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一穴】风池穴

【每日一穴】风池穴

风池穴:人体7大黄金穴位缓解头痛头晕,晕车晕船!

【取穴与按摩】

    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势,以方便准确取穴并能顺利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主治】

    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炎,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高血压,精神病,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荨麻疹。

减缓偏头痛

    突发偏头痛时,可以用自己的两个中指重力按压双侧风池穴,一边按一边揉,连续按压3分钟,再配合按压患侧的太阳穴3分钟、合谷穴1分钟,偏头痛的症状即可缓解。

治疗眩晕

    颈动脉供血不足常会导致头晕头涨、恶心欲吐、耳如蝉鸣、不敢睁眼等,头部侧转活动时症状更为严重。这种情况也可以用指压自己治疗。指压双侧风池穴3分钟,然后再按压头顶部的百会穴3分钟,即可减轻头晕症状。

治疗晕车、 晕船

    晕飞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压或针灸风池穴,立竿见影。上车(船,飞机)前针刺、指压或艾灸一次风池穴可在一周内不晕车(船,飞机)的,晕车(船,飞机)后针灸可在几分钟内消除晕车的一切症状。如你没条件针灸,可以按摩风池穴,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配风池穴、血海穴、百虫窝穴治疗荨麻疹。

【刺灸法】

    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施灸方法】

    被施灸者取坐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风池为经穴名。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寒热》。属足少阳胆经。风池是足少阳经、阳维脉的交会穴。风即风邪,池即池塘,此穴在枕骨下,局部凹陷如池,常为风邪侵入处,也是祛风之要穴,故名风池。浅层有枕小神经分布;深层有枕大神经和枕动脉分布。布有枕小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分支。

取穴方法

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风池穴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当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与风府穴平高(《针灸甲乙经》)。

    正坐俯伏或俯卧位,在项后发际上1寸,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或于项部枕骨下两侧,横平风府,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两肌之间凹陷中取穴。

    快速取穴:正坐,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处即是风池穴。

功能主治

    袪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风湿病等病症。对发热恶寒、热病汗不出、目赤痛、鼻塞、鼻衄、耳聋气闭、耳鸣、牙痛、中风昏迷、口眼歪斜等病的疗效也非常显著。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相关文献

《针灸甲乙经》:足少阳、阳维之会。

《针灸甲乙经》:颈痛,项不得顾,目泣出,多眵䁾,鼻鼽衄,目内眦赤痛,气厥,耳目不明,喉痹伛偻引项筋挛不收,风池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喉咽偻引项挛不收。

《外台秘要》:千金疗疟灸法,灸风池二穴三壮。

《外台秘要》:寒热癫疾僵仆,温热病汗不出,头眩痛,瘤疟,颈项痛不得顾,目泪出,欠气多,鼻鼾衄,目内眦赤痛,气发耳塞,目不明,喉痹,伛偻引项筋挛不收。

《针灸大成》:主洒淅寒热,伤寒温病汗不出,目眩苦,偏正头痛,㾬疟颈项如拔,痛不得回顾。目泪出,欠气多,鼻鼽衄,目内眦赤痛,气发耳塞,目不明,腰背俱疼,腰伛偻引颈筋无力不收,大风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昏危,瘿气。

《医宗金鉴》:肺受风寒,及偏正头痛。

《通玄指要赋》: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席弘赋》: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刺法

    向鼻尖方向直刺0.5~1寸。一般向对侧眼窝内下缘方向,略斜向下刺入1.0~1.5寸,或向对侧风池穴透刺,勿向对侧眼窝外上方斜刺过深,以防刺入颅腔或脊髓腔。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明显,易扩散。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角度与深度。多用泻法。

    注意:风池穴深部中间为延髓,针刺时应严格注意掌握进针的方向、深度,针刺时不超过1.5寸,不能深刺,以免伤及延髓,造成不良后果。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穴名解

    风即风邪,池即池塘,此穴在枕骨下,局部凹陷如池,常为风邪侵入处,也是祛风之要穴,故名风池。

    风,为六淫之一,百病之长。池,喻水之汇贮也。本穴为风邪入脑之冲,池喻为经气通过表浅之处,为风之所汇,穴在脑后,与风府相平,为风邪人脑之冲路。治症颇多,如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风、目眦赤肿、目昏耳塞、痃疟,凡属外风内火头项诸痛,俱可取之,多用泻法。

风池穴
Fēng chí
归经:胆经 

取穴方法: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风池穴(别名:热府穴)解析:

    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理同风池名解。

    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传输胆经,同时亦输向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风池穴定位】

    在颈后部,与风府穴相平,自风府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比二横指凹陷处取穴。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风池穴意义: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失眠、宿醉。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取穴方法: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风池穴位置见下面高清大图动画显示:

取穴方法: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图解如何找准风池穴

如何找准穴位–风池穴

    古语说:风,风气、风邪。池,屯聚水液之处。风池穴水湿之气受热涨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个部。故为风邪易于流连处,也为治风要穴。

    风池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也是治疗风病的要穴,对外感风寒、内风所致的中风偏瘫,以及一切风邪所致头痛,皆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精确定位:风池穴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取穴窍门:正坐,枕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处,即是风池穴。

    一按就灵:经常按摩风池穴可有效预防感冒。按摩时以双手拇指指腹由下而上揉按,重按时鼻腔有酸胀感。按压不少于30下。

    “头为诸阳之会,唯风可到”,因此,造成头面疾病的各种病理因素中,必定有风邪俊袭的影子。风池一按,可平衡阴阳。祛邪外出,诸症得解。

风池穴的养生功效和按摩保健方法

    按摩风池穴的作用与好处 可以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治疗失眠、落枕等。风池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风池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风池穴位位置图】

 

   【图解风池穴位的位置】

    “风” 指入侵人体的风邪。“池”,储水用洼地,这里指凹陷处。本穴位于枕骨下方的两侧凹陷处,是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即: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风池穴的准确位置:在后脑勺、后枕部两侧入发际一寸的凹陷中。简易取穴方法:大拇指、中指自然放到枕骨两边,轻轻的滑动,到后枕部有明显的两个凹陷就是风池穴。风池穴对鼻炎的治疗作用还是很不错的。它对近视眼、鼻炎舌头病、咽喉病、中风不能讲话都有很好的作用。对风池穴按揉捏,向深层用力。对捏法,揉两百次。在风池穴的位置把头发消消毒,或者把头发洗干净,在风池穴的地方进行敲打,每天敲打个两三分钟。详情点击:治疗鼻炎的穴位按摩及偏方》》


    风池穴的准确位置是在入后发际一寸,最简单的取穴方法就是把我们的手大拇指、中指放在头的枕部两侧,轻轻的往下滑动,这样就会感觉到两边有个窝窝,这就是风池穴。

【按摩风池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等。(特别推荐:小编多次自已按摩按揉过该穴位,确实有明显的作用。)

    治疗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缓解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失眠、宿醉等


    风池穴最好用大拇指跟中指对着来捏。捏、拿、揉都可以的,也可以两个手同时按揉的或者用皮肤针对准位置,自己来敲的,如果揉风池穴一般的就是在100次左右。详见点击:治疗头痛的穴位》》

    穴位按摩手法:用大拇指中指一边一个,来回捏揉,也 可以用食指放在风池穴上,加强力度,另一只手按着头,起到固定免得在按摩的过程中,头来回的晃动。也可以用梅花针在两边来回的敲打,一般敲打三五分钟就可 以了;自己也可以用按压法,把四根手指头放在自己的头顶两边,大拇指按到风池穴,用大拇指来回的按揉。也可以用四个手指头,变成爪形,撮到一起,叩打风池 穴,这样可以去风寒,去风热,而且还能清醒五官。详见点击:治疗感冒的穴位》》

    风池穴位配伍:风池穴配合谷穴、丝竹空穴缓解治疗偏正头痛;风池穴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穴缓解治疗中风;风池穴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缓解治疗目痛不能视。
    按摩风池穴位手法:用双手中指指腹按压风池穴,用力方向由下向上,每日按摩2次,每次按摩2分钟。
    艾灸风池穴的方法:用艾条温和灸风池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缓解治疗耳聋、中风、口眼歪斜等病症。
    刮痧风池穴的方法:用角刮法刮拭风池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颈痛、落枕、目赤痛、感冒。
    针刺风池穴的方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剧烈运动引起的排汗不建议揉风池穴,因为此时是人体正常的排毒阶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风池穴
风池的准确位置图
风池
神奇的人体要穴 关于风穴
风池穴的准确位置图,风池穴,风池穴的作用及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