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咳嗽辨治思路及特色探析

李佩佩,庄美佳,杨葛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

摘要:通过梳理、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对咳嗽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发现其治疗咳嗽重视脾、胃、肺、三焦与咳嗽的密切关系,对于客寒包火之证,以“辛解凉温”散之,对于久咳、久嗽者,重在甘补培土以生金,并强调病随体异,治宜通体达变。

关键词:《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咳嗽;辨治思路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晚号上津老人,清代著名医家,平生忙于诊务,著作不多,多由其门人或后人整理,如《临证指南医案》《温热论》等。叶天士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在继承张仲景、李东垣等医家理论的基础上,“师古而不泥古”,创造性地提出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学说、三焦分证之理、“久病入络”之说等,处方以轻、清、灵、巧见长,极受当时及后人的推崇,《清史稿》称谓:“大江南北,言医者,辄以桂为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叶天士精通内科,其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对咳嗽叙述翔实,内容丰富,其尊崇经典,广征博引,临证时思路清晰,立法精确,用药灵动,颇具特色,疗效显著。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咳吐痰液的一种病症,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1]。叶天士于经典中创新,从临床中总结经验,特别重视肺、脾、胃、三焦与咳嗽的密切关系,另辟蹊径,开创新论,见解独特,现浅析如下。

1 湿阻上焦,健脾化湿宣之

《河间六书·咳嗽篇》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外感六淫之邪,或从口鼻、或从皮毛侵袭而入,肺卫受邪,使得肺气壅遏,宣发肃降失常,发为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主运化水湿,当脾功能受损时,影响水液代谢,痰湿内生,上阻于肺,亦会使肺失宣发肃降,发为咳嗽。湿邪重浊黏滞,阻碍气机,病程缠绵难愈,临床治疗相对棘手。叶天士将其归纳为上焦受邪,对于“湿阻上焦”治则、治法的确立深受刘完素三焦辨证的影响。他曾云:“宗刘河间三焦论立法,认明暑湿二气。”结合肺主皮毛、肺主一身之气的生理特性,宣通肺气和健脾化湿乃叶天士临床治疗立法之根本。如“咳嗽·朱”案中患者素体中虚,感湿邪夹痰阻气,咳嗽痰白,叶天士药用半夏、茯苓、薏苡仁健脾化湿治其本,湿邪得去则脾运得复,肺得安和。用桂枝、甘草助阳行气,半夏味辛性温,与桂枝辛味之品合用,借以辛味散邪行滞,宣通气机,畅通三焦,肺气得以畅达,咳嗽可止。同时叶天士强调临床应注重湿邪易化热伤阴、湿易夹痰阻气、湿热痰火易交结的特点,辨证施治,加以佐药,薄味静养,灵活用之,以助病体康复。

2 客寒包火,辛解凉温散之

叶天士云:“春月暴暖忽冷,先受温邪,继为冷束,咳嗽痰喘最多,辛解凉温,只用一剂。大忌绝谷,若甚者,宜竖抱勿倒三、四日。夫轻为咳,重为喘,喘急则鼻掀凶挺。”因为春承冬令,乍暖犹寒,“暴暖”则腠理开泄,体内伏藏之热邪由里外发。若又“忽冷”,则寒邪束表,腠理闭塞,伏热郁于内而不得发越,从而形成客寒包火、表寒里热之证[2]。临床症状以咳嗽、痰喘最多,因为里热之证为表寒所约束,表不解则邪无以出路,治以“辛解凉温”。“辛解”即以辛散之法外散表邪,“凉温”是指用凉性和温性之品相配,以宣表透邪[2]。如“咳嗽·吴”案,脉诊右寸独坚,寒热客气肺俞,郁而发热,发为外感风寒、内有郁热的咳嗽,先投以麻杏石甘汤外散风寒、内清郁热,再济以苇茎汤清肺化痰、逐瘀排脓、固本善后。麻黄辛甘而温,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中郁热,麻黄合石膏,辛温与寒凉相伍,恰成“辛解凉温”之法;苦杏仁苦温,宣利肺气平喘咳,与麻黄相配宣降相因,与石膏相伍清肃相同,加强本方功用。综观文献报道,痰湿体质在人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3],此种体质的人极易郁而化热,一旦受外感风寒之气,则易形成“客寒包火”之证。叶天士所创的“辛解凉温”之法对咳嗽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久咳久嗽,甘补培土以生金

《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了咳虽为肺之病变,但其他脏腑病变也可影响于肺,发为咳嗽。又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着重揭示了肺、胃与咳嗽的密切联系。叶天士宗此理论,治疗久咳、久嗽重视脾胃,从中焦论治,提出“从来久病,后天脾胃为要。咳嗽久,非客症,治脾胃者,土旺以生金,不必穷究其嗽”,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乃肺金之母,若土虚不能滋养其子,则易发为久咳、久嗽。且咳嗽日久,肺气受损,子盗母气,使脾胃之气更加虚损,从而使咳嗽迁延难愈。《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从脾胃论治久咳、久嗽的医案27例,概括分为肺脾阳虚、肺脾气虚、胃阴亏虚、胃阳不足4个病机[4],病因各异,临床表现大不相同,所选方剂也精巧变化。其门人概括:“若土虚而不生金,真气禀摄者,有甘凉、甘温二法,合乎阴土阳土以配刚柔为用也。”叶天士善采用“虚则补其母”的治法,常常使用甘缓之剂如建中汤、异功散、麦门冬汤等以达到培土生金的目的,且以张仲景“凡元气已伤而病不愈者,当予甘药”为指导,用甘味药培补中焦之气,具体可分为二法,一为甘凉濡润、滋养肺胃,适用于肺胃阴虚之证,如医案“咳嗽·吴”案中记载患者“久嗽,络血,夜中热灼,病后咳呛”,宜养肺胃之阴,多选用麦门冬汤加减,方中麦门冬甘寒清润、滋液润燥,北沙参甘、微苦、微寒,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二为甘温助阳、补养肺脾之气,适用于肺脾阳虚、气虚等,如“咳嗽·任”案中患者“劳力伤阳,自春至夏病加,神志烦倦,纳呆不食”,尊东垣甘温益气之法,多选用黄芪建中汤或小建中汤,方中饴糖甘温益气、温中补虚,黄芪补气助阳、固护卫表。

检修盾构各系统以达到最佳状态,做好管片、砂浆、泡沫剂、油脂、易损配件、应急物资等材料物资储备,清空渣土池,保证盾构连续掘进施工。

4 病随体异,治宜通体达变

体质禀受于先天,长养于后天,受到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叶天士在临床治病过程中尤其注重个体体质的差异,对体质的辨识高度重视,将其和辨病、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体质为先、病证并重、体-病-证相结合的辨证思维[5]。如《临证指南医案》曰:“平素体质,不可不论。”并强调:“凡论病先论体质、形色、脉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纵观叶天士治疗咳嗽的医案中,虽医案所述极为精简,但仍频频出现描述病者体质之词,可见其重视体质因素对于疾病的影响。在咳嗽的辨证施治方面,其还明确提出了“兼参体质施治”。如“咳嗽·吴”案中患者“病已去五六,但自来纳谷恒少,大便三日一行,胃气最薄”,此乃中气素亏,所以“滋腻味厚药慎商”,而应调寝食于医药之先。此从体质着手,调理脾胃,固护后天之本,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又如其对久成老年痰火咳嗽者提出“无性命之忧,有终年之累”,对于临床中老年久咳愈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 结语

叶天士治疗咳嗽诸证,详审病因、病机,注重辨证论治以及体质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影响,随证治之,通体达变,灵活运用。其不单纯着眼于肺的病变,也并非见咳止咳,重视脾、胃、肺、三焦与咳嗽的密切关系,对于客寒包火之证,以“辛解凉温”散之,对于久咳、久嗽者,重在甘补培土以生金。这些独特的辨证思路,充分体现了叶天士临床经验的丰富、学术思想的精深、辨证施治的严谨,对后人启迪颇深,值得深究。

Nagano等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整合的创新管理过程模型,包括前期勘察、创意生成、构建策略、调动资源、执行操作和评估阶段。Herstatt 等学者将新产品开发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预开发阶段和实施阶段。预开发阶段主要进行新产品创意的生成和评估,以及对项目的评估,实施阶段分为产品发展、样品测试、投入生产。然而,还有一些学者对产品创新流程持不同的看法。Shenhar 指出了没有一个项目管理的单独方法适用所有的情况,不认同一个创新过程模型可以涵盖所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伯礼,薛博瑜.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

[2]刘宁.论叶天士对春季外感客寒包火之证的辨治[J].光明中医,2015,30(3):453-454.

[3]王建荣,汤毅.痰湿体质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1):140-143.

[4]高金柱,高雅蓓,苗青,等.叶天士脾胃论治慢性咳嗽的学术思想[J].世界中医药,2013,8(1):29-30.

[5]赵余珠,周语平.叶天士医学著作中的体质辨证思想浅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5):235-237.

[编辑:徐 燕]

收稿日期:2016-03-06

作者简介:李佩佩(1994-),女,2013级中医学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450(2017)02-0046-02

DOI:10.16841/j.issn1003-8450.2017.02.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叶天士医案看陈药运用
叶天士酒客体质辨治思想(推荐好文)温病大家叶天士,不仅对温病的贡献卓著,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而且对中...
很重要却容易忽略的“疟”门,试着说清楚。
补要得法,快跟清代名医叶天士学习辨治“虚劳”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180
叶天士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温热病--《吉林中医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