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互联网对于社会性格的影响
近来,在我玩手机刷视频的时候,经常刷到一些伤风败俗的视频,虽然曝光这些视频的初衷都是引人反思和向善,但同时也折射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当前社会环境,价值观越来越扭曲,坚守中华传统美德越来越难能可贵。令人更遗憾的是,这不仅仅是一种现状,更是一种没能扭转的趋势。其实,这类视频以前也偶有刷到,只不过最近些时日更加频繁,不由让我感慨:互联网社会环境下,太多太多灰暗的东西,变得越来越无法遁形。
九零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第一代,自去年开始,零零后也已经陆续成年,最大的一零后已经九岁,大约在读小学五六年级的样子。之所以提到这三代人,是因为我觉得互联网对他们的影响更甚,尤其是在性格方面。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和后天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的性格又会对他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人类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沉浸在互联网的影响中无法自拔,无论是哪一代人,都无法独善其身。研究互联网对于人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特定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性格的影响,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我是众多九零后的一份子 ,也是农村留守长大的一员。因为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外加自身性格特点等的原因,我本人几乎不去网吧,也因此接触互联网更晚一些。直到我到县城读高中,互联网才开始真正进入我的生活,那是我省吃俭用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费买的一部二手手机,当时我十七岁左右。
虽然接触互联网较晚,但是并不影响我对互联网的认识,那时候周围充斥着关于互联网利弊的讨论,尤其是互联网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更是热点话题中的热点。老套的话题多是围绕网络游戏,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等等这些的。虽然我认为这些话题远没有结束,也不应该结束,但是我今天并不是旧题重提,而是想从新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谈谈互联网普及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健康成长面临的新的挑战。同时,通过影响青少年,互联网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
表面上看互联网影响的是青少年的健康,但长远了看,互联网影响的则是以青少年为新生力量的整个社会的性格以及走向。九零后是彻头彻尾受互联网影响最早的一代。目前,九零后已经走上了社会舞台,开始慢慢移向舞台的中心,或许现在的九零后掌握的资源十分有限,不足以对社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终有一天权力的指挥棒会从八零后一代移交到九零后手中,届时,互联网对于九零后的影响,进而通过九零后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将更大程度的释放。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表,了解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及普及情况。
年份
总人口
(万人)
互联网上网人数
(万人)
上网人数占比
(%)
移动电话普及率
(部/人)
2018年
139538
82851
59.38%
112.23%
2017年
139008
77198
55.53%
101.97%
2016年
138271
73125
52.89%
95.60%
2015年
137462
68826
50.07%
92.49%
2014年
136782
64875
47.43%
94.03%
2013年
136072
61758
45.39%
90.33%
2012年
135404
56400
41.65%
82.50%
2011年
134735
51310
38.08%
73.55%
2010年
134091
45730
34.10%
64.36%
2009年
133450
38400
28.77%
56.27%
2008年
132802
29800
22.44%
48.53%
2007年
132129
21000
15.89%
41.64%
2006年
131448
13700
10.42%
35.30%
2005年
130756
11100
8.49%
30.26%
2004年
129988
9400
7.23%
25.91%
2003年
129227
7950
6.15%
21.02%
2002年
128453
5910
4.60%
16.14%
2001年
127627
3370
2.64%
11.47%
2000年
126743
2250
1.78%
6.72%
1999年
125786
890
0.71%
3.47%
1998年
124761
210
0.17%
1.93%
1997年
123626
62
0.05%
1.07%
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
根据图表显示,自1997年有统计以来,到2018年年底,去掉1997年的最低值和去掉2018年的最高值,中国网民从210万迅速增长到7.72个亿,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增长了366倍,平均每年增长18倍还多,平均每年增长的人数达3849万,增长速度可谓惊人。
从中国网民占中国总人口的比重来看,哪怕去掉1997年的最低值和2018年的最高值,中国网民占比从不足1个点(0.17%)到占比超过一半(55.53%),同样仅仅过去了20年的时间。
我们再看中国的手机普及情况,去掉1997年的最低值和2018年的最高值,同样20年的时间,中国从每一百人不足两部手机完成了到人均一部手机的跨越,增长速度可想而知。究其原因,除了信息时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更离不开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具体的原因,每个人在说出几条原因的同时,应该都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感到热血澎湃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也正是因为对比,我们才能更清醒的认识自己,才能更清晰的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应该纵向对比了解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同时也应该横向对比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差距。自古以来中国在世界上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以前是,以后也应该是。至于现在,绝不应该因为当前取得的成绩而得意忘形,因为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因为当前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因为时代的进步我们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因为中国理应在各个方面变得更好。
先让我们冷静下来,再看一组关于中国网民年龄结构的图表。
上图是我查阅资料时,从华经情报网上一篇发表于5月20日名叫《2018年中国网民规模、网民属性结构及互联网普及率统计》的文章中截取的,在尝试了多次依旧无法登陆中国工信部官网获取原数据,就直接截屏拿过来用了。
从2018年网民年龄结构占比条形图来看,占比前三名的年龄段分别是20-29岁、30-39岁和10-19岁,对应起来分别是90后、80后和00后,占比分别是26.8%、23.6%和17.5%。此外,10岁以下也就是出生在10后的孩童,占比竟然也高达4.1个百分点。从2018年网民人数82851万人来计算,10后孩童网民人数在3396万人,换句话说,这3396万不足10岁的孩童,都是处在目前发展水平的互联网影响下在成长的。
自互联网诞生之日起,人们便处在了有互联网存在的生活环境中,只是因为对于早已成年的人来说,都已养成了相对稳定的性格,所以互联网对于他们性格的影响不是很大。在此,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90后、00后和10后三代人身上。从网民的相对规模来看,此三代网民占比合计为48.4%,几乎占据了网民的半壁江上。根据2018年中国网民占比59.38%来计算,90后、00后和10后网民合计占中国总人口的28.74%,超过中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高达4.01亿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完全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随着老一辈渐渐老去,现在这个比例是28.74%,不久的将来将会增加至50%,增加至100%。
一个社会的性格是由组成这个社会的人的性格决定的,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性格,也将是组成这个国家或者民族的人的性格决定的,只要从一代一代的新生代身上施加影响,终将会改变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性格,无论这个影响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是一方面互联网发展速度快的让人吃惊,另一方面配套的管理措施却没有及时出现。可怕的是什么呢?是一方面我们意识到从现象出现,到现象反映出问题,再到问题升级成矛盾,再到矛盾的激化,直到矛盾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却没有办法不得不眼睁睁看着事态发展成以一代或者几代人为代价才能解决问题,或者才能将事态的发展扭转回更正确的轨道上来。
所有的人为灾害都逃避不了这个法则。无论是发展带来的环境的破坏,还是发展造成的能源枯竭,无论是因为有了战争才懂得和平的珍贵,还是因为落后挨打才懂得了闭关锁国的代价,无论是……可悲的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后知后觉,是我们搞不清方向的时候走得太快,是我们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懂得反思。
(古代中国有阴阳两仪说,现代也有矛盾论,无不在说明,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无论是阴和阳,还是矛和盾,两个方面都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中国的成语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月盈则亏……无不闪烁着中国古人的智慧。如果用数学的方法坐标轴来表示的话,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实物发展的两个对立方面,随着时间从左到右代不短推移,事物发展的规律应该大致是一条上下波动总体呈上升趋势的曲线,只不过有的波浪大了一些,有的波浪小了一些,正方向上大点的波浪则代表了取得更大的进步,比如三次工业革命,反方向上打点的波动代表人类犯了更大的错误,或者说付出了更高的代价,比如两次世界大战……实际上,上下波动也只能说明一个方面的进退,比如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等等,一个方面的进步并不爱表其他方面必然进步。相反,一个方面的进步,必然有某个方面是退步的,这就是发展总是要付出某方面的代价,当代价人们难以接受时,就会反过来去提升落后的方面,导致另一个方面的倒退……)
回到我最初的发现上来。随着互联网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这不仅仅是指人数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毫无疑问的是,灰暗的东西越来越变得无法遁形。互联网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其速度远远超过其治理水平提升的速度,导致越来越多灰暗的东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越来越多灰暗的东西出现在90后、00后和10后面前。然后,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我们开始迷茫,不知道意义何在,我们开始焦虑,开始怀疑……以前无知的时候不也生活的好好的吗?为什么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更便利了,为什么反而更痛苦了呢?
虽然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忙着适应这个社会的节奏,都在想着如何赚取更多的钱,哪怕忽略掉中国的一句古话,“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活着已经那么辛苦,谁还在乎是不是君子呢?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更残酷的一句现代话,“生活在这个社会,要么吃人,要么被人吃掉。”这句话绝不是我一个人杜撰出来的,是我耳边经常响起的,虽然我们不愿承认,事实正在向这句话靠近。但是依然避免不了有些人会思考这个问题,既然迷茫,总归要有个方向,既然不知道意义,那就该寻找意义,既然焦虑,那就应该想法不焦虑,既然怀疑,那就要……总归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有些问题是避免不了的,迟早会解决,只是或早或迟,对于人的生活的影响可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明白的。又需要多少人付出代价,才能换来足够的重视呢?问题迟早是要摆在台面上,大家有了足够的重视才会去想办法解决,那么谁来提出呢?这么多的人口,总归有些人是有着个勇气的吧!究竟哪些人呢?我想应该是对此种影响体会更深,确实感到疼痛,而且处境不顺,甚至正在“流血”的人吧!毕竟,谁会吃饱了没事给自个找不愉快呢,应该是那些吃不饱的人吧!
无论问题什么时候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开始着手讨论解决,对于90后、00后,尤其是10后,总要学会自我保护才行,保护自己尽可能少的受这些灰暗东西的影响。90后、00后都已成年,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在和这个社会互动,那么未成年的10后,社会就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教育上,在环境肃清上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现在才明白,以前有些事情有意不让我们知道,原来也是在保护我们啊!因为我们那时更无能为力,对我们最好的结果就是不受这些负面东西的侵扰,落得个眼睛、耳朵和心灵的清净!
灰暗的东西经过传播展现在我们面前,理论上有三个途径可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一是从接收方进行控制,二是从传播途径进行控制,三是从传播源进行控制。
举个例子,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来讲,从影响接收方角度,可以使其少接触和不接触传播载体(互联网),或者对于未成年人有专门的传播载体,可以过滤一些灰暗的东西,或者干脆告诉他不要去接触,让他主动避开那些灰暗的东西。无论是否可行,有一点确定无疑:难度非常大。
首先未成年人对一切未知都充满了好奇,不知道还好,一旦知道他便会想方设法去了解;其次控制未成年人不接触传播载体,正如第一条,单靠自觉很难做到,监护人也根本没办法时刻盯着孩子,而且还有很多监护人不愿意孩子一开始就落伍于这个互联网社会,更不愿扼杀孩子爱探索的天性(游戏也算,适当的游戏对孩子有好处,只是不好把握度,更难控制游戏中接触的内容);最后,想要未成年人有专门的传播载体,对其传播的内容进行控制,技术上来说也有很大的难度,现实中已经有这样的尝试,但是并未成熟。
从切断传播途径角度,一方面国家有专门的网络安全监管机构,另一方面各网站也有相关的后台管理。只是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长,那么多的信息靠人工来监管越来越有挑战,而且对于应该监管的内容,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标准,导致主观性很强。再者有些信息可以对成年人开放,但是有些信息不能对成年人开放,区别对待在具体的实操中很难实现,即便是网上实名认证达到百分之百,也不确定会不会带来新的问题,而且实名认证百分之百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从控制传播源角度,根本的根本是没有灰暗信息。没有灰暗信息是不可能的,但是正像是共产主义社会一样,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指引方向的,这至少应该是努力的方向。也正因为如此,这将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具体的包括:第一,加强社会道德水平的建设。新时代应该有新的价值观,它应该是承前继后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方法无外乎三种,正向上的拉——奖励,反方向上的推——惩罚,还有就是宣传。无论从哪一块,做的都尚且不足。单靠喊口号,靠劝说是不行的,正如其他领域的进步发展一样,必须有足够的资源配置到这个方面上来。第二,对上传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这是目前做的最多的工作,以前的效果还不错,但是也面临越累越多的难题。其实,对于社会目前的道德水平和为提高道德水平所采取的努力上,我本人非常不乐观。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有新的定义,但是采取的更多的措施还是停留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上,尤其是发展经济上。所以,转旋律尽管在转向,但是透过重视程度来讲,这至少不是第一第二位的,第三位应该也不是。
通过现象看本质,想看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看社会资源的流动方向就对了。看社会资源的流动方向,看掌握社会资源的权力机关的言行就对了。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西方互联网使用差异:中国人娱乐成分过多
互联网30岁 促网民保护私隐
“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低”该如何应对
Hello,World!青少年沉迷电子产品对健康有何影响?
我国未成年网民数量高达1.69亿,普及率高达93.7%?具体情况一览
未成年人健康上网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