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年人对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有瘾?

昨天在微博上的一条推送引发了很多学者、教育者的转发。

——一位妈妈倾诉孩子上语文课,没有认真听课而在画画,被老师罚抄全篇课文的事情。

如果单讲这件事,相信只是一个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课堂小事儿,这种事情每天都发生在大多数孩子的身上。

但恰恰是妈妈贴出了孩子“不认真听讲而在画画”的课堂笔记本之后,才有了众多学者的谴责和质疑。

因为孩子的笔记是这样的:

众多微博大V的转发是这样的:

在大家看来,孩子非但没有乱画,而是在创造和创新!利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分析能力,绘制出了多幅完整的知识框架。

这时候,多数人的教育使命感和正义感被点燃了。纷纷谴责这位语文老师,不分青红皂白的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称太多大人对破坏孩子创造力有瘾。包括我。

我们稍加分析判断,就可以知道众人被点燃的愤怒是什么——孩子灵活的创造力却得到了语文老师罚抄课文的结果,这个结果我们不认同。

但是事情的结果不代表对问题思考的结束,而是思考的开始。

1、

这件事情真的像我们推演出来的结果一样吗?往下深究一层,就清楚应该理性看待。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基于事实发生时刻的起因、环境、人的动机等种种因素而造就的一个因果关系。

且不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只听了妈妈的一面之辞,就做出对于整件事情的判断:这位老师确实在破坏孩子的创造力。显然是不够理智客观的。

事情归事情,现象归现象。

每件看似相同的事件,背后可能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同起因和经过。我们不能单单凭借一个结果,就简单下判断,给出一个答案。这也是映之教室课堂里反复跟孩子们讲到的“理性分析、不懈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

就这件事情,我认为要拆分为二,就事论事。

这其中的“就事论事”,其实讲的是两件事。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是一回事,她自由创作的课堂笔记的创新是另外一回事。

我认为作为一个人格独立、理性思考的老师应该具备分辨这两者的能力。

2、

一是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怎么办?

作为老师要反思两点:一是教学方式是否吸引孩子;二是课堂纪律的规矩是否树立得当,能被孩子接受并承担。课堂教学非单纯灌输知识,而是互相影响。

课堂是一个学习的能量场,孩子的吸收程度被老师细心接纳,再通过有趣方式的调整吸引孩子参与进来,是一个思想互相碰撞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本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共舞,缺一不可。

如果孩子在课堂上不能够投入进去,而选择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就比如微博中的这个孩子投入到自己制作的课堂笔记中。

我认为作为老师第一先反省课堂氛围和教学方式;第二提醒孩子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如何保证在课堂上不落下本节课的内容。第三有可能这个孩子对学习兴趣缺乏,需要单独谈话,找出原因,帮助孩子顺利融入课堂。

3、

其次才是这件事情的主角:孩子自由创作的课堂笔记本。

这位同学的创新精神与她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分不开。作为她的语文老师,我会感叹:我为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并且支持。

提醒孩子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做这件事,甚至可以约定课下一起探讨“如何将创作课堂笔记本的种种创意”发挥到最大化。

同时,也可以请这位同学就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给全班同学做一个分享。

——作为老师,我不赞成你课堂上散漫不认真听课;但是不代表我不赞成你的创新意识和自由创作的精神;

——我欣赏你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并鼓励你分享给其他同学;我希望让这种独立思考学习的方式,也给其他同学带来一个很好的影响。

4、

有一种浆糊思维叫情绪至上,容易把事情和情绪混为一谈。当老师发现学生不认真听课,无视课堂纪律(或者老师角色所树立的权威),在生气且愤怒的当下,即使孩子笔下的作品有多么优秀,老师也会选择无视。

她的眼中只有:你为什么不认真听课?她在意的是“孩子不听课,她在挑战权威”这件事,而非“学习”本身。

站在这位老师的角度,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这件事显然没有被当作事情的重点,甚至当下“孩子的创造力”这件事,老师是看不见的。这也是众多教育者以及家长不满的原因之一。

在这件事情当中,还未必是扼杀创造力本身,而是在孩子的创造力和不遵守课堂纪律这两者之间,老师看重的是后者。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当她缺乏清晰客观的分析能力时,分辨不清楚事情与事情之间的边界。她会把这件事情带来的结果,和她做的这件事之间形成一个因果关系。她认为老师不仅是对她不听课进行批判,也是对她的创作本身的批判。

如果家长也不能够很好的就事论事,懵懂无知,同时赞同老师的看法:孩子上课不认真。那么这个孩子自由创作的欲望也许就此打住。

幸运的是,这位妈妈保有一颗质疑的心。孩子的作品很好,不应该因此受人批判,得到一个对等的惩罚。她需要分辨清楚,所以在网上寻求专业建议。

就事论事的能力,也是保持理性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生涯里,更是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去帮助孩子分辨和养成的品质。

5、

说到这里想到一个案例,朋友的孩子在一所私立学校上四年级。自从换了班主任,孩子三天两头不想上学校。班主任三天两头叫家长谈话:你家孩子太弱了。

这位妈妈诧异于一位老师可以如此不怀质疑的评判孩子?因为在她看来,儿子是一个非常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敏锐观察能力的孩子,可能在老师看来,儿子的性格有些内敛,不像其他孩子在课堂上那样奔放自如。但不至于落下“整体偏弱”的印象和判断。

她认为应该就事论事,而不是单单看孩子成绩和性格,以及对老师课堂的配合度,就断定这个孩子太弱了。弱,也分是哪个方面。

小学时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完全取决于周围的环境,父母,老师等。正是老师因为孩子一方面的表现,认定孩子没救全盘否定的心态,才是教育微环境的毒药。

因此这位妈妈一而再、再二三的寻找机会跟校方老师探讨这个问题,试图去扭转老师对孩子一概而论的评判,多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秀特质。这让我非常敬佩。

我认为这位妈妈是一个具备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误会你家那个“不专注”的娃,原来他那么棒!
这几款玩具,让孩子更有创造力!
孩子几岁阅读兴趣达到最高峰?父母千万不要错过培养机会
你的创造力如何(创造力一生受用)
你的孩子具有创造力吗
家长扼杀聪明孩子的五件事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