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楚汉春秋》 拾珠之浅说韩信

楚汉争雄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段历史。在很多人的眼中,项羽的失败是与天相争而不得,是悲情英雄的末路,刘邦却是颇有市井气息的枭雄,侥幸成功,这离不开司马迁的《史记》的史笔之功。但是,司马迁并不是楚汉相争时期的人物,他是参考了很多春秋到汉代的古籍方能创作这样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书·司马迁传》云:“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这其中有一部重要的参考书籍就是《楚汉春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楚汉春秋》是西汉陆贾的作品,他是楚人,曾跟从汉高祖刘邦定天下,称为“有口辩士”。他虽然位不过“太中大夫”,但却在刘邦的左右,亦是建立大汉制度的重要文臣,还是平定诸吕的功臣之一,所以他写的史书是具有一定可信性的。也可以说,这本书是研究楚汉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陆贾写了两部书《新语》和《楚汉春秋》,《新语》是总结项羽所以失天下,刘邦所以得天下的书,一共有十二篇,有一些新见,比如对物欲的看法等等。

图片来源于古籍馆

今天来谈的是另一部书《楚汉春秋》,此书分为九卷,重点记述楚汉相争的历史过程,可惜原书已佚,现留有不少条目,散见于《太平御览》、《北堂书钞》等书里。清代学者黄奭从诸书中辑得《楚汉春秋》四十七条,编为一卷。很多条目的内容是相当少见的,反映了当时楚汉战争的情况。现以江都王鑒修补的《黃氏逸書考》,民国十四年《楚汉春秋》的刻本来谈谈韩信这个人物。

根据《楚汉春秋》记载,韩信曾经在下乡新昌亭长处寄食,此条亦从《史记》索隐而来的。在《史记》中是南昌亭长,这里的南昌不是现在的江西南昌,据《淮阴风土记》云:“南昌亭旧址,昔韩信寄食之所”,也就是在江苏淮阴。韩信曾经到这位亭长的家里混饭吃。韩信受到了歧视,亭长的妻子早早将饭做好,一家人吃完,等韩信到了,就没有他的饭了,韩信明白了这意思,一怒而去。

后来,韩信成为汉朝大将之后,重谢了漂母。但他只赏了南昌亭长一百钱,责备这位亭长有始无终。韩信不是凡事皆忍的,他也会发怒,有底线,恩怨分明。

     图片来源于古籍馆

 根据《楚汉春秋》记载,项羽派武涉来说服韩信,韩信回复,他曾事项王,可其位不过中郎,官不过执戟。他去项归汉,汉王赐他玉案之食,巨阙之剑,若背叛汉王,则“内愧于心”,凡英雄者必是有情人,他希望得到的是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虽然他恃才而傲,自封齐王,但从这一条目来看他知恩图报,并没有反心。 

在此书的“淮阴武王反”条,云:“淮阴武王反,上自击之。张良居守。上体不安,卧辒车中,行三四里,留侯走,东追上。簪堕,被发。及辒车,排户曰:‘陛下即弃天下,欲以王葬乎,以布衣葬乎?’上骂曰:‘若翁天子也,何故以王及布衣葬乎?’良曰:‘淮南反于东,淮阴害於西,恐陛下倚沟壑而终也。’”这里的张良与我们印象中温文有谋的张良形象不同,张良是很敢说话的,哪怕会触怒刘邦。从这一条目又可以看出,汉初的局势不稳定,谋反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刘邦所封的王及诸侯亦多有心思,这让他很不放心。

那么,韩信是不是真的造反了呢?韩信虽然运用兵法如有神助,可称之“兵仙”,但他的性格仍有着比较单纯的一面,很早就埋下他与刘邦不和的根子,否则刘邦也不可能在大战之时就夺过他的帅印。汉朝成立之后,连萧何都能觉察出刘邦会对付功高之臣,韩信又岂会推断不出来?但他却未必会谋反。因为当年楚汉大战之际,他没有听从蒯通之言与楚汉争雄,那么,当天下大定,他成为汉朝之臣,就更不会轻易谋反。韩信谋反是被迫无奈,死于“阴人”之手,也就是刘邦的疑心害了他。 

“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是韩信超凡大气的一面,而个性纯粹,不以假面示人,重真心信义,恩怨必报,又是韩信平凡朴实的一面。每一个人物都是复杂的。史料可旁证,可参照,但更重要的是相信这些历史人物是曾经真实生活过的人,就会更容易感受他们的悲喜,探究其个性的复杂成因,获得更多品读历史的滋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史记》写人的艺术手法
同为汉初三杰,为何《史记》中萧何与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猴哥带你读懂史记第二十二讲:战功卓著却不懂政治的统帅韩信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1)
张良足智多谋,为何在韩信遇难时,他却袖手旁观
《史记》:“实录”与“绝唱” 作者:刘雅婧/沈章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