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玉器

101、金扣玛瑙碗

高5.9厘米 口径 13.2 厘米

1972年安徽省来安县相官乡宋墓出土

安徽省博物馆藏

体圆,直口,腹下收,平底,镶金口。此器造型古朴大方,未加雕琢,而以玛瑙的自然纹理取胜,是宋代珍贵艺术品。

102、青玉素碗

南宋

通高5.8 厘米 口径 10.2 厘米

1952年安徽省休宁县朱晞颜夫妇合葬墓出土

安徽省博物馆藏

玉呈青灰色,局部有淡黄色浸斑。体圆,撇口,深腹,圈足。通体光素无文。

103、 玛瑙环耳杯

南宋

通高 2.5 厘米 口径 9.8 厘米

1952年安徽省休宁县朱晞颜夫妇合葬墓出土

安徽省博物馆藏

体圆,大口,浅腹,平底。口沿一侧雕一新月形耳,耳下镂雕一环形柄。此器壁极薄,无繁缛之饰,使玛瑙的自然纹理得到充分的展现,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105、 白玉双鸟纹盒

北宋

长 5.2厘米 高1.6厘米

1969 年河北省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

盒上盖阳面浮雕双凤,展翅衔一大花篮,做工细腻。盒下部底面阴刻'千秋万岁',线条古朴有力。盒呈椭圆体,下侧面微向里凹。

106、白玉夔龙柄葵花式碗

高7.3 厘米 口径 14 厘米 足径 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有赭色浸斑点。仿金银器碾琢,葵花式龙柄碗。腹鼓,六瓣花形口、足。口沿弦纹,其下阴刻颠倒山形纹和变形'T'形纹各一周。腹部花瓣式六开光,开光内回纹衬底,隐起姿态各异的夔龙纹,四角各雕夔龙,有五子登科意。外壁镂雕一龙,龙爪扶于口沿,尾贴碗壁,呈向上徐爬状。腹底部饰莲瓣纹一周。为宋代传世珍品。

107、 青玉兽耳云龙纹炉

高 7.9厘米 口径 1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呈青灰色,曾经火灼烧。体呈圆形,口外撇,圈足。镂雕龙首双耳,在满饰'工'字形纹地上,浮雕一动感极强的升龙,下衬水波纹,旁饰朵云纹。正背两面纹饰相同。炉内底部阴刻清高宗弘历御题诗一首。

108、 玛瑙带托葵花式碗

通高9.5 厘米 口径 15.3 厘米 碗高5 厘米 托高 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碗为花玛瑙,八瓣葵瓣式。小圈足,足内篆'乾隆年制'款。碗内底部阴刻一'甲'字。托子为圆形,其下有大圈足,托子中心有一凸起圆台,以承碗。圆台中部阴刻'乾隆年制'款,托子背面足内阴刻一'甲'字。碗为宋代制品,托子为乾隆时期重新碾治。

109、玉龙耳活环杯

高2.9厘米 口径 11.5 厘米 底径6.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杯经火,呈鸡骨白色,圆雕,扁圆形,圆口,平足,杯体光素。器里底中心凸雕火焰珠。弦月形耳,其上凸雕一行龙,凸眼,粗长眉,上唇翘,张口,发上翘,呈戏宝珠状。耳下部为半球形,且套一活环。可做笔洗或饮具。此器上的龙纹和火焰珠,是鉴定宋代器物的标准纹饰。

110、青玉龙柄长方折角杯

柄高5厘米 口径 6厘米至 7.7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有沁色,长方八折角形。平足,杯体光素。杯里底部或旁边有管钻痕。在长边的一侧凸雕龙首杯,其颈后、角下及口部为透雕,且钻痕明显。龙唇上翘,口含珠,粗眉,橄榄形眼,单角,披长发,颈下阴刻横道节状纹。可做笔洗或饮具。

111、

111、112、 白玉鹿纹椭圆洗

高6.4厘米 口径14.5 厘米至 10.7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呈深褐色,局部因经火烧,有黑褐色斑浸,体呈椭圆形,内底部凸雕十一朵如意头式云纹。碗外口沿刻山水纹,腹部弦纹下浅浮雕形态各异的鹿,并行走于云海之间。各鹿均口衔灵芝草。山水寓意'寿山福海',鹿寓意'禄',整个纹饰寓意福、禄、寿。

113、青玉笔山

南宋

高2.3厘米 长 10.5厘米宽1.1厘米

1974年浙江衢州市王家乡瓜园村史绳祖墓出土

浙江省衢州市博物馆藏

器成长方形,顶端挖有3个直径1.8厘米的凹形搁笔孔。器身两侧线刻海涛文。

114、水晶笔山

南宋

高6厘米 长13厘米 宽2.1厘米

1974年浙江省衢州市王家乡瓜园村史绳祖墓出土

浙江省衢州市博物馆藏

整块水晶琢成,五峰挺秀,扁圆锥形,光洁透明。

115、白玉兽钮印

南宋

高3.1 厘米 底边3.2 厘米

1974 年浙江省衢州市王家乡瓜园村史绳祖墓出土

浙江省衢州市博物馆藏

纽兽高2厘米 呈伏卧状。用简炼的阴线刻饰口、目、耳、腿和尾。腹下镂空,纵向有穿孔,可系。

116、青玉莲苞瓶

南宋

通高6.3 厘米

1974年浙江省衢州市王家乡瓜园村史绳祖墓出土

浙江省衢州市博物馆藏

器为莲苞形,由盖和瓶两部分组成,内空,通体饰鱼鳞纹,平底,底饰菊瓣纹。盖呈蘑菇状,面刻菊瓣纹,下有1厘米长的榫柄,可插入瓶口。瓶口两侧及盖面各钻二孔,可穿线提挂。出土时瓶内盛朱色粉末。

117、白玉兔镇纸

南宋

高3.6厘米 长6.7厘米 宽2.6厘米

1974年浙江省衢州市王家乡瓜园村史绳祖墓出土

浙江省衢州市博物馆藏

兔作伏卧状,双目前视。以简炼的阴刻线刻饰爪、耳、须、目和尾。四足间略饰毛纹,造型生动,是南宋琢制的动物形镇纸的代表作。

118、白玉荷叶杯

南宋

高3厘米 口径9.8厘米至11.5厘米

1974 年浙江省衢州市王家乡瓜园村史绳祖墓出土

浙江省衢州市博物馆藏

俯视呈两片张开的荷叶,大叶为杯身,小叶覆盖把柄。大叶背面雕有盛开的荷花及荷叶。镂雕卷曲的茎为杯足和把。通体阴刻叶脉。设计巧妙,造型生动,为同类作品中时代最早的一件珍贵艺术品。

119、青玉人

高 3.5厘米

1979 年西安市北郊徐家寨出土

西安市文物局藏

青玉由于长期在地下,被土浸为白斑。刻一人,头戴冠,身穿交领宽袖长袍,手置于胸前,宽袖飘在腹前。其为半浮雕,背平,原可能是镶嵌在器物上的装饰件,人物雕刻简单,在轮廓中勾勒出眉、眼与嘴,用阴刻线刻画衣褶。使造型充满立体感。

120、白玉鸭坠

首高3.5 厘米 长 3.1 厘米 宽1.7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闪青色。圆雕,站立理羽状。弯颈张口,双翅翘起,翅尖并拢。翅面阴琢各部位羽毛,线条整齐细密,羽端呈锯齿状。肥硕圆臀,尾尖上翘且卷,上面阴线条整齐画一。爪雕蹼,背通底一圆穿可穿系。形象生动、可爱。为精致的坠、佩饰件。

121、 玉龟、水晶龟

北宋

玉龟∶ 长 2.2 厘米 水晶龟∶长 2.2 厘米

1969 年 5 月河北省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

玉龟青白色。圆雕呈扁圆形。昂首作半缩状,眉目不清,足尾平伸,背阴刻龟甲纹。腹钻两相通小孔,供系佩;水晶龟绿色。造型与玉龟相近,只是显得肥厚些,两眼为相通小孔,亦可供系佩。

122、白玉卧鹿

高 3.9厘米 长 4.8厘米 厚1.3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纯白,局部呈黑斑,鹿为卧式。头细长,顶部有花一朵,颈后有镂雕树叶二枝,回首,长身,四肢卧于腹下,头、背、腹之间有一自上而下的扁方穿孔,以备穿带。鹿是宋代玉雕的重要题材之一,或为带钩,或为系钮,还有鹿形陈设,这件玉鹿有上、下通孔,可穿带做佩饰,也可嵌于器皿盖上做钮。

123、青玉卧鹿

北宋

高6.5 厘米 长 10.6厘米 厚约2.2 厘米

1962年北京师范大学施工时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卧鹿系立雕,鹿角为灵芝状,中药界称为'珍珠盘'。鹿角根部琢两排小圆点。鹿角上部琢一排小圆点,并以短阴刻线示茸毛。鹿抬首前视,双耳贴于角下,短尾、四足收于腹下,呈温顺的跪卧状。背面平素、上下各有三对对穿孔,可做穿系结扎,似做嵌饰用。鹿虽通体光素,但耳、目、角、足比例协调,抛光柔和,更显出和阗玉之温润晶莹。

124、墨玉衔莲鳜鱼

高 11.3厘米 宽 20.6厘米 厚6.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呈黑色,局部有黄花纹斑浸,体为长方形。此器是一块完整的玉石雕刻而成,一鳜鱼口衔莲花,在水中游戏,鱼尾似来回摆动,富有极其强烈的动感。

此类造型的器物,在宋代非常流行,采用'莲'与'连','鱼'与'余'相谐音,寓意'连年有余',为祝福、吉祥之物。

125、水晶鱼

北宋

长 8厘米 宽2.5 厘米 厚0.5 厘米

1969 年河北省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

鱼白色透明,呈游动状,鱼尾上翘,端部稍向下弯曲,后鳍由两侧向上扇动分开。圆睁大眼,张口,栩栩如生,水晶鱼象征佛界圣洁如水。此器物选料精良,做工考究,为北宋时期水晶雕刻中的艺术珍品。

126、 白玉童坠

高6厘米 宽 2.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白色玉,表面赭色沁。圆雕一童子攀枝。童子上身赤膊,背后披一披风,手腕带镯,长裤,裤角肥大,屈膝,双臂攀一长枝,枝叶大而长,伸于童子胯下。

127、 青玉镂空松下仙女图

长 9.6厘米 宽7.8 厘米 厚1.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为新疆和田玉,青白色,局部有黄锈色斑浸,体呈椭圆的扁平形。此器镂雕松荫下一仙女,身穿宽袖长裙,旁边立两侍女,分别手持灯笼、托盘,盘中盛满仙桃,侍女脚边立一仙鹤,一幅天宫仙境的景象。象征人间幸福、长寿,吉祥如意。此器背部留有琢痕而无纹,周边有孔,做结系、嵌饰之用。

128、 白玉镂空福禄寿图

高6厘米 宽5.5厘米

1978年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西侧出土

西安市文物局藏

白玉,椭圆形,在山石上有一龟,龟口吐气,徐徐上升,飘向空中形成云朵,两旁长满青竹松树与灵芝,其间有一鹿,回首站立,仰望空中飞翔鹤鸟,其盘绕俯视,雕刻严谨,秀润工整,构成美丽图面。竹子挺拔直立,松树四季长青。鹿音禄,鹤有仙意,灵芝为福。这种图案称'鹿鹤同春',即六合同春,万物欣欣向荣。《升庵外集》卷九十四∶北之语合鹤迥然不分故有绘六鹤及椿树为图者,'取六同春'之意。这件玉饰器,构思巧妙,造型独特,雕琢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展示了宋代玉雕工艺的水平。

129、 白玉螭龙穿花图

椭圆 7.6厘米 × 6.1 厘米

西安市东郊田家村出土

西安市文物局藏

白玉质细,玻璃感强,椭圆圈上雕刻串枝花叶,其枝繁叶茂,两朵鲜花盛开,其间有一螭龙,圆目大鼻,双耳直竖,头须斜飘,匍爬向前,椭圆圈与花叶,螭龙为一块玉石镂空雕成,花叶与螭龙为凸起立体透空,背面挖空,可为玉石减轻重量,便于装饰,枝叶相互连接,富有情趣,更令人赞叹的是花叶丛中的螭龙,碾琢得惟妙惟肖,它长伸颈颅,转身慢爬,尾巴托地,准备捕取猎物,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130、白玉佩饰

长 4.9 厘米至 7.5 厘米

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白玉质。上部饰透花盘长纹玉佩,下部用金丝链连缀玉龙鱼、双鱼、双凤、双龙和鱼等不同形式的透花玉坠各一。碾琢工艺十分精致。辽代玉器传世不多,此玉佩为研究辽代玉器的风格特点提供了重要资料。

131、

131、132、 青玉人物山子

高14.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呈青灰色,局部有褐色斑浸。通体镂空,正背两面饰纹不同。正面雕一长老双腿并齐坐于松树下,手持拐杖,背靠山石,长老头打发髻,长须,身穿宽松肥大的长袍,两袖筒垂于膝旁。背面一童子身穿肥大长袍呈站立状,身后一鹿紧跟伴随,背部衬以牡丹花及山石。底有孔洞,应为器纽。

133、 青白玉镂空飞天

长5.2 厘米

1970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解放营子墓葬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文物工作站藏

玉料作青白色。体扁,略作三角形,镂雕而成。飞天头戴平顶帽,身着短袖衣,长腿裤,肩披飘带,作飞于天际状。身下饰浮动云朵。

玉飞天常有所见,但出土者甚少。此器琢刻精细,为辽玉代表作。

134、白玉镂空飞天

长4.6厘米 宽 3.5 厘米

1979 年辽宁省喀左自治县白塔子辽墓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两件形体一致,透雕玉石飞天,人物俯身挺胸昂首,双掌合对于胸前,肩披卷云状绸带,脚向后伸出,整个身体有流云托浮,臂有箍,腕戴镯,腰系丝带,发向后,从头顶部伸出一角状物,弯曲向后,飞天面作男相。

135、青玉鱼龙佩

高3厘米 长6.9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呈青白色,局部黄色浸斑较重,体呈扁长方形。雕刻龙头飞鱼身,鱼龙口衔一球,鱼身有两翼,作展翅飞翔状,鱼尾阴刻勾线,鱼龙腹中部有两个小洞,为穿系之用。

此器在汉代就已经出现,盛行于辽金时代,这种鱼龙图案,多在铜镜中出现。

136、青玉迦楼罗神鸟

辽金

长7.2厘米 宽6.1 厘米 厚1.7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有瑕斑赭色沁,圆形,片状,浮雕。中下部凸雕人首,眼瞳已失仅存其圆坑吊角眼,阴刻火焰眉,蒜头鼻。尖喙,两侧有对穿孔,可穿系,阴琢细发并饰发箍,双耳垂饰环。短双臂,四趾爪蜷起置口前。双翅,上饰阴纹羽。扇面形尾,并饰勾形对称翎羽,有透雕六孔,翅尖搭在尾侧。背面头下琢圆环,环内呈内凹圆拱形,环边有三个等距对穿孔,可嵌连在它物上。

这种图纹之嵌件盛行于辽金时期,神鸟(金翅鸟)可能取威严、护佑、辟邪之意。

137、 白玉莲花纹杯

高3.5厘米 口径6.1 厘米

1967年辽宁省阜新县塔营子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白玉雕成,口稍外侈,外腹部雕细线花纹,上部花纹带为细线水波纹,下部花纹为复莲式两层相间排列。圈足外侈,器壁较薄,从内侧可透见外部花纹,制作精巧,为辽塔基内出土,共两件。

138、 白玉云龙纹杯

高3.4厘米 口径6.2厘米

1967年辽宁省阜新县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圆口内侈无口沿,外腹壁雕细线云龙纹饰,云龙作翻腾状,张口露齿,追吞花球状物,雕刻细腻传神,下部圈足,出土时两件玉杯,但纹饰不同。

139、玛瑙花式碗

高5.4厘米 口径 14.4厘米

1950年辽宁省阜新县清河门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白色玛瑙有闪黄丝纹,碗为六花形,别无花饰,碗口和底座都因材施工,不太规整。

140、青玉双耳鹿纹八角杯

高5.8厘米 通耳宽 16.6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料呈青黄色,局部有褐色浸痕。体呈八角形,镂雕双耳螭纹,耳顶作圭形状。杯口外沿饰回纹,底座周边饰山字形纹,杯外除有耳的两个平面平素无纹外,其余六面在蔓草纹锦地上剔雕为跪卧状长角鹿。鹿下饰如意形云头纹。各组饰纹皆有弦纹环绕,亦可称为开光。

141、青玉双鹅带盖小盒

高9.3厘米 宽3.8厘米

辽宁省阜新县清河门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盒作双鹅蹲伏状,中间挖空,圆口,内为管状盒腔,口稍敛,两侧各有一穿绳用的小孔,细线刻羽毛状,制作精巧。

142、 金链白玉竹节盒

高 17厘米 宽 4.4 厘米

1967 年辽宁省阜新县塔营子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白玉琢成的竹节式圆筒形盒,以金链穿系,盒共六节,最上节为盖,下五节为身,两侧出贯耳,两条金链分穿其中,上以金环总之,链下端各镶一蓝玻璃茄形坠,并包叶状金片,制作精工,独具匠心。

145、 金扣玉带

玉板长11厘米

1958年吉林省扶余县金代墓出土

吉林省博物馆藏

带板玉质白色。全带由十八块长方形光素玉铸和一块玉铊尾用金铆钉连缀于马尾带上,带扣是用黄金制成。带中间佩挂海螺及金环,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格。金墓出土如此完整的玉带尚属首次,极珍贵。

143、白玉兽

长 6.5厘米 高3.8 厘米 宽1.5 厘米

1978 年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白音汉窖藏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文物馆藏

玉料呈白色。立雕,兽短尾长鬃,小耳尖嘴,作弓身伏卧状。以玉料原有褐色巧作鬃毛和尾毛。是辽代玉雕动物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144、 白玉牡丹花形冠饰

高2.4厘米 宽2厘米 厚0.6 厘米

1950 年辽宁省阜新县清河门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质纯白滋润,雕工精细,一花二叶,透雕三孔,花叶上都有精致纹脉,背面板平,分钻可缝穿三鼻,似帽上的装饰品。

146、 玉寿带衔花佩

径3.8厘米至7厘米 厚0.5厘米至0.7厘米

198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墓葬出土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玉料呈黄色。间以阴线点缀,通体镂雕成口衔折枝花、展翅飞翔的寿带鸟,温润可爱。

147、 白玉寿带啄花佩

径 6厘米 厚约 0.5 厘米

1980 年北京丰台区王佐金代乌古伦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佩体呈扁圆形,正面略呈弧形,采用多层镂空技法琢磨。中部饰一只长尾寿带,尾羽分作两股,圆眼、尖喙,侧身回首,以短阴刻线显示丰满的羽毛。寿带两足立于枝上啄花,两侧以枝叶、花卉、花蕾环绕。叶面和花瓣有浅阴刻线,并向里内凹,边缘有锐感。此佩抛光莹润,镂刻精巧,栩栩如生。

148、

148、149、青玉'龟游'佩

径 7 厘米至 10厘米 厚约1.3 厘米

1980 年北京丰台区王佐金代乌古伦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佩作椭圆形。成对。正面略呈弧形凹面,镂雕成多层荷叶和水草纹。中间两片硕大的荷叶,单线阴刻叶脉纹理清晰,荷叶中心各凸雕—只伸颈向对爬行的角,琢双阴刻线为角背纹。—件为自右向左爬行的龟衔住荷叶。另一件为自左向右爬行的角衔住荷叶。玉佩造型新奇生动,镂刻精细,是出土的金代玉制品中的代表作。

150、青玉童

高5.1厘米 宽1.8 厘米

1973年黑龙江省绥滨县中兴公社墓葬出土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玉料呈青色。立雕而成。玉人头戴纱帽,身着短衣长裤,左手执蕉叶背于肩上,右手下垂,颈下佩项链,两腿交叉,作行走状。玉人似为儿童,刻画生动,为金代玉雕人物的代表作。

151、青玉童

高5.8 厘米 宽3.4厘米 厚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色青白,有沁色及土斑,人为立形。头面较平,五官隐起,三丫髻分别于头顶及两侧耳上,衣襟敞开,分向两侧,衣褶简洁。左手握拳,右手托海青鹘。两腿较短,着肥裤,左腿前,右腿后,似行走状。可能是金代童婴。

宋金玉童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注重表现生活中的一瞬间状态,神态较真实。这件作品为金代玉童代表作。

152、墨玉藻鱼

长 5.7厘米 高3厘米

1973年黑龙江省绥滨县中兴公社墓葬出土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玉料呈墨黑色。体扁,鱼似鲤,镂雕成口衔折枝莲荷形,以阴线琢刻鱼鳞及荷叶脉络。雕刻精细,生动逼真。

153、玉荷叶鱼坠

长 4厘米 宽2.7厘米

1980年西安市谭家乡范家寨出土

西安市文物局藏

青玉由于年久土浸,有一层土斑。荷叶外卷,其上浮游一鱼,嘴衔落在荷叶上的小叶,游鱼圆目长嘴,以平行相交直线为鳞,平行短线为鳍与尾。造型生动自然,构思巧妙,以荷叶表示长满荷叶的池塘,鱼在水中游动,口衔秋风扫掉的树叶游玩。玉坠虽是小件,但题材丰富,气氛活跃,既有自然的变化容姿,又是艺术装饰品。

154、 青玉镂雕仙人钮

高9.5 厘米 宽7.5厘米 厚 3.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有大片皮色。立体圆雕山林景观。一面,一棵高大柞树下,一仙人端坐其中,双手执拂尘平放于膝上,一女仙侍立于侧,手托一盘,头上及身后两仙鹤翻飞展翅,女仙脚踏岩石,石下一只乌龟引头伸颈,一头雄鹿立于身后,回首张望。另一面,柞树下两鹿相对,一卧一立,引颈向上,似在观望树顶上两只小猴嬉戏。

这件玉雕采用圆雕和镂空技术,镂空一般用孔钻法,留有孔洞痕迹,直径大小不一,显然受宋代镂空玉雕之影响。

155、白玉衔芦天鹅

最长 8.7 厘米 最宽5.3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微有皮色。雕天鹅衔芦飞行状。鹅圆眼,颈细长,头抬起向上,张口衔芦一枝。双翅展开,琢四排羽状纹,背部、尾部琢羽纹,双爪并排屈于腹部。

天鹅题材的玉器在金代大量出现,以'春水'玉最为典型,这件玉鹅在造型及雕琢风格上与春水玉上的天鹅相同。

156、 白玉镂雕鹘攫天鹅饰

长 5.9厘米 宽3.9厘米 厚 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如凝脂,背面留有钻痕多处,圆雕,鹅体肥硕,颈弯,头向上,张口,呈展翅挣扎状。镂雕飞鹘啄鹅头,鹘腿系飘带。以阴纹饰两鸟身、羽翼之纹理。雕琢生动有力,比例适度,是难得的珍品,反映了北方女真族特点的、形象生动的佩饰、嵌件。

157、青玉鹘攫天鹅饰

长 7.5厘米 厚 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为青白色,局部有黄锈色斑浸,体呈扁平的椭圆形。正面为弧凸状,通体镂雕一天鹅藏于荷花丛中,一只海青鹘俯冲而下,作追逐状。海青鹘饰阴线纹。

玉佩背部为椭圆环,环两侧有一横穿的孔,可作结扎之用。此器似是腰带或冠帽嵌饰。

158、 白玉镂空鹘攫天鹅带环

金长 8.5厘米 宽4.5 厘米 厚2.2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含玉皮之色,长方形,侧面有一横穿可穿束带。下部有一扁环可悬挂物件,带饰表面镂雕鹘捉鹅图案。鹅身硕大,迫于水面,头藏荷叶之下,鹘在鹅头上,欲啄其脑。所饰为女真人春水图案,作品为金代。

159、青玉双鹿带环

辽金

长 5.9厘米 宽 3.5厘米 厚 0.8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深青色。长方形,片状,减地深雕法。两卧鹿昂首,中间一棵柞树,阴刻大叶,一鹿有角,身后琢一小树。器下琢一扁圆套环,可穿戴。背后四角各一对穿孔,可穿系。刀法粗犷有力。这是辽、金秋山玉的最为单纯简括的作品。

160、白玉环

外径 4.9厘米 内径 3厘米 厚 0.4 厘米

1980年北京丰台区王佐金代乌古伦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环作六瓣形。正面外缘为圆雕微凸起脊,脊内的缘向里凹,边缘有锐感,背面平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7
欣赏 | 珍贵资料:各地博物馆藏唐代玉器(高清多图)
中国博物馆顶级玉器赏析
极品中国古玩艺术
圆雕动物玉 —— 极品古玉中的极品
美不胜收!邂逅一波独具魅力的春水秋山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