中国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姓氏。李姓人口总数超过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7.19%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据1985年统计,浚县李姓为第三大姓,人口5.24万,占全县人口的9.6%,几乎遍布全县各地。这样的大姓,源流相当复杂,很难厘清,仅就浚县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家族作简单的分析介绍。

  一、李姓源流

  李姓源出有三: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到女华之子皋陶之时,作了尧帝的理官(相等于现在的法官)。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理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理姓家族将面临灭族之灾。在这种情况下,理徵有一儿子叫利贞,便逃至伊侯之墟避难。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李姓的祖根所在地是河南省鹿邑县,也是老子的故乡。得姓始祖为李耳。

  李姓人氏大体形成两大系源。一支在陇西,即今甘肃省境,一支在赵郡,即今河北省境。以这两支为主,形成了中国李姓的源流,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据《李氏族谱》记载,在陇西这一源系中,出了李渊一家。他们建立唐王朝之后,随唐王朝的强盛,李姓也日趋强盛。源于赵郡的那一源系,繁衍情况更甚,在不几代的时间里,就成为当地的盛族,高居张、王、刘、赵诸大姓之上。以后,河北这支李姓家族,先后分成三组,西到山西,东到山东安徽,南到河南、湖广,扩迁到更大的范围。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李姓在播迁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众多地望,如陇西郡、赵郡、顿丘郡、中山郡、广汉郡、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梁郡、南阳郡等,其中顿丘郡是其重要地望之一。

  二、顿丘郡、顿丘县与浚县

  顿丘是个古地名,有顿丘郡、顿丘县。顿丘与浚县有关吗?有。《魏书·地形志》载有两个顿丘县:一个属顿丘郡,顿丘县下注“太和中并汲郡,余民在畿外者景明中置”。一个属黎阳郡,顿丘县下注“二汉属东郡,晋属顿丘,太和十八年属汲,后属。永安元年分入内黄,天平中罢。”这里已能看出汉代至晋顿丘县是指黎阳郡顿丘县,该顿丘县在晋时曾属顿丘郡。北魏太和十八年又新设一顿丘县,隶属顿丘郡。但由于用词太简,没有背景介绍和分析,看后不是十分清楚。根据上述引文,参考《汉书·地理志》、《晋书》、《中国历史地图集》(1975年中华地图学社出版)、《浚县志》(199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等史志的相关记载,我们对顿丘县的沿革作了系统考证,简述如下:

  顿丘县原只有一个,西汉初置,属兖州东郡。王莽时(9-20)改名顺丘。东汉复名顿丘。西晋泰始三年(266)置顿丘郡,顿丘县改属顿丘郡。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司州成为畿内陆。顿丘县西部合并当时省撤的黎阳县地,以顿丘县为名,划属司州汲郡(治所在朝歌,今淇县城)。即《魏书》:“太和中并汲”,成为畿内陆。当时顿丘县靠东边一部分未划归入汲郡,景明中(500-503)又于此新置一顿丘县,属顿丘郡。时顿丘郡属相州,后罢相州入司州。相州不是畿内陆,所以《魏书·地形志》在顿丘郡顿丘县下注“余民在畿外者景明中置”。孝昌年间(525-528)分汲郡置黎阳郡,汲郡顿丘县又划入黎阳郡,这就是《魏书·地形志》所载的黎阳郡顿丘县。这样就出现黎阳郡和顿丘郡两个顿丘县并存。这两个顿丘县自景明年间开始,并存三十多年,到东魏天平年间(534-537),黎阳郡之顿丘县罢撤,剩下一个顿丘郡顿丘县。该顿丘县在北齐时废,隋开皇年间(581-600)恢复,唐大历七年(772)割该顿丘与昌乐两县的四个乡置清丰县(《旧唐书·地理志》)。宋熙宁六年(1073),省顿丘县入清丰(《宋书·地理志》)。至此,顿丘县不复存在。

  由上述顿丘县沿革情况,可得出以下两个结论:(一)今清丰县是由北魏景明中新置之顿丘县演变而来,并非两汉、晋、北魏之顿丘县。清丰县顿丘城遗址调查也可佐证上述观点。1992年,笔者曾与浚县县志办主任、《浚县志》主编郑永立到清丰县志办了解清丰顿丘城情况。清丰县志办主任、《清丰县志》主编姬建彪介绍说:“清丰县西南二十五里有顿丘城,西北二十五里有阴安古城,曾为顿丘县治所。文物勘查证明这两处古城均是隋唐以来的遗址。”(二)北魏黎阳郡之顿丘县乃是两汉至北魏之顿丘县,到东魏天平年间罢撤。虽然《魏书》未指明裁撤后顿丘县辖地归属,按黎阳郡当时仅辖黎阳、顿丘、东黎三县,其辖地理应归黎阳县或东黎县(县治在浚县临河村南)。两县皆在今浚县境,所以两汉至北魏顿丘县在今浚县。

  关于东魏天平年间裁撤黎阳郡顿丘县后,其辖地在今浚县的观点,还可由《魏书·人物志》佐证。《魏书·人物志》中,尚书右仆射李平及其子李奖、李谐,其孙李构、李庶皆有传。李平生年不详,卒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长子李奖生卒年月不详;次子李谐生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卒于东魏武定三年(544)。以上父子三人,皆载为北魏顿丘人。而记李构、李庶却为黎阳人。“李构,字祖基,北齐黎阳人,生卒年月不祥,北魏尚书右仆射李平孙,将军李奖长子。”“李庶,北齐黎阳人。尚书右仆射李平孙,大司农李谐次子。”同一本书,记李构、李庶为北齐黎阳人,而记其父、祖父则为北魏顿丘人,这是什么原因?是否《魏书》记载错误?不可能。因为在《魏书·李庶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魏收在其主编的《魏书》中,将李平记为陈留人,说其家贫贱。李庶心中不平,与卢裴等把魏收告了。官司打到齐宣王处,结果李庶被鞭杖二百,下到牢狱致死,后来才得以平反。由此可知,今所见《魏书·李平传》记李平为北魏顿丘人是后来修改过来的。魏收因错记李平籍贯而吃了官司,总不至于修改时再错记其籍贯。既然籍贯不会记错,我们只能作出这样的解释:北魏时的顿丘县,在东魏天平中裁撤后,归入黎阳县,所以才有李平父子北魏顿丘人,其孙李构、李庶北齐黎阳人的记载。黎阳是浚县的古称,所以北魏黎阳郡顿丘县,即两汉至北魏顿丘县在今浚县。因西晋顿丘县属顿丘郡,所以浚县至少有部分地域当时属顿丘郡。

  三、古顿丘即浚县李姓望族

  介绍李姓地望顿丘郡的资料一致认为: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此外没有其他资料。作为一姓郡望,至少要有该姓的名门望族。前面提到的李崇、李平家族就是北魏时期古顿丘的知名大族,虽然不能肯定李姓顿丘郡望就是因之而来,至少有其家族的影响。

  李崇、李平祖籍梁国蒙人。 《魏书》、《北史》元后传及李洪之传,皆言北魏世祖南伐,永安王仁军出寿春,至后宅,得后姊妹二人,遂入仁第。及仁被诛,后没宫,得幸于高宗文成帝,生献文,被封皇后,史称文成皇后。文成皇后母亲字衍,顿丘王李峻之妹。李峻字珍之。大概是侄女文成皇后得宠,李峻与五弟诞、嶷、雅、白、永,先后由南归京师,皆封公位显,李峻被封顿丘王。李崇系李嶷之子,李平系李诞之子,大概此时迁居顿丘。之后名人辈出,光耀史册,在顿丘、黎阳形成望族。

  李崇(454—525),字继长,小名继伯,北魏顿丘人。文成皇后第二兄李诞之子。14岁拜主文中散,袭爵陈留公。后为高祖、世宗、肃宗三朝元老,历治8州,5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 李平(?-516),顿丘人。字昙定,袭爵彭城公,少有大度,涉猎群书,颇有文才,甚受北魏孝文帝器重。任长乐太守,为吏民所怀。行河南尹,权豪畏惮。平定京北王愉反叛,封武邑郡公。战败南朝梁军,迁尚书仆射。行相州刺史,劝民农桑,发展教育。终生尽职,未尝懈怠。遗令薄葬。有文集。

  李世哲(?—524),北魏顿丘人,李崇长子。性乖巧,善事人,少经征役,颇有将用。自司徒中兵参军,超升骁骑将军,为三关别将。延昌三年(514)三月,大破梁军,斩梁国龙骧将军文思之、文天生等,拜鸿胪少卿。肃宗初,迁宗正卿,加平南将军,转大司农卿。后授太仆卿,加镇东将军,出任相州刺史。至相州,迁徙佛寺,逼卖其地,广兴地宅,百姓患之。御史高道穆表其罪过,毁其宅。后任泾州刺史,赐爵卫国子。正光五年(524)七月卒。赠散骑常侍、卫将军、吏部尚书、冀州刺史。

  李神轨(?—528),北魏顿丘人,李崇次子。荫父功袭爵陈留侯。自给事中迁员外常侍、光禄大夫。累出征讨,颇有将领之气。孝昌中(525—527),为灵太后宠遇,势倾朝野。频迁征东将军、武卫将军、给事黄门郎、常领中书舍人。时相州刺史、安乐王元鉴据州反,李神轨等率军讨平之。武泰初,诏为都督,大破梁国李洪。后尔朱荣攻洛,李神轨率军御敌。建义元年(528)于河阴迎驾时遇害。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司空公、相州刺史,谥曰烈。

  李奖,字遵穆,北魏顿丘人,李平长子。容貌魁伟,有当世才度。自太尉将军迁通直郎、中书侍郎、吏部郎中,升安东将军、光禄大夫。后又兼尚书,出为抚军将军、相州刺史。元叉擅朝,李奖深受爱重,频居显要。灵太后反正,削除官爵。建义初,起为散骑常侍、镇东将军、河南尹。元颢入洛,以李奖兼尚书右仆射慰劳徐州。徐州有人不承颢旨,杀李奖,传首洛阳。孝武帝初,赠卫将军、冀州刺史。

  李谐(495—544)字虔和,北魏顿丘人。李平次子。风流闲润,博学有文才。荫父功袭爵彭城侯。自太尉参军,历尚书郎、抚军府司马、中书侍郎、著作郎。后加辅国将军、光禄大夫、相州大中正。元颢入洛,李谐为给事黄门侍郎,颢败,被除名,作《述身赋》。东魏天平初,诏为魏尹、将军,因母丧表辞不受。时南朝梁武帝与东魏求通和好,朝廷选李谐为使主出使梁国。李谐言行敏捷,江南称其才辩。后任大司农卿,加骠骑大将军,转秘书监。武定二年(544)卒,时人惜之。赠骠骑大将军、卫尉卿、齐州刺史。著有文集10余卷。

  李构,字祖基,北齐黎阳人。李平孙,李奖长子。少以方正见称,袭爵武邑郡公。初任开府参军,东魏末为太子中舍人。北齐天宝初,降爵为县侯。后迁谯州刺史,终官太府卿。卒后赠吏部尚书。李构早有名誉,历官清显,常以雅道自居,甚为名流所重。

  李训,李奖次子,官至太尉默曹参军。

  李庶,北齐黎阳人。李平孙,李谐次子。风雅好学,甚有家风。历官尚书郎、司徒掾,以清辩知名。常摄宾司,接对南朝宾客,梁使徐陵深赞其才。后任临漳县令。北齐魏收主编《魏书》出,载王慧龙自云太原人,王琼不善事,以卢同附卢铉传,李平为陈留人,云其家贫贱。故李庶与卢斐、王松年等讼其不平。杨愔等助魏收,遂白于齐文宣帝,李庶等被髡头,鞭杖二百,下狱。李庶死于临漳狱中。后平反。

  李丕,李构长子,有父风,官至尚书祠部郎中。

  李克,李构次子,官至通直散骑常侍。

  四、古临河李姓

  临河县为隋至宋代建制,前身为东黎县,属汉代黎阳县地。根据《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读史方舆纪要》及浚县、滑县旧志记载:北魏永安元年(528)分黎阳县置东黎县,属司州黎阳郡。北齐年间废,隋开皇六年(596)于原东黎县地置临河县,属卫州。唐至宋先后属黎州、澶州、相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县城没入黄河水,临河县废止。临河城遗址在今浚县城东北18公里临河村南,瓦砾堆中可见唐宋陶片、瓷片。

  临河县废止早,除了地陷临河城的传说,没有很多临河县的地方史料。早前得到两方临河县两方李姓墓志资料,看出当时临河李姓相当了得,故简记如下:

  一方是水利局郭心田送来的《唐故处士李府君墓志铭》手抄稿,据说碑刻已找不到,抄稿有不少错讹,不过还不影响阅读。墓主人为李 ,字茂先,本陇西成纪人,因其四世祖(或可能即高祖)任魏郡太守,“因官留寓”,迁居临河县,“故今为相州临河县人焉”。墓志记述其祖上:“粤自外宅降灵,诞高宗于玉树;城都述职,表神绩于珠江。宝祚之美可寻,承家之庆逾敏。若乃重光髡彦,奕叶英灵,并已简牍详焉,今故可略而阙。”意思是其与唐高宗皇帝一祖别支,有无附会无从考证,但其近祖记载应是比较可靠的。其曾祖父李意,北齐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光禄少卿。祖父李兴,北齐莱州诸军事,莱州刺史。父李善,润州江宁县令。李茂先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卒于家中,享年61岁。葬于临河县东北二里。

  另一方为《大唐陇西李氏先君先夫人墓志铭》,碑存浚县博物馆。志铭不长,也好懂,简述如下:墓主人李超,汲郡黎阳人。其先祖为陇西成纪人,先祖李信仕秦朝为将,后为上郡太守。曾祖父李俭,信州刺史。祖父李客,隋朝授上柱国,又制大将军。李超,出身事主,补左翊府翊卫,先天二年(713)遭疾而终,享年52岁,暂时葬于黎阳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夫人去世。天宝二年(743)合葬于邺郡临河县城东北五里之平原。有意思的是墓志记李超为黎阳人,却葬于临河县,不知何故。

  从以上两方墓志看,北齐到唐代,临河县、黎阳县,亦即今浚县地,李氏家族显官达贵辈出,堪称名门望族。只是受现有资料局限,不能与今浚县李氏家族对接,有待今后考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暑期豫北行(7):浚县大伾山
《诗经》顿丘在浚县而非清丰
河南省一个县,名字一读就错,总人口超70万!
[转载]顿丘
历史上的浚县故城(五) 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故城——浚县顿丘城
河南八大历史名城中唯一的县,外地人容易读错名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