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育之研究白话译文

刘学韬

国力衰弱不振,尚武之风不振,人民的身体,日渐瘦弱,这是十分值得担忧的现象啊。提倡体育的人,没有抓住根本,实行很久却没有效果。如果长期这样不加改进,人民身体将会变得更弱。所谓的命运平顺志向高远,是外在的事,是最终的事。身体结实体力充沛,是自身的事,是根本的事。身体不坚强结实,那么就会看见武器就害怕,这怎么能让命运顺达,让志向高远呢?身体坚强结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个人自觉行动。现在提倡体育的人,无不是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然而后来没有效果的原因,是外部的驱策力量不足以使他们的心鼓动,不知道什么是体育的真正意义。体育到底有什么价值,效果又怎样,该着手于何处实施,都茫茫然就像在雾里一样,他们觉得没有效果也就算了。想要得到体育的效果,不是动用主观力量,非要促进他们对体育的自觉性不可。假若自觉了,那么体育的作用,可以不用说而自己就能知道,命途顺达志向高远的效果,也会不去寻求而自己得到了。我深感体育的重要,伤心提倡的人的没有采用正确的做法,有了解到国内同志,与我有相同的担忧而相互怜惜的人一定很多。不仅自觉惭愧羞赧,拿出自己愚昧的见解,用来大家商讨。我所说的并非都是自己亲身实行的,尚有许多无据想象的地方,不敢欺骗大家。倘若我不足之处,请赐我教诲,这是我虚心所求的东西啊。

第一、释体育

从有人类以来,即使(那时的人)很愚昧,(但是)也知道保护自己的生命。所以西山的一个叫薇的,饿了就知道吃;井上一个叫李的,吃不下就不吃;砍伐树木用来居住;动物的皮毛用作衣服;原因是这些都是一个人的本能,没有什么原因的。只是(这些本能)没有发扬光大而已。有圣人的出现,于是就有了礼,饮食和作息,都有节度。所以“;孔子在家闲居,衣冠整洁,容貌舒展安详,神态和悦轻松”,“食物腐败变味,鱼肉发臭变质,就不食用了”,“孔子在矍相之地的菜园子里射箭,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人体的组成,与动物相同,然而动物没有人长寿,是控制它们生活没有节度的原因。人们则用节度控制自己的生活,越往后越明了,于是就有了体育。体育,是一种养生之道。东西方所说的不同:庄子效仿庖丁的办法,孔子利用射箭驾车;现在文明的国家,德国最盛行,他们的斗剑的风气,在全国播散;日本则有武士道,今日又因我国的影响,形成柔术,宴会的时候可以观赏。然而考察它们的内容,都是先精通研究生理,详细了解人体的构造,脉络的运行,何处最早发达,何处还有缺陷,他们的体育就按照这种程序,抑制缺陷而且拯救他们所没达到的。所以得出结论,在于是身体均衡发展。由此所以说,体育,是人类自己的养身之道,让身体均衡发展,而且有规则次序的说法啊。

第二、体育在吾人之位置

体育,配合着德育与智育,然而德育和智育都依托于体育。没有体育就没有德育和智育。看到了解这方面的人很少。有人以为智识最重要,或是道德最重要。知识诚然可贵,人之所以与动动物有差别就是这个原因。那么流传知识是用什么载体呢?道德也的确可贵,用来群体生活说道理管束自己的就是道德。那么传播道德的寓体是什么呢?身体,是知识的载体和道德的寓体。它就像车一样承载知识,像房子一样寓含道德。身体,是在知识的车和装道德的房子。儿童到了年纪上学,小学时,应该专注于身体的发育,而知识的增长和道德的养成应该放在第二位。应该一爱惜保护为主,以教授和训练为辅助。现在的人大多不知道,所以

儿童因为读书而得病或者夭折的也有。中学及中学以上时,应该体育德育智育三者并重,现在的人大多偏向智育发展。中学的时候,身体发育都有还没完全,如果现在的人锻炼的少用得多,那么不久发育就会到一半而停止了吗?我们国家的学习制度,课程多如牛毛,即使是成年人,有强健的体魄,也不行,何况未成年人呢?何况瘦弱的人呢?由此看来,老师如果专门设立如此繁重的课业,来困住学生,蹂躏他们的身体摧残他们的生命,有不接受的就惩罚;智力过于常人的,就让他读其他的很多书,用好听的话表扬,用丰厚的奖赏诱惑。哎呀,这不就是所说的坏老师吗!学者们也憎恶这种情况常年出现,想要打破吧,即使以身殉志也不后悔。何其多的人都有这样的梦想!人只担心没命,还怕其他的吗?寻求能够完善自身的人,其他事就随便了。完善自身就是体育。体育在我心中排在第一位。身体强壮了学问道德的增进也会收效更多。在我研究中,应该视为重要的部分。“物品有好坏,事情有始终,知道先后顺序,就接近真理了。”这就是我所说的。

第三、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

体育德育智育三者本来应该并重的,然而以前的教学的人,注重德育体育忽略体育。看那些弊端。佝偻身体低头行走,双手纤瘦,登山就气息急迫,下水就脚抽筋。所以才会有颜回命不长,贾谊早年死去,王勃卢照邻有的幼年受伤有的坐着瘫痪。这都是有崇高的道德和极高智慧的人,一旦没有好身体,道德智识就随之而消亡。唯有北方的强人,任由金戈铁马战死沙场而不厌倦,燕国赵国多出悲情感慨的人。烈士武臣,大多出自凉州。清朝开始时,颜习斋和李刚主张文化也重视武道。颜习斋远去千里之外的塞北学习击剑术,与勇士比赛胜利了。所以他说:“文武缺一还是正道么?”顾炎武是南方人,喜欢居住在北方,不喜欢乘船却喜欢骑马。这么多古人,都可以去学习啊。

学校已经建立了,采用各国已有的规则,只稍微改了一下风俗。然而办学的人,还是没有脱掉陈旧的习性,局限于所学习的东西,不能产生新的变化,或者有少数人注意到这点,也只是在表层思索,不去思考它的重要的地方反而重视没价值的地方。所以我看现今的体育,大概都是形式多种多样却无实质内容。不是没有体操课,也不是没有体操老师,然而感受到体操带来益处的人很少。这不是徒劳没有收益,又有害处吗?老师发命令,学的人勉强跟上,身体跟随但是心里不愿,在精神上受到无穷的痛苦,精神上痛苦了身体上就会痛苦。大概上一次体操课,没有不神情疲惫的人啊。吃东西不在意干不干净,无机物,微生菌,都进入到人体,转化成疾病;室内光线不足,那么视力就会受到很大损害;桌椅高低不平,类似于削足适履,那么身体就会受损;其余像这样的情况很多,说不完啊。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学的人该如何为此打算呢?学校的设备,老师的教导训练,是外部的客观因素。我们大概存在内在的主观的因素。如果内心坚定,那么身体就会服从命令。是祸是福靠自己谋求,我想要仁心治国那么这种场面就到来了,何况是体育呢。如果自身不振奋起来,即使让外部的客观条件尽善尽美,也还是不能得到其中真谛。所以说体育必须从自己的内心运动开始。

第四、体育之效

人是动物,则应崇尚运动。人是有理性的动物,那么运动必然遵从规则。既然这样那么有什么重要于运动,又有什么超得过有规律的运动呢?运动让自己身体更好,这是从小的方面说;运动用来保卫国家,这是从大的方面说。但都不是本来的意义。运动,大概是保养身体快乐心灵的罢了。朱子主张敬,陆子主张静。静,静止不动;敬,不是运动,也是静罢了。老子说保持静才是最重要的。释氏务必追求寂静。静坐的方法,被朱子陆子一类的人都遵从。近来有延承这些人的,说静坐的方法,自夸他方法的神奇,而且看不起运动的人损坏自己的身体。这有可能是一种方法,然而我不敢效仿。我认为,天地之间大概只有运动。

属于人类的有规则的运动可以称为体育。前文已经说了,体育的效果,是强健筋骨。我曾经听说,人体的五官骨骼肌肉脉络,到一定时候就定格了,再也不能改变,大概二十五岁之后,就再也不会变化了。现在才知道不是这样的,人的身体大概每天都会有变化: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会在人体各组织之间进行,视力不好可以变好,耳力不好也可以变好,即使是对六七十岁的人也有可以改变五官骨骼的作用,做一件事一定会有成功的人,又听说弱者难以变为强者,现在也知道不是那样的。那些生来就强壮的人,滥用他的能力,不戒除各种欲望,因此他的身体逐渐被损害,自称天生的好手,生来强壮已经足够了,还需要锻炼吗?所以最强的人最终会变得最弱。对于弱者,那么就总是叹息自己身体的不健全,而担心寿命不长,兢兢业业刻苦坚持锻炼。在消极的方面,就坚决戒掉贪嗜欲望,不敢使自己的身体有损害。在积极方面,就勤奋锻炼,增加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很久之后弱者就变为强者了。所以生来就强壮的人不需要沾沾自喜,生来羸弱的人不必要自我伤感。我也是生来羸弱,有人从小引导我变得强大,也不是没有可能。东西方著名的体育家,如美国的罗斯福,德国的孙棠,日本的嘉纳,都是从最弱的身体,得到最强的效果。我又曾经听说,精神和身体,不能同时完善。进行脑力劳动的人,往往身体不好;然而体魄健壮的人,做事多数缺乏思考。这种说法也是错的。这只能针对那些意志不强行为力弱的人,不是所说的用来概括君子的。孔子七十二才去世,从未听说他的身体不健康;释迹去往各处传授佛道,去世时也是高龄;耶稣不幸冤死;至于摩诃末,左手拿持经典之书,右手执着利剑,征服一个世纪。这些都是古代所谓的圣人,而且是最伟大的思想家。现在的伍秩庸先生,七十多岁了,自称可以活到一百岁,他也是脑力劳动的人;王湘绮去世时七十多岁了,但是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因此这种说法,谁能够辩驳呢?总之,勤于体育锻炼可以强健筋骨,筋骨强健了体质就可以改变,弱者可以变为强者,身心可以一并完善。这大概就不是听天命而是全靠人力了。

体育不只是强健了筋骨,又增加了很多的知识。当今有人说:让精神文明,让体魄健壮。说的就是这个啊。想要让精神更文明,就要先让体魄健壮。如果体魄健壮了,那么文明的精神就会随之而来。学知识这件事,就是认识世间的事物然后判断它们旳规律。这点就需要一定的身体条件。直接观察依赖于耳朵眼镜,思考则依赖于脑筋,耳目脑筋就叫做身体,身体健全那么学知识的是就能完善。所以可以说知识是间接从体育中得到的。当今世上百种学问,不管是不是专门修习,总需要有体力才能胜任。有能力胜任的,也是体魄强健的人。不能胜任的,那就是身体累弱的人。身体强弱不同,继而所从事的方面就会不同。

不知能增进人的知识,还足以用来调节感情。感情对于人来说,它的作用极大。古人用理性来控制感情,所以说主人老翁常惶恐不安极力忍耐,又说以理智控制内心。然而理智出于内心,心存在于身体里。经常看过病弱的人,往往被感情所牵绊,却无力自拔;五官不全以及肢体有缺陷的人,大多是被困于对自己缺陷的悲哀,但是理性不能足以用来拯救自己。所以说身体健全,感情正常,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用例子来说话:我们人遇到某种不愉快的事,受到刺激,心里精神都不平静,难以阻止,如果此时进行严格急时的运动,立马可以去除先前不好的观念,而又使脑筋清明,体育的作用可以立即见到。

体育不只能调节感情,还足以用来增强意志。体育最大的作用,大概就在这上面了。体育的主要宗旨,让人有武力而且勇敢。武勇的名目,像猛烈,像无所畏惧,像敢作敢当,像耐力持久,都是与意志有关的事。举例来说明,就像用冷水洗脚来练习猛烈与无畏,也足以用来练习敢为。凡是各种运动,坚持不放弃的,都有练习耐久力的好处。像长距离赛跑,对耐久力的联系作用更显著。当年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猛烈罢了;不破楼兰誓不还,不畏罢了;把国当成自己家去奋勇守护,敢为而已;大禹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耐久罢了。这些都是基于日常的体育锻炼,所谓人的意志,一直都是人生事业发展的先驱啊。

肢体瘦弱的人行为强弱没力,肌肤纹理松弛的人心思柔顺单纯,身体的健康与否对心理的影响也像这样。体育的作用,可以强健筋骨,因而增长知识,进而调节情绪,再而增强意

志力。筋骨,是人的身体;知识感情和意志力,是人的内心。身体内心都舒适了,就叫作俱泰。所以难道体育不是这样么,保养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内心快乐罢了。

第五、不好运动之原因

运动力是体育中最重要的部分,现在的读书人大多不喜欢运动,其中原因大概有四点:一是没有自觉心。处理一件事体现在行为上,一定要先开动对这件事的兴趣或是喜欢之情,尤其是要先有对这件事具体的了解明白以及为何这样的智慧。清楚明白知晓具体以及为何这样,就是自觉心的体现。人们大多不知道运动对自己有哪些方面的好处,或者是知道个大概,也未达到十分了解的程度。没有用来激发智慧的东西,因此就没有用来调动兴趣的情绪。那些能孜孜不倦研究各种科学的人,认为自己与所从事的事的关系十分密切。今天不做,明天就无法以此谋求生存。然而在运动上就没有这种自觉,这一半就应该怪自己不能深切体会到其中利害关系了。然而老师不知道怎么开导学生也要占一半的责任。另一个原因是积习难返。我国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动则有好汉不当兵的说法,虽然知道应该积极运动的道理,与各国通过推崇运动而是国家变强的作用,然而就观念仍深存人心,他们对运动的新观念,大概还在既欢迎又拒绝的地步。所以不喜欢运动,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有另一个原因是提倡不够。这又分为两类:其一,现在所说的教育家,大多不擅体育。自己不了解体育,只听过体育这两个字,也来教体育,所以出发点就不诚实,所以做起来也没办法,于是就减弱了学生们对体育的好奇。不管孩子就说让他们学会自立,终日饮酒的人还说自己节饮,所以没人相信。其次,教习体操的人大多没有学识,语言粗鲁,听到的人都会堵住耳朵。他所了解的只有这一项,却又未必精通,每天展示给别人的,只有这些机械的动作罢了。那些只注重形式却没有内涵的贯注给他人的做法,所做的不会长久,而当今的体操事实也是如此。还有一原因是学生们认为会运动很羞耻,认为会运动的人很愚蠢,这实在是人们不喜欢运动的一大原因。那些温文尔雅,慢条斯理的人,看着很好看,也是社会所崇尚的。突然张臂露足,伸肢屈体的人,像什么样呢?这不是该特别奇怪吗?所以有深知身体必须运动,而且想要行动起来,却没有行动的人;也有一群人在一起能运动,自己却不能单独去运动的人;有在自己家里能运在人多的地方就不能运动的人。总之,都是因为害羞罢了。这四点不好运动的原因,第一与第四属于主观原因,要改掉就靠自己了;第二与第三属于客观原因,要改的话在于大多数人。君子要求自己,别人的就算了。

第六、运动之方法贵少

我自己担心身体弱,于是研究防卫生存的方法。看古人说的也不少。近来学校有体操、坊间有书本,只潜心去空想却不实行,是得不到益处的。大概此事言谈不重要,实行才重要,如果能够实行,得知其中一点好处就足够了,曾文正临水洗脚,饭后走千步,得益不少。有老年人八十岁了还很健康,问他,说:我只是不吃太饱罢了。现在的体操,各种方式都有,特别的多,岂止十种百种?鸟筑巢只在林子里的一根树枝上,喝河里的水喝饱了就不喝了。我们人只有这副身体,只有这幅五官骨骼脉络而已,虽然有百种方法,不外乎想要人血脉流通。全部方法的作用只有一个,一种方法是这样的作用,一百种方法也是这样的作用,那么剩下的就是就种方法可以废除了。眼睛不看两个地方就看得清楚了,耳朵不听两种声音就听得清楚了,锻炼禁锢有百种方法,那是阻碍啊。想要取得效果,却没有见到效果。那些根据情况而使用方法,与怎样锻炼自己的身体的方法,不一样。浪桥之所以适用于航海,拿旗杆之所以越高越好,游戏适合在小学进行,练武适合在中学开始,这些就是适应不同情况的方法。使筋骨运动而使血脉畅通,这就是锻炼一个人的身体。根据情况采取方法应该很多,锻炼自己身体应该少用点方法。当今的学者,大多误解此中真意,所以他们有两个错误:一是喜欢运动的人,认为种类越多越好,几乎想要凭借一个人,百种方法都会,甚至没有一样有

益于身体;还有就是不喜欢运动的人,见别人会的技艺多,自己知道的又少,就坚决放放弃运动而不去实行,那些会多种运动方法的人不一定都擅长,追求的多了就荒废了,又有什么可贵的呢?会的少不一定就不擅长,即使是一手一足的屈伸,如果经常进行,也对人有益。知道这个道理,然后体育才有进步的可能啊。

第七、运动应注意之项

做事都应该有恒心,运动也是这样。有两个人,他们对于运动,一个人做一会儿停一会

儿,一个人一直做,那么到底有没有效果一定有区别了。进行运动而且坚持不懈,首先可以产生兴趣。凡是静坐的人不会自己运动,必定是被吸引去运动的。想要运动在于兴趣。凡是科学都应该激发人们各方面的兴趣,而运动尤其需要这样。人静坐不动就会觉得安逸,被迫做事就会觉得劳累,人们一直都喜欢安逸讨厌劳动,假若没有东西来促使他们,就不能够改变他们好逸恶劳的心里。然而兴趣的产生,在于每天运动从不间断。最好在刚起床或是临睡前运动会儿,最好裸露身体,也可以穿件薄衣服,衣服穿多了会碍事的。习以为常,让这种运动的观念,每天相连不间断,今天的运动,接着昨天的运动进行,而且又引领明天的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必过久,三十分钟就足够了。像这样就会自然生出一种兴趣了。第二是运动能产生快乐。运动久了,效果就会很明显,就会产生自己的价值观念。把体育当作一门学问那么做起来就会很愉快,凭借体育来修养德行就会一天一天见到效果,心中的无限快乐,也是因为坚持不懈才得到的。快乐与兴趣有区别,兴趣是运动的起因,快乐是运动的结果。兴趣生于进行运动,快乐生于运动过后。二者自然有差异。

坚持锻炼,却不认真,也很难有效果。走马观花,虽然每天看,也像没有看一样。心思在天上,即使跟其他人一起学,也比不上其他人啊。所以运动要全心全意。运动的时候,心也要跟着运动,闲思杂虑,一并除去,用心于血脉怎样流通,筋肉如何张驰,关节如何反复,呼吸如何出入。而且运动要有规律,屈伸进退,都要一一落到实处。朱子主张坚持一种别无其他,说吃饭就只想着吃饭,说穿衣就只想着穿衣。在运动时全心全意,也就像这样啊。

举止文明性格温和,是君子的仪态。即使这样,也不是所说的运动。运动应该有蛮劲。当年项羽困于垓下十次突围都造成缺口,突然间山岳颓倒,风云变幻,项王力气大得能拔起一座山,由基勇猛得能射穿七重甲叶,这就是蛮拙的道理,而与纤巧无关。运动方面也应该有蛮劲,有蛮劲那么力气就大,筋骨就有劲。运动的方法应该不取巧,拙那么就会实实在在,锻炼起来就容易。这二者对于初学运动的人十分重要。

运动时应该注意的地方有三点:一是要有恒心,二是要全神贯注,第三是要蛮拙。其它还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我就举着几点主要的罢了。

第八、运动一得之商榷

我已经粗略了解各种运动,认为它们都是重在外部的生长却没有一个从心出发的。于是我提取各种运动的优点,自己发展成一项运动,受到这项运动带来的益处,十分的多。总共分为六段:手部,足部,躯干,头部,打击运动,调和运动。每段运动分了小节,总共有二十七节。因为把它分为六段,于是称它为六段运动。在这后边有叙述,这世上有学识的人,我有幸得到你们的指正。

一、手部运动,坐势。

1.握拳向前屈伸。左右交替,各三次

2.握拳屈时前侧后半圆形运动。左右交替,各三次。 3.握拳向前面下方屈伸。左右一起,做三次 4.手仰向外拿。左右参交替,各三次。 5.手复向外拿。左右交替,各三次。

6.伸指屈时前刺。左右交替,各三次。 二、足部运动,坐势。

1.手握拳左右垂。足就原位一前屈,一后斜伸。左右参,三次。

2.手握拳前平。足一侧伸,一前屈。伸者可易位,屈者惟趾立。臀跟相接。左右参,三次。

3.手握拳左右自然垂下。足一支一弯。左右交替,各三次。 4.手握拳左右自然垂下。足一支一前踢。左右交替,各三次。

5.手握拳左右自然垂下。足一前屈,一后伸。屈者在原位,伸者易位,两足大致在直线上。左右交替,各三次。

6.手松开拳头。全身一起一蹲,蹲时屁股脚跟大概接触,做三次。 三、躯干部运动,立势。

1.身向前后屈。各三次(手握拳,下同)。

2.手一上伸,一下垂。绷张左右胸肋,左右各一次。 3.手一侧垂,一前斜垂。绷张左右背肋,左右各一次。

4.双脚站立呈丁字势。手左右横荡。扭捩腰胁。左右各一次。 四、头部运动,坐势。 1.头前后屈。各三次。 2.头左右转。三各次。

3.用手按摩额部、颊部、鼻部、唇部、喉部、耳部、后颈部。 4.自由运动。头大体位置不动,特意使皮肤及下颚运动。五次。

五、打击运动,不定势(做打击运动的人,用拳头遍击身体各处,使血液奔注,筋肉坚实,是这项运动之主要部分)。

1.手部。右手击左手,左手击右手。 (1)前膊。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2)后膊。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2.肩部。 3.胸部。 4.胁部。 5.背部。 6.腹部。 7.臀部。

8.腿部。上腿、下腿。 六、调和运动,不定势。 1.跳舞。十余次。 2.深呼吸。三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中医方法拉伸筋骨 锻炼到身体每个部位
白话体育之十七——“三面”变“三足”是错上加错
“双减”之后家长更焦虑了?听听老北大校长蔡元培怎么说
平讲平说3056期:开学啦,想起一篇伟人的经典文章《体育之研究》,“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是五育并举,还是德育为首,四育并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