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摘自《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

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泻为通,则妄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倡“初病在经,久痛入络”,治以辛香理气、辛柔和血、泄肝安胃、甘温补胃、滋阴养胃等法,拓宽了临证思路。

(二)理法精要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胃的生理特点集中在一个“降”字,胃痛的病理特点突出在一个“滞”字。

若长期过食生冷,则凝滞气机,耗伤中焦阳气;

或饮酒无节,偏食辛辣,蕴热伤阴;

或嗜食肥腻炙煿,积滞难消,酿生湿热;

或饥饱无常,损伤胃气等,均可使胃气变通为滞,由降反逆,而发生胃痛。

如《医学正传·胃脘痛》指出:“致病之由,多有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炙煿,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情志失调是引起胃痛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杂病源流犀烛·胃病源流》云:“胃痛,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爆,且正克也。”外感寒、湿、热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其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其病因虽然复杂,但基本病机为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或胃失温煦、濡润,不荣则痛。脾与胃同居中焦,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脾病多涉于胃,胃病亦可及于脾。若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饥饱失常,劳倦过度,以及久病正虚不复等,均能引起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而为胃痛。脾为太阴湿土,喜燥而恶湿;胃为阳明燥土,喜润而恶燥。若脾阳不足,则寒自内生,胃失温养,则致虚寒胃痛。如脾润不及,或胃燥太过,不能润降,则致阴虚胃痛。而肝主疏泄,具有疏土以助运化之能,若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乘脾犯胃,致气机郁滞,胃失和降而为痛,或肝郁化火伤阴,或肝郁日久致瘀血内结,均可使胃痛加重。韦师强调,本病的病机演变复杂多变,主要表现为虚实、寒热、气血之间的演变。其初期多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多属实证。若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脾胃受损,可由实转虚。若气滞日久,气病及血,必见血瘀;瘀血阻滞,可使气滞加重。本病日久,或病情加重,可以衍生变证,如胃热炽盛,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或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可致出血。大量出血,可致气随血脱。若日久中阳不振,水饮不归正化,生痰聚饮,形成饮停于胃。总之,辨识本病,要注意病久出现的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

韦师论治本病关键在于一个“通”字,以“理气和胃”为主要治法,强调理气而不伤气,通而不伤其正。即如《景岳全书·心腹痛》所云:“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所以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属实邪,皆当以理气为主。”对理气和胃法的具体运用,必须根据不同证候,采取相应的“通”法。如属实证者,应区别寒凝、气滞、热壅、血瘀、痰阻等的不同,分别给予温胃散寒、疏肝解郁、清热泻火、通络化瘀、燥湿化痰等法;虚证当辨虚寒与阴虚,分别给予温胃建中与滋阴养胃,助之使通。

在使用理气药时,应注意“忌刚用柔”,以防久用辛香理气之剂耗阴伤气,尤其是肝胃郁热、胃阴不足者尤当慎用。对肝胃不和者以调肝为要,不可漫投香燥之品,应区分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调肝法,如属肝疏泄太过,木旺乘土,则以抑肝气、泻肝火为主,并重视酸甘之品以敛肝、缓肝的运用;若肝疏泄不及,木郁土壅,治疗宜用辛散之品,疏肝理气;若属脾胃亏虚,土虚木乘,应通过健脾气、养胃阴以培土抑木,并酌配酸敛以抑肝。

胃痛日久不愈多兼血瘀,即所谓“久病入络”“久痛入络”,故应合理运用活血化瘀法。如《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谓:“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血之当然也,凡气既久阻,血也因病,循行之脉络自痹,而辛香理气,辛柔和血之法,实为对待必然之理。”常用药物如郁金、延胡索、田三七、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并注意根据不同证候配合相应药物,如瘀热者,配用赤芍、茜草根等以凉血活血;瘀毒者,配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以解毒化瘀;气虚者,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化瘀;阴虚者,配用沙参、麦冬以养阴化瘀;夹痰者,配用陈皮、半夏、茯苓、山慈菇等,以祛痰化瘀。

尤需指出,本病在病变过程中,常出现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等复杂证候,故应重视辛开苦降,温清合施,补泻兼顾等法则的运用。如兼见脘腹灼热嘈杂、口苦、苔黄腻,与肠鸣辘辘、腹中冷痛、下利清稀

互见的胃热肠寒证;或兼见脘腹痞闷、喜温喜按、得热则减,与腹胀便秘、食热为甚的胃寒肠热证,治疗则应效法仲景诸泻心汤之意,以达辛开苦降甘调,泻不伤正,补不滞中,温而不燥,寒不遏阳之目的。正如吴鞠通所云“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三)辨证撷菁

消化性溃疡病因颇为复杂,证候表现往往寒热虚实错杂,故其辨证应依据病史、起病的急缓、病程的长短、体质的强弱、年龄以及证候特点,辨别寒热、虚实、在气、在血等。正如《顾氏医镜·胃脘痛》所说:“须知拒按者为实,可按者为虚;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喜寒者多实,爱热者多虚;饱则甚者多实,饥则甚者多虚;脉实气粗者多实,脉少气虚者多虚;新病年壮者多实,久病年老者多虚;补而不效者多实,攻而愈剧者多虚。必以望、闻、问、切四者详辨,则虚实自明。”韦师遵其所述,认为本病的辨证应着眼于四个方面。首辨寒热,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为寒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呕吐酸水者,为热证。次辨虚实,虚者多病程长,痛势徐缓,痛处喜按,饥时痛甚,纳后痛减,体弱脉虚;实者多病程短,痛剧,固定不移,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甚,体壮脉盛。三辨气血,一般初病在气,久病在血。在气者,多属气滞,胀痛,痛无定处,或攻窜两胁,疼痛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在血者,多为血瘀,疼痛部位固定不移,持续疼痛,入夜加重,舌质紫黯或有瘀斑,或兼见呕血、便血。四辨脏腑,本病主要病变在胃,但与肝脾密切相关,应详审细辨。如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证,则常见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嗳气频作,疼痛与情志的变化有关等。而脾气虚弱,中阳不振,则兼见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四肢不温,食少纳呆等脾胃虚寒之征象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节 胃痛
韦绪性诊疗消化性溃疡经验
张仲景调理脾胃第一方【治胃法的临床应用】
胃痛~中医的辨证论治
清肝和胃理气止痛治疗胃痛胃脘胀痛证属肝郁...
胃脘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