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疏调学术论坛》浅论疏调气机与心身疾病

中医学有丰富的心身理论体系,“形神合一”的心身相关理论和情志致病学说深刻的阐述了中医心身观。《黄帝内经》中的很多理论为中医心身医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如《灵枢·本神》曰: “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存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灵枢·邪容》曰:“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形体不敝,精神不散。”《黄帝内经》把心身疾病的“心”与“身”的关系概括为“神”与“形”的关系,躯体功能与精神心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且对立统一,形神兼具的生命体才完整。中医学“形神合一”论和心身医学看待疾病基本上采取的是同一视角,从唯物辨证的角度来看,“形神合一”实质上与现代的“心身医学”的观点基本吻合。“形神合一”奠定了中医学心理生理统一观,契合了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心身疾病的防治中体现了中医的优势。

气机的失调是发生心身疾病的关键病机,心身疾病的发生关键是人体气机的失调,主要表现在气是人体“形“与”神”之根本和情志致病干扰气机的运行。从“气一元论”的观点来看,《灵枢·决气》曰:“精气精液血脉,余以为一气而。”张景岳在《类经附翼》说:“形以精成,而精生于气。”即形由精所生,精由气所生。“形”与“神”的存在必须建立在气的基础上,构成人体的生命之气又可分为元气、宗气、卫气等各种基源部位与功能虽异却互有联系的局部诸气,各个局部之气互相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生命活动网络或综合的功能态,即人体气机的表现。“形”与“神”的协调平衡依赖于人体气机有序活动与和谐运行,当气机的运行失衡,脏腑、经络,营卫之气的运行活动不规律时,心身疾病就容易发生。

情志致病与心身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且情志致病主要干扰气机的运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说明情绪活动与脏腑相互影响,当人体收到的刺激为良性,气机流畅,气血津液运行通利,脏腑功能活跃健康;反之受到过多恶性刺激而发生情志异常变化,脏腑功能失常,正如《素问·举痛论》里的“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如过度愤怒肝失疏泄,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发生吐血甚至晕厥思虑过多脾胃升降气机阻滞,脾失健运,消化不良。脏腑之间互相联系,情志变化对应的脏腑关系也并非绝对。

人不仅为自然人,更重要的是社会人,当今社会利益诉求多元化,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矛盾多发,凡属情商欠高者或自保意识过强之人,往往忽视对个人情志的自我调节。因而,对于外来的影响或刺激的感受易发生扩散和扭曲,以至成为对自身有害的劣性应激原(inferior distresser),极易引发超强应激反应(supernormal stress response),从而导致心理或情绪障碍和体内气机即系统生理功能的紊乱。不良的心理或社会因素会成为致病的应激源,其作用于易感之人时,则可冲击破坏其体内环境之协调平衡的自然稳态,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据我们日常临证治疗观察所知,疏调人体气机治疗法如正确应用,确可不同程度地缓解和消除患者因各种应激反应导致的生理功能紊乱与失常,协助病体康复。

云岭中医疏调学派创始人、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第三届国医大师张震,根据六十余年长期临床诊疗实践与领悟,提出疏调气机之法,并非单纯的疏肝解郁,疏调人体气机必须以疏利肝气与调护脾肾相结合,同时兼顾其他并发症候统筹处治。即肝为主体,脾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治疗理念。在临床治疗中,以张老自拟“疏调气机汤”为基础治疗各个系统的心身疾病,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疗效。

消化系统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有密切的神经解剖关系,其心身疾病发病率和病种在整个心身疾病中占了很大部分。气机对维持消化系统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脾胃是气机升降枢纽,脾喜燥恶湿,胃喜湿恶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肝主疏泄,疏泄调达,脾胃升清降浊协调平衡。胆与肝相表里,胆汁为肝之精气化生,胆汁排除顺畅,辅助脾胃消化。小肠分清别浊,大肠传化糟粕,肾阳之温煦与肺气的宣发肃降都参与了消化系统对水谷精微消化吸收,输布排泄的过程。消化系统心身疾病中,气的出入、升降、循环、转化因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而不规律的运行,情志不得疏畅,气机紊乱,升降反作,这时就需疏调人体气机矫枉纠偏、拨乱反正,郁结者疏调而散之,下陷者疏调举之,紊乱者疏调规顺之,逆反者疏调丛顺之,夹淤、夹痰、夹湿者则疏调而化之、祛之、渗利之。达到《金匮要略》所言那样:“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目的。

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心身疾病在疏调气机疗法的治疗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下面以消化系统心身疾病举例。

消化系统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有密切的神经解剖关系,其心身疾病发病率和病种在整个心身疾病中占了很大部分。气机对维持消化系统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脾胃是气机升降枢纽,脾喜燥恶湿,胃喜湿恶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肝主疏泄,疏泄调达,脾胃升清降浊协调平衡。胆与肝相表里,胆汁为肝之精气化生,胆汁排除顺畅,辅助脾胃消化。小肠分清别浊,大肠传化糟粕,肾阳之温煦与肺气的宣发肃降都参与了消化系统对水谷精微消化吸收,输布排泄的过程。消化系统心身疾病中,气的出入、升降、循环、转化因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而不规律的运行,情志不得疏畅,气机紊乱,升降反作,这时就需疏调人体气机矫枉纠偏、拨乱反正,郁结者疏调而散之,下陷者疏调举之,紊乱者疏调规顺之,逆反者疏调丛顺之,夹淤、夹痰、夹湿者则疏调而化之、祛之、渗利之。

消化性溃疡是典型的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易感人格、生活事件、情绪障碍等被认为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心理社会因素。患者在长期的忧悲思怒等情绪刺激下,肝气不舒,疏泄条达失常,横逆犯胃,气机走窜,胃失和降,肝之疏泄与脾胃运化相互影响,肝胃正常的依赖协调关系紊乱,脾胃运化失常;肝气郁结,气机不利,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脾胃失去水谷精微的滋养,胃津不足,气血运行不畅而血淤,不通则痛,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吞酸嗳气,烦躁易怒或悲伤欲泣,情绪抑郁或失眠,胸胁胀满,每遇刺激或情绪激动而病情加重。消化性溃疡治疗以疏调气机,调护脾胃为主,止痛抑酸辅助治疗。疏肝气,和胃气,健脾气,条畅中焦之气,肝脾胃三气矫枉纠偏,肝气调达,心情舒畅,脾升胃降,消化功能恢复,水谷精微得以滋养消化器官,气血运行通顺,通则不痛。不忘忽视其他兼证,热宜清,寒宜温,痞宜散,淤宜化,酸宜抑,对证而设,据证而施。

治疗以疏调气机汤为基础,方药如下:

柴胡10g,杭芍12g,郁金10g,

丹参10g,川芎10g,枳壳10g,

白术10g,茯苓15g,淫羊藿15g,

薄荷6g,生甘草6g。

然后根据临床情况加减药材,如需散滞气消痞满常则加木香、厚朴、青皮等;需行气宽中则加苏梗、乌药;需燥湿止呕则加法半夏、白蔻仁;需抑酸止痛则加桑螵蛸、海螵蛸、锻龙骨、元胡等。

如今心身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因心理社会因素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故除药物治疗外,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如认识教育、心理疏导、生物反馈等方法治疗也是必要的。对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医有其独特优势,除了以疏调气机为主的中药治疗外中医心理治疗也可用来提高疗效,如意疗,包括顺从情志、情志相胜、移精变气等方法;气功导引和音乐疗法对心身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在消化系统心身疾病中,中医以疏调气机为核心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其他系统的心身疾病中也有很多病种可用此法,在如今“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下,心身疾病的中医药防治还需我们不断地研究完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心理学概述
张景岳中医心身医学思想辨析
百名博士中医临症精华
中国中医药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刚柔辨证治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穴性赋---八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