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露消毒丹*暑湿霍乱,时感痧邪,湿热证,湿温时疫之主方
    中医里有一个湿热证,外感内伤均可见,治疗起来比较麻烦,什么三仁汤啦,龙胆泻肝汤啦,也都是治疗此类证的名方,但是从临床实践上来看,还有一个更好用的方子,这就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王士雄的“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出自王士雄《温热经纬,方论》第九十五方,组成为:“飞滑石十五两,绵茵陈十一两,淡黄芩十两,石菖蒲六两,川贝母、木通各五两,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各四两。各药晒燥,生研细末(见火则药性变热),每服三钱,开水调服,日二次。或以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

     甘露消毒丹主治:发热倦怠,胸闷廈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尿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等;并主水土不服诸病证。

      其辨方证要点为:舌红、苔黄腻、咽喉不利、咳喘、胸闷腹胀。

      分析甘露消毒丹可知,藿香芳香化浊,宣透上焦之湿;白蔻仁、石菖蒲芳香宣化中焦之湿;茵陈、滑石、木通渗利下焦之湿, 从而三焦分消以治湿。另用薄荷、连翘、射干、黄芩、川贝母清热解毒、清利咽喉、清热化痰以治热。

      此方过去一直比较局限于外感中的湿温证,亦可称为西医的肠伤寒,但自氯霉素发明以后,此病已大大减少,几乎不见。但是病不多见了,并非英雄无用武之地,中医治病讲究证候,只要温热的病证存在,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湿热一证临床不仅外感易见,杂证更多。诸如口疮、口臭、咽痛、咳喘、胃炎、肝炎、黄疸、脱发、淋浊、疮疡、风湿等,只要表现为湿热证,我都会以该方为主加减运用,效果显著。

    临床上治湿热,我喜欢用两个方子,一是甘露消毒丹,一是龙胆泻肝汤。表现为中上焦湿热证的用甘露消毒丹,表现为中下焦湿热证的用龙胆泻肝汤,表现为中焦湿热证的用甘草泻心汤。

    这里重点说甘露消毒丹,其辨证要点很简单,一是舌红苔腻,二是脉滑或数,不管证多么繁杂都可以用。重点是症在中上焦。

验案

【验案一】
患者,男,70岁,先是感冒引起咳嗽痰多,黏稠且带血,胸闷气短。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合并气管炎,医院输液治疗1个月,病无减轻,求治于我处。刻诊除了上症外,见舌红苔腻厚,脉滑数,饮食尚可,大便黏臭。辨为痰热壅肺,热盛伤阴。

【处方】甘露消毒饮     

藿香6g、白蔻6g、石菖蒲15g、茵陈50g、生薏苡仁60g、冬瓜子30g、黄芩30g、魚腥草30g、金荞麦30g、 连翘45g、浙贝母30g、射干15g、薄荷10g、北沙参50g、麦冬30g、桔梗12g、生甘草10g。

5服,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复诊,咳嗽减轻,痰少,已不胸闷气短,效不更方,又续服10剂,诸症消失,返回青海西宁。此证实际上是上焦湿热证,郁久伤阴,故在芳化湿邪、清热化痰的基础上加入北沙参、麦冬之类,方证相对,故收速效。

【验案二】
席某,男,45岁。有乙肝病史,近期右胁部胀痛,失眠多梦,大便黏溏。肝功能化验,转氨酶高达230。曾在某专科肝病中医医院吃中药1个月有余,仍是诸证不减,转求诊我处,刻诊见除上述证外,见舌红苔黏腻,脉弦滑有力。辨为湿热蕴郁中焦,上冲扰神。


【处方】甘露消毒丹。

藿香10g、草果10g、石菖蒲15g、茵陈50g、滑石30g、川木通12g、浙贝母30g、黄芩30g、连翘45g、射干15g、薄荷10g、虎杖30g、丹参50g、珍珠母50g、清半夏、法半夏各30g,同时配服联苯双酯。

7服,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复诊,已能入睡,还有梦,胁部已不痛了,舌仍红,苔已不厚腻,效不更方,加白薇15g。续服15剂,能吃能睡,化验转氨酶37,已正常。停药。

     此案,前医之所以用药不效,我观病历,满脑子西医概念,用了大量的清热解毒和:活血祛瘀再加垂盆草、田基黄等药,不管中医的湿热病机,南辕北辙,故而不效,所以用中医一定不要离开病机,有是证用是药,这个证一定是反映病机的证候,学中医的同志一定不要忘了这一点,切记 ! 切记 !

      甘露消毒丹是一个很好很实用的方子,治温热无有出其右者,我临床上用此方治过很多病,诸如口腔溃疡、口中异味、头汗、胃炎、阳痿、带下等,一句话,只要掌握其病机和辨证要点,舌红苔腻,脉滑或数,大便黏臭即可,不管它是西医何病,尽管去用,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最后还要感谢我们的前辈王土雄创造了这么一个好方子。

【古典医方】甘露消毒丹:为治疗湿温时疫之主方,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黄芩为君,清热渗湿,同奏利湿化浊之效。石菖蒲、白豆蔻、藿香为臣,三者均辛温,宣泄气机,芳香化湿,于热从治,于湿正治,尤宜用于湿遏中焦之证。木通、射干、贝母、连翘、薄荷共为佐药,彼此配伍尤能利咽化痰,开解散毒,畅达气机,水湿通利。诸药珠联,以君三臣三佐五为制,开上、畅中、渗下,三焦通调,着眼于给邪以出路,恢复气机升降,具宣清降利之用,以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为治。

【甘露消毒丹--治湿温时疫之主方】

组成:飞滑石18克、绵茵陈15克、淡黄芩12克、石菖蒲8克、川贝母6克、木通6克、藿香5克、连翘5克、白蔻仁5克、射干5克、薄荷5克。水煎服。
陈潮祖:滑石30g、茵陈24g、黄芩20g、石菖蒲12g、川贝母10g、木通10g、藿香10g、连翘10g、白蔻仁10g、射干10g、薄荷10g

甘露消毒丹:具有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调节血脂、调整胃肠功能、保肝利胆、抗肝纤维化等作用。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症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
《温热经纬》湿温、疫疠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诸病。

辩证:身热肢酸,胸闷腹胀,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或微黄为其辨治之要点。
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方治之。
辩证:以头面油垢、胸闷心烦、身体酸沉、脘腹胀满、大便黏腻、舌红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濡数或濡滑数为辨证要点。
头面油垢为湿热蒸腾之证;
胸闷为湿热阻滞气机之证;
心烦为火热扰动心神之证;
身体酸沉为湿性重浊之证;
大便黏腻为湿性黏滞之证,
舌红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濡数或濡滑数为湿热或湿热夹痰之证。

药性:
黄芩、连翘、薄荷清透火热;
茵陈、藿香、白豆蔻、石菖蒲芳香化湿、悦脾和中;
滑石淡渗利湿;
黄芩苦寒燥湿;
木通苦寒利湿;
射干、川贝母、石菖蒲化痰利咽、散结消肿。
重用滑石、茵陈、黄芩,其中滑石既可清热,又可淡渗利湿;
茵陈既可清热,又可芳香化湿,还可醒脾和中;
黄芩既可清热,又可苦寒燥湿。三药相合,清热利湿,共为君药。
石菖蒲、藿香、白豆蔻助茵陈芳香化湿、醒脾和中;
木通助滑石、黄芩清热利湿和苦寒燥湿。上述四药,共为臣药。
连翘、射干、贝母、薄荷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咽止痛,共为佐药。
全方共凑清透火热、清热解毒、芳香化湿、醒脾和中、淡渗除湿、苦寒燥湿、散结消肿、利咽止痛之功。

适应证:
甘露消毒丹适用于湿热并重之湿温时疫。
证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四肢酸沉、咽喉疼痛、咳嗽、咳吐黄痰、身目发黄、面颊肿痛、口干口渴、小便短赤或淋沥不通、大便溏泻黏腻、淋浊、舌红苔白厚而干或舌红苔黄厚而干、脉濡数。
因为湿热交蒸,则发热、肢酸、倦怠;
因为湿邪中阻,则胸闷腹胀;
因为湿热熏蒸肝胆,则身目发黄;
因为湿热下注,故小便短赤或淋沥不通、大便溏泻黏腻、淋浊;
因为热毒上壅,故口干口渴、咽喉肿痛、面颊肿痛;
因为湿热上蒸熏肺,则咳嗽、咳吐黄痰;
舌红苔白厚而干或舌红苔黄厚而干、脉濡数,为湿热稽留气分之证。
湿热交蒸,则身热倦怠,面如油垢,汗出酸臭;
湿闭清阳,阻滞气机,则胸闷脘痞,腹胀不舒;
湿热菾腾,上蒙清窍,则神志昏蒙;
湿阻三焦,水道不利,则小便短赤;
顾肿、咽肿,是湿热阻于上焦,壅滞不通之象;
斑疹、出血,是疫毒内侵,血热外溢使然;
身目发黄,是邪从口入,热郁肝胆,胆汁外溢之症;
泻痢,是疫从口入,侵犯肠道所致;
淋浊,是尿路感染,侵犯肾系而成。
虽然受邪途径不一,但其基本病理相同:三焦湿热,湿热阻于少阳三焦,舌苔黄腻,则是湿热的佐证。

加减:
1、若黄疸明显者,可酌情加入生栀子、大黄、虎杖、垂盆草、豨莶草等清利湿热退黄;
2、咽颐肿甚,可酌情加入山豆根、板蓝根、青果、锦灯笼、玉蝴蝶、胖大海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3、若湿热入营、谵语舌绛者,可合用清营汤和清宫汤,并酌情加入水牛角丝、生地、赤芍、丹皮、金银花、玄参、竹叶、丹参、麦冬、莲子心等清心解毒、凉血活血;
4、若心慌心悸者,可酌情加入山萸肉、五味子、沙参、麦冬、乌梅等滋养和收敛心之气阴;
5、若咳嗽明显者,可酌情加入紫苑、百部、白前、前胡、牛蒡子、瓜蒌、僵蚕、地龙、蝉蜕等宣降肺气、止咳化痰;
6、若伴有胸部、胁肋等处疼痛者,可酌情加入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红藤、鸡屎藤、威灵仙、僵蚕、地龙、土元、生水蛭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7、若腹部胀满,可加入木香、大腹皮、厚朴行气利湿。

治疗湿热在气分的两个常用方:
甘露消毒丹:热重于湿为长
三仁汤:湿重于热为长

甘露消毒丹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热重于湿
辩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临床应用:以
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或微黄为辨证要点。
甘露消毒丹:主要用于治疗湿温时疫,湿热并重之证,为夏令暑湿季节常用方,故王士雄誉之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

三仁汤:杏仁、半夏各15g,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g, 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辩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临床应用: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

甘露消毒丹

主治:暑湿霍乱时感痧邪,及触冒秽恶不正之气,身热倦怠,胀闷肢酸,颐肿咽痛,身黄口渴,疟痢淋浊,泄泻疮疡,水土不服诸病。

主要是治疗湿热证的,临床应用以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或微黄为辨证要点。

暑在肌肉烦热有汗 白虎汤 白沙参 芦根

典型舌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怨武:甘露消毒丹不是一粒丹药,而是一个药方的名称,现在临床用往往做成汤剂,当然也有用作散剂或丸剂,...
两则验案告诉你国医大师李士懋如何运用甘露消毒丹
方剂之祛湿剂之清热祛湿之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治湿温时疫之主方】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治疗高热不退一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