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瘟疫病感冒四气务要先明*男怕穿靴(心脾肾虚),女怕戴帽(心包炎,大头瘟、腮腺炎、中耳炎、牙龈肿痛)
瘟疫病感冒四气务要先明

丹溪曰:

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
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皆相似者,名曰瘟疫病也。其病初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不恶风寒,治以
人参败毒散表之、
小柴胡汤和解之;里症见者,以
大柴胡汤下之。

人参败毒散
(人)参(茯)苓,前(胡)羌(活)柴(胡)独(活)增,桔(梗)(川)芎甘(草) 枳壳,薄荷生姜应。

九味羌活汤 温热病相当
(川)芎(细)辛(白)芷(甘)草防(风),苍(术)(黄)芩生地入,

芩连消毒散 咽痛大头方
甘(草)桔(梗)射(干)(川)芎防(风),(连)翘柴(胡)荆(芥)(白)芷(枳)壳。

冰解散 汗下兼行方
桂心甘(草)白芍,(黄)芩麻(黄)共大黄。

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四时的正常气候当气候反常,夏应热而反凉,冬应寒而反温,这叫四时不正之气。当天气反常之时,凡衣著起居,不能与气候相适应者,患病多相似。但无"沿门閤户"传染情况者,不能叫疫。疾者"皆相染易",指传染流行的情况。此篇命题为瘟疫病,所举九味羌活等方,多辛温表散药,对天气暴寒之外感为宜,以之统治瘟疫则多有不当,读者当参考《瘟疫明辨》、《寒温条辨》、《温病条辨》等书,作进一步的探讨,庶不致误。

男怕穿靴(心脾肾虚),女怕戴帽(心包炎,大头瘟、腮腺炎、中耳炎、牙龈肿痛)

心包炎可用普济消毒饮。羚羊角,(芩、连、鼠、玄、甘、桔、兰根、升、柴、马勃、翘、陈、蚕、薄荷)熄风解毒,化瘀除热。

治疗大头瘟、腮腺炎、中耳炎、牙龈肿痛的名方普济消毒饮。

疫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最早有规律有系统论述疫病的,是《黄帝内经》。我们将其内容 概括分析于下:

▼表1 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疫病表


注:☆表示疫情程度。☆☆☆为疫情程度强;☆☆为疫情程度次强;☆为疫情程度较小。

由上表可知,辰戌太阳寒水十年疫病多发生在初之气(阴历的1-2月份),初之气的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少阳相火,春行夏令,风火相值,风助火威,出现高温。然而,司天之气是寒水,水能克火,使风火内郁不得舒畅而致病,病发三焦肝脾肺。

▼表2 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疫病表


按:由此表可知,卯酉阳明燥金十年疫病多发生在二之气(阴历3-4月)和终之气(阴历11-12月),二之气的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少阳相火,是臣(少阳相火)临君(少阴君火)位,《素问·六微旨大论》说:“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 而且,司天之气是清凉燥气,凉燥外束,二火内郁,故致“二之气……疠大至,民善暴死”。终之气的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少阴君火,冬行春夏之令,应寒不寒,“阳气布,候反温”,故“民病温”。

▼表3 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疫病表


按:由此表可知,寅申少阳相火十年疫病多发生在初之气(阴历1-2月)和二之气(阴历3-4月),初之气的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少阴君火,而且司天之气又是少阳相火,风助二火,“侯乃大温,温病乃起”。二之气的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太阴湿土,湿遏火郁,“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如2003年之“非典”。

▼表4 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疫病表


按:由此表可知,丑未太阴湿土十年疫病多发生在二之气(阴历3-4月),二之气的主气和客气都是少阴君火,而司天之气是太阴湿土,湿遏火郁,疫病作焉。如2003年癸未年,加之癸年火运不及,寒气流行,与司天之气湿气合为寒湿,火郁更甚,郁火发作刑肺,于是非典型性肺炎大发作了。

▼表5 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疫病表


按:由此表可知,子午少阴君火十年疫病多发生在五之气(阴历9-10月),五之气的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是少阳相火,应凉不凉,且相火被清凉金气所郁,郁极而发,温病发作。

▼表6 巳亥年厥阴风木司天疫病表


按:由此表可知,巳亥厥阴风木十年疫病多发生在终之气(阴历11-12月),终之气的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少阳相火,冬行夏令,应寒不寒,然而,主气太阳寒水克客气少阳相火,相火被郁,郁极而发,温疠大作。我们对这六气发生疫病的时间段作下表给予解析:

▼表7 六气疫病发生时间段


疫病发生的病因病机

综合上述可知:

辰戌太阳寒水十年疫病多发生在初之气(阴历1-2月),原因是太阳寒水克少阳相火,相火郁极而发所致。

卯酉阳明燥金十年疫病多发生在二之气(阴历3-4月)和终之气(阴历11-12月),原因是,二之气的君火、相火被清凉金气所郁;终之气的少阴君火被太阳寒水所郁。

寅申少阳相火十年疫病多发生在初之气(阴历1-2月),原因是厥阴风木助君相二火为害。丑为太阴湿土十年疫病多发生在二之气(阴历3-4月),原因是主客二君火被寒湿所郁。

子午少阴君火十年疫病多发生在五之气(阴历9-10月),原因是少阳相火被清凉金气所郁。

巳亥厥阴风木十年疫病多发生在终之气(阴历11-12月),原因是少阳相火被太阳寒水所郁。

由此不难看出,疫病的发作原因,主要是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被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太阴湿土的寒凉湿三气郁遏所致。更特别要注意的是,经文中提出的“厉大行”,一是为阳明司天的二之气的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少阳相火,是臣临君位逆的异常变化;一是为太阴司天的二之气的主客气都是少阴君火,是“一国两君”的异常变化。只有如此,才能导致严重的疫病大流行。并不是所有的“二火”相临都能发生严重的疫病大流行。如少阴司天之年的三之气是少阴君火加临少阳相火之上,君临臣位为顺,故不言“厉大行”。《黄帝内经》记载的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六气主客气的加临,若再加临岁运则会改变这一现象。

如:戊辰年,岁运是火太过,司天是太阳寒水,火能克水,能使寒水不太过。

有人要问,那么为什么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的五之气,少阴君火加临阳明燥金之上没有疫病记载呢?

我们认为这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少阴同候”而省略的原因,或为遗漏造成的。这可以从下面的比较看出来。

太阳司天年少阴君火加临阳明燥金的五之气原文是

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少阴司天年少阳相火加临阳明燥金的五之气原文是

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

请看,太阳司天年五之气的气候内容行文和少阴司天年五之气的气候内容行文是一致的,由此可推知,该年当有疫病发生。

如2003年(阴历癸未年)的气象特点,与《黄帝内经》所讲癸未年的运气特点十分吻合。

2003年“寒雨数至”

阳历2月10日(阴历正月初十)河南许昌一带下了罕见暴风雪,

2月21日(阴历正月二十一日)华北地区大雪,

3月3-5日(阴历二月初一至初三)北方中雪、大雾,

3月10日(阴历正月初八)东北及内蒙、北京等地下暴雪,

3月13-15日(阴历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华北中雪,

4月8-19日(阴历三月初七至十八日)期间天山北下暴雪、北方大雪暴雪、南方大雨暴雨,

9月26日(阴历九月初一)开始下连阴雨,

10月14日(阴历九月十九日)凌晨雷雨大作,

10月30日(阴历十月初六)夜雷雨大作,等等。

到了冬天,2004年1月23日中央台气象报到,上海出现50年来最低气温-50C;2004年1月26日中央台报到,香港出现54年来最冷的冬天。

但癸未年毕竟是火运年,火气被寒湿所遏,郁伏于内,郁极而发,又会产生高温天气,

如2003年阳历

3月29日(阴历二月二十七日)华北气温急速升高到200C以上、最高地区达300C,

3月30日(阴历二月二十八日)太原高温达240C、长沙高温达310C,以华中及其周围为主高温区;

7月25日(阴历六月二十六日)前三之气相火内郁,广东发生乙脑,25日之后将近四之气,相火为客气,内郁之火郁发,南方气温高达400C左右,最高42.50C,形成旱灾;

直到8月14日(阴历七月十七日)气温才开始下降。

所以,《黄帝内经》是这样论述2003年“非典”的病机症候特点:

曰:丑未之岁,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胸中不利……”,

“阴专其政,阳气退辟……寒雨数至……民病寒湿……二之气,大火正……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

“呼吸气喘”,“咳唾则有血”,

“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

又云:

“伏明之纪……寒清数举……阳气屈伏……其气郁……邪伤心。”

又云:

“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病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

《素问·本病论》:

“丑未之年……民病伏阳在内,烦热生中,心神惊骇,寒热间争。以久成郁,即暴热乃生,赤风气瞳翳,化成疫疠。”

“伏热内烦,痹而生厥,甚则血溢”。

又云:

“庚辰阳年太过……后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又只如庚辰……后三年化疠,名曰金疠,其状如金疫也。”

“君火欲升,而中水运抑之……日久成郁……化疫、瘟疠。”

三年前的2000年正好是庚辰年,中运燥气过胜,且因司天之气是寒水,清寒专政,火气内郁,郁发则生暴热,故该年出现大面积干旱,属上下升降失守之象,按经文“三年变大疫”之说,正好应该在2002年到2003年发生疫病。广东最早发现“非典”在2002年壬午年末,大规模流行在2003年癸未年,与《黄帝内经》所言“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的预言十分吻合。“金疫”即呼吸道传染病。

顾植山说:“其中'伏热内烦,痹而生厥,甚则血溢’的描述,用来阐释'非典’肺纤维化病变引起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机,甚为贴切。”

2002年壬午年末终之气的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阳明燥金,其侯“寒气数举,则霿雾翳”,就是说,当时气候较往年偏寒,而空气湿度较大,常常出现阴郁天气,空气中时有湿雾气团浮现,持于气交。就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广东省开始发现了SARS病例。

到了2003年阳历的3月初至4月中旬,中国华北地区由于寒雪不断,天气阴郁,空气湿度较大,此时火气被郁,郁极而发,故出现了阳历3月29日至30日的高温天气。所以阳历3月中旬前后华北地区SARS病毒引发的严重呼吸道症候群达到了发作高峰期,华北地区此时的温度湿度气候条件与春节期间的广州温度湿度气候条件很相似。癸未年的二之气至阴历的四月底结束,即阳历的5月底结束,于是新感染SARS病毒的人数在呈快速减少。不同时期的气候条件适应不同生物的生存,到了癸未年的三之气,从阳历的6月初开始即进入三之气,此时偏热的气候条件已不适合SARS病毒的繁殖生存,因此,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不再发展。

据报道资料显示,2003年的“非典”,都具有典型的外寒湿内火郁的运气病机特点,“非典”患者畏寒症状较为突出,舌苔也以白腻居多,脉数,舌质红或深红、暗红。总之,2003年“非典”疫病的病因是寒湿火三气为邪,寒湿在卫分气分,郁火在营分血分。疫病一开始就是卫营、气血两伤。有资料显示,“非典”疫病血证瘀毒明显,是火伤营血所致。

而《素问·刺法论》又将疫病分为,则按干支推之,运之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五阳干,乙、丁、己、辛、癸为五阴干,阳干气刚,阴干气柔,称为刚柔二干。气之地支分司天与在泉,司天在上,在泉在下。如果上下刚柔失守,则天运化疫、地运化疠,并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统之,即所谓五疫、五疠。

从《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论述疫病的发生看,都属四时不正之气。

那么有人要问,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为什么只有广州和北京地区发生了SARS病,而其他地区没有呢?

回答是,地理使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运六气 |疫病与气候的密切关系
简溯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大疫情,当时中医们功绩
《内经》对瘟疫与运气关系的认识
五运六气与流行病相关问题研究
形成一场瘟疫的条件
三年化疫内涵辨析-王国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