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脚踏龙晶有颤音 ——青州井塘古村游记|| 和 信(山东青岛)




脚踏龙晶有颤音

      ——青州井塘古村游记

文/和信

7月21日,早晨的阳光取代了两天的阴雨,怀着透亮愉悦的心情驱车来到了31公里之外的井塘古村景区,来了一次独自夏日游,沐浴了古村落的古韵、古风、古乡情。

01

古井  山泉  关圣祠
       
走到景区入口处,以半价的优惠购票进入,沿着脚下湿滑的石板路,穿过爬满绿藤的长廊,约百米左右就到了名副其实的井塘古村村口。
        


一口古井盘坐在大柳树下,井架上的木制辘轳早已没有了绕身的井绳,井台石边缘被井绳磨出的道道深印,就像嘴唇上裂开缝的口子,向人们诉说着古井几百年来的历史与沧桑。围绕井台有长条的石槽、石臼,不用问石槽肯定是古时村民洗衣、饮牲畜用的,石臼是捣碾谷物等粮食的原始加工器具。在井台靠河一边有两块带有深沟的凹型大块石头,我向一位老者询问得知是替换下来的井台石。他还告诉我,像这样的井台石不过百年就得换一次,不然井台石边缘的深沟会卡坏井绳的。
   

    
古井的南侧是陡峭山坡,层层岩石错落地排列着,一股清泉流过一块巨大的岩石形成两米高的水帘瀑布。瀑布下面宽敞的石面上,经过天长日久形成了与瀑布宽度相仿的水潭,泉水在此短暂歇息后,顺着两块平整石块宽窄不等的缝隙,一路欢快地绕过井台流到名为青州母亲河的南阳河上游支流,一直流进景区入口处的新修建的水库。瀑布旁边宽大的石板上有一木制方桌,四条方凳围绕,古时为饮茶纳凉的雅座,如今已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道具。
       


走过古井台进村是一座必经的石拱桥,桥面不宽,桥长也不过十余步,桥上有石头防护栏杆。过桥右侧第一门院是关圣祠。关圣祠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祭祀关羽的祠堂,石构无梁殿,卷门,整石镂空窗,内供关羽、周仓、关平的彩塑。多少年来,关圣祠香火不断,附近村民和远方的客人每每到此都要焚香烧纸,祈求心中所愿。祠堂的西南角有一四角八柱的大亭子,与古井咫尺之间,亭内有长凳环绕,夏日里坐在亭下,可看山水风景,可享深谷清风,可听柳梢蝉鸣。
           

02

石头院  茅草房
     
井塘古村建在古井西北一块突陡的山坡上,过了村口的石拱桥就是拾级而上石头铺就的村中主干道路,道路两侧便是石头磊砌的四合院。这些四合院历经沧桑风雨,已被岁月无情地抛弃,只剩下半截拉块的屋墙和杂乱无章的树木杂草。目前已经复原的四合院,也就是孙家、张家、吴家等七八个大院,虽说都进行了屋面上草,室内抹墙,安上了做旧的大门和四房的窗户,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形无神的模样,缺少那份萦绕乡民心头的烟火气息。
 

     
这里的四合院大多都是就地取材依山而建,张家大院、孙家大院是在略显陡峭的石头岭脊上凿石而建的,从那平整坚硬的石板天井,就能看出井塘古村的父老乡亲是多么地勤劳;从大小不一的石块砌筑的屋墙,就能想象村民们粗糙双手的韧度和灵巧。吴家大院处在张、孙大院偏东一路之隔,呈长方形的院子里复原了三座房子,但从房子的门枕石、窗台石的做工看,比张、孙两家的房子还是精细了不少。在张家四合院的后面,沿着山石与屋墙的过道往里走,又是一个院子,东南北各两间石头草房,西面是石崖,这个院子就是井塘古村的酒坊。勤劳的山民用自家的柿子、软枣上锅蒸煮发酵酿出甘醇味美的果酒,舒坦着井塘古村男爷们劳累一天的身心,滋养着明天的希望。由于年代久远,村里的石头墙缝里长出了梧桐、山榆、荆条,有的已是镢柄粗。靠背阴的墙上长出片片青苔,有的地方还生出几朵叫不上名的白色小花。
       


井塘古村建造石头茅草房是颇有讲究的,要经过选址、备料、铺盘、按门窗、上梁、上草六道工序。这其中最关键的两道工序就是选址和上梁了。选址要请阳宅先生相地,一般选在地质坚硬地脉旺的地方建房。可见井塘古村就是一块地质坚硬地脉旺的风水宝地,孙家、张家光洁的石头天井足以证明。上梁可谓是盖房子最隆重的一道工序了,一般来讲农村盖房上梁时扎个红布条放串鞭炮也就可以了,但在井塘古村可就复杂多了。房子盖到平口,要举行上梁仪式,梁上贴上“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喜遇紫微星”的对联,扎上红绸缎带,还要请人吟唱:“这口屋盖得强,观音老母来上梁。门窗户大安正当,金砖银瓦一起上。大梁上得沉木香,二梁上得满屋香……”唱毕梁起放正,引燃鞭炮,匠工、主人、左邻右舍拍手欢呼,这道工序才算结束。上梁之后,铺上秫秸抹上麦瓤黄泥,囤上干草或麦秸,石头草房就算大功告成。
        

03

 青石板路  衡王招亲
       
井塘古村从村口到每家每户都是清一色的青石板路,村民下井台挑水、上山出坡,不管是阴天还是晴日,只要不出村子脚底下是沾不到半点泥土的。走石板路是井塘古村祖辈的修炼,也是他们的荣耀。说到荣耀就不得不说一个流传几百年的故事。
       

青州衡王朱载圭只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京城一富商,二女儿嫁给了京城的宦官子弟,可是俩女婿都身有疾患,俩郡主都无幸福可言。三女儿到了婚嫁的年龄,父母决意挑选一个身强力壮的女婿,弥补心中一大缺憾。于是张贴告示为三女儿招亲。井塘村有一吴性人家,家主早逝,只有母子相依为命,儿子已长成大小伙子,靠上山砍柴卖柴为生。有一天他去城里卖完了柴禾,就到经常光顾的一家小饭馆吃饭,店主告诉他说:“你到衡王府去吃饭吧,衡王招亲敞开大门请客吃饭,凡去吃饭都不花钱”。小伙子说:“哪有这等好事,再说像我这样破衣烂衫的穷人,去了也会被人家撵出来的。”店主便找出一身干净衣服让小伙子穿上,催他快点去衡王府。小伙子穿上干净衣服,还在店主那里洗了脸梳理了头发,怯怯地来到衡王府,进门时也没有人拦他,他看到所有的餐桌都已坐满了人,只有靠近正堂一桌的正位空着,便一屁股坐下狼吞虎咽吃起来。此时,王爷、夫人和郡主在南大厅隔着珠帘早已看在眼里,都觉得这个小伙子浓眉大眼,虎背熊腰,身材健壮,是三女婿的最佳人选,并告诉管家已经选定了这个小伙子。一会儿功夫,小伙子就吃饱了,立马离开餐桌向门口走去,却被管家拦住了,说:“小伙子请留步,王爷有话跟你说。”他说:“说好了是吃饭不要钱的,怎么还不让走……”小伙子急得直跺脚。管家看到小伙子忠厚老实,就直接告诉他王爷看中他了,说快去沐浴更衣见王爷夫妇和郡主。小伙子在管家的陪同下经过一番收拾,像变了个人一样英俊耐看,王爷见到他心里也是喜欢,便问:“何处人士、姓氏名谁、年方几何、家有何人?”小伙子一一做了回答,并说我在这里是吃饱喝足了,但家里老娘还等着我买粮回去给她做饭。王爷听了很欣慰,觉得小伙子是个孝子。就问:“你是骑马还是坐车回去呢?”小伙子说:“我不会骑马,坐车进山的路窄,我还是走回去吧。”王爷觉得既然认定他是自家女婿,让他走回去失体面,便让他先住在王府,吩咐管家派人带上银两和食物,快马加鞭到未来女婿家把招亲的喜事告诉了他娘。
       
后来,王爷择了吉日,成全了女儿与小伙子吴仪宾的姻缘,并命令管家拨出银两在井塘相地兴建仪宾府,还从王府到井塘村修了一条石板路,称之为“官道”,方便女儿回娘家。
        
几百年的历史已经过去,那条通往衡王府的石板路,不知何时消失已无从考证,如今市区通往井塘新村的是平坦的柏油马路,只有井塘古村景区里面还是清一色的石板路。
             

04

脚踏龙晶有颤音

青州市井塘古村位于市区西南15公里的山里,距今有600年的历史,她的原名并没有“古”字,也没有如今络绎不绝的游客造访。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村民陆续搬到山下的井塘新村,这里就剩下了一片残垣断壁的石头屋廓廊和冷清的四季。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给古老的山村送来了重生的活力。保护好古村落,避免传统文化遗失,让城乡百姓看得见历史,留得住乡愁,当地政府顺势而为,发动村民开展旧村复原开发,2018年秋井塘古村景区对外开放。昔日的井塘村变成了“井塘古村”,并被评为“山东省最美乡村”“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井塘古村的挖掘与开发,使这块沉寂多年的山村乡土有了新的生命力。这里的山水美景,古井古宅古风古韵,不仅吸引了八方旅客,也吸引了《红高粱》《远古神童》《终极胜利》三个摄制组前来取景拍摄。
        
这真是:风雨沧桑轻扰月,一升一落到如今。古村魅力仍犹在,脚踏龙晶有颤音。

注:龙晶是指很值钱的石头

2022年7月22日于临淄












作者简介:周和信,1959年5月生于山东淄博,现居山东青岛。1978年7月就业,央企工作41年,2019年5月退休。在职时从事宣传、文秘工作多年,喜欢阅读和写作。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州的井塘古村
揭开“魔井”的真相
青州井塘古村休闲游
袁炳纲 || 古井绞水,绞出金马驹......
此行不后悔(多图)
行走丨去井塘,看一场时光流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