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玉器

221、白玉观音插扦

明中期

玉观音高5.5 厘米 长 10厘米 宽 3厘米

1969 年上海市陆氏墓出土

上海市博物馆藏

头部为白玉观音,以金质莲座托之,右手在胸前执一云帚,神态肃穆,衣着飘然,胸前用金丝缠绕并嵌宝石一颗。

222、白玉镂空佩

长 4.1 厘米 宽2.4厘米

1969年上海市陆氏墓出土

上海市博物馆藏

白色。透雕拱形绦环及灵芝流云窗棂纹。

223、 白玉童佩

明中期

高3.8 厘米

1969 年上海市陆氏墓出土

上海市博物馆藏

玉质晶莹。儿童发式,五官布局合理,形态逼真而显得自如。左脚独立,右腿曲屈欲登步,腿上伏一螭虎,左肩上有一鸟,衣襟飘然。脑后有一穿孔,可系绳佩挂。

224、225、白玉鱼佩

明中期

长6.4 厘米 宽2.7 厘米

1969 年上海市陆氏墓出土

上海市博物馆藏

玉质润净,鲤鱼嬉莲,玉鱼大圆眼,菱形鳞,鱼尾侧而劲。旁有莲叶,鱼浮游作贯茎状。

226、玉菊花牌片

直径5.5厘米 厚 0.7 厘米

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藏

牌片正面以琢挖法,饰菊花形状,十六花瓣。中间饰有五瓣花,在花的中间为花蕊。反面以阴刻线条在每条花瓣上饰菊花叶,筋脉透剔,线条简炼,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227、玉龙钩

明中期

长11.7厘米 宽1.8 厘米 高1.8 厘米

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藏

带钩头部饰以龙头。龙角龙眉突出,线条清晰有力,龙首一部为一蟠螭,呈盘曲状,毛发飘拂,镂雕精细,造型美观。

228、玉龙钩

明中期

长 12.5 厘米 宽2.6厘米 高2.6厘米

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藏

此件琢刻线条有力明朗,钩面饰龙形,毛发上冲,呈飘拂状,钩上部为蟠螭,盘曲而伏,圆眼细眉,腿部线条弯曲。作品气势磅礴,形态美观。

229、 玉刚卯 玉严卯

明中期

左;长 2.2 厘米 宽 0.3厘米 右;长2.1 厘米 宽1.1 厘米

1969 年上海市陆氏墓出土

上海市博物馆藏

仿汉作品,左为八面体刚卯。铭文为∶疾日刚卯,帝令尊化,顺尔固化,伏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使刚痹,莫我敢当;右为四面体严卯。铭文为;疾日刚卯,帝今尊化,顺尔固化,伏兹灵号,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使刚痹,莫我敢当。

230、231、白玉幻方

明中期

长 3.6 厘米 通高3.5厘米 厚 0.75厘米

1969 年上海市陆氏墓出土

上海市博物馆藏

长方形,上有两贯耳可系绳佩挂。正面为一圆凸面,阴刻阿拉伯文字'万物非主,唯有真宰,穆汗默德,为其使者'的清真言。反面方框4行16格,每格内填一阿拉伯数码字,数字形体是13世纪时的阿拉伯文,隶定为现代通用数码字,是继元代安西王府出土铁幻方后的又一重要发现。由于幻方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所以成了伊斯兰教徒佩以护身的信念物。

232、 青玉花卉灵芝耳杯

高5.8厘米 口径1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有赭色丝状沁,圆形,撇口。双灵芝耳。腹部微凸,一面浅阴线雕缠枝莲,另一面雕万寿菊并缠枝莲。图案结构简炼,大花大叶,疏密得体,具有明中期玉器风格。

233、青玉蟠耳杯

通耳高6.7厘米 口径 7.1厘米足径 4.9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玉质较纯,玻璃光强。圆撇口,颈部微收,鼓腹,圈足。两侧镂空双螭耳,螭头及前爪伏于口沿,尾分两叉贴于杯壁,一后足蹬尾。

螭为传说中无角的龙。是战国至清代传统的重要装饰纹。此杯既能实用,亦可作精美的陈设品。

234、 碧玉螭耳杯

高10厘米 宽15.6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椭圆杯,腹部、口部浮雕、镂雕四螭,其中两侧二螭为耳。椭圆圈足。

235、 青玉乳钉纹双耳杯

高3.4厘米 口径6.8 厘米 足径4.3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玉质显旧,足有沁色,一耳局部有皮色。杯体较矮,圆直口,圈足。双夔式耳,平顶,上面浅凸雕连体勾连纹,下有外翘尾。腹部凸雕三周乳钉纹,地子不平。这种造型和纹饰的玉杯,为明代典型器物,故宫藏有多件,为饮具和陈设品。

236、青玉竹节式执壶

高12.4厘米口径8.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青色,微透明。壶体为三节竹节式。五节竹节式壶嘴。壶柄为双竹枝交错盘钮。圆形平盖,盖纽为一坐式老人,老人一手扶膝,一手执灵芝,背靠山石。平壶底,无足。

237、白玉兽面纹兽耳炉

高7.9厘米 口径 8.8厘米 足径 7.1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赭色沁,簋式,圆形侈口,口沿下饰夔龙纹及凸雕兽面。炉腹凸雕兽面纹。炉两侧各一兽头,兽口吞夔式耳,夔身饰仿古勾云纹。圈足,足外四出戟,浅浮雕夔龙纹。

238、 墨玉龙纹兽耳簋

明中期

高 10.7厘米 口径 11.7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仿西周青铜簋造型。口沿下为龙纹、兽面纹,龙首耳,耳下附珥,腹部为凸突直线纹,圈足亦刻龙纹。

239、 青玉兽面纹冲耳炉

明中期

通耳高14.7厘米 口径11.95厘米足距 5.4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玉质显旧,表面玻璃光较强。圆形,直口,三足鼎立,双冲耳,耳部中间一拱形孔,其外侧网纹地上浅雕相对螭纹。口边出沿,外侧阴刻山字形纹。腹部回纹地浅浮雕三组兽面纹,兽口各吞一立柱形足,足外侧琢变形蝉纹。炉底部内凹成三等份,底里起脊,似三兽首组合体。紫檀木盖,鸳鸯衔莲盖钮。系明代仿古陈设、供器。

240、青白玉夔凤纹樽

高 15.9厘米 口径 6.2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料呈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斑浸,体为圆柱形。樽由盖和体两部分组成,盖面呈弧形,上立雕三兽钮,并饰浅浮雕漩涡纹,边沿饰凸出的变形夔龙纹。樽周身饰变形龙凤纹三组,一侧中腰镂空一云形环状把,底平,有三个兽蹄状足等距分立。此器最早出于汉代,这件为明代仿古。

241、青玉云纹螭耳匜

明中期

高13.3厘米 宽 10.3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口沿刻方折式云纹,身刻勾云纹,镂雕一螭为耳,螭头伸出口沿。椭圆圈足。

242、 黄玉觚

明中期

高13.1 厘米 宽6.6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体呈海棠花形。中腰处浮雕一蟠螭。

243、青玉狗

长 7.3厘米 宽2.4厘米 高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呈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斑浸,圆雕一伏卧状狗,两只前爪前伸,回首后视,两耳下垂,颈部系一铃铛,后爪弓卧,卷尾。采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形态准确,自然逼真。

244、 青玉卧马

明中期

高4.5 厘米 长8.3 厘米 宽3.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马为回首卧伏状,头较短,阴刻线勾出菱形眼,小耳,额头两绺长发,分向两侧,颈后长鬣下垂。胸部与臀部较圆,背部凸起脊线,右前足踏地,余三足卧于腹下,长尾,弯于身体右侧。此玉马造型准确,雕琢细致,唯眼部刻画简炼。用于书镇或陈设。

245、青玉驼

明中期

长9厘米 宽.3.3厘米 高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有瑕,驼为卧式,仰首,双目平视,下巴一绺胡须搭于胸前。双耳贴于头两侧,垂至颈部。两驼峰耸起,身两侧肋骨清晰可见,腿部肌腱凸起。四足屈于身下,小短尾。驼之头、胸、峰、尾、足等部饰有细密的短阴刻细线,雕刻有力,做工细腻。

明代玉兽是在汉代兽形玉镇、玉水丞的传统上发展起来的,有仿古与写实两种风格,这件玉驼形态真实生动。

246、青玉紫浸狗

明中期

长 14厘米 宽5厘米 高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表面带有黑色及紫色沁色,随玉材之形,雕一卧兽,兽头低俯,圆眼,阔嘴,耳下垂,头部雕琢细致,体肥肿,四肢伏于地,长尾贴于右腿内侧。作品造型为写实风格,头部刻画细致而形体简练,为明代玉兽的风格,可用作镇纸。

247、青玉角端香薰

高 17.8 厘米 口5.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呈青白色,局部有深褐色斑浸及绺纹。独角,昂首颈系领,张口露齿的和端首内薰盖,四足正立,前两足有羽翅,身龙鳞。内空,可贮香料,可透过兽嘴散发器外。

248、 白玉蟹

明中期

高 2 厘米 长 7.3 厘米 宽5.2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洁白无瑕,蟹呈静止状。身两侧各出四腿,腿部相连,并琢阴刻线,两蟹钳相交于蟹头前部。背壳两侧及嘴部各雕四个凸齿,两眼上挑。腹部团脐,脐上琢阴线波状纹。

明代玉蟹较多,一般都较扁,有的用作书镇,有的在腹部做脐,可套绳绦,用作带扣。

249、 青玉龙首龟

明中期

长 5.7 厘米 宽3.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有大面积的黑色沁。立体圆雕,龟为龙首,向后作回顾状,下颌与胡须抵龟背,鼻上翘,双角盘于头顶。背饰六角形龟背纹,中间一凸脊。右侧两足踏地,左前足前伸,左后足屈起收贴于腹壁。四肢均饰鳞纹。尾分三杈,上翘回卷,搭于龟背上。腹琢'茉'形纹。

250、青玉镂空人物带板

明晚期

桃形∶径5.1厘米(4块)径5.6厘米(2块) 长方形 长13.3厘米 宽6.3厘米(1块)长7.2 厘米 宽5.6厘米(1块)长7.8厘米 宽5.8厘米(2 块)长8.7厘米 宽5.2厘米(1块)长7.7厘米 宽7.5厘米(1 块)长6.7厘米 宽5.7厘米(2块)长 7.1厘米 宽 5.7厘米 (1块)长5.7厘米 宽 2.2厘米 (4块)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制,全套 20块。其中桃形6块,细长条形4块,长方形8块,铊尾2块,皆镂雕锦纹地子。两块铊尾及两块小条为仙人图,16块为婴戏图,分别为戏猫、持枪、叠罗汉、吹笛、蹴球、锣鼓戏等。全套带饰纹饰风格不一,似后配套。

251、 白玉镂空龙纹带板

明晚期

边长 7厘米 宽4.5厘米

1979 年西安市征集

西安市文物局藏

白玉润泽。长方形框内双层透空雕刻龙纹,其巨目长嘴腻牙,双耳,长须向上飘动,体盘旋呈'S'形,遍体刻鳞纹,张牙舞爪,凶猛异常,上有飞鸟,下有山石,表示在山林上空飞腾起升。下层有几何纹为底,具有立体效果。这种透雕,既有装饰效果,同时作为带板也轻巧。

252、白玉镂空龙纹带板

明晚期

边长7厘米 宽5.5 厘米

1978 年西安市征集

西安市文物局藏

白玉,长方形龙纹,镂空透雕,在空中张牙舞爪。体呈'S'形,其旁飞鸟展翅飞翔。底形为透雕几何形。

253、白玉镂空龙纹带板

明晚期

边长 6.3 厘米

1983 年西安市征集

西安市文物局藏

白玉。正方形框内,雕龙纹,周围饰花卉纹,卷草为底层。

254、白玉镂空桃形龙纹带板

明晚期

径长5.8 厘米 宽5.5 厘米

1987年西安市南廓门出土

西安市文物局藏

白玉。外刻桃形边,内刻龙纹,两层纹饰,底纹为卷叶纹,嵌于铜板上。

255、 玛瑙发冠

高 3.5厘米

1979 年江西省南城县岳口乡七宝山明益宣王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冠顶雕琢七梁,两侧雕卷云状,在卷云纹中有一圆孔,以备插簪栓。

256、 白玉镂空菱花形龙纹带板

明晚期

径长6.5 厘米 宽4.8 厘米

1981年西安市征集

西安市文物局藏

白玉。外为菱花形,内龙纹,卷叶纹为底层。

257、 玉佩

通长66厘米

1979年江西省南城县岳口明益宣王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玉佩二副(一套)共22件。其中∶ 银勾2、珩2、瑀2、琚2、璜4、冲牙2、玉坠滴 8、玉珠604颗,分段贯串缀联成玉佩。玉珩上刻上纵横各5行圆泡形,其他玉片上刻有变体凤凰图纹等。系用旧玉改制。

258、青玉猪

长 10.5 厘米 高2.7 厘米

1979 年江西省南城县岳口七宝山明益宣王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玉质光润,通体素面,为长条俯卧状,圆浑肥壮,平嘴,上唇略翘,用阴刻线刻画圆眼。竖耳。

259、260、白玉镂空鸳鸯戏莲

长5.3 厘米 宽3.3 厘米 通高 4.2 厘米

1979 年江西省南城县岳口七宝山明益宣王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全器色泽莹润,雕琢精细。镂雕作鸳鸯戏莲状,鸳鸯头顶有一长翎,头侧有羽佩,张翅作凫游状。嘴衔玲珑透雕缠枝莲,缠枝分布在鸳卷两侧。两侧还有镂雕的莲花和荷叶。此玉雕上部和餐鸯全身为褐色。其他部位为白色,底部呈椭圆形,有两对对穿斜孔。以备播缀之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欣赏 | 珍贵资料:各地博物馆藏唐代玉器(高清多图)
中国博物馆顶级玉器赏析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7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一帖穿越看馆藏历代玉器!
明清玉器特征之:清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