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枫桥夜泊》:不幸的落第,不朽的失眠

在高考成绩新鲜出炉的近两日,客观地说,应该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而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天,唐朝科举放榜日,有一位青年却因落第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妙诗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人张继的这首七言绝句《枫桥夜泊》,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据说在日本也是妇孺皆知的。寒山寺因这首诗而声名大噪,去苏州旅游的人绕不开寒山寺撞钟,甚至在苏州有除夕夜去寒山寺听钟声的民俗。

颜文樑画作《枫桥夜泊》

意象作为诗歌的基本单位,从此分析不难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霜”是诗中的调色剂,与诗中其他物象如“月”“乌”“枫”“钟”等和谐相生,我们知道,唐诗中经常出现“霜枫”“霜月”“霜乌”“霜钟”等美妙意象。

“霜”与“月”和谐交融:“月”这个意象出现在古诗中,多半是表现“乡思”之愁的,而加上“霜”,则把愁情更进一步。如“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王勃《寒夜怀友》)“风含霜月明,水泛碧天色。此水有尽时,此情无终极。”(卢仝《自君之出矣》)等,都以“霜月”衬“客思”。《枫桥夜泊》也是如此。

“霜”与“乌”的结合也是非常妙的。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鸦已归林而游子未归,暮钟昏鸦不由人不生“断肠人在天涯”之叹。《枫桥夜泊》诗中“乌啼”不是个偶然的细节,而正是与诗人停泊枫桥的夜晚非常谐调。白天乌鸦的聒噪也许是令人生厌的,但在夜晚就不一样了,“乌夜啼”能激发起羁旅的游子忧伤的情绪。

“霜”与“枫”相宜:枫经霜而美,霜因枫衬愈显苍白。正所谓“霜叶红于二月花。”霜色又宜点染于江水,形成所谓“霜江”。枫树是长江流域常见植物,而江边枫林总被渲染上一层低沉的别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王实甫《西厢记》:“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清代王嘉禄《摸鱼子》:“烟波唱起,有点点霜枫,星星渔火,都是赋愁地。”

霜色又能与钟声相谐调:霜与钟本来就有着美妙的联系,梁简文帝说“钟应秋霜”(《相官寺碑》),李白诗曰“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霜钟”与“客心”很容易关联起来。

总之,在霜色的笼罩下,诗歌的感情基调显而易见——有家难归的无限悲凉。

这种心境,究竟因何而起?

原因正是在于一个重大的人生关卡的发挥失利——科举落第。

据施蛰存等学者分析,这首诗正是张继进士落第后途经苏州写的。(“诗无达诂”,诗歌的题旨可以有多种阐释,加之诗人生平的模糊性,这种“落第”说也是可以成立的,对于诗歌的此种主旨的解读参考:孙焕英《与施蛰存先生讨论<枫桥夜泊>》)

那一年,踌躇满志的张继进京赶考,和千千万万青年学子一样,他也期盼着“一举成名天下知”;他构想着在放榜日,享受那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在琼林宴上一睹文武百官的风采,亲见天子的龙颜;希望能此行能够得到袍笏加身的荣耀,从而昂首挺胸地衣锦还乡……

梦想如此美好,大约正是用来幻灭的吧。他落榜了。

名落孙山的张继垂头丧气地离开了京城,走水路一路来到了苏州,夜泊于枫桥之下。“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在这个失意的人眼中:月亮是西斜的,清冷的月光笼罩着万物,无不显现出悲伤的颜色。

嘶哑的鸦鸣、单调的钟声、侵肌砭骨的寒霜……水乡的深秋,夜的凉意竟如此浓重!而更冷的,是诗人的心:寒窗苦读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的不甘心、对殷切盼望的亲友的惭愧、加之思虑前路迷茫的恐惧……所有复杂的负面情绪都化成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

他睡不着,然而,也仅仅是睡不着。哀而不伤,怨而无怒。

今天我们虽然无法准确得知张继的生卒年,只知道他与诗人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一些史料记载,张继是天宝十二年左右的进士,也做过一些不是很大的官。可以说,从长远看,张继并非算真正的科举失败者,前面的文章提到过,在唐代科举及第难度相当大。

当然,在后来的日子,张继也写过一些诗,但是却没有哪首能够超越《枫桥夜泊》。

江南的旖旎风光也无法安抚诗人受挫的心灵,所以吸引诗人目光的是斜月、寒霜、江枫、客船等使人伤感、倍增孤独的景物,一“愁”字贯穿全诗,一种低沉情绪笼罩诗人的整个身心,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当年那一举的高中进士早已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而张继却随着《枫桥夜泊》而永垂不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丨落第者张继与寒山寺钟声
张继的《枫桥夜泊》,从第一个字开始,就是个错误
写下《枫桥夜泊》的诗人张继后来怎么样了呢?
科举失意,花开他处的得意者
那一天,那一夜,那一位落第的举子,吟诵千年不变的风景
高考|落榜生也有辉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