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玉器

261、描金玉佩

通长49.4厘米

1958 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顶有金钩。玉珩顶有二孔与金钩相系,下有五孔分别组系,中间一行穿九珠下系瑀,瑀四孔分别与上、下、左、右玉珠相连,最外两侧各系琚一,琚三孔与上、下及左、右两侧玉珠相连。瑀下穿九珠又系一玉花,玉花四孔,分别与上左右两侧玉珠相连,又下系九珠为第四排玉饰,形制与第二排相同。再下穿九珠为第五排玉饰,中间系珩形饰一件,次两侧各系冲牙一件,最外两侧各系玉滴一件。整个玉佩共用玉珠 236颗。

在玉珩、玉花、珩形饰上有描金正面龙纹,其他玉饰上饰描金花朵及卷云纹。此佩出自随葬物品箱内。

262、白玉垂导宝石花佩

通长61 厘米

1958 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顶端为璜形婆金铜提头,两面均浮雕有二龙戏珠纹,每面各嵌红宝石二块、蓝宝石三块,上部正中有环鼻一个与带环挂钩相连,下部有四环鼻分别系黄色丝组穿玉饰件。

共有十排∶一、三、五、七、九各排,每组系叶形玉饰两片,玉叶上部穿系黄丝穗一个(多数已腐朽不存)。二、四、六、八、十各排穿系不同质料的饰件∶ 第二排为碧玉花和水晶花各二朵;第四排为白玉花四朵;第六排为红玉桃二个、绿玉花二个;第八排为红玉髓、铁蓝石鸳鸯各一件,铁蓝石、绿松石慈姑叶各一;第十排为碧玉蝉、蟾蜍各一件,白玉鸳鸯、鱼各一件。另外在第四排玉饰下有扁长条形玉横饰一件,上有四孔,分贯四组。

照片上两件玉佩为一副,均出自随葬器物箱内。

两件大小相同,只是第六、八排所系玉饰件稍有不同;其中一件第六排为红玉桃二个、绿玉桃一个、碧玉花一个;第八排为白玉花一朵、铁蓝石鸳鸯一个、慈姑叶二片。

263、白玉龙首嵌宝石带钩

通长 14.2厘米 钩长 3.6 厘米腹宽2.5厘米

1958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玉带钩雕作龙首形,背部有一椭圆形钮。龙额嵌绿宝石一块,龙睛镶猫眼石(尚存一块),腹部嵌红宝石两块、蓝宝石一块、黄宝石一块。此玉带钩出自万历皇帝棺内。

264、玉带钩

明晚期

纵5.2 厘米

1966年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乡新庄王锡爵墓出土

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藏

玉质呈青白色,钩部作鸭首形,俯视呈螳螂肚。光素无纹,腹下一长方钮,此器小巧,光洁温润,出土于明代王锡爵墓,是了解明代玉器的实物资料。

265-274、白玉透雕麒麟花卉纹玉带板

长 9.3 厘米 宽 6.5 厘米 厚0.7 厘米

1982 年江西省南城县岳口乡游家巷明益定王朱由木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整个玉带由17块组成,二六五至二七四图为其中10块。这两块獭尾呈长方形,一端呈弧弯,边框和里面的花纹平齐,两层透雕带翼麒麟,张嘴,上唇略上翘,露齿,身上有方格纹饰,尾梢两侧均刻卷云纹,站在山石上呈向前奔走状。麒麟四周透雕山水、松枝、梅花等图案。

四块钤呈长方形,两层透雕带翼麒麟。四块镑呈桃形,两层透雕带翼麒麟。

275、 白玉镂空寿字镶宝石金簪

通长 13.5 厘米 顶长 9.3 厘米 宽6厘米

1958 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扁锥形。顶部附有白玉雕'寿'字及花形玉饰,其上铺以金托,内嵌红宝石四块、蓝宝石三块、绿宝石一块、猫眼石三块。簪背面中部刻铭文'万历戊午年造'。

此簪为孝端皇后棺内出土。

276、镶珠宝玉花金蝶金银簪

右通长 25 厘米 顶长 4厘米 宽 9.8 厘米 左通长 27.3 厘米 顶长 5.3 厘米 宽9.9厘米

1958 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簪下部呈半圆弧锥形。顶部焊接有葵花、灵芝和云头形托,托上花蝶分两部分∶ 一部分为白玉雕成的双层菊花,两层之间嵌红、蓝宝石一周,顶心嵌红宝石一块;另一部分下层在碧玉托上嵌红蓝宝石,云形托上嵌珍珠,上层为一花丝蝴蝶,蝶背嵌猫眼石一块,蝶须各系珍珠一颗。在蝶花之间及蝶后部插有鎏金银制花枝。

此簪为孝靖皇后棺内出土物。

277、白玉累金丝镶宝石鎏金银簪

通长 15 厘米 顶长 8.1厘米 宽5.7 厘米

1958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扁锥形。顶部焊接有花丝制作的佛光背托及'八宝'(轮、盘长、方胜、云头)和莲花组成的底托。中间镶白玉雕佛像一尊。佛像直立,面目清秀,头顶有乳髻,袒胸、跣足。左手弯曲于胸前,掌心向上;右手平伸,掌心向前。头戴宝冠。冠顶又有一坐佛,双手合抱于胸前,下有莲花座。冠两侧有宝缯下垂。立佛身着宽袖长衣,下部有密集的衣褶。两侧原各有梵文咒语三字。右侧现缺一字。

莲花托下部嵌红宝石三块、蓝宝石三块。

278、白玉兔金镶宝石耳坠

通长 5.8 厘米 环径2.5厘米 兔高2.4厘米

1958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金耳环,圆形,下系白玉兔耳坠。

玉兔呈直立状,竖耳,两前肢抱玉杵,下有臼,作捣药状。兔顶系红宝石一块,两眼各嵌红宝石一块,下部有云头形金托三个,中心嵌猫眼石,两侧各嵌红宝石。正、背两面镶嵌相同。

此物出自孝靖皇后棺内头北部。

279、 弯头玉簪

长 11.9 厘米

1958 年江苏省无锡市龚勉墓出土

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藏

玉簪玉质柔润细腻,通体素面,顶部饰圆形状簪头,制工规整。

280、白玉镂空麒麟纹椭圆牌

明晚期

长6厘米 宽4.5厘米

1983年西安市南郊三爻村出土

西安市文物局藏

白玉有土浸。椭圆形,中部镂雕一麒麟,回首观望,三角形眼,长嘴上翘,头顶有角,长须上飘,尾上卷,斜方格为鳞纹,肩有火焰纹,行走于山上,其兽大山小,突出兽纹,周围是透孔花叶。

281、 白玉镂空福寿方形牌

长5.7厘米 宽4.5厘米

1982年西安市征集

西安市文物局藏

长方形镂空牌中部一'寿'字,其旁有蝙蝠飞翔,以串枝叶、梅花、竹叶衬托,外围竹节形方框。寿字为长寿吉祥,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即福寿。竹子一尘不染,不畏严寒,梅花为伴,梅花严冬风雪天,依然开放,把竹梅作为纯洁的象征,将此雕琢在同一牌饰上,其构思巧妙,治玉技高,质白细腻,玻璃感强。

282、 白玉镂空圆形梅花牌

明晚期

直径6厘米

1981 年西安市征集

西安市文物局藏

白玉细腻,晶莹鲜润。牌饰中为一朵梅花,周围五朵小梅花,以花枝串连为一组,每朵梅花中都有一小孔,可能为镶嵌宝石用。构图巧妙,其牌外形又似一朵梅花,精工细雕,纤巧华丽,有宋玉遗风。

283、 玛瑙镂空椭圆形牌

长9.8 厘米 宽5.7厘米 厚1厘米

1955 年浙江省临海市王士奇墓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器作椭圆形,透雕出图案。

284、青玉福禄寿三星饰

长6.3厘米 宽5.9厘米厚 0.8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为青白色,体扁平。在一块云状随形玉上,浅浮雕一寿星,一手执仙杖,一手拿灵芝;身后蝙蝠飞舞,身旁一鹿驻足回首。

以蝙蝠、寿星和鹿的图案,取其谐音,象征'福''禄''寿',至明、清大量应用。

285、金托玉执壶

通高 26.5 厘米 口径5.3厘米 盖口径 4.4厘米 盖高6.8 厘米 足径 7 厘米

1958 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此壶出自万历皇帝棺内。子母口,细长颈,腹稍扁,椭圆形圈足,倒龙首形细长流,稍外倾,流上部与壶颈相连,耳形把。盖为覆盆形,顶部有圆形钮,钮套一'8' 字形圆环与壶把以链相连。链索为 16 环,长 18 厘米。

腹两侧浅雕出寿桃形,桃内下部雕有海棠花,枝叶繁茂,对称分布,上部正中刻一'寿'字,两边各刻一'己'字,寓意'玉堂万寿'。壶底有一椭圆形金托,敛口、鼓腹、平底。

286、金托玉爵

高11.5 厘米 径13.2 厘米 宽5.6厘米 腹深5.8 厘米

1958 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爵身呈元宝形,深腹,圆底,两柱蘑菇形,顶刻涡纹。三柱足,一侧附透雕龙形把,龙作攀附状,弓背,两足前爪抓在爵沿部,口与柱根相接,后爪立于爵腹,尾上卷,龙腹与爵壁之间有空隙,恰好容一指插入,便于持爵,形象颇生动。

爵流及尾的外壁各刻一正面龙纹,龙的两只前爪上托一字,流的部位为'万'字,尾的部位是'寿'字。两龙间刻一组四合如意云纹。三柱足根部各刻一如意云纹。整个爵身布满云龙纹,构图庄严对称,气魄雄浑,雕刻线条圆滑流利,而且富于流动感。

爵下有一金托盘,外折平沿,沿边内卷,浅弧腹。盘中部为一树墩形柱上有三孔,底部以三个铆钉与盘底铆在一起,三孔中部有古钱形横膈,三爵足插入。

盘沿刻勾连云纹,盘内为沙地,由外壁向内压出浮雕式纹饰,主纹为二龙戏珠,下部为海水江崖,上部为云纹。树墩形柱下雕刻出起伏重叠的山峰。整个纹饰取意'寿山福海'。

此物出自万历皇帝棺内西北部。

287、 白玉盂

高 4.2厘米 口径 10.8厘米

底径10.4厘米

1958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玉盂;敛口,圆鼓腹,平底。腹部饰变形凤纹,爪持灵芝。盂底有圆形木托。盂与托均置于金盒内。

金盒∶ 子母口,弧腹,平底,圈足。口下部一周为累丝花纹带,上嵌花丝二龙戏珠纹饰二组,腹部刻云龙赶珠及海水江崖纹,圈足上刻海水江崖纹。盖,覆盆形,全部以累丝镂空制成。纹饰分为三组∶ 口部一周花纹带与盒口部花纹带纹饰相同。腹部饰龙赶珠纹,顶部嵌一正面龙及云纹。

此物出自万历皇帝棺内。

288、金盖托白玉碗

高7厘米 直径 15.2 厘米 圈足径5.9厘米

1958 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玉碗玉质细腻、莹润、洁白无瑕。敞口、弧腹、圈足。镂空金盖∶ 弧面形,短沿外折子母口,从沿到顶呈阶梯状分作三层,顶部饰一莲花形钮,连云纹圆钮座,钮中心嵌红宝石一块。沿上浅刻莲云纹一周,盖面以镂空云纹为地,下层饰三龙赶珠,中层及上层各饰二龙赶珠纹。龙姿矫健优美,作腾空飞跃状。

金托盘∶ 口沿边外卷,浅弧腹,平底。底部正中由外壁向内压出一圈足形碗托。玉碗置其上。

盘腹内壁刻八组整齐的云纹图案,底为沙地,刻二龙赶珠及云纹,正中碗托内刻云纹,托外饰浮雕式连续状云纹一周。

此物为万历皇帝棺内出土。

289、青玉英雄合卺杯

通高9.9厘米 双连径8.4 厘米 单口径4厘米 足径7.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玉质显旧,微有沁色。双筒相连式,均圆口,圈足。口边阴刻回纹。腹部饰带尾的谷纹,下部为仿战国漆器云纹和斜线加勾纹。鹰熊夹于双筒之间,鹰在上,熊在下,熊四肢着地,垂首。鹰双爪攫熊耳,双翅分开贴于两侧筒壁,鹰双角,双耳,尖喙,尾于杯后,尾之上又透雕一兽首,其下为分开的带式纹并与熊尾相连。

《礼昏仪》∶'共牢而食,合卺而酯。'又称合瓢。器物上的'鹰''熊'为主纹饰,寓'英雄'吉意。至明清时期,此种器物已成为宫廷珍贵的陈设品。

290、 青玉莲瓣壶

通顶高 16.1 厘米 口径7.8厘米 足径6.9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局部浅褐色,圆口,圈足。荷叶莲瓣式盖,鸳鸯衔莲钮。壶体为球形,凸雕双层莲瓣,外层雕有'寿'字,两面各三瓣,兽吞式流,流外雕云纹。镂雕双枝缠绕式壶柄。

291、

291-292、青玉婴戏图执壶

高12.3 厘米 口径 3.8厘米至 6.1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质。壶体四方抹角形,弧形柄、曲流。腹部两侧开光内饰婴戏图。柄和流琢花果图案。口上有盖,盖上琢立狮纽。纽与盖系分别碾琢,之后粘连而成。狮纽的下方镌'子刚'二字款。图案碾琢比较繁缛细腻,线条刚劲有力。陆子刚,祖籍松江,后迁往苏州从事琢玉业,成为一代名师。据传曾被征入内府琢玉。此壶系宫廷旧存,名款琢于盖钮之下,如不是盖纽日久脱离,将无法发现。这种隐秘暗款的处理方法,表现出作者难言的苦衷。

294、青玉螭耳杯

高7.5厘米 口径 7.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呈青褐色,局部有青白色斑浸。杯口呈圆形斗式,周身阴线刻细密的梅、竹、松花纹,杯把镂空雕大小各一螭,螭均前爪抉口,后肢盘抓杯身,头视杯内,十分生动。杯底圈足。

295、 青玉连枝桃式杯

明晚期

长 15 厘米 高5.2厘米 口径7.9 厘米至9.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杯为桃式。胎极薄。杯柄为镂雕桃花枝叶,桃花中心嵌蓝玻璃珠一,枝叶缠绕伸展过杯底,底中部为桃花形足。

296、 青玉菊花耳葵花菊瓣杯

明中期

高6.2 厘米 口径 10.3厘米 长 16.2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黄色土沁,杯为圆形,直口、圈足。上部为28瓣菊瓣,下部为6瓣葵瓣式。杯内底部雕梅花一朵。镂雕双菊耳,耳顶部为开放菊瓣,其下镂雕枝叶。

297、 青白玉梅花杯

明晚期

高3.4厘米 口径10.5厘米

1981年西安市征集

西安市文物局藏

青白玉,玻璃光泽较强。梅花杯造型独特,构思巧妙。在枝叶上开有六朵梅花,其中一朵特大的为口杯,其余五朵在其周围绕枝叶开放,枝叶既装饰了梅花杯,又成为'把柄'与'杯座'。该玉杯以梅花为体裁,耐寒傲雪霜,是高贵品质象征。

298、青玉镂空葵式杯

高7.4 厘米 长 1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质,微有褐色沁。杯为葵花式,内壁琢四瓣葵花,花蕊高凸。杯外壁镂雕花枝、花叶及花朵,枝叶相连,缠绕于杯外壁四周。一处枝叶稍少,露出杯口,以备使用。杯底以镂雕枝叶为足。

299、 青玉桃式杯

明晚期

高6.1 厘米 口径9.5厘米至 10.3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质,内含成片黑点和黄褐色沁斑。杯为桃形,镂雕枝叶为柄,部分枝叶缠绕于杯身并作圈足。口沿下阴刻篆书四言诗四句∶'君颜如桃,挹而饮之,似盛甘醪,断瑕甚璧。'底篆阴文'子冈制''三字款。陆子刚(或陆子冈)是明晚期的琢玉能手,制玉技压群工,受到人们的赏识。传世品中(包括故宫收藏)的子冈款玉器风格不一,优劣悬殊,其中有一部分可能出自陆子刚之手,但绝大多数是后人仿制的。

300-301、 青玉环把有盖樽

明晚期

通盖高10.5厘米 口径6.8厘米

1962 年北京小西天师范大学施工时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杯体圆,由器和盖两部分组成。盖顶正中有一圆形平顶纽,上饰水涡纹,纽与盖之间有一圆孔。盖的外沿有三个昂首卧狮,间距相等,每两狮间各琢一兽面,盖沿饰云龙纹。杯外腹满以蚕纹为地子,上隐起螭虎纹和三个夔凤纹。杯内壁为直筒形。杯底平,外侧有三个兽首吻向下为足。杯侧有一环形把,把上有凸出的象形纽饰,象鼻自然内弯成一孔,可系。把内有剔地阳文篆书'子刚'两字。纽顶和把上的圆孔似作穿嵌活环套链用,惜原活环套链出土时就没有。玉器上款署琢玉者姓名,在我国玉器中极少见,况且陆子刚又是明代苏州著名的琢玉名师,非好玉不琢。此杯虽经入土,但仍光亮鉴人,是迄今所知'子刚'款玉器出土器物中极难得的一件。墓主'黑舍里氏',夭亡时年仅七岁,其父为清代一品官索额图,其祖父为康熙时的四大辅臣之一的索尼。

304、白玉云鹤纹小壶

明晚期

通盖高 12.7厘米 通体长 10.3 厘米口径 4.4 厘米

1962 年北京小西天师范大学工地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壶体为圆形,由盖和器两部分组成。盖顶雕一只站立的鸳鸯为钮。壶身斜肩,腹内收。壶的肩部凸雕两个螭虎头,螭虎头之间琢有两只伫立水中觅食的仙鹤,仙鹤颈部下曲,两翼微张,壶的腹部琢满水波纹,二尾鲤鱼跃出水面,意喻鲤鱼跳龙门。镂空龙形把,直流,底有三个水涡纹形足。

305、 青玉镂雕灵芝式花插

高24厘米 长 10厘米 宽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圆筒状。上半部为一灵芝形花杯,花杯外表浮雕灵芝四朵,水仙叶及花两朵,并有丝蔓盘绕。下半部镂雕竹节及灵芝枝叶。花插枝叶镂雕精湛,为明代镂雕玉器代表作品。

306、

306-307、茶晶梅花花插

高 11.4厘米 口径4.2 厘米 足径 3.8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通体茶色,局部表面留有白色天然体。圆雕,粗梅桩形,中空,可插花,随形圆口,木纹平底足。外表凹凸不平,呈自然树桩状。底和口部凸雕梅枝,以天然白色琢出盛开之梅花,生动、自然、形象。系素白水晶俏色的佳作,明代水晶器中也是罕见的。在新枝之间琢双竖行阳文草书'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八字,并署阴纹'子'、'冈'一圆一方印。为琢有'子刚'款的珍贵玉器。

308、 青玉兽面纹八出戟方觚

高23.8厘米 口径8.4厘米至8.7厘米 足6厘米至6.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微有黄色沁,表面玻璃光。方形口、足。上下为八出戟,腹部四出戟。口沿饰回纹一周,颈部饰蕉叶纹及锦地双夔龙。腹部四面凸起,饰兽面纹。腹下饰蕉叶纹。足外饰多层'人'字纹。足下有榫。

309、 青玉龙把匜

高7.8厘米 长 5.8 厘米 宽 3.6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呈青绿色,局部有褐色绺斑浸。匝呈长口,长方形圈足,口略外撇口,把镂雕一变形古式螭龙,腹部浮雕凤鸟纹,凤鸟呈站立行走状。镂琢细腻,简朴生动。

310、311、 青玉荷叶洗

高8.5 厘米 宽 17.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呈青灰色,褐色斑浸较重。以一卷式形荷叶作洗,洗内外均刻琢凸起的叶脉,洗内底部高浮雕一青蛙,外有凸雕的枝、叶,以一束荷茎作洗柄,琢磨圆润,生动逼真。

312、青玉童子卧马

高 4.7 厘米 长 6.5 厘米 宽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青色,有瑕斑。马为卧式,头微微抬起,双眼圆瞪,马鬃前冲,两道马缰绳顺嘴而下至胸前,又飘向颈后。四足蜷屈于身下,长尾前飘。一牧童坐于马侧,背靠马身,牧童头右歪,双手抱瓶,右足踏地,左足后翘。长衣束带,衣裤当风飘舞。

这件作品重心较低,可用作镇纸,低凹处又可架笔,是文房用具。

313、青玉麒麟

明晚期

通耳高9.7厘米 长 14.3 厘米前足宽 5.6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有深紫色浸,立体圆雕,站立吼状,张口露齿,凸眼圆睁,两短角,双耳下垂,背及四肢琢鱼鳞纹,三绺短尾上翘,鹿形蹄。造型雄劲,刀法有力,为明代动物类陈设精品。

麒麟,古代神话中的仁兽名。《索隐》引张揖∶'雄曰麒,雌曰麟,其状麋身,牛尾,狼蹄,一角。'后来成为颇受人们喜爱的瑞兽,如麒麟送子。因是仁兽,又借喻杰出的人物。唐代武官(左右卫)着绣有麟麟图形的袍。至清代,有的宫殿门之两侧置铜镀金麒麟以显威武。

314、青玉菩萨

明晚期

高11.5厘米 底长8.1厘米 宽5.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暗青色。立体圆雕。兽卧莲台,菩萨坐于兽背,眼半闭,耳轮垂肩,高鼻梁,小口半张,脸面光润丰满,头戴斜冠。一足踏莲台,一足抬起踩在兽肩部、右手放于膝盖,左手扶兽臀。身着长衣长裤,衣纹较粗,显生硬,胸前、腰下饰凸起的缨络。兽首向后昂起,凸眼粗眉,短鼻。数绺长毛发后披,长尾在菩萨足边,张口,呈鸣叫状。莲座壁饰莲花瓣纹一周。琢工粗扩,刀法有力。

为佛堂(或室内)供器之偶像,也可作陈设。金、银、铜、玉、石、翠、木、竹等质地的都有,至清代更为盛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都博物院精品玉器展
『精』明代玉器
《玉器的故事》- 民玉期 (下)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0
故宫博物院藏高古玉印(全)
极品中国古玩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