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 ]本文通过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提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并从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强化教学环节两个方面探讨了教学体系的实施。

[关键词]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跟踪教学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学科型人才,以岗位群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其核心是强调对技术的应用。因此,这类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从本行业、本专业领域有效的岗位需求中去探索。也就是对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分布、工作特点以及相应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岗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一)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分析

虽然物流行业的研究在起步较晚,但物流活动却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并贯穿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物流管理的相关岗位遍布于各行各业,物流已成为现代社会覆盖最广泛的产业之一。通过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群主要分布见表1

1 物流管理专业岗位分布表

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工作的锻炼,高职物流管理人才今后的努力目标就是要成为运输型、仓储型、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如仓库主管人员、配送中心主管人员、客户服务主管人员等。

(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从业岗位群,分析工作任务,确定物流管理专业应培养的职业能力。

1.商品流通和生产制造领域。(1)采购管理。采购管理领域的工作任务包括供应商管理、编制采购计划与预算、采购过程管理、商务谈判与合同签订等方面。应具备供应商的开发、调查、评估;采购计划和预算编制;采购价格、品质、交付期的管理;商务谈判以及合同的签订等方面的职业能力。(2)仓储管理。仓储管理领域的工作任务包括入库、出库、库内管理。管理人员应具备入库检验、登记;备货、催提、出库交接;理货、盘点、堆码、保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3)运输与配送管理。运输与配送领域的工作任务包括配送管理、分拣与配送、流通加工。应具备配送作业计划的制定与陪送路线的选择;分拣、配货、补货、装车;货物包装等方面的职业能力。(4)快递管理。快递作业要求从业人员人员具备接单服务、查询服务、收取服务、派送服务的能力;快递管理则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质量管理、现场管理、车辆检查、基客户管理、岗位管理等方面的职业能力。(5)物流服务营销。工作任务包括物流市场的调查与需求分析、目标市场营销、解决方案的制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市场调研与消费者需求分析、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物流产品组合与开发、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职业能力。

2.国际货物流通领域

1)国际货代业务。工作任务包括单证处理、货代操作、客户服务等方面。应具备熟练制作和审核单证的能力,具备订舱、配载、转运、集拼等实际操作技能,能计算及报价各种运输方式的运杂费,具备一定的营销能力和客户关系管理能力。(2)报关报检业务。报关业务要求具备从业人员能正确填制报关单,能对商品进行正确分类,熟悉不同贸易方式下货物的报关的基本程序,能正确计算进出口所需交纳地税费。报检业务要求从业人员人员具备对货物进行简单鉴定、正确填写报检单、填写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相关单据的能力。

(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能力分析是确立培养目标的基矗依据对物流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可以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物流经营管理实践能力,能在商品流通和生产制造领域、国际货物流通领域从事采购、仓管、调运、营销、快递、国际货运代理、报关报检等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

在确立了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后,必须构建一套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体系。首先应细化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并以能力为本位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培养出从事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必须突破传统的以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体系中突出实践环节的内容。

依据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将专业能力细分为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三者呈递进关系,辅以基本素质课程和拓展课程,来设置相应课程体系,见图1

1 专业能力课程结构图

三、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情况,而实施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师资情况。具体来说,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事情。

(一)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应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职业能力为核心,兼顾学生长远发展,来设置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有:仓储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快递实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报关实务、报检实务、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工程与运筹学、物流服务营销学、采购学、商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英语等。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学生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1.拓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利用现有基础,结合区域、行业特点,密切联系企业,建立多家分布于仓储配送企业、零售企业、制造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实际工作,实现理论知识的实践化,培养出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保证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矗

2.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聘请校外物流专家和物流行业协会代表,组建物流专业管理委员会,对物流专业建设、专业调整、课程设置进行指导和监督。根据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确定和调整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物流专业的知识能力标准;审定有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技能考核标准及考核方法,协调管理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产、教结合;指导、推荐毕业生就业等。

3.加强顶岗实习期间的跟踪教学。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普遍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由于实习工作和在校学习的二元分离,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开展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加强顶岗实习期间教学介入,对于促进学生的的转换、就业指导都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通过联姻物流行业类的优质企业,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探寻校中厂厂中校等合作模式,能让学生到优质岗位上参加顶岗实习工作。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和职业标准,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编制教学资料,安排专职和兼职教师对在岗学生进行持续的跟踪教学,并对教学成果进行定期考核。

只有以物流类岗位需求为导向,对职业能力进行细化分析,才能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教学体系。通过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作的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陶春柳.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086.

[2]陶炬等.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J].科技广场,2008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一)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现代物流学徒制人才培养嵌入“技能心”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刍议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 苏州网上教师学校
校级科研答辩《高职物流专业“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