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人的饮食文化。
原创: 耕作人

客家菜给人的另一深刻印象就是“大鱼大肉”,所以主料突出也是客家菜的一大特点。


客家人常吃的肉有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鹅肉、鲩(草鱼)、雄头(鳙鱼)、河虾等。如果是家禽家畜的做法,追求块大、量多。如果是鱼肉做法,则一做就是一整条。在客家人的潜意识里,肉是贵菜,量越大越好。除主料突出外,“杂”也是客家饮食的重要特色。所谓“杂”,一是指蔬菜、野菜的种类特别多,这与客家人靠山而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客家地区的野菜多,野果也多。“杂”的另一个含义是内脏,尤其是猪杂、牛杂、鸡杂特别受到客家人的喜爱,以杂为特色的菜品较多,全都讲究原汁原味。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原因,最初还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旧时一般家庭想要美美地吃上一顿肉是件难事,好不容易宰杀了一头猪,那当然要“物尽其用”,除了肉之外,内脏也不能随随便便就扔掉。


内脏(比如猪大肠)的清洗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更何况要想把它做得美味可口,更加不简单,而客家人的智慧就恰好体现在对这些“杂”的烹调上。虽然现代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客家人也没有轻易就放弃对“杂”的喜好,以“杂”闻名的客家菜比比皆是。

客家人往往通过菜肴(颜色、样式、命名、故事等)来寄托自己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尤其是客家菜的命名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如客家人称“钵粄”为“发粄”,“瘦肉、猪肝、猪粉肠”为“三及第”等都充分反映了客家人求吉求顺的心理。称猪血为猪红、猪舌头为猪利,则是客家人从语言禁忌方面表现出来的求吉、求富心理。摒弃“血光之灾”、“蚀本买卖”,而祈求红红顺顺,利利是是,则生动地流露了生活在崇山峻岭、“化外之地”的客家人对祥和、富庶的追求。


又如,大年初一,客家地区不吃荤菜,多数吃咸菜、粉丝、青菜、白豆腐,煮菜不用猪油,素称“食斋(灾)”。这一食俗则反映了传统社会生活在山高水冷、地瘠民贫、灾害频仍的岭南山区的客家人,由于长期饱受天灾人祸的困苦,而表现出对平安的渴望与憧憬。在众多客菜食材中,最为“吉利”的当属鸡。所谓“无鸡不成宴”。客家人不论家庭贫富,逢年过节,大小宴席,鸡总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

其中原因当然与鸡是客家人最多饲养的一类家禽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鸡象征凤凰。“百鸟朝凤”说的是凤为百鸟之王,为祥瑞之鸟,客家人把凤冠、彩羽、金尾的鸡视为心目中的“凤凰”,所以客家地区有一道名菜“龙凤汤”,其中的“凤”就是鸡,足见鸡在客家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来到客家地区可以发现,以鸡为主题的饮食文化十分醒目,客家人对鸡的文化阐释发挥得淋漓尽致。


拜神祭祖,鸡为三牲(鸡、猪、鱼)之首。传统社会乡民馈赠物品,鸡是最为尊贵的礼物。招待客人,请吃鸡比(鸡腿)为最高礼遇。男女结婚,鸡更是不可或缺的。迎亲时,男方除送鱼、猪肉外,还要送一只大红公鸡和一只未生蛋的母鸡给女方。女方家把公鸡宰来做“轿下酒”,宴请亲戚朋友,母鸡则随新娘出嫁时带回男家,俗称“带路鸡”。新娘轿至男家,要举行宴轿礼仪,启轿门事,杀一只雄鸡,礼生将鸡血滴地绕轿一周,曰“斩煞驱邪”。新郎新娘举行合卺礼喝交杯酒时,要共吃一只鸡比、一只红蛋,喻为“同心同德”。


点击下方二维码,长按关注,你会喜欢上客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客家风俗中的饮食忌好
客家人的“酿菜”文化,到底是什么?
饮食丨聊聊客家饮食文化中的万物皆可酿
客家菜
寻味广东客家菜
上客家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