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鼻出血的辨证论治及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鼻腔出血,中医称为鼻衄。它是血证中最常见的一种。鼻衄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其中肺热、胃热、肝火为常见。另有少数病人,可由正气亏虚,血失统摄引起。

鼻衄可因鼻腔局部疾病及全身疾病而引起。内科范围的鼻衄主要见于某些传染病、发热性疾病、血液病、风湿热、高血压、维生素缺乏症、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等引起的鼻出血。接下来我们看看鼻出血要如何辨证治疗:

热邪犯肺型

症状:鼻燥出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

方药:桑菊饮(桑叶15克,菊花、芦根、连翘、生地各12克,杏仁6克,黄芩、栀子、玄参、麦冬、丹皮、茅根、侧柏叶、墨旱莲各9克,生甘草5克。煎服,水开煮药20到3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煮20分钟,第二次水开煮1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清肺药煮的时间短。本方中以桑叶、菊花、连翘辛凉轻透,宜散风热;杏仁、甘草宣降肺气,利咽止咳;芦根清热生津;丹皮、茅根、旱莲草、侧柏叶凉血止血;黄芩、栀子清泄肺热。玄参、麦冬、生地养阴润肺。

中成药:桑菊颗粒、清火胶囊

胃热炽盛型

症状:鼻出血,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方药:玉女煎(生石膏15克,熟地黄15克,麦冬、川牛膝、大蓟、山栀子、丹皮、石斛、玉竹、小蓟各9克,知母、白茅根各12克,生大黄后下5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中以石膏、知母清胃泻火,地黄、麦冬养阴清热,牛膝引血下行,共奏泻火养阴,凉血止血的功效。大蓟、小蓟、白茅根、凉血止血;山栀、丹皮、黄芩清热泻火;生大黄通腑泻热;石斛、玉竹养胃生津。便秘好了去掉大黄

中成药:黄连上清片(丸、胶囊)

肝火上炎型

症状:鼻出血,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面目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

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白茅根、大蓟、玄参、小蓟各9克,黄芩、山栀子、木通、麦冬、泽泻、当归、车前子包煎各12克,生地黄20克,柴胡15克,生甘草6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中以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甘草滋阴养血,使泻中有补,清中有养。白茅根、大蓟、小蓟凉血止血,玄参、麦冬养阴清热。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龙荟丸(火重,出现眼睛红肿时用)

气血亏虚型

症状:鼻出血,或兼牙龈出血、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头晕,耳鸣,心悸,失眠多梦,舌质淡,脉细无力。

方药:归脾汤(白术、黄芪、当归、茯苓、龙眼肉、远志、酸枣仁、茜草各12克,党参15克,阿胶、仙鹤草、木香各9克,炙甘草3克,煎服,煮药时加生姜4片、大枣3个,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由四君子汤和当归补血汤加味而成。方中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当归、黄芪益气生血;酸枣仁、远志、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理气醒脾,使之补而不滞。全方具有补养气血、健脾养心及益气摄血的作用。加仙鹤草、阿胶、茜草加强其止血作用。

中成药:归脾丸、人参归脾丸、八珍丸

注意:鼻出血,除内服汤药治疗外,出血当时,应结合局部用药治疗,以及时止血。可选用:①用棉球蘸云南白药塞入鼻腔止血;②用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止血;③用湿棉条蘸塞鼻散(百草霜15g,龙骨15g,枯矾60g,共研极细末)塞鼻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温中医中药
春温
38.鼻衄常用药
陈修园三字经    血症第十【附方】
常见病症用药列举(四)
咳血常用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