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茶160例

药茶160

1.人参茶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

  功用:强壮补气,扶危救脱。

主治: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肢冷多汗。老年体衰,病后或大手术后,气虚体弱而康复迟缓者。急性感染性疾患或大失血所引起的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症见面色苍白,肢冷多汗,呼吸微弱,脉细如丝。诸虚头晕,血压降低。

制法  人参切片或研粗末,每用39克,置盖杯中,以沸水冲泡,闷置10分钟,分数次饮用,于1日内饮尽。其间不时咀嚼浸泡的人参,并将参渣咽下。

宜忌:体实有火者忌用。

按语  《景岳全书》原用大剂(2两)人参,水煎顿服。并要求日再进之,治诸虚证垂危者。显然是用于元气大伤之急危重证。可是当今用小剂量人参泡茶常饮,作为滋补保健饮料已较为普遍。老年、体虚者均喜用之。此系经常饮用。人参用量宜小,一般以每日3为宜,少数耐量大者,每日可用至56克。若用于救治虚脱急症——大汗淋漓、昏厥肢冷,则需要按照张景岳原来的用法,每次用人参3060克,煎汤会渣,喂服或鼻饲,可达到大补元气,扶危救脱的作用。

  人参主要含有人参皂式。动物实验表明,它对神经系统、机体反应性、内分泌系统及代谢均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并能提高体质,改善免疫功能,和升高血压和强心作用。

  人参有红参、生晒参等成品,总的补性较强而偏温,尤以红参为最,作为保健补品,炎夏酷暑不宜服用。如大剂量较长期服用人参后,自觉胸闷、烦躁,或皮肤发热瘙痒,便是人参中毒症的表现,必须立刻停止使用,待症状完全消失后,方可酌情恢复小剂量维持服用。

2.杞菊茶

  原料:菊花3g、构杞3g、绿茶2g

  用法: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滋肾养肝明目。

  用途:肝肾阴虚目涩头晕。

  来源:传统药茶方[1]

3.双花茶

金银花15,白菊花12 【功用】清头目,解热毒。 【主治】感受风热,头痛脑胀,咽痛不适,恶寒发热,无汗,全身酸楚,属病毒性轻证感冒。 【制法】上药纳入热水瓶中,冲入沸水大半瓶..

4.杞子菊花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甘菊花10,枸杞子15。拣净杂质,摘去残留的梗和蒂,瓷器贮存备用。

  【功用】益肝滋肾,息风明目。

  【主治】肝肾不足,风阳上扰的下虚上实证,症见头晕目眩干涩,视物模糊,口干不多饮者。白内障。

  【制法】按上方组成比例,放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015分钟,代茶频饮。

  【宜忌】脾虚便搪者忌用。

  【按语】菊花能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缪仲醇称菊花独禀金精,专制肝本,故为祛风要药。李时珍说它能益肺肾二脏,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火降则热除,木平则风息。这正是菊花的功效概括。它主含挥发油、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14的水浸剂对某些常见皮肤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它的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可使毛细血管有抗炎作用。枸杞子功能益肝肾,养阴血,添精明目,它主含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菸酸等,实验证明有抗脂肪肝及拟胆碱样作用。本方枸杞子重在养肝明目,菊花重在平肝明目,两者配合,有标本兼顾之妙用。

5.西洋参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西洋参。

  【功用】益气滋阴,生津止渴。

  【主治】肺虚久咳,或见咯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癌症术后或放疗、化疗后,体倦燥热,口干唇燥。老年体虚,精力不济,或夜间口干舌燥等。

  【制法】取西洋参切片,每用36克,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闷置15分钟,代茶频饮。1日内饮完,最后将参渣吞下。

  【宜忌】脾胃有寒湿阻滞者忌用。

【按语】张锡纯说:西洋参既能补助气分,并能补益血分。现代实验研究表明:西洋参所含甙类也主要是人参皂甙,所以它与人参都有补益作用。可是实际应用二者有所区别。《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增订伪药条辨》说:西洋参滋阴降火,东参(指人参)提气助火,效用相反。凡是阴虚火旺,劳嗽之人,每用真西参。可见西洋参与人参的区别在于:一性凉而补性平,滋阴降火;一性温而补性强,益气助火。

6.枸杞茶

  原料:枸杞10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用途:肝肾阳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来源:传统药茶方。

7.枸杞生地茶

  原料:枸杞5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肝补肾,养阴清热。

  用途:肝肾阴不足所致腰酸痛、口渴烦热、盗汗、潮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8.枸杞龙眼茶

  原料:枸杞5g、龙眼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糖饮用。

  功能:滋肾补心,安神。

  用途:阴血不足心悸、失眠、多梦。

  来源:《摄生秘剖》。

9.枸杞芍茶

  原料:枸杞5g、白芍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柔肝。

  用途:肝肾精血不足之慢性肝炎、肝硬化衄血;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心悸、不寐;更年期综合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10.枸杞龙茶

  原料:枸杞5g、龙胆草2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养血,清热除湿。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转氨酶高。

  来源:传统药茶方。

11.枸杞五味茶

  原料:枸杞5g、五味子3g、龙胆草3g、虎杖3g、绿茶5g、冰糖10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阴养肝,解毒除湿;降转氨酶。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肝功失常转氨酶偏高。

  来源:传统药茶方。

12.生地茶

  原料:生地10g、绿茶3g

  用法:用生地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阴养血,降血糖,升血压,利尿,抗菌,保肝。

  用途:阴虚发热、盗汗、口烦渴;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枯便秘;风湿性关节炎;传染性肝炎;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13.地麦茶

  原料:生地5g、麦冬3g、天冬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热病后伤津,口烦渴、汗出;消渴。

  来源:传统药茶方。

14.地苍茶

  原料:生地5g、苍术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燥湿养阴,敛脾精。

  用途:慢性肾炎肾病已久,肾阴虚而湿邪阻滞不化,出现阴虚挟湿的症状,腰膝酸软、口渴咽干、盗汗、潮热、苔黄厚腻、水肿、蛋白尿;慢性湿疹。

15.洋参石斛茶

原料  西洋参3g,上等石斛10g

制作  先将西洋参切成簿片,石斛切碎以沸水冲泡后代茶饮用,也可用文火将西洋参、石斛煎煮后饮用。

功效  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应用  适用于阴虚津亏或热病之后所出现的口渴咽干、五心烦热、口舌糜烂等。

按语  本品以西洋参、石斛为原料,西洋参与人参同为五加科植物,而其性味苦甘、凉;功能益气养阴、生津降火,适用于心、肺气阴两虚所致之虚热咳喘、五心烦热,口渴咽干或热病伤阴等症;石斛性味甘,微寒,其功能养阴生津,养肺清肺;可主治各种阴津不足所致之口渴咽干等症;石斛名类颇多,上等的石斛处方名为枫斗、霍斗、霍山石斛等。

16.五味子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 五味子15 冰糖30【功用】效用:养心安神,补助金肾涩精。用治心肾气虚、早泄、遗精、遗尿、失眠、健忘心悸。此外,还可用于自汗、盗汗、胃酸缺乏、烦渴等。

  【主治】传染性肝炎,谷丙转氨酶居高不降,口干欲饮,或伴盗汗,湿热症状不显。

  【制法】将五味子洗净,用开水略烫,立刻捞出,放在茶杯内,加入冰糖,用开水冲泡,123次。

  【宜忌】湿热症状明显者不宜应用。

【按语】五味子,系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的果实。属收敛药,性味甘、酸、温,无毒。含挥发油、脂肪、甾醇、维生素(CE)、树脂、鞣质及少量糖类。具有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促进新陈代谢,降转氨酶等作用。中医认为该品能补虚劳、强阴益津、止汗、止泄,属于治标药。因其具有酸敛作用,故湿热症状,如黄疸、苔腻等明显者,饮用后反而有恋邪留湿之患。

17.菊花山楂减肥茶

  【组成】

  菊花6g,山楂6g,柴胡6g,金银花6g,绿茶6g

  【作法】

  1. 将山楂、 柴胡、金银花以小布袋包起来。

  2. 取一茶杯,放入药包、菊花、绿茶,冲入350毫升的滚水,放凉后饮用。

  【饮用】

每日一剂,可多次回冲,坚持饮用,可瘦身去脂。

18.生姜红糖茶

  原料:生姜10g,红糖30g

  制法:生姜切丝或片,与红糖一起放入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2剂。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和胃。适用于风寒感冒,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

19.双花茶

金银花15,白菊花12

  【功用】清头目,解热毒。

  【主治】感受风热,头痛脑胀,咽痛不适,恶寒发热,无汗,全身酸楚,属病毒性轻证感冒。

  【制法】上药纳入热水瓶中,冲入沸水大半瓶,盖闷10多分钟。频频饮用,1日内饮尽。

  【宜忌】感冒重症而恶寒特甚者不宜用。

【按语】此方为轻型清热解毒剂。方中金银花发汗解表,清热解毒;菊花发散风热,清利头目。二味相伍,既可发散清热而治疗轻证感冒,又可经常泡饮作预防感冒之用。

作用?

  解决润喉问题平时要善待咽喉,及时保养,尽量改变清喉咙的习惯,不妨喝点对咽喉养护比较好的药茶,如用金银花、野菊花和胖大海泡的双花茶,就非常好。同时坚持用温和的淡盐水在睡前、饭后含漱,对咽黏膜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细嚼慢咽对缓解咽部异物感也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吃饭太快,食物未经细嚼就吞咽,粗糙的食团使咽部负担加重,炎症难以消除,并容易被混杂在食物中的异物(如草棍、鱼刺)扎破黏膜,加重炎症。

  此外,有些人喉头异物感也是压力所致,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松自己,别太在意喉间的异物,只要睡眠充足、别说太多话、减轻压力、放慢生活步调、多补充水分,异物感自然会消失。如果咽部异物感长期反复,就需要检查鼻咽、喉头等部位,以排除鼻咽癌、喉癌等器质性病变。

当然,确诊为咽炎要区别治疗,急性咽炎可以尝试咽喉部雾化的方法,从而改善局部症状,但对慢性咽炎效果并不明显。咽喉的激光和微波治疗从疗效来说,往往也只能缓解一段时间。

20.“双花”桑叶茶

  原料:菊花30g,金银花20g,桑叶15g

  制法:以上三品混匀,分成6~10份,每次1份,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2-3次。

功效:疏风散热,明目解毒。适用于风寒感冒。

21.桑菊饮茶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10,菊花、杏仁、莲翘、桔梗各6,薄荷、生甘草各3,芦根20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咽痛、鼻塞、咳嗽、全身酸痛,轻度发热,口干微渴,无汗或微汗不透者,如感冒、轻型流感之类。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置于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0多分钟。频频饮用,必要时1日用两剂。

  【宜忌】风寒感冒而恶寒严重者不宜饮用。

【按语】桑叶、菊花是常用的疏风热、清头目的对药。桑叶性味苦甘、寒,风温暑病服之,肺气清肃,即能汗解(《重庆堂随笔》),是祛风清热、凉血明目的佳品;菊花性味甘苦、凉,善于疏风清热、解毒、明目。此二物与发散清热解毒之连翘、薄荷相配,成为轻轻凉散退热解毒之表散剂,用治风热感冒效用可靠。杏仁、桔梗宣肺肃降,止咳化痰。芦根、生甘草养阴润喉利咽,是治疗感受风热(温病初起)病症常常取用的佐使药。

22.菊甘茶

原料:菊花5g、甘草5g、绿茶。

  用法: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

  用途:疔疮;夏季饮料。

23.柴胡疏肝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柴胡7,炒枳壳、制香附各9,赤芍10,陈皮6

  【功用】疏肝理气,消痞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证。见两胁肋疼痛,上腹痞胀,嗳气则舒,遇情绪抑郁而加重。也用于肝炎及带状疱疹后两胁肋疼痛,对胆囊炎、胆石症、胃炎疼痛(气滞型)也有一定的疗效。

  【制法】上药以急火煎至沸腾后15分钟,去滓置暖水瓶中,随倒随饮。若肝郁明显,加郁金9

  【宜忌】胆囊炎、肝炎、带状疱疹初起恶寒发热,口苦,舌红苔黄者不宜应用。

【按语】柴胡属发表和解、退热升阳、疏肝解郁药,性味苦、微寒。《滇南木草》说它治右胁肝气疼痛。本方从柴胡疏肝饮化裁而来,以柴胡为主药疏肝解郁,配以炒枳壳、香附、陈皮、赤芍以加强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含挥发油、柴胡醇、油酸、亚油酸等多种成分,具有镇静、镇痛、抗炎、抗病原体及保护肝脏的作用。纵观全方,清热力量不足,故胆囊炎、肝炎、带状疱疹初起恶寒发热等热象明显者不宜饮用。

24.柴苓防风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柴胡 9,淡黄苓7,防风10,陈皮6

  【功用】清热发散。

  【主治】感冒发热重,微恶寒,无汗,头胀而痛,全身不适。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放入热水瓶中,冲入沸水大半瓶,盖闷约20分钟。频频饮用,1日内饮尽。

  【宜忌】感受风寒而恶寒甚且无汗者不宜饮用。

【按语】感冒发热无汗,往往一汗而解;此方发汗清热并用,意即为而立。方中柴胡苦微寒,善发汗退热,《滇南本草》称其为治伤寒发汗解表之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黄苓性味苦寒,是清热解毒的常用药,可泻肺胃上焦之火专泻下焦大肠之火(《药品化仪》)。二味配伍,发汗清热功用俱备。防风辛温发汗止痛,除上焦风邪(《药类法象》),与柴胡、黄苓配合,即可增强发汗之力,又可缓解柴、苓苦寒之弊。加入陈皮疏利和中,可减缓辛香挥发油之类的发表成分对胃的刺激。全方和合,具有解毒解热、镇痛、抗菌之效。

25.四季青茶

  原料:大青叶60g,紫苏叶、荆芥、防风各30g,四季青叶50g

  制法:以上五品共研粗末,每用20g,纱布包好,放入杯中,开水冲泡。

  功效:适用四时感冒,风寒,风热型等。

26.银花苏叶茶

  原料:金银花、茶叶各9g,苏叶、薄荷各6g

  制法:上述四味共人杯中,开水冲泡,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

27.桑椹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桑椹915克。

  【功用】补肝,息风,益肾,滋液。

  【主治】神经衰弱,贫血。脚膝痛,肢体麻痹,中风后半身不遂,大便干结。消渴,须发早白。

  【制法】桑椹取半熟品,用水洗净,拣去杂质,摘除长柄,晒干,瓷器贮藏。每日早晚各取915克,放保温杯中,冲入沸水适量,10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脾胃虚寒泄泻着忌用。

  【按语】《本草经疏》说:桑椹,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随息居饮食谱》说它能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本品含糖、鞣酸、苹果酸及维生素B1B2和胡萝卜素。100%桑椹煎液有中度激发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

28.补中气茶

  【出处】《蒲辅周医疗经验》

  【组成】白人参、枸杞子、葡萄干各2,莲子肉、山药各9,肉苁蓉、火麻仁各12,橘红3,大枣、胡桃肉各2枚。

  【功用】益中气,滋肝肾。

  【主治】老年中气不足,肝肾阴虚,纳食较少,形瘦,精神疲惫,睡眠较差,有时脱肛。

  【制法】上药捣碎,作1日用量置于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浸泡,盖闷15-20分钟。频频代茶饮用。

  【宜忌】脾虚而大便溏泄者不宜饮用。

【按语】白人参是鲜人参用沸水浸泡数分钟后,再用凉水浸泡约10分钟,然后浸入糖汁烤干而成,它主要含有人参皂甙,补益作用与一般人参相似。老年体弱者用之最为适宜。葡萄干性味甘酸、平,含有葡萄糖、果糖、木糖及柠檬酸、蛋白质、钙、磷、铁、多种维生素,功能补气血,强筋骨。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大伤(《本草正》)。莲子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本草纲目》)。此二味重在健脾固肾。枸杞子滋补肝肾,肉苁蓉、胡桃肉均有补肾益精、润燥滑肠之功,加上火麻仁润肠软便,对于老年人肾亏而大便不畅者最为适宜。方中并用橘红、大枣调味和中,以助补益成分吸收。

29.首乌枸杞茶

  原料:何首乌、枸杞子各10g

  制法:何首乌、枸杞子择净,同置杯中,冲入沸水浸泡,代茶饮服。每日1剂,连续30天。

  功效:消脂化痰,健脾补肾。

  适应证:适用于脾肾亏虚所致的痰浊积聚、脂肪肝、肥胖症等。

注意:脾胃积热者不宜饮用。大便溏泻者不宜饮用。

30.女贞桑椹茶

  【出处】《补药和补品》

  【组成】女贞子12,桑椹子15,炙首乌12,旱莲草10

  【功用】养阴,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亏,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腰膝酸软,或鬓发早白。

  【制法】上药捣碎,置于热水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约20分钟。频频饮用,于1日内饮尽。

  【宜忌】湿邪蕴中或湿浊上蒙清窍而见眩晕者,不宜饮用。

  【按语】头晕目眩的原因很多,有因肝阳上亢引起者,有因血虚供养不足引起者,有因内风上旋引起者,本方所治之头晕目眩是为肝肾不足、阴液亏损所致。故用养阴益肾、补肝生血之女贞子。《本草经疏》说本品气味俱阴,是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它与强肾阴、乌髭发的旱莲草同用,为二至丸的组合;二至丸是治疗肝肾阴虚之头昏目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的名方。桑椹子性味甘寒,功能补肝、益肾、滋液。何首乌性味苦涩微温,具有补肝、益肾、养血作用。《本草纲目》说何首乌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肝肾向有乙癸同源之说,补肝正所以益肾,滋肾正所以养肝,此方四药相伍,为肝肾同补之良方。

31.豆麦茶

  【出处】《药茶治百病》

  【组成】黑豆、浮小麦、莲子各15,黑枣10枚。

  【功用】益肾阴,清心火,补脾胃。

  【主治】肾阴不足,心火上炎,心肾不交所致失眠证,伴有烦热、咽干、健忘、腰膝酸软等症者。

  【制法】将黑豆、浮小麦、莲子三味加倍剂量,研成粗末。每日取50布包,大枣10枚(去核),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后,代茶频饮。临睡前1小时,可再取50冲泡顿服。

  【宜忌】脾虚腹胀便泻者慎用。

【按语】黑豆通常称黑大豆,主入肾经,滋补肾阴,是其专长。浮小麦入心经,功在清心。《现代实用中药》说它有补心,止烦除热,敛汗,利小便的功效,临床常用以止自汗盗汗。莲子补中养神,益气清心。《和剂局方》用清心莲子饮治心火上炎,肾阴不足的口舌干燥,遗精淋浊等证。本方用莲子治失眠,也是取其清心之效。如心火过亢,则莲子宜带心用,以加强清心之功。关于黑枣,《药性》说:今人于温牌健胃,则用红枣;滋阴养胃,则用黑枣。黑枣粘性多而温性少。豆麦茶内用黑枣,实具有滋肾阴、补脾胃的双重意义。

32.益肝肾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熟地黄200,枸杞子150,制首乌180,全当归100,杭菊花40

  【功用】补肝益肾,养血明目。

  【主治】血虚、肝肾不足,头目昏眩,视物模糊,四肢乏力。

  【制法】按照上方药物组成比例,研为粗末。每日用3060克,置热水瓶中,冲入沸水大半瓶,盖闷2030分钟,频频饮用,于一日内饮完。

  【宜忌】肝阳上亢所致头目晕眩以及脾胃湿阻者,不宜饮用。

  【按语】血虚与肝肾不足密切相关,是较为常见的病症。此方选药有很强的针对性。方中熟地黄、当归有较佳的补血作用;熟地黄与制首乌相伍,温补肝肾;枸杞子滋柔肝肾而不燥,与杭菊花相配,养肝明目,且菊花升清宣发醒脑,使头面血得充,筋得濡养。诸药相伍,恰到好处。

33.加味银花茶

  原料:金银花、僵蚕各10g,板兰根30g,甘草3g

  制法:以上四品加水煎汁饮用,每日l剂。

  功效:清热解表,祛风化痰。适用于风热感冒。

34.消渴茶

  【出处】《千金方》

  【组成】黄芪、茯神、栝萎根、甘草、麦冬各90,干地黄150

  【功用】益气补中,养阴生津。

  【主治】口渴欲饮,食后易饥,全身疲乏,小便次数偏多,或伴大便干结,形体日渐消瘦。或经尿糖、血糖检测,二者指数均高于正常,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

  【制法】上药研成粗末备用。每日取100150克,放入保温瓶中,冲入沸水大半瓶,盖闷2030分钟后,开始饮用,从早饮至晚,不拘次数。如饮用需量大,可以再次冲入沸水。此茶可连续饮用,待消渴基本消失,尿糖、血糖检测近于正常,可改为隔日饮用1瓶,以巩固疗效。

  【宜忌】纳谷甚少或纳后脘胀者不宜饮用。

【按语】《千金方》原用此方作煎剂治消渴。今改为药茶。方中黄芪有补益强壮作用,《别录》说它治虚损,五劳羸瘦,并能止渴。动物实验表明,黄芪能降低家兔血糖。麦冬养阴生津,《药性论》说它能治热毒,止烦渴。对糖尿病兔连续4日(服用)亦有降低血糖作用,并促进胰岛素细胞恢复。肝糖元校对照组有增加趋势。干地黄治阴虚发热、消渴,小鼠实验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栝篓根即天花粉,能生津止渴、降火润肺,《本经》谓其主消渴、身热、烦满。加之茯苓安神宁心、甘草益气协调,合之实为治疗消渴、糖尿病的有效方剂。

35.牙痛口疮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沙参30,细辛3

【功用】养阴清热,散火止痛。

主治  胃阴不足、胃火上炎而致的牙痛、口疮。

制法  上药研成粗末,置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5分钟。频频代茶饮用,1日内饮完。

宜忌  脾胃虚寒或肾阳不足之浮火而致的牙痛、口疮不宜服用。

按语  沙参甘、微苦、寒,归肺、胃两经,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本方重用沙参,意在养胃阴而制虚火也。细辛辛、温而芳香,为祛风止痛之要药,临床上细辛配石膏治胃火牙痛多收良效。故本方用于胃阴不足。胃火上炎之牙痛、口疮尤为适宜。牙痛、口疮有虚实之异,但终属火邪为患。如何治火以疗牙痛,清代陈士铎的《辨证录》在牙齿痛门中,列了2统治火之法。一曰治疗牙仙丹玄参30,生地30,水煎服。无论诸火服之均效。……心包之火加黄连1.5……肝经之火加炒栀子6……胃经之火加石膏15……脾经之火加知母3……肺经之火加黄芩3……肾经之火加熟地30,川柏、知母亦可,饮1剂而火轻,再剂而火散,4剂而平复如故矣。二曰沙豆汤沙参30,荆芥、丹皮各10,山豆根3,水煎服,2剂即愈。两方均以养阴清热为主,对此,陈氏说:夫火既有虚实不同,仅以一方而均治,不知火之有余,无非水之不足也。我滋其阴,则阴阳之火无不相戢矣。从陈氏的独特见解来分析本药茶之方义,就一目了然了。

36.夏菊茶

  【出处】《中药临床手册》

  【组成】夏枯草15,野菊花2030克。

  【功用】发散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流行性感冒轻证,头痛、身痛,咽喉肿痛,发热恶寒,全身乏力。皮肤肿毒,颈淋巴结炎,肿痛,发热恶寒,头痛不适。

  【制法】夏枯草15,野菊花2030克。挫碎,置于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浸泡约15分钟。频频饮用,1日内饮尽。

  【宜忌】气虚阳虚而多汗者不宜饮用。

  【按语】此方用治流感轻证、淋巴结炎而见轻度热毒之症。方中夏枯草性味苦辛,寒祛肝风,行经络……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疠、周身结核(《滇南本草》)。《神农本草经》说主寒热。它含有三萜皂甙、多种维生素、生物碱等,具有抗菌作用。野菊花性味甘苦、辛,微寒,功专散风清热,解毒消肿,善治肿毒湿疹。《山西中药志》说它能疏风热,清头目,降火解毒。并有排脓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本品有抗病毒、抗菌作用。二味相伍,药简效宏。

37.健胃茶

  【出处】《新中医》

  【组成】徐长卿4.5,北沙参、花橘红、白药各3,生甘草2,玫瑰花、红茶各1.5

  【功用】理气上痛。

  【主治】浅表性胃炎,症见胃脘隐痛,不思纳谷,身重困倦者。

  【制法】上药按比例加大药量,研成粗末备用。每次取15纱布包装,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饮3个月为1个疗程。

  【宜忌】胃中灼热嘈杂,吞酸口苦者忌用。

  【按语】本方适用于胃痛日久,不思纳谷,中虚气滞之胃脘病症。

  徐长卿又名鬼督邮、寮刁竹,性味辛温无毒,能镇痛止咳利水,《中国药植志》说它能治一切疝症和肚痛、胃气痛、食积、霍乱。药理试验,本品除有镇痛、降压作用外,试管内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北沙参味甘淡,性微寒,能清养肺胃之阴。近世医家常用本品配麦冬、石斛、白芍等治疗胃阴不足之胃病。白药又名白药子,味苦辛,能清热消痰止痛,《本草图经》用本品研末酒调服,治心(胃)气痛症。药理表明,本品有抗炎、抑菌、镇痛等作用。配以甘草,甘缓和胃。花橘红、玫瑰花,理气和中,解郁。

38.当归补血茶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当归6,黄芪30

  【功用】补气出血。

  【主治】大失血后,或妇女崩漏、产后引起的血虚证,症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或有低热,脉虚无力。疮疡溃后脓血过多,出现上述血虚现象者。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置保温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20分钟,代茶频饮。头开饮完,可再次冲入沸水,连续饮用,至药汁尽为止。每日1剂。连服710天。

  【按语】方中黄芪大补元气,当归补血和营,一为补气药,一为补血药,黄芪与当归的配伍剂量为51,是补气生血的著名方剂。本方根据中医学血脱者,益其气的理论,重用黄芪补气,以资生

  血之源,阳生则阴长,气旺则血生,临床应用有良好疗效。如神倦乏力伴有低热者,可加西洋参片6;脾胃虚寒者可加大枣、生姜;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可加血余炭30,生甘草、仙鹤草各15

39.夏枯草茶

  【出处】《摄生众妙方》

  【组成】夏枯草180

  【功用】清肝散结。

  【主治】瘰疬,瘿瘤,乳痈,乳癌。

  【制法】取上药60置保温瓶中,以沸水300毫升泡闷15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者慎用。

  【按语】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果穗。性味苦辛、寒,《神农本草经》说它能破症、散瘿结气。主治瘰疬、鼠瘘、头疮、脚肿湿痹。现代药理研究:体外试验本品煎剂对痢疾杆菌、藿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醇浸液在琼脂培养基上对绿脓杆菌亦有抑制作用。对实验性结核病小鼠于感染后每日食入57.5g/kg的夏枯草粉,可使结核指数轻度降低,肺部病变略有减轻。抗肿瘤作用,主要对艾氏腹水癌及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中药药理与应用》),临床报道本品煎剂治疗颈淋巴结核(瘰疬)及肺结核具有一定的疗效,《本草汇言》用本品配以蒲公英治乳痈初起,经临床试用,也有很好的疗效。

40.六味地黄茶

 

六味地黄茶

  防流感六味地黄茶以千年古方六味地黄丸为依据,通过科学的配方调整和创新的生产工艺,取六味地黄丸的三补:地黄、山药、山茱萸,另加何首乌、灵芝、桔梗、枸杞子、黄精组成。六味地黄丸原方倾向于补肾为主,六味地黄茶在取了方中3补外,另加其余相关成分具有滋阴补肾、改善睡眠、尿急尿频、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充分保持了其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份,且口感独特,甘甜爽口,集营养、保健、日常饮用和调理等功能为一体,完全符合现代人的饮茶养生习惯。

  六味地黄茶因配方独到,防猪流感、增强免疫力效果显著而极受欢迎;因纯中药、无药味、不含糖、口感好、易吸收、效果佳、使用方便而被评为中国名优产品;因通过对六味地黄丸的科学调整,又以品茶的方式饮用而得名。符合现代人的健康要求,安全可靠、是怡情养生的佳品。

  适宜人群:易流感、免疫力差、滋阴补肾,尿急尿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不耐疲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失眠多梦健忘、头发易脱落,便秘、黄褐斑等人群。(注意:本品不能替代药物)

  服用方法:每天1包或2包,一包可反复冲泡,缓慢吸收,提高吸收率,既保健又补水。颗粒不溶解,可食用。

41.薄荷甘草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薄荷叶912克,甘草35克, 绿茶5,太子参10,开水500毫升。

  【功用】发汗解表,疏风散热。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咽疼,发热无汗。发作性头风头痛,如神经性头痛。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放入热水瓶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0多分钟,滤去渣滓,加白糖适量,调匀饮服。于1日内饮尽。

  【宜忌】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用。

【按语】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全草,性味辛凉,主要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薄荷、薄荷酮、薄荷脂、莰烯、柠檬烯等,药理研究表明具有解痉、退热及清除呼吸道粘膜分泌物的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薄荷味辛,气清郁香窜,性平,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膈,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痛,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减少瘛?,头疼、目疼、鼻渊鼻塞,齿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甘草生用,清火解毒,调中缓急,稍有益气之功,故李东垣说它生用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心火。本品与薄荷同用,一则可缓薄荷发散之力,以免发汗太过,一则可助薄荷缓急止痛,所谓急食甘以缓之之意。

42.雪梨茶

  原料:雪梨(或鸭梨)250g,冰糖适量。

  制法:雪梨去皮、核,切成薄片,加冰糖和冷开水,浸泡4小时后饮汁。

  功效:清热止渴。适用于外感温热而引起的发热咳嗽,津伤口渴。

43.木槿花茶

  【出处】《本草纲目》

  【组成】木槿花9(鲜品用30)。

  【功用】清热利湿凉血。

  【主治】痔疮及肠风便血。赤白痢疾。妇女白带。

  【制法】木槿花置盖杯中,加沸水适量泡闷15分钟后,不拘时代茶饮。每日1剂。

  【按语】木槿花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花朵,有赤、白二种,均入药。其性味甘苦、凉,《日华子本草》以其主治肠风泻血、赤白痢。可焙干入药用,亦可作汤代茶饮。《济急仙方》治下痢噤回,用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先煎面饼二个,蘸末食之。《福建民间草药》治吐血、下血、赤白痢疾,用木槿花九至十三朵,酌加开水和冰糖炖半小时,饭前服,日服二次。《滇南本草》治妇女白带用木槿花二钱为末,入乳拌,饭上蒸熟食之。以上资料,说明木槿花有良好的止血、治带作用,且有多种食用方法。药理试验:根及茎的乙醇浸液在试管内对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44.乳糜血尿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白茅根50(鲜品300),荠菜花15,芡实肉20

  【功用】清热止血、治浊固本。

  【主治】乳糜血尿。

  【制法】将白茅根洗净,去茎须及内梗。芡实打碎后先煎15分钟,然后再放入茅根、荠菜花加清水适量,再煎10分钟,取汁代茶频饮。每日1剂。

  【按语】乳糜尿为混有乳糜的尿液,常继发于寄生虫(如丝虫)或外伤等疾病。属中医膏淋尿浊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脾肾不足、湿热为患密切相关。湿热伤络则见血尿,气滞瘀凝则尿中见有赤白凝块。方中茅根性味甘、寒,是凉血止血、利尿清热的良药。《滇南本草》说它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荠菜治各种出血,对血淋、尿血有效,实践经验证明,它对乳糜血尿尤有卓越的疗效。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种仁,味甘涩,性平,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之功,对病久肾损、下元不固、不能制约脂液、溲如脂膏者尤为适宜。本方简便有效,甘甜适口,乳糜血尿患者可连服13个月至症状完全消失为止。

45.冬瓜子茶

  【出处】《药茶治百病》

  【组成】冬瓜子30,红糖20

  【功用】清肺化痰,排脓。

  【主治】肺热咳嗽,或肺痈,高热不退,咳吐脓血气味腥臭,胸痛,苔黄腻。

  【制法】先将冬瓜子捣碎,煎汤,去渣,溶入红糖。不拘时,代茶饮用。

  【按语】冬瓜子,为冬瓜的种子。性味甘寒,能清肺化痰、排脓利水。对痰热咳嗽、肺痈、肠痈、水肿、痔疮等病均有良效。《本草述钩元》: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凡肠胃内壅,最为妥药。红糖色赤,味甘。能益气补血,行血活血,缓中止痛。红糖中所含的钙是糖类中含量最高的,还含有较多的铁和少量的维生素B族。故本方能化痰排脓。本方也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组织化脓症,如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坏疽以及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等症。

46.冬瓜蜜茶

  【出处】《滇南本草》

  【组成】冬瓜皮(经霜者)15,蜂蜜少许。

  【功用】利水消痰,止咳润燥。

  【主治】秋燥干咳无痰,咽喉燥痛。

  【制法】取经霜的冬瓜皮洗净切细,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后去渣,调入蜂蜜1020克,分次代茶饮。

  【宜忌】脾虚便溏者忌用。

  【按语】冬瓜皮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外层果皮,性味甘凉,能利水消肿,消痰。常用治水肿、腹泻和痈肿等证。《滇南本草》说它能止渴,消痰,利小便,治中风传统蜜饯食品中的冬瓜糖是以冬瓜瓢浸糖晒干而成,有润肺化痰止咳功用。本方以冬瓜皮与蜂蜜同泡茶饮,方法简便,具有同样效果。

47.清火解毒茶

  【出处】《常见病用常用药》

  【组成】银花30,甘草10,绿豆衣60,鲜生地15,夏月加芦根60

  【功用】清火解毒,生津养阴。

  【主治】大面积烧伤,津液外渗,口渴,舌红而燥者。

  【制法】上药捣碎;置保温瓶中,用沸水适量泡闷15分钟后,代茶频饮。每日1剂。

  【按语】大面积烧伤,由于烧伤后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大量水、电解质、血浆蛋白渗出,导致血液浓缩,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而缺氧,每易发生休克。本方能清火解毒、生津养阴,早期大量饮用有抗感染、补充水电解质、预防休克等综合作用。

48.三叶茶

  【出处】《中医儿科学》

  【组成】丝瓜叶、苦瓜叶、鲜荷叶各30,煎汤代茶饮。

  【功用】清热解暑。

  【主治】小儿夏季热,发热、口渴、尿频等。。

  【制法】上药洗净,加水适量共煎汤,代茶频频饮服。每日1剂。

  【宜忌】脾肾虚寒者忌用。

  【按语】丝瓜叶性味甘平,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痰的功效。如丝瓜叶捣烂外敷可治疮疖、痄腮等。苦瓜,又名凉瓜、癫瓜,系葫芦科苦瓜属植物,性味甘苦寒,其叶清热解毒,民间还常用其茎、叶捣烂外敷,治火烫伤、湿疹、毒虫咬伤、皮炎、热痱等。荷叶性味苦平,有解暑、清热、开胃进食、散瘀止血的功效。三味同用,意在清暑解毒,可作为治疗小儿夏季热的清凉饮料。

49.飞蚊症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甘菊花9,枸杞子15,山萸肉10,车前子12

  【功用】补肾养肝,清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亏,肝火上炎所致的眼糊、飞蚊症。患者常觉眼前黑色茫茫,或如蛛丝飘浮,或如蚊蝶飞舞,或如旌旗飘拂,倏有倏无,五颜六色,仰视则在上,俯视则在下。莹星乱飞,若仰望青天白壁则明显,虽闭目养神亦可见,然视力良好。

  【制法】放热水瓶中,冲入沸水半瓶,盖闷约20分钟,代茶频频饮用。每日1剂。

  【宜忌】湿热上泛或痰湿内困者忌用。

  【按语】飞蚊症亦称云雾移睛,《银海精微》称蝇翅黑花,为水轮疾患之一,多属肝、胆、肾三经病变。肝肾精血不足,神水乏源;或失血过多,血虚生热;或悲忧郁怒,肝火上炎;或热病伤阴,真阴耗损;或血热妄行,瘀血内阻;或湿热蕴移,浊气上泛;或痰湿内困,清窍蒙闭等证,每易患之。山萸肉酸涩微温,是补肾气、养肝阴之要药。枸杞子亦补肝肾,尤以养肝明目擅长。菊花、车前子均能清肝明目。诸药合用,有补肾养肝、清热明目之妙。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而致的飞蚊症

50.参红茶

  【出处】验方

  【组成】人参粉(或片)3,红花10

  【功用】补气培本,生津活血。

  【主治】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肢冷发麻,时感肢痛,胸闷心悸,或半身不遂,舌见瘀点、瘀斑。消渴病久入络,瘀阻脉络,如脉管炎早期,肢端发冷,小动脉搏动减弱之症。

  【制法】上药置保温杯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15分钟,代茶饮用。余渣反复冲入开水服用,以药汁泡尽力度。每日1剂。

  【宜忌】实热证及出血者忌服。

  【按语】人参,味甘、微苦、性温,能大补元气,强壮体质,主五脏之气不足,虚损瘦弱。药理研究证明,人参对糖代谢有影响,能降低血糖,并与胰岛素协同作用以改善糖尿病症状,可使轻型糖尿病患者尿糖减少、血糖降低4050mg%,停药后可维持2周以上。中型糖尿病患者除全身症状有所改善外,对某些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可使其用量减少。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主要有强心作用,对高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人参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红花性味辛温,能活血祛瘀,药理研究结果:红花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总脂、三硝酸甘油酯及非酯化脂肪酸的水平,如配合人参同用,可预防及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本药茶集降糖、降脂、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于一方,可谓老年糖尿病的保健佳品。但须注意,若糖尿病患者阴虚有火,可改用性凉之西洋参代之。

51.山药茶

  【出处】《临床实用中药学》

  【组成】山药250

  【功用】补脾,益肺,固肾益精。

  【主治】多食、多饮、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表现的津亏燥热型消渴病。脾胃虚弱证,体倦食少,便溏者。肺脾气虚,久咳不愈,食少,消瘦者。

  【制法】用山药鲜品250,去皮切片,置砂锅或电热杯中煮沸,盖闷15分钟后取汁代茶频饮。熟山药片可随意食用。

  【按语】山药属药食两用植物,古人或单用,或配伍其他药物入汤剂。本品味甘人牌,能益气除热。《本经别录》谓其主补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药品化义》说:山药为肺牌二脏要药,土旺生金,金盛生火。本药茶乃治消渴之本,消渴病的主要机理为阴虚燥热,肺不能敷布津液,脾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肾不藏精而失二便开阖之司,则三多、消瘦相继出现。本方长期坚持食用,能使肺脾肾三脏功能强健。历代治疗消渴验方,常以本品配黄连或天花粉,可以增强降糖效果。

  山药又名淮山,淮山药。我国食用山药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它就被誉为补虚佳品,备受称赞。[神农本草经]指出:主伤中、补虚除寒热热邪气、补中益气。而[本草纲目]也指出:宜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52.润肺止咳茶

  【组成】玄参、麦冬、桔梗各6,乌梅、生甘草各3

  【功用】养阴敛肺,清咽止咳。

  【主治】久咳不已,肺阴亏损,症见咽喉干燥,咳嗽剧烈,无痰,口干,舌红,或有潮热、盗汗。

  【制法】上药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忌用。

【按语】慢性咳嗽,每易损伤肺阴或肺气,阴虚者要养阴,气虚者应补气。肺之气阴恢复,咳嗽才能治愈。方中玄参、麦冬养阴润肺;桔梗、甘草化痰止咳。乌梅能敛肺生津,《纲目》用它能治久咳不已。药理试验表明,乌梅的水煎液或乙醇浸液对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以及人型结核杆菌皆有显著抗菌作用。

53.麦冬养胃茶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麦冬、党参、北沙参、玉竹、天花粉各9,乌梅、知母、甘草各6

  【功用】益阴养胃。

  【主治】萎缩性胃炎,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身倦肢乏,纳谷不香,胃酸减少,食后饱胀,心烦口干,音质光红苔少,脉细者。热病后邪热已去,胃纳不旺并见有上述症状者。

  【制法】上药共研粗末,置保温瓶中,以沸水冲泡,盖闷约30分钟左右,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湿热或食积引起的脘闷腹胀忌用。

【按语】据近代中西结合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型,大致可分中虚气滞、肝胃不和、胃阴不足、气滞血瘀四型。本方适应症系中医之胃阴亏耗所致之胃阴不足型,故方中选用益阴养胃之麦冬、北沙参、玉竹,配以花粉、乌梅、甘酸濡润生津,有助胃阴之来复;党参、甘草可补益脾胃之气,胃之气阴得复,则诸症悉除。萎缩性胃炎,一般胃之游离酸均偏低或为零,平时可吃山楂片或偏酸食物,能提高胃液的酸度。

54.银花甘草茶

  【出处】《实用中医内科学》

  【组成】甘草60,银花30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毒蕈中毒。

  【制法】上药捣碎,置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15分钟。代茶频频饮用。日夜各1剂。

  【宜忌】本方适宜于轻症中毒者,若中毒之重症,应中西医结合抢救。

  【按语】方中生甘草清热解毒,为解诸毒之要药。银花甘寒,功能清热解毒,不仅是温热病及痈肿疮疡之要药,亦可用于毒蕈中毒。如《中国医学大辞典》忍冬花条下就有解野菌、轻粉毒的记载。《野菜食疗偏方》一书说:金银花的茎叫忍冬藤,生用它绞汁吃,可以解毒,宋人张帮基的《墨庄漫录》曾记载这样一件事:在崇宁年间,平江府天平山白云寺有几个和尚,在山间采了一丛蕈子吃下肚去,到了深夜,几个和尚突然肚痛起来,呕吐不止。有三个和尚急忙跑出来,到山坡上采来鸳鸯藤(忍冬藤)生吃下去,结果平安无事了。几个不愿吃鸳鸯藤的和尚终因呕吐不止而丧生。本书同时列一偏方:治野蕈中毒:金银花30,甘草15,水煎服。供参考。

55.风疹瘙痒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生黄芩10,野菊花15,土茯苓20,荆芥穗7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主治】痒疹属风热湿毒者,如风团样瘙痒性丘疹,风团红肿消退后,可遗留丘疹剧痒,常对称分布于四肢、躯干和面部,苔黄腻,舌质红。

  【制法】上药共研粗末,置保暖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10多分钟后,频频代茶饮用。每日1剂。

  【宜忌】脾虚血燥者不宜饮用。

  【按语】此方中黄芩清热燥湿而解湿热,是治疗湿毒疮疹的常用药。其所含主要成分黄芩甙有抗炎、抗变态反应,阻止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并有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野菊花辛苦而寒,清热解毒,是治疗痈疔疮毒之良药。土茯苓甘淡性平,能除湿解毒,不仅为治梅毒之要药,亦可用于火毒疮疡。《本草备要》说它治杨梅疮毒,瘰疬疮肿。荆芥祛风透疹止痒,是治疗皮肤瘙痒、风疹等病证的常用祛风止痒之品。诸药合用,对风热湿毒而致的痒疹有一定疗效。本茶剂冠名风疹瘙痒茶,这里的风疹,不是指小儿的风痧,而是类似现代医学所称的以变态反应为主的痒疹病。

56.杜仲五味子茶

  【出处】《箧中方》

  【组成】杜仲20,五味子9

  【功用】补肝益肾,滋肾涩精,强健筋骨。

  【主治】肾虚腰痛,头昏脑胀,如早期高血压。头昏失眠,腰腿乏力,阳痿、遗精,精神不振,如神经衰弱。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纳入热水瓶中,用沸水适量冲入浸泡,盖闷1520分钟。频频饮用,于1日内饮完。

  【宜忌】因湿热蕴结下焦所致之遗精、腰痛患者不宜饮用。

【按语】中医认为,腰为肾府,腰痛腿酸、阳痿早泄、遗精是肾虚、精失固摄的表现,故治用补肾固精。方中杜仲性味甘温,功能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脊酸疼,足膝软弱。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疼痛,也可用本品治疗。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有杜仲胶、糖甙、生物碱、维生素C等,具有降血压、疗头晕、失眠等作用。《本草汇言》说: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五味子性味酸温,功能滋肾生津、涩精,主治劳伤羸瘦,梦遗滑精。本品主要含有强壮剂的有效成份五味素及维生素CE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与强壮作用,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力,提高工作效率;临床证明,对失眠、头晕、头痛、眼花之神经衰弱有可靠的疗效。二药配伍,补肝肾而不燥,可以长期服用。

57.徐长卿茶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组成】徐长卿根50,猪精肉200,老酒100毫升。

  【功用】祛风活络止痛。

  【主治】风湿痹着,阻滞气血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风湿痹阻引起的腰痛。

  【制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煎煮60分钟左右(以肉稀烂为度),去药渣,药液置保温瓶中,代茶饮用。1日内分34次饮完。每日1剂。

  【宜忌】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

  【按语】徐长卿为萝藦科白前属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性味辛、温,功能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生草药性备要》说,用它浸酒,除风湿;《福建民间草药》说它能逐风、强腰膝;《吉林中草药》称它有镇静止痛,驱寒散瘀通络和血之功。据药理研究,徐长卿具有镇痛、镇静、抗菌等作用。猪肉有滋阴润燥等功能,《随息居饮食谱》谓其能滋肝阴,润肌肤。据药理研究,瘦猪肉含有多种氨基酸。二药得酒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之助,更增祛风除湿、通络镇痛之效。本茶每次饮用量应视各人酒量大小而定,一般以勿醉力度,不可过量。

58.清心宁神茶

  【出处】《药茶治百病》

  【组成】淡竹叶3,长灯心1,蝉衣13克,绿茶051克。

  【功用】清心除烦,凉肝定惊。

  【主治】心肝火旺而致的小儿夜啼证,症状有入夜啼哭不安,见灯火哭声更剧,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小便黄赤,苔黄舌红等。

  【制法】三味用剪刀剪碎与绿茶共置热水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约15分钟后,待温时喂服。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按语】淡竹叶甘、淡、寒,有清热除烦、清心利尿之功,是治疗心火的常用之品。灯心甘、淡、微寒,亦有清心除烦的作用,是治疗小儿夜啼的要药,《本草衍义补遗》就有小儿夜啼,亦用灯心烧灰涂乳上与吃的记载,加朱砂拌用,以增强其镇心安神之力。绿茶清心除烦,蝉衣凉肝热而定惊。四味配合,重在清心凉肝,肝热清,心火降,神魂自安,夜啼自愈。但朱砂有毒,不可多用或久用。茶叶含有咖啡碱,有兴奋大脑皮层的作用,故晚上不服为好,以免兴奋不寐。如本方不用茶叶,其他三味同用或单用亦有疗效。

59.苍耳子茶

出处《中医验方》

组成  苍耳子12,辛荑、白芷各9,薄荷45,葱白3根,茶叶2

功用  宣通鼻窍,祛风止痛。

主治  外感风寒或风热,邪毒留滞于鼻窍而致的交替性鼻塞、鼻涕增多,或清稀或黄稠,言语带鼻音,可伴有寒热、头痛等。属中医鼻窒鼻渊,类似现代医学之单纯性鼻炎,付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病。

制法  上药共研为末,以沸水冲泡10分钟后,不拘时频频温服,每日1剂。

宜忌  本方之性偏温燥,且苍耳子有小毒,故血虚气弱者忌用,用时不宜过量。

按语  本方原载《医方集解》引陈无择方苍耳散,(白芷30,薄荷、辛荑各15,苍耳子8,为末。食前葱、茶汤调下6。)苍耳子辛、苦、温,归肺经;辛荑辛、温,归肺、胃经;白芷辛、温,归肺、胃经。三味均有祛风散寒,宣通鼻窍之功,是治疗鼻窒鼻渊的良药,临床上常三药配伍使用。《要药分剂》说苍耳子治鼻渊、鼻癔,断不可缺,能使清阳之气上行巅顶也。《本草纲目》说: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治头面目鼻之病,疗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说白芷治鼻渊、齿痛、眉棱骨痛。可见三味是治鼻病的要药。加葱白通阳气,发散风邪。(《用药心法》)加薄荷,清头目、散风热。茶叶苦寒为住使,既可上清头目,又可制约风药的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全方升中有降。川芎茶调散用茶叶亦属此义。综观全方以发散风寒、宣通鼻窍为主,故鼻病属风寒外袭者最宜。如属风热、肺热,鼻流黄浊涕而味臭者,可加黄菊花、银花、连翘、黄芩、生石膏等品,疗效亦佳。实验研究表明,苍耳子、辛荑、白芷,尤其茶叶,对鼻部炎症的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炎症性渗出液的吸收。

60.芦根茶

  芦根茶是润燥清喉,疏散表邪的医疗保健验方。

  【出处】验方

  【组成】芦根30,鲜萝卜40葱白12青橄榄6枚。

  【功用】润燥清喉,疏散表邪。

  【主治】咽燥咳嗽,咯痰清稀,全身不适,微有畏寒。

  【制法】上药切碎,纳入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间约15分钟。频频饮用,于1日内饮尽。

  【宜忌】感受风寒较甚、全身骨节疼痛严重者不宜用。

  【按语】此方为清润降气化痰、宣散利咽解毒并用,治疗感冒中咽喉、气管发炎者最为合宜。方中芦根性味甘寒,生津润燥清热,《医学衷中参西录》说: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喜滋养肺阴……萝卜性味辛甘凉,能消痰止咳(《日华子本草》),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谷,生津液,御风寒(《随息居饮食谱》)。本品含有阿魏酸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葱白辛温发表通阳。《本草经疏》说:葱,辛能发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阳气。故外来佛郁(外感寒热)诸证,悉皆主之。”“喉痹不通辛凉发散,得汗则火自散而喉痹通也。葱白所含挥发油对白喉杆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加之青橄榄清肺利咽生津,对咽喉肿痛、喉头气管炎所致咳嗽更佳。

61.芹菜红枣茶

  【出处】《饮食疗法100例》

  【组成】芹菜250,红枣10枚。

  【功用】平肝,清热,祛风去湿。

  【主治】早期高血压病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者。高胆固醇血证。乳糜尿,血淋。

  【制法】将芹菜切碎,加红枣(去核)一并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20分钟后频饮,于1日内服完。

  【按语】芹菜有水芹、旱芹两种,功用相近,药用以旱芹为佳。性味辛凉,入肝、胃经,有平肝、清热、利湿的功效,临床常用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的眩晕、头痛、目赤及高胆固醇血证。现代研究发现,芹菜茎叶含芹菜甙(黄酮类)、佛手柑内酯、挥发油、有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糖类等。药理实践证实,芹菜的粗提取物,对免、犬静脉注射有明显降压作用。再加补中益气、调营的红枣,与芹菜配伍,用以缓和芹菜的凉性,以免损伤脾胃。芹菜与红枣配伍后,治早期高血压,能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对稳定病情有很好的作用。本品无毒、副作用。鲜菜用沸水烫后,凉拌佐餐,具有同样效果。

62.银耳茶

  此茶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的功效,特别适用于阴虚咳嗽。可选用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后加入银耳汤里,搅拌均匀服用。

  【出处】《偏方大全》组成白木耳15,冰糖25

  【功用】 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主治】肺阴不足引起的干咳或咯血、午后或有潮热,盗汗。阴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心悸。高血压病伴眼底出血。

  【制法】先将白木耳用温水发开,洗净去杂质,加入冰糖适量(糖尿病人可不加糖)放入盖碗中,加清水后,放蒸锅上蒸至银耳烂熟。每日清晨饮用,11剂。

  【宜忌】风寒咳嗽及感冒初起忌用。

  【按语】白木耳又名银耳,为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一般寄生在麻标或槲栎的腐朽树木上,近年来已有人工培植。本品性味甘淡平,《饮片新参》说它清补润肺,滋液,治劳咳。《现代实用中药》说它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补心,补脑强心。《食物中药与便方》说它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比等症可见本品为滋补珍品。

  本品以色白而带玉色,有光者为上品。色枯白者,系经硫黄熏过;色褐而多斑点者均为下品。

63.大海生地茶

  【出处】《药茶治百病》

  【组成】胖大海5枚、生地12,冰糖30,茶适量。

  【功用】清肺利咽,滋阴生津。

  【主治】慢性喉炎属肺阴亏虚者,如声音嘶哑,多语则喉中燥痒或有干咳、喉部暗红,声带肥厚,甚则声门闭合不全,声带有小结,苔少舌红等。

  【制法】上药共置热水瓶中,沸水冲泡半瓶,盖闷15分钟左右,不拘次数,频频代茶饮。根据患者的饮量,每日23剂。

  【宜忌】本方甘寒而滞,易助湿,胖大海兼有清肠通便作用,故脾虚湿困,或素有大便溏薄者忌用。

  【按语】胖大海,亦名安南子,性味甘寒,归肺、大肠经。有清肺利咽、清肠通便之功,是治疗咽喉疼痛、语音嘶哑的要药。生地甘苦而寒,既有清热凉血作用,又是滋阴生津的良品。茶叶降火利咽;冰糖生津润肺。四味同用,对于肺阴不足、虚火夹实之慢性喉炎而兼大便燥结者,用之最宜。

64.藿香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藿香1520克。

  【功用】清暑辟浊,利湿醒脾。

  【主治】夏季感受暑湿浊邪,头昏胸闷,恶心作呕,或伴全身不适。并可用作防止中暑。

  【制法】沸水冲泡,盖闷10分钟,代莱频饮,1日饮尽。

  【宜忌】阴虚火旺及胃有实热者不宜饮用。

  【按语】藿香含有芳香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具有芳香健胃功能,是夏季清暑防暑、化湿解表、利湿和胃的要药。中暑感冒可用之,胃肠不调可用之,恶心呕吐可用之,暑湿泄泻亦可用之。

65.茵陈玉米须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玉米须30,茵陈、蒲公英各15

  【功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症见恶寒发热,右上腹疼痛,牵及右肩背部,口干苦,舌红杏黄,脉弦滑,有时伴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传染性肝炎。症见恶寒发热,神疲,纳差,厌油,肝区饱胀,肝脾肿大,皮肤及巩膜黄染,色鲜明,小便发黄等。

  【制法】上方药量加大10倍,共研为末。每次用5060克,置于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低血糖、低血压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按语】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司是胆囊炎、胆石症、传染性肝炎的共同病机。本方以玉米须、茵陈、蒲公英清热利湿,解毒利胆退黄。符合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方中玉米须甘平、无毒,含脂肪油、挥发油、树胶样物、苦味糖甙、皂甙、生物碱。具有利胆、利尿、止血、降压的作用。茵陈为利湿退黄要药,蒲公英清热解毒,三药相合,相得益彰。因玉米须在方中用量独重,且具有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故原有低血压、低血糖的病人,应谨慎饮用。

66.气虚心悸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炙甘草135,川桂枝60,生姜、红枣适量。

  【功用】益气,和营,温经通脉。

  【主治】气虚心悸。

  【制法】前二味共研成粗末备用。每取15,加生姜2片,红枣6枚(去核),放暖水杯中,冲入沸水,盖闷20分钟后,可代茶频饮。

  【宜忌】中满者忌用。

  【按语】本茶寓治脉结代、心动悸的炙甘草汤意组成。《名医别录》认为甘草能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李东垣云:甘草气薄味厚,可升可降……炙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它主含三萜皂甙甘草酸,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以及解毒、镇咳等作用。用2毫克/日的小剂量甘草甜素,在一定时间内,使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家兔血胆甾醇降低,病灶减轻。如增加到20毫克/日,亦能阻止大动脉及冠状动脉病灶的发展。本茶用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加桂枝、生姜、大枣以增强和营、温经通脉之功。气虚心悸患者,如能常服此茶,可以逐渐取效。

67.田七丹参茶

  【出处】《全国医药产品大全》

  【组成】田七100,丹参150,白糖适量。

  【功用】活血散瘀,止血,定痛。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制法】上药研成粗末,每取25,放热水瓶中,冲入半瓶沸水,旋紧瓶塞,20分钟后代茶饮用。

  【宜忌】孕妇及无瘀血者忌服。

  【按语】三七具有散瘀止血作用,是血证的常用药。《王楸药解》说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伤,一切新血皆止。《本草新编》指出: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血补气药中则更神。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此而有安静之体也。本品主含皂乳动物实验,三七块根流侵膏能缩短家兔血液凝固时间,有止血作用。它还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的氧消耗。井能对抗因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血压升高、冠状动脉收缩,所以目前临床上试用于冠心病。

  本茶用田七配活血祛瘀的丹参,旨在增强散瘀的功能,从而缓解因气血阻滞而形成的冠心病和心绞痛的症状。

68.竹荪银耳茶

  【出处】《偏方大全》

  【组成】干竹荪(以白色为佳)10,银耳5,冰糖20

  【功用】清心明目,滋阴养肾,止咳润肺。

  【主治】精神疲乏,心慌失眠,视物昏花,频频干咳气急,肌肤干燥不润者。

  【制法】用冷水将竹荪、银耳分别泡开,摘脚去泥洗净,将竹荪切成长段,合银耳用开水氽洗;将冰糖置锅内用水溶化,撇去浮沫,倾入竹荪、银耳汤中,待银耳熟烂即可,不拘时饮用,竹荪、银耳并食之。

  【按语】竹荪又名僧竺蕈,贵州俗称笋菌。主要产于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其它省区也有分布。古今中外视之为珍品。竹荪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旧为御膳上品,现为国宴佳肴。本品系药食两用品,据日本《菌蕈》19788期介绍,每100竹荪,含粗蛋白19.4,粗脂肪2.6,可溶性无氮化合物(糖)60.4,灰分9.3

69.桑菊薄荷茶

  【出处】《实用食疗方精选》

  【组成】桑叶10,竹叶1530克,菊花、白茅根10,薄荷6

  【功用】疏散风热,清热生津。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咳嗽,目赤,咽痛,发热,口渴,或微有恶寒。

  【制法】将上五味药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浸泡10分钟,代茶饮。1日内饮尽。

  【宜忌】风寒感冒头痛、恶寒重、无汗者不宜饮用。

  【按语】本方以清凉发散,清热而不凉遏,生津而不滋腻为其特点。方中桑叶、菊花相配,既能疏散风热表邪,清利头目,又能清泄肺胃之热邪,使肺司清肃之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薄荷性味辛凉,也是发汗解表、疏散风热的良药,能增强桑叶、菊花疏散风热之力。竹叶性味甘寒,功能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引热下行;芦根甘寒养阴,润燥利咽,清热生津,可除肺胃之郁热。全方五药虽然平淡,但用之得当,取效甚好,且饮用清香微苦,比较爽口。

70.花生衣红枣茶

  【出处】《实用食疗方精选》

  【组成】花生米6090克,红枣3050克。

  【功用】补血止血。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各种出血后贫血。肿瘤经放疗、化疗后血小板及粒细胞减少。

  【制法】先将花生米在温水中浸泡半小时,取皮,晒干备用。红枣洗净后温水泡开去核,酌加清水煎煮半小时后拣去花生衣,加适量红糖分次饮汁并吃枣。每日1剂,连服1015天。

  【按语】方中主药花生衣为落花生的红色种皮,是近代发现的止血新药。最初发现口服花生米能缓解血友病患者的出血症状,后来知道,不仅对A型患者(缺乏因子)有效,而且对B型患者(缺乏因子)更有效,对其它某些出血患者亦有止血作用,但对严重出血,其效果很差。研究认为:花生衣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能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并改善血小板质量,缩短出血时间,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机能,改善凝血因子的缺陷等。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先天性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出血等症不但有止血作用,而且对原发病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大枣能养血、补益脾胃,可增强机体对血液的生成和固摄能力。红糖为补中活血之品,方中三物同用,共收养血补虚、收敛止血之效。

71.湿热痹痛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鸡骨草40,嫩白薇10,生苍术9

  【功用】清热利湿,理气活络。

  【主治】肢体关节疼痛,兼有阴虚发热之象。

  【制法】按原方用药5倍量,研为粗末备用。每次用30,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贫血者慎服。

  【按语】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的带根全草,性味甘、凉,功能清热解毒、舒肝散瘀。《中国药植图鉴》说它能治风湿骨痛,跌打瘀血内伤;并作清凉解热药。据药理研究,它含相思子碱、胆碱、甾醇化合物、黄酮类、氨基酸、糖类等成分。相思子碱腹腔注射,能降低小鼠肩部由葡萄球菌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高浓度(1:500)可抑制羊血球的溶解。白薇功能清热、凉血,《要药分剂》谓其能清虚火,除血热。苍术功能健脾燥湿,《药品化义》认为它专入脾胃,主治风寒湿痹。三药相合,为清热除湿、活络止痛之用。

72.止盗汗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柴胡9,胡黄连10,糯稻根20。水煎,头二煎分作2次服。每日1剂。

  【功用】退热,凉血,疏肝。

  【主治】烘热盗汗。

  【制法】按上述三味药物用量比例加10倍量,研成粗末。每取40,放热水瓶中,冲入半瓶沸水,旋紧瓶塞,1020分钟后即可饮用。

  【宜忌】肝阳上亢、脾胃虚弱者慎用。

  【按语】柴胡是发表和解、退热升阳、疏肝解郁药。它味苦而性微寒,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说它能治寒热邪气。《本草纲目》指出它能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滇南本草》说它是治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柴胡含挥发油、柴胡醇、油酸、亚油酸等多种成分。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炎、抗病原体及保护肝脏等作用。关于胡黄连,《唐本草》有主骨蒸劳热……治妇人胎蒸虚惊……大人五心烦热的记载。《本草经疏》说它大寒至苦,极清之性,能清热,自肠胃以次于骨,一切湿热、邪热、阴分伏热所生诸病,莫不消除。它含苦味成分胡黄连甙、香草酸及甘露醇、胡黄连醇、胡黄连甾醇等。有利胆、抗菌作用。本茶用柴胡配胡黄连与糯稻根,意在增强退热止汗功效。根据临床习惯用药,治虚热盗汗的疾患,临床多以除虚热的银柴胡,以代升发的柴胡。

73.抗心衰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鲜万年青根30

  【功用】强心利尿,清热解毒,止血。

  【主治】心力衰竭。咽喉肿痛,白喉。水肿,膨胀。咯血,吐血。疔疮,丹毒,蛇咬伤,烫伤。

  【制法】上药煎汤,头二煎混合,倾入热水瓶中,作4次分服,每6小时服1次。

  【按语】万年青的根茎、叶和种子都含有强心甙万年青甙甲、乙、丙、丁。万年青甙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并能兴奋迷走神经和抑制心肌的传导,使心率减慢,并有利尿作用。对震颤心脏的不规则搏动亦有调节作用。它的稀溶液仅使肠血管收缩,对冠状血管、肾脏血管、脑血管及四肢血管等则有扩张作用。较浓的溶液因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可使各种组织、器官的血管均收缩。

  有临床报道,用本品治心力衰竭时,有两种给药法。速给法:用万年青根茎或叶3045克,煎煮2次,各得20毫升煎液,分别于早晚作保留灌肠。缓给法:取1836克,首煎加水150毫升,煎取50毫升;二煎加水120毫升,煎成40毫升。两次煎液混合,每次30毫升,每日3次分服。心衰控制后,应即改用维持量,以防中毒。

  万年青具有洋地黄毒甙样作用,但毒性较大,除能刺激迷走神经与兴奋延髓中枢外,可能对于心肌有直接抑制作用。大剂量使用时可发生心传导阻滞,心脏停搏,因而对它的剂量、给药途径等问题尚须进一步研究。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严密观察病情,以策万全。

74.消胆结石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炙鸡内金9,金钱草15,广郁金10,京三梭5

  【功用】消积化石,疏肝利胆。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反复右上腹部疼痛,牵及右肩背部,每因情志不舒或进食油腻后而诱发、加重。有时因结石梗阻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大便呈陶土色。

  【制法】上方药量加大20倍,共研为末。每次用3040克,置于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后,代茶频频饮服。每日1剂。

  【宜忌】孕妇忌用、两岁以下儿童禁用。

  【按语】鸡内金是雉科动物鸡砂囊的角质内壁,性平味甘,能消积化滞、宽中健脾。《医学衷中参西录》说: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祖国医学认为胆石症的主要病机为: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司,湿热内蕴日久煎熬成石。结石形成以后,阻于胆及胆道,又会加重肝胆疏泄失司。本方以鸡内金为主,配合清热解毒化石之金钱草,疏肝理气活血之郁金,破积化瘀之莪术,共奏消石化积、疏利肝胆之效。因郁金、莪术为活血化瘀药,故孕妇不宜饮用,以免引起流产。现代实验研究表明:鸡内金含胃激素、角蛋白等。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运动,加快胃排空等作用。由于增快了胃排空,也相对地促进胆汁的排泄,有利于去除结石。[1]

75.柏子仁茶

  【出处】《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册》

  【组成】柏子仁500

  【功用】养心安神,益智,润肠。

  【主治】血虚心悸,失眠,盗汗。老人及产后肠燥便秘。

  【制法】上药除去残留的外壳和种皮后研碎,瓷器贮存。如治心悸、失眠证可炒香;肠燥便秘者宜生用。每日早晚各取1520克,放保温杯中,冲入沸水盖闷15分钟,随意饮用。如治肠燥便秘,可在入睡时顿服。

  【宜忌】大便溏泻着忌用。

  【按语】《本草纲目》谓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透心肾,益脾胃,功能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宜乎滋养之剂用之。由于心主神明,肾司二便,柏子仁养心,所以安神益智,滋肾所以润肠通便。本品含脂肪油及少量挥发油、皂甙。故肠滑作泻者、痰多胃弱者及暑湿作泻者,均不宜服。

76.蒌皮地丁茶

  【组成】瓜蒌皮12O克,蒲公英15

  【功用】利气化痰,清热消痈。

  【主治】乳痈初起,乳房肿痛。咳嗽,咯出黄脓痰,属痰热证者。

  【制法】取瓜蒌皮、蒲公英各15,研为粗末,置保温瓶中,以沸水300毫升泡闷2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大便不实者忌用。

【按语】瓜蒌皮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果皮。性味甘寒,功能润肺化痰。利气宽胸。内科常用以治痰热咳嗽、咽痛、咯血及便秘。外科用治痈肿疮毒。药理研究,瓜蒌皮有良好的祛痰作用。体外试验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全瓜蒌煎剂对腹水癌细胞有致死作用。本品配蒲公英治疗乳腺炎,疗效满意,且无副作用。

77.延年益寿不老茶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何首乌240,地骨皮、茯苓各150,生地、熟地、天冬、麦冬、人参各90。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0,一日2次,温酒送下。

【功用】补肾益精,益寿延年。

延年益寿不老茶主治

【主治】中老年肾虚精亏,身体衰弱,神疲乏力,头昏目涩,腰膝酸软。未老先衰,精神不振,夜寐多汗,遗精,阳物有时举而不坚,不能适应正常性生活。神经衰弱、慢性肝炎患者,亦可服用作调养。

延年益寿不老茶制法

  【制法】照上方组成比例,研成粗末。每日用3050克,放入热水瓶中,以沸水冲大半瓶,盖闷2030分钟后,频频饮用,至傍晚饮完。如饮水量大者,可以再次冲入沸水.继续饮用。此茶强身健体,可长期连续使用。

【宜忌】饮食呆滞、脘腹饱胀者,可暂停饮用。

方中何首乌

  【按语】方中何首乌历来为益寿延年的首选药物,《何首乌录》说它能治腰腹中宿疾冷气,长筋益精,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它主含大黄酚、大黄素及大黄酸,生用利于软便(制用则无此效),免除中老年大便燥结之苦。实验证明,它能降血脂,对动脉粥样硬化之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有减轻作用,对疲劳的心脏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地骨皮能治中风,眩晕虚劳,心悸,健忘(《本草述》),有补内伤大劳(《名医别录》)之功。它含有桂皮酸及亚油酸、亚麻酸等,亦有降低血压、缓慢心率作用。二药与大补元气、增强免疫功能的人参,以及养阴生津的天冬、麦冬,滋阴养血而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本草纲目》)的熟地黄等配伍,是名副其实的延年益寿不老茶。

78.益脾健胃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炒党参15,炒白术12,炒麦芽20,炒陈皮9

  【功用】益牌健胃,促进消化。

  【主治】脾虚运化不良,纳谷不香,或有胃院闷而不舒。经胃镜检查,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纳谷欠佳,胃院微胀而不适。

  【制法】上方研成粗末(不研亦可),用作1日量。置热水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服,盖闷2030分钟,频频饮用,至晚饮尽。

  【宜忌】伤食而中焦积滞空积者不宜饮用。

  【按语】此方为健脾胃、助消化并用,药仅四味。功用平和可靠。方中党参含有皂甙、菊糖、微量生物碱等。具有强壮抗疲劳作用,能增加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本草正义》说:本品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牌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白术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及维生素A等,《本草汇言》说: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它与党参相合,是补益脾胃、帮助消化的王道药。麦芽因含消化酶及维生素B,有良好的助消化作用;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健脾,《医学启源》说它去胸中寒邪,破滞气,益脾胃。四药相伍,补中寓动,消中寓补,相得益彰。

79.疳积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陈皮5,黄连3,广木香2

  【功用】理气和胃,清热燥湿。

  【主治】小儿疳证属湿热积滞者,如疳气、疳积期,形体消瘦,

  脘服痞胀,多吃多便,苔黄腻而垢,舌质偏红,可伴有烦躁少寐,动作异常等。

  【制法】参照原方组成比例,用陈皮5,黄连3,木香2。上药研为细末,置于保暖杯中,冲入适量沸水浸泡,盖闷15分钟。饮时加适量蜜糖调味,少量频服。每日1剂。

  【宜忌】黄连苦寒较甚,有败胃之弊,故不宜过量,中病即止。脾胃虚寒者忌用。

  【按语】疳证多因脾胃失调,积滞内停,气机阻滞而致,同时可伴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积滞不消,郁而化热,形成脘腹胀满,多食多便之胃强脾弱证。方中陈皮健脾和胃,燥湿化痰,木香引气消胀,助脾运化。上两味虽皆苦辛而温,但药性和平,入脾、胃、大肠,湿而不燥。黄连苦寒,清胃肠而燥湿,配木香为香连丸,更是清肠止泻之要方。脾健运则湿滞消;气机顺则胀满除;肉热清则胄气和,故诸药配合,切中病情。如食滞较重者可加山楂10;脾虚明显者可加苍术6、神曲10;舌质不红者可加炮姜2,灵活使用,疗效更佳。

80.菊花山楂减肥茶

  【组成】菊花6g,山楂6g,柴胡6g,金银花6g,绿茶6g

  【作法】1.将山楂、 柴胡、金银花以小布袋包起来。

  2. 取一茶杯,放入药包、菊花、绿茶,冲入350毫升的滚水,放凉后饮用。

  【饮用】每日一剂,可多次回冲,坚持饮用,可瘦身去脂。

81.小蜂儿茶

【出处】《圣惠方》

  【组成】蚕蛹。

  【功用】和脾胃,止消渴。

  【主治】治消渴病,多饮,善饥。治小儿疳积,骨瘦如柴,如小儿蛔虫病引起的营养不良症。

  【制法】取蚕蛹,晒干或烘干,研为粗末。每日取30,置保温杯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剂。

  【按语】小蜂儿即家蚕蛾的蛹,性平、味甘、无毒,为高蛋白营养品,近年来已被列入菜谱。药理研究报导,蚕蛹油对高胆甾血醇血症、脂肪肝有一定治疗效果,并能改善肝功能。清朝名医王孟英治消渴常用缫丝汤,此与用蚕蛹同理,也有用蚕茧煎水治消渴者,疗效亦佳。小儿疳积可用炒蚕蛹调蜜食,能驱除蛔虫,增强体质。肺结核、消瘦或血友病、牙龈出血、紫斑、鼻衄可用蚕蛹粉煎水服。本方药资源丰富且效佳价廉,作为饮食疗法,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82.温肾固精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葫芦巴6,补骨脂、菟丝子、山萸肉各3

  【功用】温肾固精。

  【主治】小便频数、遗尿、阳痿、遗精、腰膝冷痛、辨证属肾虚、命门火衰者。

  【制法】按上方比例,前三味加大剂量,共研成粗末,每次取30,和山萸肉6放入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后频饮代茶。每日1剂。

  【宜忌】阴虚火旺心烦口干舌红者忌用。

  【按语】此方用于肾阳不足、下关失固而出现性机能障碍病证。葫芦巴味苦性温,能补命门、暖丹田、治冷疝、强精气。《本草纲目》说它治冷气疝瘕,寒湿脚气,益右肾,暖丹田。《现代实用中药》说它为缓和滋养剂。有温暖疏解,驱风止痛之功。补骨脂补肾助阳。菟丝子、山萸肉阴阳并补。本方补肾助阳而不燥烈,于未老早衰之夜寐尿频、性功能减退者,用之尤为相宜。

83.五子衍宗茶

  【出处】《医学入门》

  【组成】枸杞子、菟丝子各240,覆盆子120,炒车前子60,五味子30。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一日23次。

  【功用】补肾益精。

  【主治】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婚后无子,女方无病不育,伴见腰酸眩晕,尿后余沥不尽。体弱乏力,腰酸膝软,阳痿不振,须发早白,一派早衰之象。

  【制法】按上方用量比例,研为粗末,每用4060克,纳入热水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20分钟。频频饮用,1日内饮尽。

  【宜忌】腰痛阳痿,因肾虚兼有脾湿蕴中及下焦湿热者,不宜饮用。

  【按语】此方是治疗男性不育的名方。肾虚和肾精不足,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补肾益精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方中枸杞子滋补肝肾,陶弘景说它能补益精气,强盛阴道(生殖功能)。茧丝子补肝肾,益精髓,《药性论》称其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二药均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覆盆子性味甘酸、平,主含覆盆子有机酸,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亦是补肝肾、助阳固精的要药。五味子性味酸温,含有脂肪油,其非皂化部分含有强壮剂的有效成分五味子素,能兴奋机体中枢,提高人的智力活动。车前子性味甘寒,利尿祛湿,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日华子本草》)。此药实有补中寓泻之相反相成的作用。

84.活血通脉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红花9,丹参15,广郁金7,全瓜蒌20,炙甘草6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宽胸。

  【主治】冠心病。

  【制法】上药五味,各加30倍量,共研成粗末。每取60,放热水瓶中,冲入半瓶沸水,旋紧瓶塞,20分钟后即可饮用。

  【宜忌】孕妇及无瘀血者忌用。

  【按语】自古以来,红花多为妇科月经病、产后病及伤科作活血化瘀之用,如《金匮》治腹中血气刺痛的红蓝花酒,《医学发明》治跌扑损伤的复元活血汤。50年代后,瘀血学说逐渐兴起,红花也常在内科使用,特别是与血密切相关的心肝疾患。红花主含红花黄色素和红花甙,它的煎剂对猫、狗均有较持久的降低血压的作用。对小白鼠、家兔、猫、狗的子宫有显著兴奋作用,大剂量水煎剂可使子宫呈痉挛状态,此现象对已孕动物更为明显。本茶用红花配丹参,目的在于加强活血化瘀的力度,再加上行气解郁的郁金,宽胸的瓜蒌和调和诸药的甘草,藉以理气活血,扩张冠状动脉,防治冠心病。

85.麦门冬茶

  【出处】《圣济总录》

  【组成】麦冬(去心)、地骨皮、小麦各30

  【功用】养阴清热。

  【主治】骨蒸肺痿,四肢烦热,不能食,口干渴。如肺结核病、慢性肺炎、肺癌化疗期间见上述症状者。

  【制法】麦冬、地骨皮30研成粗末,用纱布包。饮用前,先用小麦30煎取汁,去小麦,再将药末放入共煎沸,盖闷15分钟后,代茶频饮,或分23次饮用。每日1剂。

  【宜忌】痰湿壅甚者忌用。

  【按语】本方原名麦门冬汤。方用麦门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地骨皮清热凉血;小麦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现代药理研究,地骨皮有明显降压、降血糖作用外,还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比氨基比林弱,约与其他解热药相等。麦冬的动物实验表明,除具有升血糖、抗菌作用外,还能提高动物的缺氧条件下的耐缺氧能力。因此,本方对肺痿病证出现的低热及其因发热而引起的胃不思纳、口干渴、烦躁等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本方在《千金方》中名为枸杞饮,方用地骨皮15、小麦6、麦门冬6水煎去渣,分次饮用。主治相同。

86.银翘散茶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30,桔梗、薄荷、牛蒡子各18,竹叶、荆芥穗各12,豆豉、甘草各15,鲜芦根30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近代广泛用于感冒、流感、麻疹、支气管肺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乙型脑炎初起而见风热表证者。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每用5070克,纳入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10多分钟。频频饮用,于1日内饮尽。

  【宜忌】风寒表证者不宜饮用。

  【按语】本方为透表、清热解毒的名方。金银花、连翘是常用的清热解毒对药,加上牛蒡子、薄荷可大大加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荆芥穗性味辛温,与豆豉和合,亦有退热解毒的作用。在一派辛凉药中寓有辛温发散之味,可说是本方组成的一大特点,正是相反可以相成。桔梗性味苦辛,开宣肺气,祛痰排脓,与甘草相配(名桔梗汤),治热毒郁肺酿成脓疡者。淡竹叶渗利下泄,引导热毒从尿而出;芦根养阴润燥利咽,是缓解热毒燥渴的妙药。诸药配伍,相互为用,足见其组方之精。

87.麦芽山楂茶

  【出处】《北京卫生职工学院资料》

  【组成】炒麦芽10,炒山植片3,红糖适量。

  【功用】消食化滞。

  【主治】伤食呕吐,脘腹胀满,嗳腐吞酸,食后即吐,吐出不化宿食,其味酸臭。舌苔白腻,脉滑。

  【制法】以上药置杯中,加开水约250毫升,加盖20分钟后代茶温饮。123剂。

  【按语】本方适用于饮食失节,食滞停积而致的呕吐。因食积中焦,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中焦气机受阻,胃气上逆,食随气上,故呕吐酸腐,甚至吐出不化宿食。因中焦气机不畅,故脘腹胀满。其治应以消食化滞为主,食消滞化则呕吐自愈,方中炒麦芽消食和中下气。山楂消积散瘀。麦芽偏于消面食之积,山楂善消肉食之积。《本草纲目》对山楂的记载:化饮食,消肉积……”又《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中的消滞茶(山楂、麦芽、红梅叶、布楂叶)亦以此二味为主药。

88.黄精玉米须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黄精15,玉米须50

  【功用】益气养阴,降糖利尿。

  【主治】糖尿病。肾炎水肿尿少。高血压病。

  【制法】上药以清水适量煎汤,代茶频饮。

  【宜忌】脾胃虚寒或痰湿气滞、脘门腹胀、大便不实者忌服。

  【按语】黄精在《本草别录》中被列为上品。《博物志》说: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精具有抑制尿糖、血糖,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流量、降血脂和抑制皮肤真菌作用,能补气益阴、抗老延年。玉米须甘平,具有利尿降血糖作用,并能扩张末梢血管,促进胆汁排泄。两药配合用治糖尿病日久、体质虚弱及合并肾病水肿者,常服此药茶,可以治病延年。

89.枇杷叶茶

  【出处】《福建中草药》

  【组成】鲜枇杷30。淡竹叶15

  【功用】清肺降气,止咳化痰。

  【主治】肺热咳嗽,咽燥不适,声音嘶哑。

  【制法】鲜枇杷叶刷去绒毛,与淡竹叶同洗净,切细。放入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饮用前可酌加白砂糖或冰糖,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忌用。

  【按语】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片,全年皆可采取。果实为鲜果中的佳品,能润肺、止渴、下气。枇杷叶性味苦凉无毒,有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效。《滇南本草》说它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本草再新》说它能清肺火,降肺气,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淡竹叶性味甘淡,能消痰止渴,除上焦火。《草木便方》说它能消痰、止渴。治烦热、咳喘、吐血。本方用药虽然平淡,但清金(肺)降人、止咳化痰的功效毋庸置疑。

90.二冬二母茶

  【出处】《症因脉治》

  【组成】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

  【功用】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虚燥热,咳嗽喘逆,咽燥口干,痰粘不能咳出。连咳不已,则面赤气急,舌苔黄,脉沉微数。

  【制法】先将川贝母研末备用。前三味各取6,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分23次饮用,同时每次吞服川贝粉3。每日1剂。

  【宜忌】风寒或湿痰咳嗽者忌用。

  【按语】本方系二冬膏方加知母、贝母组成。其清肺、祛疾、止咳功效较强。方中知母味苦,性寒,能清热除烦,泻肺滋肾。李杲说:知母,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知母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一些肠道致病性病菌也有抑制作用。对小鼠实验性结核治疗:用含2.5%知母粉的饲料喂养,证明对肺部结核病灶有抑制作用;如用药量提高到5%,则肺结核指数可接近异烟肼。用知母浸膏经皮下注射,能防止和治疗大肠杆菌所致的免高热,且作用持久。

91.宣肺止嗽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浙贝母、前胡各6,光杏仁8,薄荷叶4,生甘草3

  【功用】解表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感冒风邪,咳嗽,痰多色白质稀,伴有恶寒,头微痛,舌苔薄白,脉浮滑。

  【制法】按原方组成用量,研成粗末,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不拘时频频代茶温饮。

  【宜忌】咳痰色黄,发热有汗,口渴者忌用。

  【按语】本方用薄荷、杏仁解表宣肺,大贝、前胡能消痰下气,为外感咳嗽要药。生甘草和中润肺,《本经》说它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在外感病证方中多配伍用之。贝母有两种,一为浙贝,一为川贝。浙贝母又名象贝、元宝贝,性味苦寒,能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本草正义》说象贝清泄肺气而辛能疏散。故外感咳嗽多用之。川贝母味甘苦,性凉,能润肺散结,止嗽化痰。因其甘苦性凉而润,故内伤咳嗽或久嗽多用之。动物实验:小鼠用氨水引咳法证明,灌服川贝的总生物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而浙贝母对此无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证明,川贝生物碱无镇咳作用。而浙贝粉及其乙醇浸剂有明显作用,并可持续两小时。以上资料说明川贝、浙贝在药理作用上,有一定程度差异,故于临床使用时,仍宜参考传统药方的用药经验而对症选用。

92.治扁平疣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苦参15,菝葜20,土茯芩30,地肤子12

  【功用】清热解毒,利水祛湿。

  【主治】扁平疣。

  【制法】上药研成粗末,置热水瓶中,冲入沸水大半瓶,盖闷20分钟,频频代茶饮用。每日1剂。一般需服20剂左右。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用。

  【按语】扁平疣系乳多空病毒所致,好发于青少年,以颜面、手背为多,大都骤然发生。一般无自觉症,或有微痒。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毒夹风搏于肌肤而变生。治宜清热解毒、法风利湿。方中苦参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凉血、杀虫,是治疗皮肤疾患的要药。《药性论》说它治热毒风,皮肌烦躁生疮……”《滇南本草》说它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窝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菝葜是百合科菝葜属攀缘状灌木,其根茎供药用,有解毒利水、祛风湿之功。土茯苓解毒祛湿,是治疗梅毒之良药,亦常用于毒疮痈肿。地肤子苦寒,除湿止痒,是治疗湿疹、湿疮、周身瘙痒的要药。故诸药合用,对扁平疣有良好功效。

93.野菊茶

  【出处】《孙天仁集效方》

  【组成】野菊花(连茎)60

  【功用】疏风清热,消肿解毒。

  【主治】暑令热疖及皮肤湿疮溃烂。

  【制法】上药置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15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剂。并以药棉蘸药汁掩敷患处。

  【按语】野菊花常用于预防感冒,治疗呼吸道感染;内服或外敷治痈毒疖肿。用其制成流浸膏,能治疗高血压病。药理试验,野菊花煎剂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野菊全茎的抑菌作用强于花,鲜品又强于干品,加热(如经高压消毒)则效价降低,此外,体外试验证明:野菊煎剂有促进人体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中药药理与应用》)。毒性试验:本品毒性低,慢性给药亦无蓄积现象,仅少数患者可致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便溏等消化道反应。可见,本品是民间用来抗感染最理想的药物。

94.治遗尿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山茱萸、复盆子、茯苓各10,益智仁6,熟地12

  【功用】补肾缩尿。

  【主治】遗尿,适用于肝肾不足,下元虚亏,不能固密所致的遗尿、尿频,或伴有头昏、易疲乏、腰酸痛者。

  【制法】上药按比例加大10倍剂量,复盆子、茯苓、益智仁研成粗末,以纱布包,每包25与熟地12、山茱萸10共置于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2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尿频而有涩痛属湿热证者忌用。

  【按语】本方适用于肝肾不足,下元固摄无权,遗尿尿频。方中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熟地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益智仁性味温辛,能补肾固精,缩小便,《汤液本草》说它:益肾脏,缩小便。茯苓健脾利湿,可制熟地滋腻之弊。本方常服使肾气来复,下元得固,而膀桄排尿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95.玉竹麦冬菜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玉竹、麦冬、百合、石斛各15

  【功用】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益胃。

  【主治】白喉初愈,预防心肌炎及末梢神经麻痹。

  【制法】按上述药物用量比例,加7倍量,研成粗末。每用60,放热水瓶中,冲入半瓶沸水,旋紧瓶塞,1020分钟后,代茶随意饮用。

  【宜忌】脾胃虚寒及表症未解者忌用。

  【按语】麦冬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之功。《本草汇言》说:麦门冬,清心润肺之药也。《本草正义》又说:麦冬,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本是甘药补益之上品。大麦冬的块根含有甾体皂甙、β-谷甾醇、氨基酸、葡萄糖和维生素A样物质。实验证明,家兔用50%麦冬煎剂肌肉注射(1毫升/公斤)能升高血糖。也有报告正常兔口服麦冬的水、醇提取物02/公斤,则有降血糖作用。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免,用O5/公斤/日,连续4日亦有降血糖作用,并促使胰岛细胞恢复,肝糖元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此外,麦冬粉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某些抗菌作用。

  本茶4味药物均具甘寒性味,有滋阴、润肺、养胃的共性,配伍同用后则滋润性能增强,对肺胃阴伤疾患,包括白喉初愈、肺炎恢复期等,用之甚为合拍。

96.双耳茶

  【出处】《偏方大全》

  【组成】白木耳、黑木耳各10,冰糖30

  【功用】滋阴补肾、润肺。

  【主治】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辨证属肾阴亏虚者。咳嗽、咯血、痰少而干或有喘息,辨证属肺阴虚者。

  【制法】将二种木耳用温水泡发,拣去杂质,洗净,放入碗内,再加入冰糖,加水适量,置于蒸锅中,盖上碗盖,约蒸1小时许即成。将木耳及汤汁,分12次服用。每日1剂。

  【宜忌】脾胃湿热,口中发甜,舌苔厚腻者忌服。

  【按语】木耳分黑、白二种,白木耳又称银耳。二者均为寄生植物的子实体,一为木耳科,一为银耳科。所含成分大致相近,据分析二者均含脂肪、蛋白质、多糖类、灰分。灰分中含有磷、硫、铁、镁、钙、钾及钠等。另据报导,白木耳含甘露醇、多缩戊糖、麦角笛醇、海藻糖。黑木耳性味甘平,或作性寒(《饮膳正要》)功能凉血止血;白木耳性味甘淡、平,或作凉(《饮片新参》)功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据《食物中药与便方》介绍,白木耳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症;黑木耳适用于高血压、便秘等。本方用冰糖,在《本草纲目》称为石蜜。为白沙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之功。

97.荆芥僵蚕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荆芥10,黄芩9,炙僵蚕15,生甘草4

  【功用】祛风透疹,清热燥湿。

  【主治】风疹块属湿热夹风者,如全身或面、手等暴露部位出现疹块,色红而痒,遇风加剧,舌红,苔黄腻等。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置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1520分钟。不拘次数,1日内频频饮服。

  【宜忌】阴虚血热或气血两亏所致者非本方所宜。

  【按语】本方剂芥辛温,有祛风解表、升散透疹之功,为治皮肤瘙痒及出疹性疾病的要药。僵蚕性味咸、辛、平,亦有疏散风热、治疗风疹瘙痒的良好功效。生甘草既能解毒,又佐荆芥、僵蚕辛甘发散。黄芩苦寒,为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之良品。实验研究表明,黄芩含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等,其中黄芩甙对动物有抗炎、抗变态反应、阻止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并提高免疫能力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秀性。《药品化义》说:黄芩中枯者名枯芩,条细者名条芩,一品宜分两用。盖枯芩体轻主浮,当泻肺胃上焦之火,发斑发黄,疱疹疱毒,以其大能凉膈也。综合分析本方,一方面能散风热而透疹,一方面清热毒而燥湿,故用于风热夹湿热之瘾疹最为适宜。

98.散疹茶

出处  《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

组成  生地90,苍术30,茶叶105岁以下,生地9,苍术36克,茶叶13克)。

功用  凉血滋阴,祛风燥湿。

主治  瘾疹(风疹块),而属阴虚血热兼夹风湿热毒证者。类似现代医学之荨麻疹、血管神性水肿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制法  先将生地、苍术加水煎汁,并以药汁冲泡茶叶于壶内或杯内,不拘时慢慢饮服,至全身汗出为止。每日1剂。

宜忌  风寒外袭或脾肺气虚者不宜饮用。

按语  瘾疹,俗称风疹块,《内经》、《金匮要略》均有记载。对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分析颇详,且辨证细致,治法丰富。目前临床上多分为风邪袭表、胃肠湿热、血热风生、阴血不足、气血两亏等证疾进行辨证施治。从本方组成分析,生地甘苦而寒,为滋阴凉血之要药,且用量特重,是针对阴虚则生内热,内热则生虚风而设。《本草逢源》谓干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证治淮绳·疡医·瘾疹》中还说热搏于血分,其邪因并发于表则赤;若风湿搏于气分,则气液不行,因邪并发于表则白。苍术辛苦而温,以运脾燥湿擅长,既能内化湿浊,又能外祛风湿,李东垣说它能除湿发汗。且生地性寒而滞,易助湿碍脾;苍术芳香燥烈,运脾化湿,两药相配,相反相成,既能发挥生地滋阴凉血的功效,又无寒腻碍脾之弊。佐以茶叶清火解毒、祛风发汗。故用于阴虚血热之风疹快,如疹块搔痒,反复发作,其色红赤,时隐时现,伴有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而数等,确属中肯之剂。

99.茱萸止汗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山茱萸、防风、黄芪各9

  【功用】补肝肾,祛风湿,益卫固表。

  【主治】自汗,盗汗。

  【制法】按上述药物用量比例加10倍量,研成粗末。每取30,放热水瓶中,冲入半瓶沸水,旋紧瓶塞,1020分钟后即可饮用。

  【宜忌】火旺及有湿热者忌用。

  【按语】山茱萸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的功效。《医学入门》指出:山茱萸本涩剂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山茱萸,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它含山茱萸甙、皂甙、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及维生素A。动物试验证实,山茱萸有利尿降压作用。对化学疗法及放射线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对志贺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本茶乃益气实表、止汗的玉屏风散去白术,加酸涩之性、有收敛作用的山茱萸而成,因而治自汗盗汗功效更为明显。

100.抗休克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人参15,制附子6,干姜2

  【功用】益气,回阳,救脱。

  【主治】阳气暴脱,手足逆冷,头晕气短,汗出脉微之阳脱证。

  【制法】三味药按上述用量煎熬浓汁,1次服用。

  【宜忌】阴脱者禁用。

  【按语】阳脱是极端危重的险证,死亡可在顷刻之间发生,必须立即用大温大补之品,以挽即倒之狂澜。本茶以大剂量人参为主药,藉以大补元气,固脱,生津。《本草正》指出:人参,气虚血虚俱能补。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惟其气壮而不辛,所以能固气。本品主含人参皂甙,少量挥发油。它对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对心肌及血管,都具有兴奋作用,但大剂量用时反而有抑制作用。它还有加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对动物因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有降低血糖等作用。临床常以人参作急救用,如用930克的大剂量煎服或炖服,或以人参注射液行肌肉或静脉注射,可用于心原性休克的急救,或其它一时极端垂危的病人的抢救。本茶是采用《伤寒论》作回阳救逆之用的四逆汤去性缓的甘草,加《正体类要》的益气、回阳、救脱的参附汤组成,此乃集两方温补之优势,对抢救阳脱非常有利。

101.四味消炎茶

  【出处】《养生治痛茶疗方》

  【组成】大青叶15,青茶叶45,蒲公英、地丁草各15

  【功用】清热解毒,消痈散肿。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腮部漫肿胀痛。痈肿疔毒而患处红、热、肿、痛者。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置保暖瓶中,用适量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不拘次数,代茶饮眼。每日12剂。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按语】方中大青叶味苦,性大寒,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及凉血化斑等功效,为治疗温热病、丹毒、发斑、咽疾肿痛之良药。实验研究表明它对多种致病菌及病毒有抑制作用。《景岳全书》说它治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痈疡肿痛……”茶叶、蒲公英、紫花地丁亦善清热解毒,是治疗疔疮痈肿之佳品。故本方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不仅可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对痈、疽、疔、毒属火毒证者亦有较好疗效。但本茶剂苦寒为主,特别大青叶寒性较大,故脾胃虚寒、纳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102.鱼腥草山植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鱼腥草30,焦山楂15

  【功用】清热解毒,消积止泻。

  【主治】湿热泄泻、痢疾以及食积腹泻,症见腹胀腹痛,大便稀薄,每日数次,甚或数十次,恶心呕吐,纳谷欠佳。

  【制法】按原方剂量,切碎,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后代茶饮用,于6小时内饮完。每日12剂。

  【宜忌】脾虚泄泻者忌用。

  【按语】本方针对急性胃肠炎、食积腹泻以及痢疾兼有积滞者所设。方中山楂酸甘,微温,化饮食,消肉积。(《本草纲目》)故治疗兼有食积之腹泻多用之。其煎剂体外试验对各型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鱼腥草能清热解毒,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及多种大肠致病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二药合用,能清肠导积,如伴有恶心呕吐者可加生姜3片。

103.黄疸肝炎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柴胡10,赤芍12,生大黄7,制半夏、炒陈皮各9

  【功用】疏肝通腑,和胃退黄。

  【主治】病毒性肝炎或郁胆型肝炎,身目俱黄,黄色鲜明,胁肋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制法】原方用量加大20倍,共研粗末。每次用4050克,置于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5分钟后,代茶频频饮用。每日1剂,连服710天。

  【宜忌】急黄、阴黄、萎黄及慢性腹泻病人不宜应用。

  【按语】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热蕴结或砂石阻滞肝胆,致使肝胆疏泄失司。胆汁外溢肌肤而发为黄疸;热盛阳明而致大便秘结;肝火犯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柴胡疏肝解郁,《滇南本草》说它能除肝家邪热,用作主药。佐以半夏、陈皮和胃止呕,生大黄峻猛通腑,泻阳明实火,使邪有出路,更配赤芍以照顾胁肋胀痛这一次要症状。急黄,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暴发性重症肝炎,起病急骤,很快转入肝昏迷,如用本方治疗,犹如杯水车薪,往往会延误病情;阴黄,指慢性肝病伴黄疸,颜色晦黯,多属虚实夹杂症,本方则以攻逐祛邪为主,故不可运用。萎黄,多因虫积食滞,脾胃虚弱,气血双亏而致,周身皮肤呈淡黄色,干萎无光泽,小便不黄,巩膜不黄,尚伴倦怠乏力,眩晕耳鸣,心慌失眠等症状,以虚症多见,相当于钩虫病,故更不宜运用本方。慢性结肠炎病人常伴慢性腹泻,因本方应用了大黄,往往使腹泻加重而导致水、电解质大量丢失,也不宜应用。现代实验表明:柴胡含挥发油、柴胡醇、油酸、亚油酸等多种成分,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炎、抗病原体及保护肝脏的作用。活血化瘀药如赤芍,有利于改善肝脏的微循环,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104.菊花脑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菊花脑全草或花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热疖、痱子、疱疹或皮肤化脓性炎症。

  【制法】菊花脑1530克(鲜者加倍),切碎,纳入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菊花脑100120克煎汤熏洗患处,或鲜品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患处。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按语】菊花脑是野菊花的近缘植物,功效与野菊花相似,即清热解毒,疏风平肝。野菊花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煎汤内服和外洗,对皮肤湿疹、皮肤瘙痒及皮肤化脓性炎症均有良好效果。

105.苓菊芍草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土茯苓3050克,野菊花15,赤芍药12,生甘草6

  【功用】散风祛湿,凉血解毒。

  【主治】风热湿毒引起的痒疹、湿疹、风疹皮炎等。

  【制法】上药研成粗末,纳入热水瓶中,冲入沸水大半瓶,盖闷20分钟。频频代茶饮用。其渣压取汁涂患处。每日1剂。

  【宜忌】血虚、血燥而致者不宜服。

  【按语】方中土茯苓祛湿解毒,可疗疮毒痈肿。野菊花散风清热,解毒消肿,是治疗痈疽疔毒、疮疡湿疹之良药。《浙江中药手册》说它能排脓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疔毒,天泡湿疹。《本草汇言》说它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祛风杀虫。赤芍酸苦微寒,凉血活血,为疗痈疸疔毒方中常用之品。生甘草清热解毒,又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故诸药相配对风热湿毒而导致的丘疹有一定疗效

106.灵脾五味子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仙灵脾60,五味子50

  【功用】补肾阳,祛风湿,敛汗,涩精。

  【主治】神经衰弱。阳痿不举,滑精。腰膝无力,筋骨挛急,风湿痹痛。自汗盗汗。

  【制法】上二味药拣去杂质,去梗,仙灵脾切丝,五味子杵碎,和匀后瓷器贮藏。每日用20放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后分23次饮用。

  【宜忌】感冒发热、暑湿泄泻及相火亢盛,内热心烦者忌用。

  【按语】仙灵脾是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常用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主阳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日华子本草》说它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率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仙灵脾的叶和茎中含有淫羊藿甙等,具有明显的性激素样作用,能增强性功能。又有抗菌(如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双球菌等)、抑制脊髓灰质炎病毒及肠道病毒的作用。同时,可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有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方中用仙灵脾与五味子配伍,加强了补益肾气作用,又因五味子能兴奋与强壮健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所进行的反射性反应,改善人的智力活动,因而用本茶治肾虚疾患、神经衰弱诸疾较为理想。

107.桑菊银花茶

  【出处】《中药大辞典》

  【组成】桑叶4,菊花6,银花8

  【功用】祛风,清肝,明目。

  【主治】高血压病,头目晕眩。外感风热发热、头晕、头痛。

  【制法】按上述用量,放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1015分钟后当茶饮。一般冲泡2次后,药渣即可弃掉另换(1天中可换23次),不能煎熬,以免破坏有效成分。

  【宜忌】风寒外感及脾胃虚寒证忌用。

  【按语】桑叶、菊花二药功用已如前述。银花以清热解毒见长,常用于湿病发热、热毒痢以及外科痈疡、肿毒等。制成凉茶,可预防中暑、感冒及肠道传染病。银花含木犀草素、肌醇及皂甙、鞣质等,对伤寒杆菌、付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以及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还有人报道,金银花液对甘油三酯有一定降低作用。尤以静注加口服用药效果好。临床观察其在降血脂的同时,尚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效应,这可与所含木犀草素的扩冠作用有关。

  本方治疗46例高血压患者,观察结果,服药茶37天后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开始减轻,随之血压渐降至正常者共35例,其余病例服药1030天后,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108.板蓝银花茶

  【出处】《药茶治百病》

  【组成】板蓝根30,银花10,薄荷5

  【功用】清热解毒,散风利咽。

  【主治】痄腮而出现的一侧或两侧腮部肿痛,咽部红肿,伴有恶寒、发热等。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置保暖瓶中,用适量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不拘次数,频频代茶饮服。每日1剂。

  【宜忌】无特殊禁忌。

  【按语】痄腮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学龄儿童发病率较高。中医则认为是风热毒邪侵犯少阳经脉所致。治疗上应清热解毒,佐以辛凉发散。本方板蓝根、银花均为清热解毒之要药,尤其板蓝根,性味苦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利咽,是治疗温热病、斑疹、痄腮等热毒炽盛的良药。实验研究表明板蓝根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病毒亦有抑制效果,故可用于流感、乙脑、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薄荷是辛凉解表的主药,《本草纲目》谓薄荷入手太阴、足厥阴,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枥疮疥为要药。可见,本方三味合用,对痄腮确有较好效果。

109.五味枣仁杞子茶

  【出处】经验方

  【组成】五味子、枸杞子、酸枣仁各等分。

  【功用】宁心安神,健脑益智。

  【主治】病后体虚,心烦不寐,多梦,头昏,记忆力减退。

  【制法】取上药各6,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2剂。

  【宜忌】外感发热或泻痢者忌用。

【按语】五味子为滋养强壮药,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能改善智力,提高工作效率,对视力、听力、皮肤感受器的分辨力均有改善作用,故近代常用治神经衰弱。酸枣仁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有临床报道,酸枣仁与五味子、太子参配伍,对于中风后24日内仍有运动趋势的痉挛性轻瘫,以及小脑共济失调、巴金森氏症,有良好的疗效。本方以五味、枣仁调节心神,再佐枸杞滋肾补肝,安神、益智,病后心肾不足,虚烦不寐,健忘者,以之代茶,久服可以强身益志。如患者舌尖红赤,五心烦热者,可在本方中加入莲子心2,同泡饮。

110.黄连解毒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黄连9,生熟大黄各6,蒲公英30,生甘草5

  【功用】清热解毒消痈。

  【主治】一切疮疡,疔毒。

  【制法】按原方组成剂量,研成粗末,置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闷泡15分钟,代茶频频饮用,1日内饮尽。每日1剂。

  【宜忌】素体脾胃虚寒者忌用。

  【按语】黄连是传统治疗内、外各科湿热、温毒病症的常用药。商品多为干燥的根茎,在山区用它的鲜品全株有同样功效。现代药理试验发现,它不仅抗菌谱广且能与链霉素、磺胺药对葡萄球菌显示协同作用;在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产生抗药后,黄连仍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还有报导,用黄连组成的复方,抗药性的形成远较单用时为小,抗菌效率还有所提高。本方用黄连、大黄、蒲公英三味之清热解毒以消疮疡疔痈,配以甘草之甘缓,以调和苦寒伤胃的不良反应。药虽苦而利于病,效应不可忽视。

111.三金茶

  【出处】《百病饮食自疗》

  【组成】金钱草30,鸡内金10,海金砂15

  【功用】利水通淋。

  【主治】石淋。症见小便淋沥涩痛,或见有沙石者。

  【制法】前二味按上方比例加大10倍剂量,研成细末。每次取30与海金砂15,共用纱布包后并保温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2030分钟,分34次饮用。12剂。

  【宜忌】脾肾虚、久泻滑泄者忌用。

  【按语】石淋多因湿热内盛,久蕴不去,煎熬水液,尿液凝结,日积月累,聚力砂石。此方为治石淋的有效方剂,金钱草能利水通淋、清化湿热。海金砂利尿通淋,功专通利水道,配以鸡内金消石。全方具有利水通淋排石之功效。鸡内金用于消体内结石,古医藉尚无记载,仅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有说: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个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症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近代医家治疗胆石、尿石症皆配以内金,其义盖本于此,但此中机理尚待临床药理学家进一步研究。

112.五参茶

  【出处】《急难重症新方解》

  【组成】苦参、党参、玄参、北沙参、丹参各30

  【功用】益气活血,养心泄热。

  【主治】二尖瓣脱垂并室性早搏。症见胸痛心悸、气促喘满,活动后加剧,常伴有头晕乏力。心尖区可闻及收缩喀喇音;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均提示二尖瓣脱垂并室性早搏。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每用6090克,以纱布包,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后,分23次饮用。每日12剂。

  【宜忌】心肾阳虚、肢冷畏寒者忌用。

  【按语】二尖瓣脱垂综合症,常与冠心病、心肌病、马凡氏综合征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存在,亦可单独存在(特发性)。一般呈良性经过。但也可发生进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乃至猝死。本病无症状时无需治疗,有胸痛和心律失常时则应及时就医。如二夹瓣关闭不全严重,或有腱索自行断裂者,则需行人工瓣膜替换术。本方主要针对有室早并发症者,方中苦参清热燥湿(主含苦参碱,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党参益气养心;玄参、北沙参滋养心阴以退虚火;丹参活血化瘀,宣通心脉。诸药合用,具有益气活血、养心泄热之功。对于气阴两虚、心失所养、瘀阻心脉、气血失和之症有良好疗效。原书介绍,本病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无效,改用本方取得满意效果。

113.桑椹蜜茶

  【出处】《偏方大全》

  【组成】 桑椹、蜂蜜各适量。

  【功用】补肝益肾、息风滋液。

  【主治】贫血、大便干结。青年须发早白。神经衰弱、头昏、多梦、少寐,记忆力减退。

  【制法】取鲜桑椹捣碎,每取60,和蜂蜜2030克,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不拘时代茶饮。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易泻者忌用。

  【按语】桑椹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含糖、鞣酸、苹果酸及维生素(B1B2C)和胡萝卜素。桑椹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和少量硬脂酸,油酸等组成。性味甘寒,《唐本草》说它单食主消渴。《滇南本草》说它益肾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临床常用本品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眩耳鸣、瘰疬及关节不利。《本草新编》谓桑椹采紫者为第一,红者次之,青则不可用。故桑椹入药以新鲜成熟者为佳。如使用本方者,居于桑林附近,能随采随食,则其效更佳。

114.骨碎补茶

  【出处】《药茶治百病》

  【组成】骨碎补50,桂枝15

  【功用】温通经脉,活血定痛。

  【主治】跌仆闪挫所致的腰痛,如刺如折,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可伴发反射性腿痛;或慢性间歇性或持续性腰部酸痛,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好转,如急慢性腰肌劳损。外伤性关节炎、骨关节病。

  【制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取药汁置保温瓶中;再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取药汁与第1煎药汁混匀,代茶饮。1日内分数次饮完。每日1剂。

  【宜忌】孕妇忌服。

  【按语】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的干燥根茎,性味苦、温,功能补肾、活血、止血。《本草述》说它能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开宝本草》云其主破血,止血,补伤折;《本草正》则说它能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据药理研究,骨碎补具有预防血脂升高及降低高脂血症作用,并能防止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实验还表明,骨碎补对骨关节软骨有刺激细胞代偿性增生作用,并能部分改善由于力学应力线改变造成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从而降低骨关节病的病变率。另有研究认为它是一种β-受体激动剂。配用桂枝以发汗解肌、温经通络,治疗闪挫腰痛和关节骨痛均有较好疗效。

115.虎杖艽独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虎杖20,独活10,秦艽9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通经。

  【主治】风湿热邪侵袭引起的关节疼痛,痛处可有热感或轻度肿胀,如慢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邪痹阻所致的腰腿疼痛。

  【制法】按原方用药6倍剂量,研为粗末,置保温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2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

  【宜忌】孕妇不宜服。

  【按语】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性味苦、平,功能祛风、利湿、破瘀、通经。《本草纲目拾遗》说它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医林纂要》说它能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秦艽功能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本草徵要》谓其长于养血,故能退热舒筋。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疗风无问新久;《本草正义》则说它功在舒筋通络,流利关节,惟治痹痛挛急之证。据药理研究,它含有秦艽碱甲、乙、丙,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等多种作用,可减轻大鼠甲醛性脚肿,加速肿胀消退,效果与水杨酸钠相当。独活是治疗腰腿疼痛的良药,动物实验表明,它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明显的抗炎等作用。三药合用,治疗有湿热之象的关节痛、腰腿痛,可收捷效。

116.口疮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川黄连3,石斛15,藿香5

  【功用】清心泄热,养胃散火。

【制法】上药捣碎,置保暖杯中,沸水冲泡闷15分钟左右,不拘次数,频频饮用。每日1剂。

主治  心脾积热或脾胃伏火引起的口疮。症状如口舌出现单个或多个黄白色的溃烂点,黄豆或豌豆大小,饮食时疼痛明显,疮周鲜红微肿,伴有心烦口渴、苔黄舌红等。现代医学之复发性口疮,许多感染性疾病或内科疾患伴发的口腔溃疡属实证者,可参照使用。

宜忌  阴虚火旺,或阳虚浮火而致的虚证口疮不宜饮用。

按语  疮虽只生在口舌,但与脏腑有密切关系。盖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肝经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肾脉循喉咙,挟舌本。任脉、督脉、冲脉等奇经亦络口腔唇舌,是以治疗口疮当有整体观念。辨证常以虚实为纲,心火上炎、脾胃伏火、外感邪热等实也;阴虚火旺、阳虚浮火等虚也。《景岳全书》云:口舌生疮,固多由上焦之热,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劳倦过度,脉虚而中气不足者,又非寒凉可治,故虽久用清凉,终不见效,此当察其所由,或补心脾,或滋肾水,或以理中汤,或以蜜附子之类,反而治之,方可痊愈,此寒热之当辨也。实属精辟之论。本方黄连苦寒,入心、胃、肝、大肠经,功能清心泄胃、燥湿解毒,是治疗心火胃热上炎而致口舌生疮之要药。陈士铎《石室秘录》说:口舌生疮,……乃心火郁热,……用黄连3钱、菖蒲1钱,水煎服,一剂而愈,神方也。叶天士《温热论》亦说:舌绛而有碎点白黄者,当生疳也,大红点者,热毒乘心也,用黄连、金汁。可见黄连之功。藿香辛、微温而芳香。本方用之一是化浊辟秽,疗口疮口臭,二是发散脾胃郁热,和黄连相配,辛开苦降,火郁发之也,泻黄散石膏、山栀配防风、藿香亦属此意。火邪易伤津耗液,黄连苦寒又易化燥伤阴,故佐石斛甘寒生津养胃以制之。药虽三味,组合精当,实为治疗心脾积热,或脾胃伏火之实证口疮之良剂。

117.治肺热咯血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鱼腥草20(鲜草40),生甘草8,车前草30

  【功用】清热解毒,排脓祛痰。

  【主治】肺热咳嗽,咯痰带血,或痰脓味腥。

  【制法】上药切碎置保温瓶内,冲入沸水泡闷15分钟,代茶频服。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消化功能甚差者不宜饮用。

  【按语】鱼腥草即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生品有鱼腥味,水煎后呈清香味,四川等地民间以鲜草作蔬菜食用。本品性味辛、微寒,功能清热解毒排脓。车前草味甘、性寒,功能清热利尿、明目降压、祛痰止咳。据药理研究,它含车前甙,有镇咳祛痰作用。甘草能补脾和胃、祛痰止咳、清火解毒、调和诸药。三药合而用之,对肺部炎性病变伴出血者有清肺化痰止血之功。

118.蝉衣牛子桔梗茶

【出处】《现代实用中药》

  【组成】蝉衣、生甘草各3,牛蒡子9,桔梗5

  【功用】疏散风热,止咳开瘖。

  【主治】风热感冒,咳嗽失音,咽喉疼痛。

  【制法】按原方用量比例,共为粗末,置保温瓶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忌用,孕妇慎服。

  【按语】蝉衣又名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蝉壳。药用去翅、足。它性味甘咸、凉,能散风热、宣肺、定痉,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和小儿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惊痫以及破伤风、疔疮等证。《本草拾遗》治哑病(音哑)用蝉衣研1钱七,井花水服。药理研究表明,蝉蜕有抗惊及镇静作用。牛蒡子味辛苦,性凉,能疏散风热,宣肺解毒。甘草、桔梗二味为《伤寒论》桔梗汤方。原书指证:治少阴病咽痛及肺痈,咳而胸满,咽干,时出浊唾腥臭。本方在桔梗汤基础上,加用疏散风热之蝉衣、牛蒡子,对于外感风热、咽痛、咳嗽、失音有良好疗效。

119.桑菊杏仁茶

  【出处】《百病饮食自疗》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各10,白砂糖适量。

  【功用】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主治】外感风热,咽痛喉痒,咳嗽音哑,痰稠微黄,口渴,身热恶风,舌苔薄黄。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

  【制法】将杏仁捣碎与前二味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再加入白砂糖适量,代茶频频饮用。每日1剂。

  【宜忌】慢性咳嗽,痰黄调厚者忌用。

  【按语】方中桑叶、菊花能疏散肌表风热,一般风热感冒、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者多用之。本方配以苦杏仁祛痰止咳,砂糖甘寒凉润,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效。近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菊花对多种致病菌以及流感病PR8和钩端螺旋体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临床研究亦表明,鲜杭菊制剂及桑菊复方,治疗上述病症总有效率约为80%,并具有预防意义。

120.萝卜姜汁茶

  【出处】《药茶治百病》

  【组成】萝卜不拘多少,姜汁适量。

  【功用】发表散寒,化痰止嗽。

  【主治】感受风寒,咳嗽音哑,痰稀色白,形寒口不渴,舌苔薄白。

  【制法】将白萝卜、生姜洗净后,各捣碎取液,按5:1兑和,搅匀,再冲入温开水适量,代茶饮。123次。

  【按语】萝卜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鲜根,为人们喜爱的蔬菜,生食、熟食均可。性味辛甘、凉,能消积、化痰、下气、宽中。民间单方,小儿常吃生萝卜,能预防痰滞、食积。生姜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止呕化痰之功用。与萝卜同用,既能发表散寒,又可监制萝卜之凉性,使之充分发挥化痰止咳作用。又据《中国防痨》介绍,用红皮大萝卜2公斤,加水3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时,除去残渣,再加入明矾9、蜂蜜90,每次50毫升,用开水稀释后,空腹饮用,每日3次。可治肺结核咯血。

121.养精种玉茶

  【出处】《傅青主女科》

  【组成】熟地30,当归、白芍、山茱萸各15

  【功用】滋肾养血。

  【主治】妇女体瘦,血虚不孕。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置保温瓶中,以沸水30O毫升

泡闷2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1疗程1015剂,连服23个疗程。

  【宜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或体肥多痰者忌用。

  【按语】本方原名养精种玉汤,治血虚不孕。方用熟地萸肉滋肾养精;当归白芍补血和营。对于平素体质瘦弱、阴亏血虚的不孕证,久服能调经种子。如平时纳食不旺者,可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如见怔忡健忘失眠者,可加桂圆肉、炒枣仁以养心安神。精血得养、心脾气旺、精神充沛则琴瑟调和,自然得子。

  药茶,系将中药粉碎成粗粉或切割小段、细段,应用时以沸水冲泡或加水稍稍煎煮后,像饮茶一样供病人服用,以达祛邪治病,防病保健的一种中药剂型。

汤剂是中药最常用的一种制剂,它和中药茶剂一样,具有制作简便易行,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大,澄明度高,服用后易被机体吸取,作用迅速等优点。但是,煎煮汤剂程序繁琐,如果方法不当,有效成分发挥分解和破坏。如当火候太过或加水量少,则易致糊中;当药液温度在30--40度时,药物中含有酶活性很强,其有效成分特别是甙类成分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减少,疗效降低,甚至丧失。

122.治痢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生大黄915克(后下),赤芍药15,广木香7

  【功用】清热解毒,调和气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赤白相兼,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制法】按原方比例加大药量,研成粗粉备用。每次取药1012克,纱布包置于保温杯中,加沸水150毫升冲泡,盖闷15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2剂。

  【宜忌】寒湿痢疾,下利纯白粘冻及久泻久痢者忌用。

  【按语】湿热下痢,主要见于现代医学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肠炎等有湿热征象者。方中生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攻积导滞之功,又可导热下行,中医治法称之为通因通用。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大黄中所含的葱醌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配以赤芍清热凉血和营,木香行气导滞止痛,两者合用,既可行血,又可调气,如《保命集》所说:泻而便脓血,气行而血上。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123.二陈止痢茶

  【出处】《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

  【组成】陈茶叶、陈皮各10,生姜7

  【功用】清热化湿,行气止痢。

  【主治】热痢,里急后重,下痢脓血。

  【制法】将陈皮切碎,连同茶叶、生姜片共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频频饮之。每日12剂。

  【宜忌】虚寒泻痢,滑泄不禁者忌用,失眠者不宜在睡前服。

  【按语】方中陈茶叶能清热燥湿,去腐辟秽,消炎止痢,据报告,茶叶的药理作用主要由所含黄嘌呤衍化物产生,此外尚含大量鞣酸,故有收敛、抑菌作用。早在唐代就有治热毒下痢,用好茶1斤浓煎服,久患痢者,亦宜服之(孟洗《必效方》)的记载。陈皮能健脾理气,下变通腑,又能鼓舞牌之健运而化水湿别清浊,有助于茶叶止痢作用,生姜和中开胃,散寒湿,三药合用共奏清化湿热,和中理气,止痢之功效。

  方中用陈茶叶之意,因新芽茶味香气清,功专于上,以清利头目为主;而陈茶味涩气浊,能健胃消食,下气上痢,故治痢多用陈茶。

124.马齿治痢茶

  【出处】《圣惠方》

  【组成】马齿菜二大握(切)。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湿热泻痢。下痢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如细菌性痢疾(湿热型)。

  【制法】取鲜马齿菜3060克,洗净,先干蒸5分钟,捣烂取汁,加适量冷开水再捣取汁,合并药汁,随意当茶饮之。干品用1520克,煎沸后去渣饮用,每日1剂。

  【宜忌】下痢以白色粘冻为主,舌淡苔白或素体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忌用。

  【按语】马齿宽又名九头狮子草、五方草、五行草,是马齿苋科1年生草本植物,茎、叶肥厚汁,民间常以盐腌制作干菜食用。其性味酸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常用于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瘰疬等症。本茶方引自《圣惠方》马齿粥。鲜、干马齿苋入药用,近代多配伍它药入汤剂,民间则单用本品或煎服、或做粥,具有同样功效。据药理研究,马齿苋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样物质,能促进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趋于正常,促进溃疡的愈合。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和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125.黄芪托脓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炙黄芪30,当归10,忍冬藤20,生甘草4

  【功用】补气益血,扶正排脓。

  【主治】疮痈出脓稀薄,久久不能收口,身体虚弱者。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置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闷泡2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疮痈出脓黄稠,伴发热口渴、舌红,属实热症者忌用。

  【按语】体质平素虚弱,或大疮(痈)后期,邪去正伤,每可见到精神萎靡、消瘦无力、面黄无华色、食欲不振、疮口排脓清稀、肉芽不红、愈合缓慢等症情。此际中医治疗,多注重于培本,用补气益血的黄芪、当归扶助正气,适当配用清热解毒药以清除疮痈之脓毒,扶正与祛邪兼顾,体质恢复则疮口肉芽新生增快,疮口自然加速愈合。

126.毒疖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野菊花25

  【功用】解毒清火,消肿止痛。

  【主治】暑热毒疖。

  【制法】上药纳入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15分钟。频频代茶饮用。每日1剂。同时用野菊花或全草30(鲜品可加倍)煎水,取适量药对洗患处,每日34次。

  【宜忌】本品味苦,易伤胃气,胃气虚者忌用。用于内服,可加生甘草5

  【按语】野菊花苦辛而寒,功能清热解毒,是治疗疮疔疖肿之良药。《浙江中药手册》说它能排脓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疔毒,天泡湿疹。内服或外用,对疮疖有良好效果。但本品味苦较甚,加用生甘草即可缓和其苦寒之性,又可加强其清热解毒之功。

127.益紧固指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仙灵脾、大熟地各15,山萸肉10,巴戟天12,泽泻9

  【功用】益肾固精。

  【主治】辨证属肾阴肾阳两虚证,伴见腰背酸痛,两足痿弱,眩晕耳鸣,阳痿。

  【制法】按上方比例,将仙灵脾、巴戟天、泽泻研成粗末;熟地细切,同山萸肉共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20分钟,频饮代茶。每日1剂。

  【宜忌】阴虚内热夜寐多梦、五心烦热者忌用。

  【按语】此方治肾虚所致阳痿、造精。仙灵脾又名淫羊藿,性味辛甘、温,能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神农本草经》说它:主阳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现代实验表明:仙灵脾的叶和茎中含淫羊藿甙,具有明显的性激素样作用,能增强性机能。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山瘐肉补肝肾、涩精气。熟地滋阴补血,常用于男女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疾患。泽泻性味甘淡寒,可渗湿泄热,平抑相火妄动,本方用之,意在监制前四味助阳涩精之偏性。合之阴阳并补,肾精来复。

128.心虚怔忡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龙眼肉46枚,莲子、芡实等量,加水炖汤于睡前服。

  【功用】养心安神,补脾,涩肠。

  【主治】贫血,神经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盗汗。

  【制法】莲子、芡实各30O克,研成粗末。每取2030克,放暖水杯中,加龙眼肉46枚,冲入沸水,盖闷30分钟后,代茶频饮。

  【宜忌】中满痞胀及大便燥结者忌用。

  【按语】《本草纲目》说: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药品化义》说:桂圆,大补阴血,凡上部失血之后,入归脾汤同莲肉、芡实以补脾阴,使脾旺统血归经。如神思劳倦,心经血少,以此助生地、麦冬补养心血。又筋骨过劳,肝脏空虚,以此佐熟地、当归,滋补肝血。这里讨论的是龙眼肉的配伍运用,其中第一项配伍莲子、芡实,即本茶所用药物。龙眼肉含维生素B、葡萄糖、蔗糖及酒石酸。它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于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龙眼肉功擅补益心脾,加莲心养心,芡实补脾,就使全茶补心脾的功效更为显著。

129.石膏龙胆茶

  【出处】《中医学》

  【组成】生石膏30,龙胆草10

  【功用】清热泻火,清肝定惊。

  【主治】流脑邪在气分,阳明经热,热极生风。如持续高热、头痛项强,烦躁或嗜睡,抽搐阵作,口渴喜饮,苔黄舌红,或皮肤有瘀点。

  【制法】上药捣碎,置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每次取药汁时,微微摇荡热水瓶,少量频频温服,必要时可鼻饲。

  【宜忌】本方中龙胆草苦寒较甚,用量不宜过大,以免败胃

  【按语】流脑一病,属中医春温范围,是感受温热时邪而致。发病急,传变快,初起即见里热证候。受病中心多先在胃,但极易内传营血,邪闭心包,引动肝风,热灼血分则易皮肤发斑。故治疗以清泄里热为主。方中生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是清热泻火,尤其是清肺胃实热的良药。皮肤见出血点是流脑的常见症状,石膏又能清热化斑,所谓斑为阳明热毒斑宜清化。龙胆草苦寒,专清肝胆实火,常用于温热病高热惊搐,盖肝经热盛,热极生风,用之有较强的清泄作用,热清则风息,惊搐乃止。故两药配伍相辅相成,有较好疗效。

130.红萝卜荸荠茶

  【出处】《家庭公疗手册》

  【组成】红萝卜、荸荠各25O40O克。

  【功用】清热解毒,生津益胃。

  【主治】小儿麻疹。

  【制法】上药置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20分钟,不拘时代茶饮用,于1日内饮尽。

  【宜忌】宜作为小儿麻疹的饮食疗法之一,病重或逆证者,非本方所能胜任。

  【按语】本方的红萝卜系指伞形科植物胡萝卜的根,有黄、赤两种,皆可入药。其味甘、辛,性微温,无毒。李时珍说它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生熟皆可啖,兼果、蔬之用。在我国有小人参之称。胡萝卜含丰富的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维生素(BC)、九种氨基酸、十多种酶、丰富的糖及挥发油,还含钙、磷、钴、氟等多种矿物质,确实有丰富的营养。荸荠性味甘、寒,有清热化痰、生津止渴之功。民间在小儿麻疹的疹前期和出疹期常用胡萝卜、芫荽、荸荠共煎水代茶,有清热解毒、化痰透疹之功。

131.百日咳茶

  【出处】《中草药单验方选编》

  【组成】扛板归(贯叶蓼)干品30

  【功用】清肺化痰,解痉止咳。

  【主治】百日咳的初咳期及痉咳期。

  【制法】先将扛板归炒适度后,加冰糖适量,用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不拘时,当茶温服。

  【宜忌】百日咳恢复期多表现为肺阴不足,或脾肺气虚,非本方所宜。

  【按语】扛板归亦名贯叶蓼,性味酸平,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利水消肿等功效。民间常用之治疗毒蛇咬伤、肠风下血、百日咳、肿瘤等病。《养生治病茶疗方》说本品是临床上治疗百日咳的要药。有的则以单方治之,效果良好。如江西赣州市中医院曾用该茶治疗7例百日咳患者,多在服34剂后即愈。

132.消炎清咽茶

【出处】《吉林省中药栽培与制剂》

【组成】蒲公英30、金银花15,甘草6,胖大海5枚,薄荷6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利咽。

  【主治】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感冒等而致的咽喉红肿疼痛,或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证。

  【制法】上药研成粗末,置热水瓶中,冲入沸水大半瓶,盖闷10分钟后,代茶频频饮服。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用。

  【按语】本方蒲公英、银花、生甘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胖大海甘寒,清肺利咽。薄荷辛凉,散风热,利咽喉。诸药合为茶剂,用于外感风热、热毒而致的咽喉肿痛、寒热鼻塞,实为有效之剂。

133.参麦银花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玄参915克,麦冬10,银花9

  【功用】滋阴清火,解毒利咽。

  【主治】慢性咽喉炎,即中医之阴虚喉痹,属阴虚火旺证者。咽喉部潮红,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自觉咽喉部异物感,口干咽燥,或声音嘶哑、干咳少痰,或胸闷、嗳气,舌红少苔等是常见症状。

  【制法】上药共放保暖杯中,沸水冲泡,盖闷10多分钟,频频代茶饮。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及痰湿内滞者不宜服用。

  【按语】咽喉是肺胃之门户。慢性咽喉炎,多因外感风热,或歌、语太过,或情怀抑郁,气郁化火等多种因素而致肺肾阴虚,虚热内生,热邪积结咽喉而成。本方玄参甘苦咸寒,归肺、胃、肾经。既能清热滋阴,又能解毒利咽,是治疗咽喉红、肿、热、痛之要药。《本草纲目》说它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麦冬甘、微苦、寒,归肺、胃、心经。养阴润肺,生津养胃,又善清心。助玄参,共起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效。银花甘寒,抗菌范围广,是清热解毒之良品。三药相配,经常泡茶饮用,实为慢性咽喉炎的有效茶剂。

134.玄参蚤休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玄参12,连翘10,蚤休15

  【功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部红肿疼痛,有堵塞感,或吞咽不利。如急性扁桃腺炎,可表现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或有黄白色胺样分泌物。二病均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或讲话嘶哑等。属中医风热喉痹急喉风乳蛾之病。

  【制法】上药捣碎,置热水瓶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0多分钟后,频频代茶饮用。每日1剂,用沸水冲泡23次。

  【宜忌】脾胃虚寒、纳少便塘者忌用。

  【按语】上述主治诸病,多因风邪热毒侵入咽喉,直犯肺胃,热毒痰瘀壅结而成。故清热解毒,利咽散结为其大法。玄参为清火解毒、消肿散结、利咽喉之要药,无论风热、肺热、阴虚火旺皆可用之。连翘苦、微寒,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珍珠囊》称它为疮家之圣药。实验研究证明,连翘果实主要含连翘新甙等成分,有广谱抗菌作用,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人型结核菌等。蚤休又名七叶一枝花、草河车、重楼,性味苦、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颇佳,为治疗火毒壅盛之咽喉肿痛的佳品,单用亦有效。实验研究表明,本品体外试验,对伤寒和付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化脓球菌的抑制能力较黄连为优。可见本方三药同用,抑菌消炎的作用是明显的。

135.治上肢痹痛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赤芍药15,当归12,羌活9,川桂枝7,炙甘草5

  【功用】祛风湿,通经脉。

  【主治】气血阻滞引起的上肢臂痛、关节痛、活动受限,如颈椎病、臂从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腕管综合征。

  【制法】按上方用药5倍量,共研细末。每服取1830克置保温瓶中,沸开水50O毫升冲泡,盖闷20分钟,代茶饮用。每次饮用时兑入适量温黄酒。每日1剂。

  【宜忌】月经过多者及孕妇忌服。各类出血病人禁用。

  【按语】赤芍药散瘀、止痛、凉血、消肿,是除血痹的良药。《名医别录》说它能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本草经疏》指出,血痹皆因凝滞而成,破瘀滞之血,则痹和。据药理研究,赤芍药具有明显的镇痛及解热、抗炎等作用。桂枝温通经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羌活祛风湿、利关节,亦能横行支臂、搜风通痹。甘草能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实验研究证实,它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还有抗炎和明显的镇痛作用。伍入补血、行血的当归,同收活血去瘀、除痹镇痛之效。

136.竹叶苦丁茶

  【出处】《百病饮食自疗》

  【组成】淡竹叶10,苦丁茶6,甘草3

  【功用】散风解毒,清心泄热。

  【主治】口疮属实证者,如口腔内唇、舌或颊内粘膜上生黄白色如豆样大的溃烂点,或兼有发热、口渴、尿赤等。风热牙疳而致的牙龈红肿、溃烂疼痛等。

  【制法】上药共置保暖杯中,沸水冲泡,盖闷20分钟左右,代茶频频饮服。每日2剂,每剂可沸水冲泡23次。

  【宜忌】《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苦丁茶能活血、绝孕。《中国医学大辞典》亦说苦丁茶妇人服之,能终身不孕,为断产妙药。故妇女用此方应注意。

  【按语】实证口疮或风热牙疳,多由外感风热,内因脾胃湿热熏蒸,或心胃之火上炎引起。本方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功能清热除烦,清心利尿,是治疗心火上炎而致口舌生疮的要药。苦丁茶为冬青科植物枸骨或大叶冬青的嫩叶,性味甘苦微寒。功能发散风热、清泄肝火,适用于风热、肝火引起的头痛、牙痛、目赤肿痛。甘草清热解毒,冰糖调味。诸药同用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能泻心、胃之火,故可用于牙疳、口疮等病。

137.生地羌独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生地50,羌活、独活各30,鸡血藤40,当归30,天麻、怀牛膝、萆薢各20

  【功用】祛风胜湿,活血镇痛。

  【主治】气血虚弱,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四肢关节疼痛,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出现的四肢拘挛、麻木不仁。老年人慢性关节痛。

  【制法】上8味药晒干,共研细末。每服取1830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3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次饮用时兑入适量黄酒。每日1剂。

  【宜忌】胃下垂、月经过多者及孕妇均忌服。

  【按语】生地功能滋阴、养血,《本草经百种录》说它长于补血,血补则阴气得和而无枯燥拘牵之疾矣。据药理研究,生地具有降压和抗炎等多种作用,其水煎剂和醇浸剂对大鼠实验性甲醛性关节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羌活偏于祛上半身风湿,善治脊、项、头背的疼痛;独活偏于祛下半身风湿,善治腰、腿、足、胫的疼痛,同用治疗全身疼痛。天麻能疗风去湿,治筋骨拘挛瘫痪,通血脉。配伍能补肾、壮筋骨的牛膝;长于渗湿的萆薢;专能补血、又能行血的当归;能活血,暖腰膝,已风瘫的鸡血藤和行药势的黄酒,集养血活血、祛风除湿和补肝肾、强筋骨等功用于一体。药理研究证实,方内天麻、独活、牛膝均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降压等作用,故本方治疗风湿关节痛和中风后四肢拘挛、麻木不仁有较好疗效。

138.灵仙狗脊当归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威灵仙2030克,狗脊15,全当归10,怀牛膝15

  【功用】祛风胜湿,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肢体关节疼痛,如外伤性关节炎、良性膝关节痛等。肝肾虚弱,气血不足,兼受风寒湿邪所侵而发为腰脊疼痛,腿软乏力等症。

  【制法】原方用药5倍量,共研细末,混匀备用。每服取60,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3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剂。

  【宜忌】中气下陷、脾虚泄泻;因下元不固致梦遗滑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按语】威灵仙功能祛风湿,通经络等。《海上集验方》说它去众风,通十二经脉。药理研究证实:威灵仙有镇痛作用。金毛狗脊功能补肝肾、除风湿、健腰脚、利关节,《本草正义》谓其能温养肝肾。通调百脉,强腰膝,坚脊骨,利关节,而驱痹著,起痿废。怀牛膝功能补肝肾,强筋骨,药理研究证实有镇痛、扩张下肢血管作用和较强的抗炎消肿等作用。配伍能补血行血的当归、旨在补肝肾、驱风湿、利关节,使气血畅行而痹痛自除。

139.增液茶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玄参15,麦冬、生地黄各12

  【功用】滋阴生津,润燥通便。

  【主治】温热病后,津液耗损,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口干舌红,脉细稍数。亦可用于虚人、老年之津枯便秘证。

  【制法】取上药捣碎,置保温杯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脾胃湿阻及脾虚便溏者均忌用。

  【按语】本方原名增液汤。原书指证,用于阳明温病,津液不足,大便干结,口渴,舌干红,脉细稍数或沉而无力。方中玄参养阴生津,清热润燥;麦冬滋液润燥;生地养阴清热。三药合用具有增液润燥通便之功,有人称之为增水行舟法。因本方三药性味均为甘寒滋养之品,故于虚人、老年及产妇便秘,皆可用之。但必需注意,如患者素有脾肾阳虚,因下元痼冷而致便秘者,则不宜使用。

140.旱莲白及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墨旱莲30,白及15,甘草10,红枣8枚。

  【功用】补虚益脾止血。

  【主治】胃、十二指肠出血,证见呕血并见有黑便,中气虚弱者。

  【制法】先将红枣泡开去核,与前三味一同煎沸再闷15分钟后,取汁代茶频饮。血止后停服。

  【按语】旱莲草为滋养性收敛药,因富含鞋质,适用于多种出血性疾患,有收敛止血之功。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性味苦辛而平,性涩而收,为胶粘性止血药,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作用。甘草、大枣能健脾和胃,调和诸药,用于溃疡病出血并有脾胃虚弱见证者尤为相宜。

141.双花大海饮

  【出处】《中西医结合资料汇编》

  【组成】菊花、金银花各10,生甘草、胖大海各6

  【功用】疏散风热,解毒清音。

  【主治】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咽痛音哑、干咳无疾。

  【制法】上药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忌用。

  【按语】方中菊花疏散风热,银花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二药均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胖大海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又名安南子,性味甘淡、凉,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的功效。临床常用之泡软,治干咳失音、咽喉燥痛。生甘草解毒消炎。四药合用,能清咽开瘖,爽嗽豁痰。

142.治尿结石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石韦、车前子各30,海金砂15(包),生甘草6

  【功用】利水通淋排石。

  【主治】石淋证。尿中时挟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路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痛难忍,尿中带血。

  【制法】石韦、甘草按上方量研成粗末,和车前子30,海金砂15,共用纱布包,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后,频饮代茶。

  【宜忌】脾胃虚寒者宜食后服。

  【按语】石韦、车前子、海金砂均有清热利水通淋之功,配以甘草缓和,且甘草甜素、甘草酸钙盐有抗利尿作用;还有报告,甘草甜素可抑制家兔实验性膀胱结石的形成。本方是治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方剂,临床上常配以金钱草、生鸡内金以加泻消石排石作用。

143.抗白喉茶

  【出处】《中医学》

  【组成】鲜生地30,黄芩、连翘各20,麦冬10,玄参15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属阴虚燥热证者,如咽部红肿,喉部有灰白或灰黄色假膜,甚则侵及悬雍垂和上愕部,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发热口干,苔属净或干黄,舌质红绛少津等。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属热毒炽盛而肺阴受损者,如咽喉红肿疼痛,扁桃体肿大,上有黄白状分泌物及发热、口干、苔黄、舌质干红等。

  【制法】按上药用量减13,捣碎,共置热水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少量频频温服。每日1剂。

  【宜忌】如白喉并发中毒性心肌炎等,非本方所宜。

  【按语】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中医则认为是疫疬邪毒、燥火阳邪通过口鼻,入侵肺系而致,病位在肺胃。但燥火伤阴最速,故本病多伴有肺胃阴伤的一面。所谓白喉多阴虚。对该病的治疗多用养阴清肺之法,而忌用辛燥表散之剂,所以有白喉忌表之说。本方是根据这一原则从养阴清肺汤加减而成。方中鲜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元参清热解毒、滋阴利咽、凉血消肿,是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麦冬养阴生津、清热润燥。黄芩、连翘清热解毒,尤善清上焦火毒。诸药相配,养阴清肺之力甚强,是治白喉的有效方剂。实验研究也表明,养阴清肺汤对白喉杆菌有很高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其中大生地……对白喉杆菌有极高的抑杀作用。(见《福建中医药》)。实验研究还表明黄芩、连翘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包括白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144.连花茶

  【出处】《家用良方》

  【组成】黄连(酒炒)、天花粉、菊花、川芎、薄荷叶、连翘各30,黄柏(酒炒)180,茶叶60

  【功用】祛风清热,明目。

  【主治】目赤肿痛、眵多眊躁,羞明隐涩,或伴寒热头痛之红眼病等。现代医学之急性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浅层角膜炎、麦粒肿及各种睑缘炎等外眼炎症均可选用。

  【制法】上药共研粗末。每用10(最好用滤泡纸袋包装),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20分钟后,频频饮服,每日23次。

  【宜忌】本茶性味辛、苦,寒。尤其黄连苦寒较甚,易致败胃,出现饮食减退、恶心欲吐等副作用,故不可过量,中病即止。素体脾胃虚寒者忌用。

  【按语】本方原用于心火亢盛所致的红眼病。以上所列诸病多因风热和邪毒所致,故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是其正治。方中菊花、薄荷疏散风热而明目,黄连、黄柏、茶叶、连翘清热泻火又解毒,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川芎入手、足少阳、厥阴经脉、血中之气药,既祛风止痛,又活血行气。诸药相配,实为红眼病、麦粒肿等病的良剂,清代名家龚自璋将其列为《家用良方》。黄连、黄柏均含小檗碱(黄连素),实验研究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并有抑制某些病毒的作用。据《中医杂志》、《四川医学院学报》等报道,黄连溶液治疗眼科外眼炎症332例,均有良效,可供参考。

145.杞子五味子茶

  【出处】《摄生众妙方》

  【组成】枸杞子20、五味子9

  【功用】补益肝肾,敛津生精。

  【主治】病后体虚,自汗或盗汗,梦遗或小便不能自禁,睡眠不安,记忆减退等证。

  【制法】上药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感冒风邪,咳嗽痰多者忌用。

【按语】热病或大病后,肝肾不足,每多见上述证候。方用枸杞补养肝血肾精,五味子敛津收汗涩精,使肝肾之阴得到充益,阴阳平衡则上证自愈。现代药理表明,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枸杞子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此二药还有保肝和促进肝糖原分解等作用。本方对病后体虚,主要表现为心、肾系症状者,常饮能增强体质,助长精神。

146感冒退热茶

  【出处】《中药制剂汇编》

  【组成】大青叶、板蓝根、连翘、草河车。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咽喉疼痛,如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病毒性肝炎初起,发热,口渴,肝区不适者。

  【制法】大青叶12、板蓝根15、连翘9、草河车10研为粗末,置于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520分钟。频频饮用,1日内饮尽。

【宜忌】风寒感冒所致恶寒咽痛者忌用。

按语  此方长于清热解毒,治痈疽肿毒。方中大青叶性味苦寒,《名医别录》说它能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常用中草药手册》说它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肠炎,菌痢,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热,齿龈出血。它含有黄酮类、靛甙等,对多种细菌有杀灭作用,并有解毒功能(治瘟疫热毒)。板蓝根擅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咽肿、痄腮、肝炎、疮肿等病症。《本草便读》说:板蓝根即靛青根,其功用性味与靛青叶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所以本品功用与大青叶功用基本相近,亦含有靛甙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二药同用,相得益彰。连翘含连翘酚、甾醇化合物等,亦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本草经百种录》说:连翘气芳烈而性清凉,故凡在气分之郁热皆能已之,又味兼苦辛,故又能治肝家留滞之邪毒也。草河车清热解毒,平喘止咳,是治疗痈肿、疔疮、喉痹、慢支的良药,与上三药相伍,是有效的抗菌清热解毒剂。

147.石韦茶

  【出处】《南昌医药》

  【组成】石韦、车前子各30,山栀15,甘草9

  【功用】利水通淋,清热解毒。

  【主治】热淋,因感受湿热,或热自内生,或外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而致的小便淋涩而痛。泌尿道结石,肾盂肾炎,膀胱炎出现小腹挛急,小便频数涩痛。

  【制法】按上方比例去杂质加大10倍剂量,捣成粗末。每日取30纱布包,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多分钟,分23次饮用。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用。有胃病者宜食后服。

  【按语】此方系《全生指迷方》石韦汤加山栀、甘草,主治热淋、石淋。淋证多缘热在下焦,因肾虚,膀胱湿热或小肠移热于膀胱所致,病初多邪实之证,故以清热利湿为主。本方以石韦、车前子利水通淋,合山栀、甘草清热解毒,使下焦之湿热从小便而除。临床报道,用石韦单味煎剂或浸泡代茶饮,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盂炎,急性肾炎36/39例有效;肾盂肾炎17/20有效;对于慢性肾炎,一般以3个月为一疗程,急性肾炎疗程为10天左右,一般在服药23天后尿量增多,浮肿逐渐消退(《中药大辞典》)。

148.肝病齿衄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茜草根、茜草炭各12,丹皮炭9,炙龟版15

  【功用】清热养阴、活血止血。

  【主治】肝炎、肝硬化患者肝阴不足,血分有热,牙龈出血。

  【制法】先将龟版煎煮半小时,再加余药和清水适量,同煎15分钟,取汁代茶频服。

  【宜忌】脾胄虚寒、食欲减退、大便不实者忌用。

  【按语】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见有肝阴不足,血分有热或伴有瘀滞的临床表现时,常有各种不同的出血倾向,以牙龈出血最为常见。方中重用茜草(生炙合用),能凉血止血,行血活络。《本草汇言》谓其治血能行能止,……酒制则行,醋炒则止。活血气,疏经络,治血郁血痹诸症最妙,无损血气也。现代药理研究,茜草根煎剂,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对肝功能不良导致的牙残根出血和外伤性出血,止血效果良好。本方用其生药与炒炭各半合用,寓活血于止血之中,使止血而不留瘀。配以丹皮炭之凉血止血,可增强止血作用。龟版性味咸,甘、平,有滋阴潜阳、补血止血、益肾健骨之功用,对肝硬化,肝阴不足;虚火内生伴有出血者甚为相宜。肝硬化患者见有出血倾向时,及时服用本方有一定的效果。

149.生地石膏茶

  【出处】《千家妙方》

  【组成】生地30,石膏60

  【功用】清热泻火,凉血滋阴。

  【主治】肺胃燥热、口渴引饮、多食善饥、形体消瘦、血糖升高者。胃火亢盛所致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证。温病中期热盛伤阴、烦渴、吐血、衄血、舌红、脉数者。

  【制法】取生石膏60(打碎,布包),鲜生地30,加清水适量煎取什,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阳虚体质及脾胃有湿邪蕴滞,表现纳少、舌苔白腻者忌服。

  【按语】生地甘苦、寒,入心、肝、肾经,乃滋阴益肾之品,内、外各科常用于肾阴不足燥热偏胜之证。《圣济总录》用地黄治消渴。现代药理研究:地黄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中医药信息》报导,以生地黄为主药的双补散胶囊——降糖通脉宁进行动物实验,结果均表明,降血糖效果明显。石膏性寒、味辛甘,具有清热泻火作用,善治气分实热、肺胃燥热之消渴证,以及热病烦渴。根据近年来的古方实验报导,人参白虎汤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其作用主要来自知母及人参,但仅以知母及人参合用,则出现相互拮抗,加入石膏则可协调二药而共同发挥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可见石膏单味使用,其功用主要是清热除烦止渴,而配伍其它滋阴生津药,常可增强降血糖效果。中药方剂配伍之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150.左归茶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大熟地240,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鹿角、龟板胶各120,川牛膝90

  【功用】滋阴补肾,益精培本。

  【主治】慢性肾炎高血压型。证见头痛、目眩,面部烘热,腰酸腿软,手足心发热,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渴欲饮水,舌尖少苔,脉细或数,辨证属肾阴亏虚者。

  【制法】将上方按原方组成比例,加大6倍剂量,研成粗末。每日取120用水煎沸后装入保温瓶中,盖闷2030分钟后,频频饮服。每日1剂。

  【宜忌】体实或阳虚型患者忌用。

  【按语】本方原为左归丸,方中重用熟地滋肾以填真阴;枸杞子益精明目;山茱萸涩精敛汗。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偏于补阳,龟板胶偏于滋阴,两胶合力,可沟通任督二脉,益精填髓,在补法中含阳中求阴之义。菟丝子配牛膝,能强腰膝,健筋骨。山药滋益脾肾。全方共收滋肾填阴、育阴潜阳之效。

151.野菊金砂茶

  【出处】《江西草药》

  【组成】野菊花、海金砂(包)各30

  【功用】清热通淋。

  【主治】热淋,石淋。小便淋涩、刺痛。

  【制法】按上方剂量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频频代茶饮,1日服完。每日1剂。

  【宜忌】阳虚多汗忌用,胃虚纳少者慎用。

  【按语】野菊花主散风热,解毒消肿。性味甘苦辛、微寒。《山西中药志》说它能:疏风热,清头目,降大解毒。药理实验证明其有抗病毒、抗菌作用和降压作用。海金砂能清热、利水、通淋。本方取野菊花清热解毒之功,以增强海金砂清热下焦、利水通淋之能。胃弱患者服此方如有恶心不适,可酌加陈皮和胃。

152.地肤海金砂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地肤子30,海金砂10(布包),生甘草6

  【功用】清热,利尿,通淋。

  【主治】砂淋,血淋,热淋。尿涩刺痛,尿中或夹砂石,或尿色深红。

  【制法】按上方比例剂量,将地肤子、海金砂用纱布包与甘草共放入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1日内分数次饮完。每日1剂。

  【宜忌】脾肾虚寒便溏,滑泄者忌用。

  【按语】淋证有五淋之别,各种淋证又有其主要的症状。如砂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证;血淋,见溺血而痛;热淋,见小便灼热刺痛等。本方地肤子性味苦、寒。功能清热利尿。《本经》说它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海金砂性味甘、寒。有清热、利尿、通淋之功。《本草纲目》说它能: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气。配以甘草生用则气平,能甘缓除热利水,且可矫正前二药之苦味。

153.尿感茶

  【出处】《中药制剂汇编》

  【组成】海金砂草、葎草、凤尾草、连钱草各30,碎细末。

  【功用】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石淋,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肾炎水肿。

  【制法】按上方比例加大剂量研成细末,以纱布包,每包30。每次用1包置保温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多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2包。

  【宜忌】肾虚滑泄者忌用,胃病者宜食后服。

  【按语】本方为治热淋、石淋有效方剂,四药均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之功,其中海金砂为历代治疗血淋、膏淋、石淋常用药物,如《世医得效方》之海金砂散,《普济方》治小便出血方。连钱草又名江苏金钱草,味辛微苦,性微寒,能清热解毒,利尿排石。葎草又名拉拉膝、锯锯膝、五爪龙,味甘苦、无毒,能清热利尿、消瘀解毒。药理试验报告,海金砂草、连钱草、葎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154.银菊甘草茶

  【出处】《中医学》

  【组成】银花、野菊花各12克,生甘草5克。

  【功用】消炎解毒。

  【主治】皮肤化脓性炎症,如多发性疖肿。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300毫升泡闷15分钟后代茶频饮。

  【按语】疖是皮肤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发生急性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局部常呈圆椎形硬结,患部疼痛,皮肤发红,温度增高,组织坏死溶解后,硬结即逐渐软化,顶端出现黄色小脓头,脓头溃后,则脓液流出,炎症亦渐消失,少数可向深度扩散,形成脓肿,常发于头、颈、背、臀等处。如多数的疖同时散在发生或反复出现,经久不易治愈者,则称为疖病。常发生于抵抗力差、糖尿病、营养不良者及幼儿。本方银花、野菊花对金葡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与甘草同用,是中医外科泻火解毒、治痈肿的基本方剂。本方给小儿夏季代茶饮用,有清暑除热增强抗感染能力,预防各种皮肤感染性疾病之效。

155.地骨白花蛇茶

  【出处】《圣济总录》

  【组成】地骨皮10克,制白花蛇、制天南星各30克,荆芥穗、飞石膏各60克。

  【功用】清热涤痰,祛风止痛。

  【主治】头痛昏重,常反复发作,或痛无休止,可伴有呕恶痰涎,证属风热挟痰上蒙,如三叉神经痛、血管紧张性头痛。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每股取腊茶6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取汁置保温瓶中,克入药末612克,盖闷15分钟,摇匀后,分3次代茶饮用。每日12剂。

  【宜忌】脾胃虚寒、血虚之人及孕妇忌服。

  【按语】方中地骨皮功能清热凉血,《药品化义》说它能外祛无定虚邪,内除有汗骨蒸,上理头风。药理研究:地骨皮有明显的解热、降压等作用。白花蛇功能祛风湿、透筋骨、定惊搐。药理研究:白花蛇有显著降压、镇静、催眠作用,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降脂及降低血液粘稠度作用。天南星为开涤风痰之专药,药理研究有明显的止痛和镇静等作用。石膏能治伤寒头痛如裂,是止阳明头痛要药。配伍散风热、清头目的荆芥穗、茶叶,对于风热挟痰所致的头痛有明显效果,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头痛亦是对症良方。方中的白花蛇、天南星均有毒,虽经炮制,仍可具一定毒性,服用过程中,如出现口腔粘膜刺激症状,应立即停服。

156.荆防败毒茶

  【出处】《摄生众妙方》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茯苓各9克,川芎、桔梗、积壳各6克,薄荷、甘草各3克。研粗末。

  【功用】发汗解表,祛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疼痛,无

  汗。目赤肿痛,痄腮,痈疖,初起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表证者。

  【制法】原方粗末,每用5070克,加生姜三四片,置于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1520分钟。频频饮用,于1日内饮尽。

  【宜忌】风热感冒而发热烦渴者不宜饮用。

  【按语】本方以辛温药物为主,特点是散寒、祛风、胜湿、宽胸、利咽、发汗解毒多种功能熔于一炉。荆芥、防风发表散寒祛风败毒,配合辛凉发散的薄荷,增强发汗之力,使之温而不燥。羌活、独活均为伞形科植物。前者含有芳香挥发油,是散表寒、祛风温、利关节的良药。后者含有当归醇、当归素、佛手柑内酯及少量挥发油等,实验研究表明独活具有镇静、催眠、镇痛、抗炎等作用。中医习惯羌独并用,是因二者功用近似,有互补性,而散寒祛风兼能燥湿止痛。柴胡、前胡散满宽胸,佐桔梗上浮,枳壳降气,升降同调,更有助于胸宇舒畅。桔梗与甘草相配,利咽宣肺。川芎行血中之气,上行颠顶,与羌活、独活、薄荷、甘草配伍,缓急而止头痛项强,并能宣通经络而止全身关节疼痛。白茯苓利湿下行,使邪毒除从汗孔排出外,同时从小便而解。

157.护齿茶

  【出处】《江西中医学》

  【组成】红茶30克。

  【功用】清热,去垢,洁齿,护牙。

  【主治】全口及局部牙本质过敏。

  【制法】按原方组成用量,置热水瓶中,沸水冲泡半瓶,盖闷15分钟后,频频漱口并饮服。每日13次,每次冲泡要另用未冲泡过的茶叶。

  【宜忌】睡前可用茶水漱口,但不宜饮服,以免引起失眠。

  【按语】牙本质过敏症是由牙本质磨耗过快,继发性牙本质来不及形成而致的。主要表现是吃冷、热、酸、甜等饮食或咬硬物时会产生牙齿酸痛的现象,当刺激物去掉后,片刻酸痛会消失。据《养生治病茶疗方》说:茶叶治疗牙本质过敏,不但方法简便,费用少,其疗效不亚于西药,且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究其治疗本症的作用机理有三:其一,茶叶中含有较多的氟元素,而氟元素有坚齿防腐、保持牙齿磨耗的作用。其二,茶多酚与芳香类物质有溶解油脂食腻,有益于口腔卫生的作用。其三,有消炎止痛作用。可供参考。

158.凌氏肾炎茶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淮山药15克,大生地15克,菟丝子12克,党参15克,牛膝9克,女贞子12克,墨旱莲12克,赤石脂15克,仙茅15克。

  【功用】健脾益肾,固精培元。

  【主治】慢性肾炎普通型,证见水肿时退时重,尿量正常,怕冷,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腿痛,纳呆便溏,唇舌色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脾肾阴阳俱虚者。

  【制法】按照原方组成比例,加大剂量10倍,研成粗末。用纱布包,每包重30克。每日取12包,放入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不拘时分次饮用。此茶可连用24周,待浮肿等诸证消退,尿蛋白消退,血浆蛋白正常,可隔日饮用1包,以巩固疗效。

  【宜忌】急性肾炎者忌用;纳呆、苔厚腻者慎用。

  【按语】此方为慢性肾炎普通型,长期蛋白尿不消退,身体虚羸者而设。方中山药补脾益肾,《本草正》中说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大生地、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之阴。党参补中益气生血,据药理研究,该品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加血红蛋白。菟丝子性甘平,补肾固精益气,《药品化义》中说:用之入肾,善补而不峻,益阴而固阳……仙茅、仙灵脾补肾壮阳,助三焦命门之火,据报道本品能增加有效肾血流量。牛膝和血通淋,强壮腰膝。赤石脂涩肠止泻,固下益精。诸药合用,有脾肾双补,固精培本之功效。

159.白绿茶

原料:白芷10g、绿茶3g

  用法: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抗菌。

  用途:头痛;齿痛;寒湿腹痛;赤白带下;痈疽疮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1]

160.山楂茶

(山楂加茶叶一起冲泡) 降压强心治冠心病

  【配方】山楂30克,茶叶3克。

  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有扩张冠状动脉、 舒张血管、降脂降压强心的作用。

  茶叶——味苦、甘;性凉。入心;肺;胃;肝;脾;肾经。清头目;除烦渴;消食;化痰;利尿;解毒。 (茶中所含咖啡因和茶单宁酸协同作用,可防止人体内 胆固醇的升高,扩张血管,有防治心肌梗死的作用。)

  【用法】山楂片、茶叶用开水反复冲泡续饮。

  【功效】本方可舒张血管、降压强心。

  【主治】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治疗。

  【来源】民间验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保健茶系列
妇科疾患防治类药茶4-中国滋补网,中国最大的滋补/营养/养生/保健知识交流中心。
部份药茶配方介绍
传统古法茶方养生
家庭保健药茶
治疗感冒二百一十二法(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